养生健康

脑瘫儿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儿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1、脑瘫儿头部训练,脑瘫儿的头经常是偏向一侧,家长护理不论是躺、抱、坐或站立时,应经常注意使其头部位于正中线,尤其是躺卧时头部两侧垫沙袋或柔软的物体支撑。若有后抑或前倾,家长在孩子身后用两手自头顶垂直按压,有利于正常模式的形成。

2、脑瘫儿睡姿训练:脑瘫儿躺在床上玩或睡眠时,应采取侧卧位,这样有利于痉挛性肌张力的缓解,还有利于肢体的对称,容易将双手放在胸前。此外,面前放置玩具及悬挂一些彩色鲜艳汽球和铃铛,便于抓握玩具,有利于发展上肢功能,还受到颜色及声音的刺激。

3、脑瘫儿坐姿矫正:不良的坐姿极易造成脊柱畸形。为了使痉挛型病儿保持在平面上坐位时骼关节屈曲90度,背部充分伸展,家长可跪病儿身后,用腹部顶住其腰部,将双上肢从其腋下穿过,阻止肩胛内收,同时用双手分开孩子的双腿,并按压膝关节使其下肢伸直。手足徐动型病儿坐位时,髂关节过度屈曲,下肢伸展分开,头部后抑,上肢上举,身体重心偏后,很易后倒。家长可将病儿双腿并拢屈曲,再用双手握住其双肩关节旋内活动,使孩子双手放到胸前做支撑或抓握玩具。

4、脑瘫儿手功能训练:家长应经常让病儿手抓住物体,继而抓捏和玩耍。这些训练有利于手的功能发育,同时也促进智力发展。进一步开展精细动作的训练,就是眼—手协调协动作。经常有目的地做一些精确度较高的动作,如搭积木,让孩子在竖直方向叠小方块、拾豆豆等。还可以指导他们做结绳、系鞋带和扣钮等,为将来生活自理打基础。

5、培养脑瘫儿生活自理:有些脑瘫儿因为从小未有锻炼机会,将使孩子残留肢体功能丧失,甚为惋惜。故一定从小训练孩子多种多样的生活技能,他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自己去锻炼,最好是手把手的反复教练,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及潜在能力。脑瘫儿只有经过训练,具备了自己进食、穿脱衣服,自理大小便等方面的能力,再经过就业的培训,达到能从事简单劳动和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孩子的健康在父母的手中,要特别注意脑瘫儿早期康复训练,确保患儿的进一步康复,让您的家庭多一份欢笑。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站立

对儿童进行正常协调的站立指导和训练,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纠结异常的动作。促使关节再次发育健康生长,为将来健康行走做好全面的准备。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控制头部

儿童脑瘫的话眼睛无法对视他人,头部也只能低落难以伸展。首先可以用矫正器帮助儿童自我控制头部的能力,引导改善儿童的动作。尽量教会儿童独立主动完成抬头动手,适当给予帮忙和引导。仰卧和俯卧循环交替训练。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训练爬行

引导和规范儿童,让儿童进行爬行。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儿童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和协调。更多的是在活动的范围内,为以后成长的站立和慢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慢步走

给予儿童通积极的鼓励,引导和培养儿童的站立,训练平衡身体四肢的协调慢行。主要教导儿童控制躯干和下半身肢体的运用。增加与大自然和户外的接触,矫正儿童的错误姿态,细心发并改正。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翻身练习

日常生活里,教导儿童在床上自觉地进行翻身训练,和儿童一起做翻身,不仅是一种示范更是对孩子的陪伴。只有进行不断的翻身联系,让躯干习惯状态才能不断扩大儿童的活动范围。更加良好的进行平衡练习和正常的行走。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坐姿习惯

教导儿童坐姿的正确方式,用辅助仪器尽量摆正头,背部伸直,保持正常的坐姿和平衡的能力,可以促使儿童正常的学习、交流和活动。

脑瘫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的家庭康复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头的控制

可利用俯卧位训练抬头的能力,方法:让孩子趴着,拿一个玩具停在与他的眼睛一般高处,为了让孩子抬头看它,把它一点一点抬高。每天至少俯卧30分钟,以饭后10分钟左右最适宜。

2、翻身及爬方法

让患儿趴在地板上,从背后拉他的衣服帮他转动肩膀翻身;让他趴着,将一条浴巾置于胸前,反浴巾两头提起来,保持只让他手和膝部着地,你一边和他沿地板慢慢地前进,一边鼓励他;一人帮他移动手臂,另一人帮助交替活动他的脚,帮他用力爬向某一个目标。

3、坐起训练

将他双腿分开坐在你的膝上,活动你的膝,使他轻轻向一边倾斜,鼓励他稳住自己。或向下压住他的髋部帮助他坐起,将他倾向另一边。从后方握住其髋部,轻轻将他推向一边,让他把握自己,向不同方向转身坐。将他向另一边倾斜,向一边侧坐。

4、拉物站起

大人可拉脑瘫儿一只手,诱使他从座位过度到双腿为脆姿,然后再让他站起来。孩子抓住小床栏杆时家长把双手放在他掖下支撑站立,逐渐减少帮助,让他自己保持平衡。

5、行走

脑瘫儿学走路的关键就是要学会移动身体重心,开始拉双手向前走,渐渐过度拉一只手,最后达到自己独走;也可用学步吊带。

6、上下楼梯

开始让患儿一手扶栏杆,一手拉大人手,以维持平衡,逐渐让他脱离成人的支持,靠自己的手臂和腿的力量,两步一个台阶,上下楼梯。大一点的孩子需鼓励他一步一个台阶两脚交替上下楼梯,可配合音乐进行练习。

7、跳跃

跳跃是锻炼下股肌肉的一个重要项目,练习蹲起动作,为跳跃作准备。经常拉患儿双手从台阶上跳下,作为自行跳跃的爆发力的准备,在室内挂上一些鲜艳的纱布和小玩具(在上述两个训练基础上)让几个儿童一起跳跃着去触摸、拍打。

8、平衡协调训练

选择无障碍物的场地或房间,在大人的保护下让患儿闭目直行、走脚印、走直线、坐摇马、荡秋千、骑小三轮车、拍球、接球、在地上翻滚都是练习平衡协调动作的好方法。

9、精细动作训练

主要是训练手与大脑的协调能力,提高患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训练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品或玩具,要选择适合小孩玩的物品,由方形、长方形逐步过渡到圆形。五六岁时,教患者学习旋拧瓶盖、给玩具上弦、搭积木、握笔写字画图等,为日后上学读书、提高生活能力打基础。

家庭康复训练中,家长应注意以下事项:

1、按照医生的计划进行康复。每个脑瘫儿运动功能受损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父母带着孩子到专科医院求治,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儿发育障碍的具体情况拟定出康复训练计划。训练一段时间后还需要进行复诊,康复医生会分析患儿康复训练的情况,训练效果,存在的问题,完善康复训练计划。

2、训练要循序渐进。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发育年龄,对照正常儿童发育表,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选择训练动作时应由简到难逐步过渡。如果训练动作过难,孩子不能完成,会导致挫败感而失去信心、放弃训练。

3、多方面训练可同时进行。家长可同时进行多方面训练的综合康复。将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孩子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

4、避免训练中的伤害。家长在帮助孩子进行训练时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孩子在做训练动作时应小心保护,慎防跌倒摔伤。

共济失调怎么康复

一、脑瘫康复训练应该按照医生的计划进行康复,每个脑瘫儿运动功能受损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父母带着孩子到专科医院求治,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儿发育障碍的具体情况拟定出康复训练计划,训练一段时间后还需要进行复诊,康复医生会分析患儿康复训练的情况,训练效果,存在的问题,完善康复训练计划。

二、小儿脑瘫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发育年龄,对照正常儿童发育表,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选择训练动作时应由简到难逐步过渡,如果训练动作过难,孩子不能完成,会导致挫败感而失去信心、放弃训练。

三、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多方面训练可同时进行,家长可同时进行多方面训练的综合康复,将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孩子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避免训练中的伤害,家长在帮助孩子进行训练时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孩子在做训练动作时应小心保护,慎防跌倒摔伤。

四、治疗患儿与训练家长相结合: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靠治疗师每天1~2小时的训练不可能解决患儿今后的问题。为保证患者得到不断的治疗和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必须让家长学会常用的治疗方法。

脑瘫能治愈吗 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

脑瘫患儿可以通过坚持的康复训练来进行治疗,如进行运动功能训练促进粗大运动的发育。言语训练改善患儿的吞咽功能以及语言能力。手功能训练来改善患儿手部精细活动。

针对于小儿脑瘫的症状,可以采用一系列物理治疗仪器来改善。如脑循环治疗仪、神经功能电刺激抑、痉挛机等。

智力障碍伴随着大部分脑瘫儿童,针对与脑瘫儿童的智力训练,可以改善患儿的认知情况。但是由于先天条件,可能效果会比较慢,希望妈妈们给予更多的爱心。

中医认为脑瘫是一种先天不足的表现,可以通过头部针灸刺激神经发育,按摩手法改善异常姿势,促进患儿的整体发育。小针刀手法改善异常张力。

脑瘫患儿还可能伴有癫痫、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心脏病等其它伴随疾病。首先要通过医疗措施来治疗相关疾病,改善患儿整体情况。

目前常见的脑瘫患者一般能活多久

目前常见的脑瘫患者一般能活多久?

脑瘫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属于致残性疾病,只要没有发生其他一些合并症的话,95%的患儿都和正常人的寿命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生活质量相对正常人比较差了些,不过仍有5%左右的患者病情较严重且不及时治疗才导致生命的终结。其实不然,脑瘫一些不良症状不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脑瘫患儿只要积极地治疗,坚持锻炼身体,进行康复训练,家长积极帮助改善病情,脑瘫孩子的生活质量完全可以得到改善且生命方可得以延续。绝大多数脑瘫儿只要发现及时,通过正当手段及时治疗是可以实现正常化的,但正是因为家长对疾病缺乏认知,导致我国脑瘫儿的致残率达到了47%,甚至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发生死亡。

患儿家长的3大认识误区

1、认为可以自愈:有些家长道听途说脑瘫自己可以好,于是观望。但脑瘫患儿大脑病变虽是非进行性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异常的姿势如不早期纠正,会逐渐地加重痉挛,功能的丧失也会越来越多,与同龄正常儿的差距越来越大,运动及语言等多种障碍对儿童生活的影响会变得明显。

2、经常挂错科室:正因为部分家长的无知,在择医方面往往也会走误区,通常会挂儿科、康复科、神经内科甚至是骨科,通过多方周折无果之后,只能是耽误孩子的病情,加重了后期治疗难度,同时还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殊不知国内有小儿脑瘫专科医院(北京国医脑瘫医院)。

3、抵触手术治疗:家长爱子心切,难以接受手术的方法,往往会采用药物、康复训练的手段治疗,盲目夸大康复训练的疗效,待长期康复训练无效时才接受手术,但孩子的病情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

脑瘫患儿家庭康复运动有哪些

1、康复训练要趁早

小儿运动功能的发育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成熟,婴幼儿是发育最重要的时期。越早发现,脑瘫进行康复训练,就可以尽早纠正脑瘫儿异常的姿势,培养孩子正确的运动姿势。一岁以前是脑瘫儿最佳的治疗阶段,早期开始康复训练可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2、促进和抑制双管齐下

康复训练在抑制患儿异常运动姿势的同时,还要同时促进患儿正常运动功能的发育。循序渐进地促进小儿产生正确运动,同时对一些异常或不良姿势加以抑制,就可以使患儿的运动功能有所提高。

3、保持正确和对称

保持正确的姿势有助于协调全身肌力,也有利于保持对称和促使运动功能正常发育。

4、加强调节和平衡力

运动功能的训练需要锻炼调节和平衡的能力,这是正常运动的基础。

5、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

脑瘫儿的康复训练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的努力与坚持。有了医生正确的指导和家长的配合,才能达到满意的训练效果。

6、训练与游戏相结合

小儿喜欢游戏,没有耐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能将训练和游戏相结合,可以提高患儿的兴趣,获得良好的效果。

家庭康复训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按照医生的计划进行康复

每个脑瘫儿运动功能受损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父母带着孩子到专科医院求治,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儿发育障碍的具体情况拟定出康复训练计划。训练一段时间后还需要进行复诊,康复医生会分析患儿康复训练的情况,训练效果,存在的问题,完善康复训练计划。

2、训练要循序渐进

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发育年龄,对照正常儿童发育表,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选择训练动作时应由简到难逐步过渡。如果训练动作过难,孩子不能完成,会导致挫败感而失去信心、放弃训练。

3、多方面训练可同时进行

家长可同时进行多方面训练的综合康复。将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孩子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

4、避免训练中的伤害

家长在帮助孩子进行训练时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孩子在做训练动作时应小心保护,慎防跌倒摔伤。

得了脑瘫会传染吗

很多人都想知道得了脑瘫会不会传染,其实,脑瘫不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得了脑瘫是不会传染给其他人的。所以,应该让患者与他人相互接触,鼓励他们和社会人群在一起,一道进行活动、学习和工作,促进脑瘫儿童的正常发育。脑瘫是一种非进展性疾病,患病后,已经受损伤的脑组织是可能通过治疗而被修复的。因此,脑瘫可能通过治疗而达到通常意义上的痊愈。

通过积极的治疗后,脑瘫儿童的身体功能是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和发展的。所以,决不可放弃对脑瘫儿童的治疗和训练,而应坚持不懈。脑瘫患者经过治疗长大后是可以进行结婚的。一般而言,脑瘫患者的后代不会出现脑瘫,除非是有家族性痉挛性截瘫的小儿脑瘫患者。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小儿脑瘫是不会传染的。所以,家长应该注意加强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只有尽早的训练才能尽早的恢复正常生活,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家长须知脑瘫儿康复训练

一、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手指:将40枚直径1.5厘米玻璃弹球装于10×12厘米质地较硬的布袋中,由亲属对脑瘫患儿手背进行揉搓,力量以患儿能耐受为度,手指肿胀时用力较轻。每天20分钟左右,每日2~3次。

上肢:肩关节向上、向后柔和运动,力度以脑瘫患儿能承受为度,肩关节局部可涂搽红花油或活络油。每天50次左右,分3次进行。对上肢屈肌张力高者,采取柔缓按摩,同时用小夹板固定肘关节,每天3~5次,每次20~60分钟。

下肢:进行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运动,尤其注意纠正踝关节的内翻,每天髋关节15次、膝关节25次、踝关节35次左右。

二、智力及语言康复训练

可根据脑瘫患儿的病情及年龄采取针对性的智能及言语训练,可采取听语指、实物和数字辨认与分类、简单的数字计算、复述性训练等方法。

三、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

练习翻身、坐起、站立、平衡、步行,作业治疗训练。内容以脑瘫患儿能接受、配合为限,循序渐进地进行。每日2次,每次20分钟,连续进行,可根据脑瘫患儿的具体情况增减强度。

相关推荐

脑瘫康复训练

智力及语言训练治疗小脑瘫:可根据小脑瘫的病情及年龄采取针对性的智能及言语训练,可采取听语指图、实物和数字辨认与分类、简单的数字计算、复述性训练等方法。 康复训练治疗小脑瘫:练习翻身、坐起、站立、平衡、步行,作业治疗训练。内容以患能接受、配合为限,循序渐进地进行。每日2次,每次20分钟,连续进行,可根据小脑瘫的具体情况增减强度。 训练治疗小脑瘫:上肢:肩关节向上、向后柔和运动,力度以小脑瘫能承受为度,肩关节局部可涂搽红花油或活络油。每天50次左右,分3次进行。对上肢屈肌张力高者,采

哪些方法能够有效的治疗小脑瘫

心理治疗小脑瘫 心理治疗小脑瘫是指通过师生日常的接触及各种教育训练活动,减少或消除小脑瘫的心理障碍,调整与人的关系,恢复和形成学前小脑瘫正常的心态和人格。所以,在康复训练中尽可能多地提供成功的体验,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用成功的体验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对他们因能力而造成的失误从不批评,对他们遇到的任何困难都给予极大的关怀和帮助,教师用比父母更多的爱逐渐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使他们能接纳他人,愿意与他人交往和游戏,也愿意接受教师施与的康复训练措施。也为他们融入社会群体打下了基础。 神经反射再成训练

脑瘫该如何护理

脑瘫的治疗大部分都取决于术后的康复训练,如果康复训练没能做好,那么脑瘫的治疗就只能半途而废,所以脑瘫康复训练非比寻常,一定要让家长认真对待,为了孩子,我们花费了许多,不能到了半路上让以前所有的一切化为流水。 小脑瘫治疗从上到下,从头部开始到肢体训练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最后到可以平稳的独立行走,这些都需要康复治疗来实现,所以康复训练对于患的治疗是重中之重。

脑瘫是否永远不会行走

从孩子的需求角度来而言,也许其他方面的技能训练更为重要。有人提出,一个孩子要想幸福、独立地生活,下列方面是必不可少的:1、自信、自爱;2、与他人能很好地交流和建立良好的关系;3、生活能自理,如能自己吃饭、穿衣等;4、能自己从一处转移至另一处;5、能自己行走。 上述五个方面是我们根据其在人数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大小的顺序排列。从中可看出,行走并非是孩子所需要的最为重要的技能。所以,即使孩子不能行走,也还有许多更重要的方面应予以注意,如进食、洗漱、穿衣、玩耍、交流等。同时,也可采用多种方式帮助不能行走的孩子到他

脑瘫轮椅童专用的特点

脑瘫常会伴发有视觉功能的障碍,像肢体运动障碍一样脑瘫也存在着眼球的运动障碍。现在医学很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所以这类童需要我们更多的关爱。使用轮椅对其生活是有一定的帮助,也方便家人。那么,脑瘫童专用的轮椅有什么特点? 脑瘫童专用的轮椅功能比较齐全,不单单只做残疾人和行动不便人的行动工具,同时还具备其它功能,它适用高位截瘫者及年老体弱多病者。 这种轮椅拥有以下特点:一方面,其躺式轮椅的靠背高至乘坐者头部可拆卸式扶手与旋扣式脚踏板,踏板可升降、作90度旋转,部支架可调整至水平位置。另一方面,其靠

脑瘫康复训练

1、脑瘫康复训练:头部控制的训练 婴幼发育期学会抬头是学会其它活动的主要前提。训练时可扶住患头部两侧,使头部能稳定地保持在直立的正中位。在坐位的大部分时间,头部习惯于保持正确的姿势时,可使患躯干前倾,两侧倾斜,让他学会头部的控制,保持头部稳定。 2、脑瘫康复训练:躯干训练 在点阳陵泉穴的基础上,顺序拿、揉、腿外侧肌群;或在点委中穴的基础上,拿、后部肌群直至跟腱;或在点环跳穴的基础上,拿、揉内收肌群。翻、坐、爬、站、走是婴幼正常运动发育的各个阶段,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运动,可以逐渐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复

治疗脑瘫的办法是怎样的

脑瘫治疗方法一:康复治疗 1.运动疗法。这种康复疗法主要是训练粗大运动,特别是下肢的功能,这种方法是采用机械、物理的方法改善残存的运动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波巴斯法、伏易得法、派托法等。 2.作业治疗。这种方法是训练上肢与手的功能、眼手协调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3.语言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包括发音训练和吞咽咀嚼功能的训练。对于语言功能的训练需要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期进行,包括个例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如果有视觉障碍需要及时的矫正,如果有听力障碍需要及时的配上助听

脑瘫早期症状

1、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 小脑瘫患者常表现出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困难,分离运动不充分,动作僵 硬、平衡功能差、不协调、不对称,出现各种异常的运动模式等等。>>>推荐阅读:脑瘫的动作康复训练 2、姿势异常 由于有肌张力异常,肌肉或紧张或松弛,以及缺乏大脑高级中枢上位神经元对下位神经元的控制,粗大的原始反射就会释放出来,持续存在。还有病理反射的出现,使得脑瘫不能完成正常的活动。 3、视力障碍 脑瘫童中有55-60%在视觉上有问题,最常见的是25%斜视,10%有偏盲。 4、听力障碍 脑瘫约有5%

脑瘫流口水要怎么治疗

脑性瘫痪又称小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脑瘫流口水要怎么治疗? 首先,要有正确的吸吮方法,通过对脑瘫宝宝吮吸的训练可以减轻口水的现象。 其次,可喉抬高训练:患将手指置于指导者甲状软骨的上缘。在指导者吞咽时,感觉甲状软骨向上运动。然后让患面对镜子。模仿同样感觉。将手指置于自己

脑瘫康复训练

1.患仰卧位,采用牵拉手法被动屈曲患双腿,做髋关节屈伸动作:采用摇髋法、分髋法对内收肌群进行牵伸,降低张力,保持片刻(这一点很重要),反复操作。 2.采用直腿加压坐位训练,固定双下肢外展位约60°(如果内收肌张力高还可以扩大到75度,但切忌度数不可过大,正常人股角也就150--160度,小月龄童更小),以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肌张力,此为静态训练。 3.重锤式髋关节训练椅,将患双下肢做外展—内收—外展的训练,在运动的同时达到牵拉肌肉,活动髋关节的目的,此为动态训练。 4.“骑马”训练,(用滚桶、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