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老人不能吃滋补中药
哪些老人不能吃滋补中药
1、吐血、便血者
当这种出血属阳盛、阴虚内热所致时,也不能用鹿角胶治疗。
2、患胃肠疾病者
表现为经常胃痛,胃中嘈杂,大便秘结,口臭口苔等,不能服用鹿角胶。
3、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
服用阿胶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以致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甚至恶心、呕吐等。
4、肺中有热者
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或痰典粘稠、口干舌燥。因鹿角胶药性偏温,故不适宜肺中有热者。
5、患高粘血症、高脂血症者
阿胶能加重郁带,使瘀血更为严重。另外,阿胶能使血流速度减慢,促使血管中脂肪微粒沉积在血管壁上,诱发血栓形成。
6、患有表证者
如在此时服用阿胶,容易导致食积,不但不能达到滋补的目的,而且会造成新的病症。因此,一旦外感风寒,应立即停服阿胶。
7、肾阴不足、虚火内盛者
表现为形体消瘦,自觉内热,口燥咽干,午后潮热,手足心发热,夜间盗汗,两目干涩,大便秘结,舌红苔少。由于鹿角胶偏于补阳,以热助火,使阴更虚,火更旺,所以有此症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女人吃黄芪的好处坏处
女人吃黄芪的好处
黄芪是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好的药性,女人食用黄芪具有调理内分泌、补中益气的作用,如果女人有内分泌失调或者气虚等情况,服用黄芪可以很好的帮助调理身体,黄芪还有一定的增强身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服用,也可以加入平时的膳食当中,有益于体质健康。
女人吃黄芪的坏处
正确食用黄芪不会有坏处,不当食用黄芪可能会增加身体中的燥热之气,长期不当食用可能会影响体质。
黄芪性质温和,具有滋补养生的作用,适宜女人日常养生保健食用,若是没有对症或者本身体质较热,建议不要大量食用黄芪,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孕妇慎食滋补中药火锅
孕妇在孕期要注意饮食,对于火锅类食物,尤其是放了药材的火锅,一定要注意里面的食材究竟是什么,避免对宝宝的发育产生影响。
例如当归和枸杞有活血暖身作用,而且容易上火,孕妇不能大量服用;党参能兴奋心肌、增加造血。而有的火锅为了防止上火,放了清凉下火的中药材,这也是不适合孕妇食用的。孕妇最好吃普通的清汤火锅,不要加太多的中药材,有条件的话最好在家吃自制的火锅,而且充分煮熟。
七种情况下老人不能吃滋补中药
1、吐血、便血者
当这种出血属阳盛、阴虚内热所致时,也不能用鹿角胶治疗。
2、患胃肠疾病者
表现为经常胃痛,胃中嘈杂,大便秘结,口臭口苔等,不能服用鹿角胶。
3、肺中有热者
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或痰典粘稠、口干舌燥。因鹿角胶药性偏温,故不适宜肺中有热者。
4、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
服用阿胶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以致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甚至恶心、呕吐等。
5、患有表证者
如在此时服用阿胶,容易导致食积,不但不能达到滋补的目的,而且会造成新的病症。因此,一旦外感风寒,应立即停服阿胶。
6、患高粘血症、高脂血症者
阿胶能加重郁带,使瘀血更为严重。另外,阿胶能使血流速度减慢,促使血管中脂肪微粒沉积在血管壁上,诱发血栓形成。
7、肾阴不足、虚火内盛者
表现为形体消瘦,自觉内热,口燥咽干,午后潮热,手足心发热,夜间盗汗,两目干涩,大便秘结,舌红苔少。由于鹿角胶偏于补阳,以热助火,使阴更虚,火更旺,所以有此症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老人滋补须注意
●气虚类滋补中药。老年人气虚多表现为气喘乏力、少言懒语、神疲肢软、嗜睡眩晕、不思饮食等,可选用人参及其制剂、蜂王浆、补中益气丸等。
●阳虚类滋补中药。老年人阳虚多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无力、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大便溏薄、小便频数等,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壮阳滋补类药酒等。
●血虚类滋补中药。老年人血虚多表现为心神不宁、心悸难眠、神志萎靡、脸色无华、指甲苍白等,可选用阿胶、当归及其制剂、十全大补膏(丸或酒)、养血归脾丸、乌鸡丸等。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滋补用药也是药,绝不能随意乱用。所以,进补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如果只是单纯的强身健体,日常饮食和适当运动就已经足够了。那么,老年人在进补的时候要注意哪几点呢?
●体质过虚的老年人不可盲目大补,要知道中医历来有“虚不受补”的说法,如果身体过虚却盲目进补,会造成反效果。
●燥热内盛、肝阳上亢的老年人不可大补,此类体质的人如果大补则会使内热更盛,严重时会引起黏膜微血管出血、咽喉肿痛、肠燥便秘、头痛目赤等症状,因此必须谨慎。
●患有湿热实证的老年人不可服用参茸类滋补药品,此类人的症状为舌苔厚腻、脸部浮肿,或患有心血管病。
●吃滋补药时勿滞腻。老年人阴血亏虚,多数会用滋补肾阴及填精充血之类药物进补。但实际上,老年人脾胃虚弱,胃肠活动减弱,吸收能力降低,此类药物不易被老年人消化与吸收。因此,滋补之品勿偏滞腻。必要时,补阴用枸杞、女贞之类的平补药物,补血用当归、鸡血滕之类,或者在滋补药中加入健胃醒脾的砂仁等。
●在服用滋补药品时,如有感冒、发烧、腹泻或胃肠不适时,应该暂停服用中药,等病愈之后再继续服用。
三伏天可以吃中药吗 夏天吃中药会上火吗
夏天吃滋补的中药可能会上火。
中药的种类及功效有很多,比如说薄荷、柴胡是辛凉解表的,知母、栀子、夏枯草是清热泻火的,藿香、佩兰是化湿的,一般性平、性凉、性寒的中药,夏天吃并不会上火,但是吃一些性温、性热的中药,可能会引起上火。比如说黄芪、鹿茸、当归等等。
中药材滋补
1、枸杞子
《神农本草经》称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本草汇言》赞之"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枸杞子有类似人参的"适应原样"作用,且能抗动脉硬化、降低血糖、促进肝细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之功效。
2、蜂王浆
蜂王浆是蜂制品中的珍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细胞生长,增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组织再生能力。同时,因其含有丰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维生素C、E,是不可多得的抗衰老良药。
3、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老年人如何选择滋补中药
“补”的正确理解
进补得法,增进了健康;进补不得法,反而会损害健康,我们叫做“补病”,轻的停补后适当处理可恢复,重的甚至于危及生命。所以,进补必须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补,身体缺少什么就补什么,如果不需要就不必补。一个没有偏食胃口正常的人,从饮食中获得的营养物质即可满足生理需要。同时,个人的体质、病因、症状既是基本相同,进补的药也可能完全不同,若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同一补法去补,或者认为只要是补药就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科学健康的补法
药补,除了要适体、适时补,还要适量。药物的作用主要靠药性,而且都有一定的偏性,进补就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例如,人体偏于热性,就利用偏于寒性的药物来纠正,如果用之过多,纠正太过,人体又可偏于寒性。即使是属营养制剂的补药,只要补够量,就不能再补,补过了头,就会影响人体各种营养物质相互间的平衡协调,从而带来危害。所以,药补一定要适量,要得法,要多问医生。切不可想当然的进补。
人到老年,生理功能逐渐减弱,很容易导致衰老,各种虚症随之出现,进补可减缓生理功能的下降,推迟衰老的进程,达到长寿之母的。但是,进补一定要根据身体虚的类型来选择补的方式。
例如,气虚主要表现为体倦力乏,稍饥饿即心慌、气短、头晕、出汗,平时易患感冒。易用补气健脾之品。补药补品可选用人参、党参、黄芪、大枣、淮山药、白扁豆、猪肝、牛肚、羊肚、鲫鱼、鸡肉、驴肉、泥鳅等。
中药养生是老年养生的途径之一,但并不是唯一途径。所以老年朋友不要听到凡是可以滋补的中药都买回来食用,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像无病的老年人可选用人参、西洋参、枸杞子、杜仲、首乌、冬虫夏草、灵芝、蜂蜜、胡桃肉、鸽肉等。但是,也应该注意量的适度。
中老年人滋补抗衰的四大药膏
一、天门冬膏
药方:鲜天门冬500g,蜂蜜300ml
做法:鲜天门冬去皮和根须,捣碎,用干净的布绞取汁液,过滤干净后放锅内煮开,然后用文火熬煮至粘稠加蜂蜜搅匀即可。
功效:去积聚风痰、补肺,治疗咳嗽失血、润五脏,中来年人平时可多吃保健。
二、琼玉膏
药方:生地黄汁480g,人参末45g,白茯苓末90g,白沙蜜300g
做法:人参末、白茯苓末加水煎1小时候取汁,与生地黄汁同煎至稠浊,加入白沙蜜,武火收膏。每天两次,每次1匙,用开水化服。
功效:开心益智、发白反黑、齿落更生、辟谷延年。
三、二至膏
药方:女贞子、旱莲草各250g,红糖500g
做法:将旱莲草和女贞子用冷水浸泡透发,两小时后加热煎煮,虑汁,反复煎煮3次,合并药液,用文火煎熬浓缩至较粘稠,加入溶化好的红糖,再熬至滴水成珠即可。每天用温水冲化,空腹服用两次,每次2匙。
功效:补益肝肾、滋养阴血,主治肝肾阴虚引起的头目眩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牙齿松动、健忘早衰等症。
四、菊花延龄膏
药方:鲜杭菊花瓣500g
做法:花瓣用水熬透,反复3次,去渣取汁,用文火煎弄后加炼蜜250g收膏。每天服用两次,每次2匙,用开水化服。
什么情况下老人不能吃滋补中药
有下列情况的老年人要慎服或不服:
1、吐血、便血者
当这种出血属阳盛、阴虚内热所致时,也不能用鹿角胶治疗。
2、患胃肠疾病者
表现为经常胃痛,胃中嘈杂,大便秘结,口臭口苔等,不能服用鹿角胶。
3、肺中有热者
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或痰典粘稠、口干舌燥。因鹿角胶药性偏温,故不适宜肺中有热者。
4、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
服用阿胶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以致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甚至恶心、呕吐等。
5、患有表证者
如在此时服用阿胶,容易导致食积,不但不能达到滋补的目的,而且会造成新的病症。因此,一旦外感风寒,应立即停服阿胶。
6、患高粘血症、高脂血症者
阿胶能加重郁带,使瘀血更为严重。另外,阿胶能使血流速度减慢,促使血管中脂肪微粒沉积在血管壁上,诱发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