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的栽培
甘蓝的栽培
蓝常规品种采种方式较多,常用的秋季成株采种,秋季半成株采种和腋芽扦插繁殖法采种。
秋季成株系种
1.带球采种:将中选的种株带完整的叶球越冬,翌年把叶球顶端用刀切成十字形,使其抽苔开花采种。
2.割球采种法:又分两种,一种是只将球的外部和外叶切去,种株带叶球的中心部分越冬,翌年采种,另一种是在冬前或越冬后割去全部叶球,留下老根,待老根发出侧芽抽苔开花后采种。
由于秋季成株法采种可按植株性状严格选种,因此采的种子纯度高,常用此法繁殖秋季结球甘蓝品种的原种。
秋季半成株采种法
将需要繁殖的品种于秋季适当晚播,让其在冬前长成半包心的松散叶球越冬,来年春季采种。在北方用此法繁殖一般生产用种。此法在南方在些年份因冬季气温偏高,春天不抽苔,继续包球,此以不能采种或种子产量低。
春老根腋芽扦插繁殖法
在春甘蓝生产田中选择优良单株,切去叶球,留下老根和莲座叶,待腋芽长出4-6片叶时,将其连同部分老根组织切下扦插,秋季植株形成叶球,越冬后第二年春采种,此法用来繁殖春甘蓝品种。因种株经过严格选择,可保持春甘蓝良好的特性。但此法费工,成本高。春甘蓝采种也可用秋季成株和春老根腋芽扦插两种方法交替进行。
留种种株的选择
一般在苗期、叶球形成期和抽苔开花期三个时期选择,为了保持甘蓝原品种的特性,各种种株至少保持50株以上混合授粉。
1.苗期选择:选择无病、健壮、叶形、叶色、叶面蜡粉,叶柄等性状均为本品种特征特性的种苗定植,培育种株。
2.叶球形成期选择
选择植株生长正常、无病害、外叶少,叶球大而园,外叶及叶球主要性状均符合本品种特性的植株留种,除去叶球松散,大小不一的植株。
3.抽苔开花期选择
主要根据开花期种株高度及分枝习性,花茎及茎生叶颜色等性状进行选择,淘汰不符合本品种特性的植株。
种株种荚开始变黄时即可开始收获,并应在上午露水未干时收获,以免种荚炸裂而造成损失。在晾晒、脱粒、清选、装袋过程中,应有专人管理,以防机械混杂。
注意,结球甘蓝为异花授粉植株,易与甘蓝类其它作物杂交,为保证种子纯度,结球甘蓝采种田至少应与不同结球甘蓝品种及花椰菜、球茎甘蓝、芥菜、青花菜等的采种地隔离1000米以上。
一代杂种的制种技术
自交不亲和系的繁殖(原种繁殖)
一般是从亲本原种圃选出优良种株,种于亲本采种圃,在隔离条件下经剥蕾授粉繁殖制种亲本。
苤蓝的生长习性
苤蓝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为肉质球茎,质脆嫩,可鲜食及腌制。苤蓝是甘蓝中能形成肉质茎的一个变种,与结球甘蓝相比,其食用部位不同。
原产地中海沿岸,由叶用甘蓝变异而来。在德国栽培最为普遍。16世纪传入中国,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根系浅,茎短缩,叶丛着生短缩茎上。叶片椭圆、倒卵圆或近三角形,绿、深绿或紫色,叶面有蜡粉。叶柄细长,生长一定叶丛后,短缩茎膨大,形成肉质茎,圆或扁圆形,肉质、皮色绿或绿白色,少数品种紫色。球茎甘蓝一定大小的幼苗在0-10℃通过春化,后在长日照和适温下抽薹、开花、结果。花器官结构及开花授粉习性与结球甘蓝同。
苤蓝营养丰富,每100g产品含水分91-94g、碳水化合物2.8-5.2g、粗蛋白1.4-2.1g、维生素C34-64mg。可鲜食、熟食或腌制。
苤蓝喜温和
甘蓝 湿润、充足的光照。较耐寒,也有适应高温的能力。生长适温15-20℃。肉质茎膨大期如遇30℃以上高温肉质易纤维化。对土壤的选择不很严格,但宜于腐殖质丰富的粘壤土或砂壤土中种植。
中国北方一般春、秋两季栽培。南方秋、冬季和冬、春季栽培。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高寒地区,多为一年一茬。北方春季栽培用冷床或温床育苗,播种期1月上旬到2月上、中旬;秋季栽培在7月至8月育苗。5-7片叶时定植。球茎甘蓝叶丛较小,可合理密植。早熟品种株行距25-30cm,中、晚熟品种40-50cm。定植后浇水,中耕,适当蹲苗。肉质茎开始膨大时追肥和均匀浇水。浇水不匀,易使肉质茎开裂或畸形。接近成熟时,停止浇水。肉质茎充分膨大后收获,一般以秋播成株或半成株采种。在中国南方,种株可露地越冬,北方可行窖藏或埋藏,翌春定植于采种田。与甘蓝类作物采种地隔离1000m以上。主要病虫害有软腐病、黑腐病、菜粉蝶、蚜虫等。
甘草的栽培
1、土壤选择:栽培甘草应选择地下水位1.50米以下,排水条件良好,土层厚度大于2米,内无板结层,PH值在8左右,灌溉便利的沙质土壤较好。翻地最好是秋翻,若来不及秋翻,春翻也可以,但必须保证土壤墒情,打碎坷垃、整平地面,否则会影响全苗壮苗。
2、品种选用及种子处理:良种是夺取甘草高产的内在因素。在我县一般选用乌拉尔甘草和胀果甘草为当家品种。采用种子做播种材料者,播前种子用电动碾米机进行碾磨,或将种子称重置于陶瓷罐内,按1千克种子加80%的浓硫酸30毫升进行拌种,用光滑木棒反复搅拌,在20℃温度下经过7小时的闷种,然后用清水多次冲洗后晾干备用,发芽率可达90%以上。
3、播种:甘草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均可播种,其中以夏季的5月份播种为最好,此时气温较高,出苗快,冬前又有较长的生长期。播前施用优质农家肥每亩4000千克、磷二铵每亩35千克做基肥,若用种子播种,播种方法可采用条播或穴播较好,播种量每亩2-2.50千克,行距30-40厘米,株距15厘米,播深2.50-3厘米,每穴3-5粒,播后覆土耙耱保墒。
牛心菜跟甘蓝的区别
1、甘蓝即结球甘蓝,又称洋白菜、圆白菜、卷心菜、包心菜或莲花白。它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生草本,甘蓝类蔬菜.是近百年来传入我国的蔬菜。它的食用部分为叶球,叶子很大,而且层层重叠卷成球状。
2、牛心菜,书名结球甘蓝,2年生蔬菜,栽培面积大,供应期长,是一种抗性强、易栽培的稳产高产蔬菜。其叶片宽大,无毛,具蜡粉,球叶脆嫩、微甜无异味,鲜食爽口,既可炒食,又可用食盐、味精、料酒、辣椒等腌制成卤菜(俗名泡菜),其色泽嫩绿,味美爽口,开胃健脾,是一道极其上乘的佳肴。
紫甘蓝介绍
紫甘蓝又称红甘蓝、赤甘蓝,十字花科、芸苔属甘蓝种中的一个变种。甘蓝起源于欧洲地中海沿岸至北海沿用,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而我国最早的记述是《植物名图考》(1827年),当时有称“回子白菜”者。估计其传入途径为“丝绸之路”,以后再从西北至华北,时间约在19世纪之前。至于紫甘蓝之传入我国的时间更短,估计不到100年。普通结球甘蓝的栽培面积,解放以后发展迅速,从全国讲,仅次于大白菜,而紫甘蓝传入我国后,由于在炒煮时,颜色成为黑紫色,不堪美观。同时虽其营养成分高于普通结球甘蓝,但我国不习惯生食,故迄未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对紫甘蓝的需要量也日渐增多。为此,大城市近郊菜区已把紫甘蓝列为花色蔬菜而种植。
紫甘蓝的栽培方法
1.栽培季节和茬口安排紫甘蓝喜欢温和的气候,但也有抗寒力和耐热能力。种子发芽适温为18-22℃,在25--30℃高温条件下也能发芽。外叶生长的最适温度20-25℃。结球最适温度15-20℃。无极县春秋两季均可栽培。春季栽培一般1月底温室育苗,3月底定植于露地;秋季栽培一般6月初遮阳育苗,7月中旬定植于露地。栽培管理1.选择适栽品种。大部分品种引自国外,我县主栽品种为紫甘1号,该品种属中熟品种,株型较大,生长势较大,开展度65-70厘米,外叶18-20片,叶色紫红色,背覆蜡粉较多。叶球为圆球形,单球重2-3千克,亩产量3000-3500千克,从定植到收获约80-90天,贮性及抗病性较强,适宜春季保护地, 露地及夏秋季露地栽培。
2.整地作畦。紫甘蓝吸肥能力强。要深翻土地,整平后作成1-1.2米宽的畦。每亩施入有机肥5000千克,磷肥25-30千克,尿素30-40千克,钾肥20-30千克。紫甘蓝含钙仅次于氮,如缺钙会产生干烧心,所以还要适当补充一部分钙肥。
3.播种育苗。紫甘蓝一般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栽培。育苗播种时采用撒播,每亩用种量50-100克。出苗后子叶期温度掌握在15-20℃,真叶期掌握在18-22℃,定植前5-7天应逐渐接近外界温度。春紫甘蓝于3月末、4月初定植在露地。坐水栽植,有利于提高地温,利于缓苗;秋播紫甘蓝定植时可先栽后灌水,以利于保墒。早熟品种株行距为50厘米×50厘米,每亩2500-2600株,中熟品种株行距50厘米×60厘米,每亩2200株。
4.苗期管理。播种前苗床要灌透底水,分苗和定植浇透水,以免伤根,除此之外,尽量不浇水。
5.莲座期管理。浇1-2次缓苗水后进入蹲苗期,此期间中耕2-4次。第一次中耕要深,全面,以利保墒,促根生长;莲座中期中耕要浅,并结合培土,以促使外短缩茎多生根,利于结球。蹲苗20天左右。到莲座末期开始结球时应大量灌水。
6.结球期管理。这一时期叶球生长快,需水量大,一般地面见干就浇水,一直到采收。
球茎甘蓝的分类
球茎甘蓝,俗称苤蓝、芥蓝头,是甘蓝的一个变种,以发达的肉质球茎为产品。山东各地多于春、秋两季栽培。黄淮海地区栽培的品种主要有捷克白苤蓝、青苤蓝、秋串、
河间苤蓝、青县苤蓝、大叶芥蓝头等品种。1.捷克白苤蓝:由国外引入,已栽培多年。植株较小,叶子少,叶丛较直立。叶长卵形,浅灰绿色,叶面蜡粉较多;叶柄浅绿色。球茎扁圆球形,皮白绿色,皮薄,光
球茎甘蓝 滑,叶痕小而平。肉质淡白绿色,纤维少,质脆嫩,味稍甜,品质好。该品种突出特点是早熟,丰产,抗病。单株球茎重500克左右。
2.青苤蓝:天津市品种。植株生长健壮,叶丛较直立。球茎扁圆球形,皮绿色,表面有蜡粉,皮薄,质脆,鲜嫩,纤维少,品质好。单株球茎重600克左右,为中熟品种,定植后60~65天收获。冬性较强,不易发生先期抽薹。
3.秋串:北京市郊区地方品种。植株高大,生长势强。叶片绿色,有蜡粉,叶片较多且大,叶柄较粗。球茎大,扁球形,表皮稍粗,浅绿色,皮薄,球茎表面有蜡粉。肉质白色,质脆嫩,味甜。该品种晚熟,从定植到收获90、100天,其产品主要用于酱制加工。
4.河间苤蓝;河北省河间县地方品种。叶丛较直立,有叶12~17片,浅绿色,叶柄粗壮。球茎扁圆形,皮浅绿色,光滑,叶痕较浅。单株球茎重500克。肉质致密,水分中等,味稍甜,宜生食、炒食及加工。该品种特点是早熟、耐寒、抗病,定植后70天左右收获,宜作秋
球茎甘蓝 季栽培。
5.青县苤蓝:河北省青县地方品种。叶丛较直立。有叶15片左右,灰绿色,有蜡粉,长圆形;叶柄细长。球茎扁圆形,皮浅绿色,肉质白色,细嫩,水分较多,味稍甜,适于生食、熟食及腌渍加工。该品种特点是早熟,从定植到收获50~60天,宜作秋季栽培。单株球茎重700克左右。
6.大叶芥蓝头:原天津市郊区地方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叶片长圆形,叶多而密,叶片厚而大,深绿色,有蜡粉。球茎扁圆形,皮青绿色,具蜡粉,皮较粗厚坚硬,肉质纤维多,品质较差,主要用于加工。该品种特点是晚熟,耐热,丰产,耐贮运。从定植到收获约120天。单株球茎重可达1~1.25公斤。结球甘蓝因其叶球形状和成熟期各有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尖头类型、圆头类型和平头类型等三种叶球形状;熟性上还可分为早熟类型、中熟类型和晚熟类型等三种。
千宝菜的推广前景
日本在育成千宝菜之前已育成一个新型蔬菜——白蓝,
但白蓝并未在日本真正推广开。千宝菜和白蓝相比,在实用方面前进一步,
表现为结实性好、采种易,特别是在整齐度方面,作为叶菜的千宝菜不存在
结球性白蓝不整齐的缺点,这是千宝菜真正走向商品化的保证和基础。
千宝菜有较好的利用价值,表现在:耐热,可在高温季节栽培,这对克
服蔬菜夏淡有积极意义;生育期短,若温度适宜,播后一个月内即可收获,
可作为茬口安排在两茬蔬菜之间的过渡蔬菜,以不使土地空闲;千宝菜独到
的风味,颇受消费者喜爱,对丰富我国人民菜篮子也有积极的意义。
自日本引进的新型蔬菜千宝菜,经在山东、云南、湖南、浙江、湖北等地栽培,均证明它有较好的利用价值,这主要表现在:
(1)耐热,可在高温季节栽培,对克服蔬菜夏淡有积极意义;
(2)生育期短,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只要温度适宜,播后30天内即可收获,可作为茬口安排中两茬蔬菜之间过渡蔬菜,以不使土地空闲;
(3)千宝菜是甘蓝和小白菜种间杂交育成的,风味独特,既有小白菜的柔软口感,又有甘蓝的甜味,可炒食、腌清,也可生食作色拉,利用范围广,颇受消费者欢迎。为此特将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介绍于下,供读者参考。
苤蓝的生长习性
蓝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为肉质球茎,质脆嫩,可鲜食及腌制。苤蓝是甘蓝中能形成肉质茎的一个变种,与结球甘蓝相比,其食用部位不同。
原产地中海沿岸,由叶用甘蓝变异而来。在德国栽培最为普遍。16世纪传入中国,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根系浅,茎短缩,叶丛着生短缩茎上。叶片椭圆、倒卵圆或近三角形,绿、深绿或紫色,叶面有蜡粉。叶柄细长,生长一定叶丛后,短缩茎膨大,形成肉质茎,圆或扁圆形,肉质、皮色绿或绿白色,少数品种紫色。球茎甘蓝一定大小的幼苗在0-10℃通过春化,后在长日照和适温下抽薹、开花、结果。花器官结构及开花授粉习性与结球甘蓝同。
苤蓝营养丰富,每100g产品含水分91-94g、碳水化合物2.8-5.2g、粗蛋白1.4-2.1g、维生素C34-64mg。可鲜食、熟食或腌制。
苤蓝喜温和湿润、充足的光照。较耐寒,也有适应高温的能力。生长适温15-20℃。肉质茎膨大期如遇30℃以上高温肉质易纤维化。对土壤的选择不很严格,但宜于腐殖质丰富的粘壤土或砂壤土中种植。
中国北方一般春、秋两季栽培。南方秋、冬季和冬、春季栽培。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高寒地区,多为一年一茬。北方春季栽培用冷床或温床育苗,播种期1月上旬到2月上、中旬;秋季栽培在7月至8月育苗。5-7片叶时定植。球茎甘蓝叶丛较小,可合理密植。早熟品种株行距25-30cm,中、晚熟品种40-50cm。定植后浇水,中耕,适当蹲苗。肉质茎开始膨大时追肥和均匀浇水。浇水不匀,易使肉质茎开裂或畸形。接近成熟时,停止浇水。肉质茎充分膨大后收获,一般以秋播成株或半成株采种。在中国南方,种株可露地越冬,北方可行窖藏或埋藏,翌春定植于采种田。与甘蓝类作物采种地隔离1000m以上。主要病虫害有软腐病、黑腐病、菜粉蝶、蚜虫等。
霜降前后种什么菜
白菜
白菜,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大叶,花淡黄色,原产于中国。又称“结球白菜”、“包心白菜”、“黄芽白”、“胶菜”等,在粤语里叫“绍菜”。人们所说的白菜通常指大白菜,也包括小白菜以及由甘蓝的栽培变种结球甘蓝,即“圆白菜”或“洋白菜”。引种南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白菜种类很多,北方的大白菜有山东胶州大白菜、北京青白、青天津麻叶大白菜、东北大矮白菜、玉田大白菜、山西阳城的大毛边等。白菜以柔嫩的叶球、莲座叶或花茎供食用。栽培面积和消费量在中国居各类蔬菜之首。
菠菜
原产伊朗,在中国普遍栽培,又名波斯菜、菠薐、菠柃、鹦鹉菜、红根菜、飞龙菜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植物高可达1米,根圆锥状,带红色,较少为白色,叶戟形至卵形,鲜绿色,全缘或有少数牙齿状裂片。
菠菜的种类很多,按种子形态可分为有刺种与无刺种两个变种。菠菜原产伊朗,中国普遍栽培,为极常见的蔬菜之一。
紫甘蓝的介绍
紫甘蓝又称红甘蓝、赤甘蓝,十字花科、芸苔属甘蓝种中的一个变种。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近年来由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涉外饭店对其需求急增,各大中城市开始种植。由于它的外叶和叶球都呈紫红色,故名。紫甘蓝也叫紫圆白菜,叶片紫红,叶面有蜡粉,叶球近圆形。用于炒食、煮食、凉拌、配色,具有特殊的香气和风味。可将其切成两半,焯后放在盘中浇上调味汁食用;欧洲人多将其切丝拌色拉酱。
紫甘蓝适应性强,病害少,结球紧实,色泽艳丽,耐贮藏,耐运输,营养丰富,产量高,南方除炎热的夏季,北方除寒冷的冬季外,均能栽培,凡能种甘蓝的地方都能种植。
甘蓝起源于欧洲地中海沿岸至北海沿用,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而我国最早的记述是《植物名图考》(1827年),当时有称“回子白菜”者。估计其传入途径为“丝绸之路”,以后再从西北至华北,时间约在19世纪之前。至于紫甘蓝之传入我国的时间更短,估计不到100年。
普通结球甘蓝的栽培面积,解放以后发展迅速,从全国讲,仅次于大白菜,而紫甘蓝传入我国后,由于在炒煮时,颜色成为黑紫色,不堪美观。同时虽其营养成分高于普通结球甘蓝,但我国不习惯生食,故迄未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对紫甘蓝的需要量也日渐增多。为此,大城市近郊菜区已把紫甘蓝列为花色蔬菜而种植。
无公害种植紫甘蓝
紫甘蓝别名红甘蓝、紫洋白菜。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中能形成紫色叶球的一个变种,为两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无公害种植紫甘蓝的方法。
以紫色叶球为食用器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富含维生素C。因此,虽然紫甘蓝在我国栽培食用时间不长,但因其丰富的营养和美丽的色彩很快就倍受青睐。
无公害种植紫甘蓝:栽培季节和茬口安排
紫甘蓝喜欢温和的气候,但也有抗寒力和耐热能力。种子发芽适温为18-22℃,在25--30℃高温条件下也能发芽。外叶生长的最适温度20-25℃。结球最适温度15-20℃。无极县春秋两季均可栽培。春季栽培一般1月底温室育苗,3月底定植于露地;秋季栽培一般6月初遮阳育苗,7月中旬定植于露地。
无公害种植紫甘蓝:栽培管理
1.选择适栽品种。
目前,大部分品种引自国外,我县主栽品种为紫甘1号,该品种属中熟品种,株型较大,生长势较大,开展度65-70厘米,外叶18-20片,叶色紫红色,背覆蜡粉较多。叶球为圆球形,单球重2-3千克,亩产量3000-3500千克,从定植到收获约80-90天,贮性及抗病性较强,适宜春季保护地, 露地及夏秋季露地栽培。
2.整地作畦。
紫甘蓝吸肥能力强。要深翻土地,整平后作成1-1.2米宽的畦。每亩施入有机肥5000千克,磷肥25-30千克,尿素30-40千克,钾肥20-30千克。紫甘蓝含钙仅次于氮,如缺钙会产生干烧心,所以还要适当补充一部分钙肥。
3.播种育苗。
紫甘蓝一般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栽培。育苗播种时采用撒播,每亩用种量50-100克。出苗后子叶期温度掌握在15-20℃,真叶期掌握在18-22℃,定植前5-7天应逐渐接近外界温度。春紫甘蓝于3月末、4月初定植在露地。坐水栽植,有利于提高地温,利于缓苗;秋播紫甘蓝定植时可先栽后灌水,以利于保墒。早熟品种株行距为50厘米×50厘米,每亩2500-2600株,中熟品种株行距50厘米×60厘米,每亩2200株。
4.苗期管理。
播种前苗床要灌透底水,分苗和定植浇透水,以免伤根,除此之外,尽量不浇水。
5.莲座期管理。
浇1-2次缓苗水后进入蹲苗期,此期间中耕2-4次。第一次中耕要深,全面,以利保墒,促根生长;莲座中期中耕要浅,并结合培土,以促使外短缩茎多生根,利于结球。蹲苗20天左右。到莲座末期开始结球时应大量灌水。
6.结球期管理。
这一时期叶球生长快,需水量大,一般地面见干就浇水,一直到采收。
7.收获。
当叶球达到相当紧实时即可收获。收获时切去根蒂,去掉外叶和损伤的叶片,使叶球干净不带泥土。
无公害种植紫甘蓝:病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是蚜虫和菜青虫。蚜虫防治:及时清除杂草、残株、枯叶。可用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或 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菜青虫的防治:避免与同科蔬菜连作或套种。药剂防治可用菊酯类农药。
病害。在苗期要防止猝倒病的发生,要适当控制水分,多通风透光。在结球期,主要防止软腐病的发生,尤其是夏秋季易发生,要防止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用100-150毫克/千克农用链霉素喷洒有一定防治效果。在结球期还易发生烧边现象,要保持土壤湿度以利于钙的吸收。另外还要在叶面喷一些钙素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