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老年人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起病急缓不一,临床表现会被原发病的表现所掩盖。溶血性贫血也可以是最早出现的症状,而原发病在数月甚至数年后才出现。患者除贫血外,大多数有轻度~中度的黄疸及脾大,也可有肝大及淋巴结肿大或皮肤紫癜。如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引起者,脾脏肿大常较明显。
溶血性贫血的典型表现及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为诊断依据。原发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有关的检查。药物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有相应的药物服用史。
血红蛋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网织红细胞增高,但如出现溶血危象或有叶酸缺乏时,网织红细胞不会增高,反而会低于正常。溶血严重时,血片中可见有核红细胞或球形红细胞。白细胞计数高低不一,在急性溶血时常增高。血小板计数正常。血清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在血管内溶血时常有血浆结合珠蛋白减少及血红蛋白尿。抗人球蛋白试验常为阳性。
老年人溶血性贫血一般治疗
一、治疗
1.病因治疗 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最为重要。
2.糖皮质激素 为治疗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开始剂量要用足。泼尼松1~1.5mg/(kg.d),分次口服。约1周后红细胞迅即上升。如治疗3周无效,更换其他疗法。红细胞恢复正常后维持治疗剂量1个月。每周减少日服量10~15mg;待每天量达30mg,每周或2两周再减少日服量5mg;至每天量仅15mg后,每2周减少日服量2.5mg。小剂量泼尼松(5~10mg)持续至少3~6个月。82%患者可获早期全部或部分缓解,但仅有13%~16%患者在撤除泼尼松后能获长期缓解。如至少需泼尼松15mg/d才能维持血象缓解者应考虑改换其他疗法。
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可能有:①作用于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抑制抗体产生;②改变抗体对红细胞膜上抗原的亲和力;③减少巨噬细胞上的IgM及C3受体,或抑制这些受体与红细胞结合。
3.脾切除 脾是产生抗体的器官,又是致敏红细胞的主要破坏场所。切脾后即使红细胞仍被致敏,但抗体对红细胞生命期的影响却减小。根据316例切脾患者随访统计,术后有效率为60%。预测手术效果仍缺乏有效方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或抗体为IgG型者,切脾疗效可能较好。术后复发病例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仍可有效。
4.免疫抑制剂 指征如下:①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都不缓解者;②脾切除有禁忌;③泼尼松量需10mg/d才能维持缓解者。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丙卡巴肼(甲基苄肼)等均为常用免疫抑制剂。每天剂量硫唑嘌呤为1.5~2mg/kg。免疫抑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同用,待血象缓解后,可先将糖皮质激素减量停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可用25mg,隔天1次或每周2次维持。总疗程约需半年。在减量过程中如疾病复发,可恢复至原来剂量;停用免疫抑制剂后患者又复发,可重新用糖皮质激素。任何1种免疫抑制剂试用4周如疗效不佳,可稍加大剂量,或改用其他制剂。疗程中必须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5.其他疗法 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环孢素或血浆置换术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作用不持久,有待进一步观察。
二、预后
药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类固醇治疗不会使贫血减轻,最主要的是停止使用药物,否则贫血可加重,甚至威胁生命。
老年人溶血性贫血吃什么好
猪肝瘦肉粥
原料:鲜猪肝50克,鲜瘦猪肉50克,大米50克,油15毫升,盐少许。
制法:制作方法是先将猪肝洗干净,以及将廋肉洗干净,剁碎加入油,盐,搅拌均匀,再放入米中,加入适量的水分,进行定时煮至粥状。
用法:每日1剂或隔日1剂,1次或分2次吃完。
芝麻花生糊
原料:黑芝麻、花生仁(连衣)各若干,白糖15克。
制法:将芝麻、花生仁洗净,炒熟后研成粉末,每次各取15克,加入开水1000毫升至1500毫升,调成糊状,再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用法:趁热食用,每日1剂,1次吃完,可长期食用,但出现腹泻者应停用。
芹菜炒猪肝
原料:猪肝200克,芹菜300克(或菠菜200克),酱油25克,白糖20克,黄酒10克,湿淀粉30克。
制作:将猪肝去筋膜,用快刀切成薄片,用淀粉、黄酒和精盐同猪肝片搅匀,待用。芹菜洗净切段。将油锅用旺火烧热,倒入冷猪油,烧至六成油温,投入猪肝,将其搅散,待变色后,倒入漏勺沥油。锅中留油少许,继续旺火,投入芹菜煸炒,待熟前加入酱油、白糖、精盐,用湿淀粉勾芡,再倒入猪肝,翻炒几下,在锅边淋上少许香醋,即可出锅装盘。
花生牛肉汤
材料:牛展肉、花生、姜、红枣、陈皮、淡奶。
做法:牛展肉洗净切块,陈皮洗净泡软,刮去内瓤。红枣洗净,拍扁去核。花生洗净,把花生、红枣、陈皮、姜片和清水方进瓦煲,煮沸后放入牛肉再次烧开,转文火煲两个小时。倒入淡奶,下盐调味即可品尝。
菠菜猪肝汤
原料:鲜猪肝100克,鲜菠菜200克,油15毫升,盐少许。
制法:将菠菜洗净,切碎,猪肝切成小薄片,用油、盐拌匀,备用,锅中加清水500毫升,煮沸后加入菠菜及猪肝,煮至猪肝熟即可。
用法:喝汤,食菠菜及猪肝,每日1剂,1次吃完。可长期食用。
女性贫血症状表现 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溶血性贫血有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之分,急性溶血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燥,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慢性溶血性贫血起病较缓慢,除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一般性贫血常见的症状、体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疽,脾、肝肿大,胆结石为较多见的并发症,可发生阻塞性黄疽。下肢踝部皮肤产生溃疡,不易愈合。
重度贫血的原因
按发病原因,贫血可分为造血不良性、失血性和溶血性三大类。
一、造血不良贫血 (红细胞生成减少)
(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1.缺铁性贫血:铁摄入不足、铁需要量相对增加(妊娠、儿童生长发育期)铁吸收障碍(慢性胃肠道疾病、胃大部切除术后),慢性失血。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3.维生素B6反应性贫血。
4.载铁蛋白缺乏性贫血。
(二)核成熟障碍
1.恶性贫血。
2.其他原因致叶酸及或维生素Bl2。缺乏利用障碍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营养不良(食物中缺乏、婴幼儿哺育不当、长期酗酒、顽固性厌食、需要量增加(妊娠、哺乳期、儿童生长发育期、阔节裂头绦虫感染、溶血、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吸收不良(全胃或胃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慢性肝病、慢性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切除术后、肠憩室细菌感染、药物对核酸代谢的影响(如抗叶酸剂、抗惊厥药、抗结核药、口服避孕药、新霉素、亚硝酸盐等)。
(三)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1.干细胞缺陷
(1)再生障碍性贫血。
(2)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3)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4)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
2.骨髓造血组织被其他细胞挤占
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骨髓纤维化、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大理石骨病等。
3.红细胞生成调节因子缺陷
肾性贫血、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感染性贫血等。
二、失血性贫血
(一)急性失血性贫血
如创伤致大量外出血或内脏破裂大出血、宫外孕、胃肠大出血等。
(二)慢性失血性贫血
如月经过多、痔出血、钩虫病、胃癌、消化性溃疡等。
三、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
1.先天遗传性
(1)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酶异常:糖无氧酵解中酶的缺陷(如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磷酸己糖旁路中酶的缺乏(~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常因服蚕豆、伯氨喹等氧化药物或感染诱发溶血;其他有关成分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3)珠蛋白链异常:肽链量的异常(Q地中海贫血、B地中海贫血)、肽链结构异常(聚合性血红蛋白病、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2.后天获得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二)红细胞外在因素
1.免疫性
(1)自身免疫性:温抗体型(急性特发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慢性特发性温暖型抗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症状性温暖型抗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抗体型(特发性慢性冷凝集素病、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状性冷凝集素病人)。
(2)同种免疫性: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不合溶血性输血反应、Rh血型不合溶血性输血反应。
(3)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见于对氨水杨酸、异烟姘、利福平、奎尼丁、非那西了、氨基比林、磺胺类药、氯丙嗪、氯磺雨脲、胰岛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2.非免疫性
(1)机械因素(红细胞碎片综合征):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及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溶血性贫血。
(2)感染性溶血性贫血:疟疾、败血症等。
(3)生物因素所致溶血性贫血;蛇毒、毒蕈等。
(4)药物及化学品所致溶血性贫血。
(5)脾功能亢进。
(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7)电离辐射。
老年人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贫血的病因,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程度,血容量下降的程度,发生贫血的速度和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的代偿和耐受能力均会影响贫血的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
头昏、耳鸣、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乃是贫血缺氧导致神经组织损害所致常见的症状。小儿贫血时可哭闹不安、躁动甚至影响智力发育。
2、皮肤黏膜
苍白是贫血时皮肤、黏膜的主要表现。贫血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进行有效血容量重新分配,相对次要脏器如皮肤、黏膜则供血减少;另外,由于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也会引起皮肤、黏膜颜色变淡。粗糙、缺少光泽甚至形成溃疡是贫血时皮肤、黏膜的另一类表现,可能还与贫血的原发病有关。溶血性贫血,特别是血管外溶血性贫血,可引起皮肤、黏膜黄染。
3、呼吸循环系统
贫血时红细胞内合成较多的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以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使氧解离曲线右移,组织获得更多的氧。气急或呼吸困难,大都是由于呼吸中枢低氧或高碳酸血症所致。故轻度贫血无明显表现,仅活动后引起呼吸加快加深并有心悸、心率加快。贫血愈重,活动量愈大,症状愈明显。重度贫血时,即使平静状态也可能有气短甚至端坐呼吸。长期贫血,心脏超负荷工作且供氧不足,会导致贫血性心脏病,此时不仅有心率变化,还可有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4、消化系统
贫血时消化腺分泌减少甚至腺体萎缩,进而导致消化功能减低、消化不良,出现腹部胀满、食欲减低、大便规律和性状的改变等。长期慢性溶血可合并胆道结石和脾大。缺铁性贫血可有吞咽异物感或异嗜症。巨幼细胞贫血或恶性贫血可引起舌炎、舌萎缩、牛肉舌、镜面舌等。
其实当贫血疾病出现的时候,大部分的人们都会出现头昏耳鸣的症状表现,并且老年人的消化系统本来就是处于一个衰弱的阶段,因此评选的出现还有可能会导致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出现萎缩的现象发生,因此老年人一定要多加重视贫血疾病的发生。
老年人溶血性贫血吃什么好
1、多吃含维生素B12、维生素C、叶酸丰富的食物
B族维生素(维生素B12、叶酸)是红细胞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维生素C可使三价铁转变为二价铁,促进铁质的吸收与利用。
建议:B族维生素食物:瘦肉、动物肝脏、肾脏中含量较多,绿叶蔬菜等也含有叶酸。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绿色蔬菜和酸味较高的水果,如番茄、橘子、山楂等。
2、适量吃点酸味食物
研究表明,铁元素只有从三价转变成二价才能被人体吸收,在酸性环境下,三价铁容易转变成为易溶于水的二价铁。
建议:为了促使含铁丰富的高蛋白食物能在消化道被充分吸收,贫血的老人在平时中可经常吃些醋和酸味水果,如番茄、苹果、柑橘、猕猴桃、山楂、酸枣、苜蓿、酸黄瓜、酸菜等。
3、多吃含铁的高蛋白饮食
富含铁的高蛋白饮食,可提供充足的制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原料。
建议:富含铁的高蛋白饮食物,如动物肝肾、瘦肉、动物血制品、大豆制品、鱼虾禽肉、木耳、乳品(酸奶、牛奶、奶酪)、芝麻等。特别是动物血制品,如猪血、鸭血等,容易消化吸收,非常适合老年人治疗贫血食用。
4、增进食欲,注意烹调方法
很多人都在关注老年人贫血吃什么好,其实老人贫血不仅仅在食物的内容上需要注意,在食物的烹调方法上同样需要注意。因为贫血的老年人一般会没有食欲及消化不良。
建议:在食物的烹调上,除注意色、香、味俱佳外,还要把饭菜做软、做烂,以利消化。
为减轻贫血病人的胃肠负担,不宜吃辛辣、寒凉的食物。少喝浓茶,最好不用铝锅做饭菜。同时,还要少食多餐,饭后宜平卧30分钟,促进消化。
5、选用滋阴补血的食疗药膳
其实,药膳对治疗老年人贫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改善造血机能,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机体代谢功能。
治疗老年人贫血的食疗药膳成分包括:海参、阿胶、牛髓、牛奶、何首乌、熟地、当归、白芍、天门冬、胡麻、龙眼、荔枝、玉竹、玄参、石斛、百合、枸杞子、黑豆、葡萄、刺梨、银耳、木耳大枣、枇杷、桑椹子等。
6、注意食物结构与科学配餐
治疗贫血,饮食不宜过于单一,否则会影响老年人的食欲,进而影响营养的摄入。
建议:贫血的老年人在主食和副食上,尽量采用多样化食品。如主食除了米、面以外,还要调剂一些豆类、小米、玉米等。副食方面如瘦肉、鱼、虾、动物内脏、豆制品、各种绿叶蔬菜等,应经常变换食用,这样不仅能刺激患者的食欲,而且能使食物之间的维生素互相取长补短,提高食物的价值,对于治疗贫血有很大的帮助。
溶血性贫血的饮食和注意事项
溶血性贫血的饮食和注意事项
1、溶血性贫血的饮食注意事项
忌吃食物:香菜,芥菜,韭菜,茼蒿,洋葱。
2、溶血性贫血的其他注意事项
注重休息和营养。适宜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但活动量以不感觉疲劳为度,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指导患者在溶血发作期间减少活动或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溶血性贫血的简介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或溶血性状态。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只有在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才会发生贫血。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传统上可分为三类:
1、红细胞破坏增加
检查是否存在血红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间接胆红素)、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尿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尿胆原排出增多;粪便检查有粪胆原排出增多。
2、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
检查是否存在网织红细胞增多,一般在5%以上,有时可达50%;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红细胞,主要为晚幼红,有时可出现晚幼粒骨髓幼红细胞增生,骨髓内幼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主要为中、晚幼红,形态正常。
3、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
如红细胞形态是否改变(球形、椭圆形、口形、棘形、靶形、碎裂形、镰形)、吞噬红细胞现象及自身凝集现象、海因(Heinz)小体、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寿命检查,用于鉴别诊断。
溶血性贫血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治疗应因病因而异。正确的病因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是对某些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有病因可寻,去除病因后可望治愈。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停用药物后,病情可能很快恢复。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在控制感染后,溶血即可终止。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或服用氧化性药物;冷凝集综合征应注意防寒保暖;药物所致溶贫应立即停药;怀疑有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再进一步查明原因;感染亦可引起溶血或加重原有的溶血性缺陷,应注意防治。
2、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可应用于PNH有较好的疗效。环孢素和环磷酰胺对某些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少数免疫性溶贫有效。
3、输血或成分输血
输血可迅速改善贫血症状,但输血在某些溶血性贫血可造成严重的反应,故其指征应从严掌握。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输血后可能引起急性溶血发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高浓度自身抗体者可造成配型困难。此外,输血后且可能加重溶血。因此,溶血性贫血的输血应视为支持或挽救生命的措施。必要时采用红细胞悬液或洗涤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的高发人群和危害
高发人群尚不明确。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肢体麻木或瞳动,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甲色淡,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腹胀,便溏,头晕眼花,妇女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弱。
老年人贫血诊断标准
1.老年人贫血的病史询问
贫血时间及过程;营养状况及有无偏食习惯;有无出血倾向、黑粪及酱油色尿病史;有无腹泻或胃肠道症状及其他慢性疾病史;有无皮肤及巩膜黄染、胆结石;有无化学毒物、放射线或特殊药物接触史以及家属中有无类似贫血史等。
2.老年人贫血的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皮肤(出血点及黄染)、巩膜(黄染见于肝病及溶血性贫血)、舌(乳突萎缩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口角干裂(见于营养不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或缺铁性贫血)、淋巴结是否肿大(见于结核或恶性淋巴瘤)、心脏杂音(器质性杂音提示心脏瓣膜疾病或细菌性心内膜炎)、肝脏及脾脏是否肿大(脾大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及脾功能亢进患者)、指甲(如反甲见于缺铁性贫血)、下肢溃疡常见于某些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震动觉及位置觉障碍提示维生素B12缺乏的可能。
3.老年人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检查是确定贫血的可靠指标。
(2)周围血涂片检查: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还能发现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异常改变。
(3)网织红细胞计数:帮助了解骨髓内红细胞系统的增生程度及作为贫血疗效的早期指标。
(4)骨髓检查:注意骨髓增生情况、各系细胞间的比例、细胞形态有无异常及是否出现异常细胞或寄生虫等。
(5)贫血病因检查:包括尿常规、肝肾功能、粪便潜血、胃肠道X线检查、胃镜及有关的生化、免疫、组织病理及核素检查等。
成人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溶血性黄疸一般可以引起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因为胆红素升高。可以对新生儿产生神经毒性作用,造成不同程度的智力受损,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这种情况一般要是白蛋白或者用蓝光治疗等降低胆红素。可以用激素泼尼松等治疗溶血,贫血严重可以输血治疗。
溶血性黄疸一般多见于中毒、输血等,都可以出现了明显的贫血、发热、黄疸、出血等,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这种情况下,需先查清引起的原因。
需适当用些药物如茵栀黄颗粒都可以逐渐好转的,如果有原发病的存在,需针对性的治疗。
以上内容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成人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我们应该对此加以重视,将治疗方法告诉我们身边的患者朋友,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保护,避免自己也遭受成人溶血性黄疸的困扰。
哪些症状是患上溶血性贫血后出现的
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1.急性的溶血性贫血发病很急促,通常出现在输入了不符合的类型的血液。短时间里大量的溶血可以有非常突出的寒战症状,之后是高热、腰背以及四肢的酸痛,还伴有着头痛、呕吐的症状。病人的脸色很苍白,以及有非常突显的黄疸。这是因为红细胞大量的被破坏,它所分解的产物对身体是可以造成毒性作用的。更严重的是,周围的循环会衰竭,这是因为溶血所产生的东西会造成肾小管细胞的坏死与官腔的阻塞,出现急性的肾功能衰竭。
2.溶血性贫血的类型还有慢性的,发病很慢,症状比较轻,有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的特点。慢性的溶血性贫血的病人因为长时间的高胆红素血症,能够并发出胆石症与肝功能损害的症状。在急性的发病过程里,病人可以突然出现急性的骨髓功能衰竭,症状是网织红细胞极度变少、贫血快速变重,叫做生障碍性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