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贫血的危害有哪些
婴幼儿贫血的危害有哪些
小儿贫血根据外周血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将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根据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将贫血分为大细胞贫血、正细胞贫血、小细胞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四类,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将贫血分为失血性,溶血性和生成不足性三类。
1.失血性贫血
(1)急性失血 如外伤,出血性疾病等。
(2)慢性失血 如肠道畸形、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2.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内在缺陷 ①红细胞膜缺陷 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②红细胞酶缺陷 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丙酮酸激酶缺陷症等。③血红蛋白合成与结构异常 如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外在异常 ①免疫因素 存在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②感染因素 因寄生虫、细菌毒素、溶血素等破坏红细胞。③化学物理因素 如苯、铅、砷、蛇毒、烧伤等可直接破坏红细胞。④其他 如脾功能亢进。
3.红细胞生成不足
(1)缺乏造血物质 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2)骨髓抑制 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
宝宝贫血是什么引起的
婴儿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婴幼儿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 营养性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小红血球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
一、缺铁性贫血 由体内缺铁影响血红素的合成所引起,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普遍的问题,尤见于婴幼儿及生育年龄妇女。据统计,我国近40%的学龄儿童和托幼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缺铁的主要原因有:
1、人体内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 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由于妊娠、哺乳,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乱,铁的摄入和吸收不佳,也极易导致贫血。
2、铁吸收性障碍慢性贫血 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
婴幼儿贫血的食疗方
1、桑椹粥
功效:养血,补肝,滋肾明目。
用料:桑椹20~30克(鲜桑椹30~60克),糯米100克,冰糖少许。
做法及服法:注意适当的先将桑椹浸泡片刻,洗净后与糯米同入砂锅熬煮成粥,粥熟加入冰糖再稍煮片刻即可。每天2次空腹食用,5~7天为一疗程。
注意:忌用铁锅煮食,大便稀泄者不宜食用。
2、莲藕排骨汤
功效:清热滋补,解痰化瘀,对少运动而气瘀的儿童有疗效。
用料:莲藕250克,排骨(或鸡骨)125克,精盐少许。
做法及服法:莲藕洗净,以刀背压碎切成小段,放入深锅中,加入洗净的排骨或鸡骨,用大火煮沸后,再以小火煮至莲藕松烂,加入少许精盐即可食用。
注意:不可用铁制锅烹煮,莲藕节有去瘀之效,不可丢掉,须一并煮食。
什么是营养性贫血?
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也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诱发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小儿贫血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是因缺乏造血所必须的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物质所致。营养性贫血危害很大,但完全可以预防。关键是建立科学的喂养观,合理搭配宝宝饮食,按时添加辅食等等。这一期我们就来介绍如何通过饮食来预防宝宝贫血症!
母亲贫血可造成婴儿贫血
贫血是指人的血液中单位细胞容积内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6个月至6岁婴幼儿血液中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6—14岁幼儿血液中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则判定为贫血。造成婴儿贫血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什么是婴儿贫血
婴儿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婴幼儿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
营养性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小红血球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
二、宝宝缺铁的原因
1、人体内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
婴 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 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由于妊娠、哺乳,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乱,铁的摄入和吸收不佳,也极易导致贫血。
2、铁吸收性障碍慢性贫血
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
3、纯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幼儿贫血吗
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母亲本身就贫血,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原因,造成孩子贫血。
② 孩子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般是4—6个月)却仍然只吃母乳,或添加辅食量较少,或添加不得当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远远高于 各种配方强化奶粉产品,但是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5—11毫克。婴幼儿生 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或者给婴 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辅助食品(比如只给孩子喝粥),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贫血危害有多大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值。
1.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眼结膜及指甲床色淡,头发干枯,精神萎靡,容易疲倦。
2.肝脾肿大,心律加快,心脏扩大,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
3.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吸收较差,常腹泻。
4.注意力不集中,稍一活动会出现气喘乏力现象。贫血后期可出现头面部、下肢浮肿。
所谓贫血,是指末梢血液中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较正常减少的一种状态。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贫血诊断标准是血红蛋白成年男性低于130克/升,儿童和成年女性低于120克/升;红细胞压积男性低于39%,女性和儿童低于36%。
当然,十分明显的贫血是很容易被人发现的。外观上,贫血病人看起来颜面灰暗,精神萎顿,眼睑结膜苍白,面色无华。还会经常出现头昏、眩晕、心悸、气短、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典型症状。所以,急性发病的贫血和中度以上的贫血是很容易引人注意的,也便于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但必须注意,除了上述容易诊断的贫血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病人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只有在血液检查时方才会发现存在贫血,即所谓“无症状贫血”。正因为病程缓慢,症状潜在,病人对此产生一定的适应代偿能力,所以,容易被人们忽视,往往耽误诊断和治疗。正如专家们指出的,贫血不仅代表着造血系统的功能异常,不只是意味着血液系统的原发性疾病,还往往是恶性肿瘤、肾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肝脏疾病的先兆表现,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肾脏病和癌症中并发贫血的几率很高。可以说,通过贫血这一症状追根溯源,十分有利于对恶性肿瘤和肝肾疾病等重病的早期确诊,以防患于未然。那种认为没有心慌、气短、颜面苍白、头昏、目眩等贫血症状也就不会存在贫血的观点是十分有害的。
婴幼儿贫血吃什么
1、鸡蛋黄:虽然铁吸收率只有3%,每100克鸡蛋黄尽含铁7毫克,但鸡蛋富含其他营养素,所以贫血的人吃什么好,多摄入鸡蛋黄。
2、芝麻酱:芝麻酱富含各种营养素,是一种极好的婴幼儿营养食品。每100克芝麻酱含铁58毫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和脂肪,添加在食品中,颇受欢迎。
3、黑豆:我国古时向来认为吃豆有益,黑豆也可以生血。
4、豆制品:每100克的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7%,比米、面中的铁吸收率高很多,贫血的人吃什么好,建议常吃豆制品。
5、动物血液:虽然猪血、鸡血、鸭血等动物血液里铁的利用率仅为12%,但却是一种价廉方便的食品。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不错。
6、瘦肉:虽然瘦肉里含铁量不太高,但铁的利用率却与猪肝差不多。
7、面筋:这是种民间食品。一般的素食馆、卤味摊都有供应,面筋的铁质含量相当丰富。而补血必须先补铁。
8、龙眼肉:贫血的人吃什么好,龙眼肉除了含丰富的铁质外还含有维生素A、B和葡萄糖、蔗糖等。
9、萝卜干:萝卜干本来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维生素B极为丰富,铁质含量很高。
10、菠菜:这是很有名的常见补血蔬菜,菠菜内含有丰富的铁质胡萝卜素,所以贫血的人吃什么好,多吃菠菜可防治贫血。
婴幼儿贫血怎么吃
婴幼儿的饮食要合理搭配,按时添加辅食。避免长时间单纯母乳喂养。以下为两款推荐食谱:
A、猪肝瘦肉粥:
适用:8个月―1岁的宝贝
原料:鲜猪肝、瘦猪肉、大米、油适量、盐少许。
制法:
1、将猪肝、瘦肉洗净、剁碎,加油、盐适量拌匀。
2、将大米洗干净,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粥将熟时,加入拌好的猪肝、瘦肉,再煮至肉熟即可。
B、四彩珍珠汤
适用:8个月—1岁的宝贝
原料:面粉、瘦猪肉、鸡蛋、菠菜、紫菜,适量油、葱姜末、盐、酱油。
制法:
1、将面粉放入盆内,用筷子沾水拌入面粉中,边加水边拌匀面粉,使之拌成小疙瘩。
2、将猪肉剁成肉末;菠菜用开水焯一下,控去水,切成小段。
3、热锅入油,放点葱姜末,下肉末煸炒,再放少许酱油,添入适量水烧开。再放入小面疙瘩,用勺搅拌均匀,煮片刻。然后倒入鸡蛋液,放入菠菜、紫菜及适量盐,稍煮片刻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