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的食用方法
山茱萸的食用方法
山茱萸肉药膳
山萸肉粥
原料:山萸肉15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山萸肉洗净,去核,与粳米同入沙锅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成。
服法:早晚各食1次。
功效:补益肝肾,涩精敛汗。
应用:肝肾不足之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遗尿,虚汗不止,肾虚带下,小便频数。
注意事项:3~5天为1疗程,疾病完全治愈后,即可停服,或再间断食用一段时期,以巩固疗效。发热及小便淋涩者不宜食用。
山茱萸汤膳
北芪山萸─固脾益阴
药方:北黄芪 4钱、山萸肉 2钱。
用法:两碗半水,煎取一碗,饭后温服。如试用过三几次身体适应得来,则每天服一次亦无所谓。但有伤风感冒,仍须暂停服用。脾虚而胃肠又有消化不良问题之人,欲求根治,用药时间可能比较长。如果天天煲药感到麻烦,不妨将北芪、山芪肉这两味药,依照上述配量,加重若干倍,煎用浓汁,藏在冰箱里,分作若干日服用,每日早、午、晚服一次,每次用三、四汤羹药汁,调开水服用乃可。这个方法,不但对脾虚多汗之人适用,就是肾气不足,中气虚弱之人不妨试用。
理论:北黄芪─健脾胃、旺气血,不但功效好,体弱者的胃肠又容易适应受纳。北芪对于晚上多汗,而属于「脾弱阴虚」所引起者,有固脾止汗之效。儿童老弱亦可用之。但儿童服用,分量不宜太多,每次用二、三钱足矣。
吴茱萸食用方法
吴茱萸粥
材料:吴茱萸2克、粳米50克、生姜2片、葱白2茎
制作: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吴茱末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
用法:每日早晚服用。3--5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吐。适用于虚寒性痛经以及脘腹冷痛、呕逆吞酸。
来源:《食鉴本草》
吴茱萸酒
配方:吴茱萸、明矾各15克、白酒适量。
制法:将前2味共研细末,入白酒调和成泥膏状,制成药酒饼2个,备用。
用法:外用。取药酒饼敷患儿两足心或手心,外用纱布包扎固定。
功效:散寒、消炎、退热。
主治:编辑小儿各型感冒。
引自:《药酒汇编》。临床验证均效。
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2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桂心1两、生姜5两、半夏1升、小麦1升、当归2两。
用量:以水1斗5升,煮取3升。每次温服1升,日3次。
方法:上切。
主治:寒冷腹痛。产后虚冷。
来源:《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吴茱萸党参生姜汤
组成:吴茱萸9克、党参5克、生姜20克、大枣6枚、公丁香(后下)3克。
制作: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温中补虚,降浊止呕。适用于肝胃虚寒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1987年6期
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6克、木瓜(切)12克
用法:上二味,以水1.3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约隔一小时半服一次。服后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愈。
主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引苏长史方。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头上戴什么
重阳节时,人们或佩或戴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
佩茱萸,汉族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囊,唐朝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茱萸的副作用
1.中药山茱萸是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入药有补益肝肾,涩精缩尿,固经止血,敛汗固脱的功效与作用。常用于肾虚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尿频、遗精、大汗不止等症。湿热,小便淋涩者。食用需注意副作用。
2.山茱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李时珍谓:“本经一名蜀酸枣,今人呼为肉枣,皆象形也。”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主产于浙江淳安、昌化,河南南召、嵩县、西峡、内乡、济源,安徽歙县、石埭。此外,陕西、山西、四川亦产。多为野生,也有栽培。
3.商品分为一等,现多为统货,但含核量不得超过3%。本品以块大、肉厚质柔软、色紫红、无核者为佳。习惯认为以浙江淳安产的质量较优,习称“杭萸肉”。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规定:本品含熊果酸不得少于0.2%。杂质(果核、果梗)不得超过3%。
茱萸是什么花吗 重阳节佩的茱萸是山茱萸
在古代时期,人们对于茱萸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并不似现代人分得这么细,有纲目、科属等细则,因此,重阳节时选用的茱萸,一般是各地百姓依据茱萸的地理分布,就近取材,有用山茱萸的,有用吴茱萸的,现在也没有做特殊的要求,重阳节佩茱萸按照自己的喜好或者就近取材原则即可。
山茱萸有什么功效 山茱萸的作用
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与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等配伍。
1.自汗、盗汗:山茱萸、防风、黄耆各9克,水煎服。
2.汗出不止:山茱萸、白术各15克,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
3.遗尿:山茱萸、覆盆子、茯苓各9克,附子3克,熟地12克,水煎服。
4.老人尿频失禁:山茱萸9克,五味子6克,益智仁6克,水煎服。
材料:山萸肉15克、白米100克、白糖少许;
做法:先将山萸肉洗净去核,与白米同煮成粥,煮熟加白糖少许即可食用。
功效:专治中年人眩晕,耳鸣腰酸
材料:山萸肉10克、山药、薏仁各适量;
做法:将三味共煮粥,每日1~2次,连服2周。
功效:本方具有补肾,健脾燥湿的作用。适合患老年性阴道炎后,阴道分泌物增多的症状。
材料:山萸肉8两、五味子3两、核桃1斤、冰糖半斤。
做法:
(1)山萸肉洗净滤干,五味子洗净后,倒入瓦罐内,加冷水浸泡半小时;
(2)然后用小火煎成浓汁,待煎半小时剩汁半碗时,滤出药汁再加水一碗半,煎第二次,约剩汁半碗时,滤出药渣;
(3)核桃去壳将核桃肉连衣倒入大磁盘内,加入五味子浓汁,浸泡半小时,然后将山萸肉倒入拌匀,上面放冰糖,磁盘加盖;
(4)用大火将磁盘隔水蒸3小时后,即可服用。每日3次,每次1匙。
功效:老年人神经衰弱、遗精小便次数多。患高血压者尤适宜。
山茱萸的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山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抗炎、抗菌
山茱萸水煎剂对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用。山茱萸对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抗应激、抗氧化、降血脂
山茱萸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增强记忆力。山茱萸能提高红细胞中SOD活性,对抗脂质过氧化。其醇提物还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抗动脉硬化。
其他作用
山茱萸在体外有杀死腹水癌细胞的作用.亦有抗实验性肝损害的作用.对因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山茱萸甙毒性很低,不溶血,但有较弱的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山茱萸宜忌
宜:山茱萸对肾阳不足引起的遗精、尿频均可应用,常配合熟地、菟丝子、沙苑蒺藜、补骨脂等同用。还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状,可与熟地、当归、白芍等配伍。
忌:性机能亢进、手足心发热、失眠多梦的人不要食用,会导致症状加重。体内有湿热,表现为舌红苔黄腻,或者小便淋漓涩痛,或者胃酸过多,也不宜使用山茱萸。
重阳节为什么插茱萸
插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
重阳节的时候天气已经比较凉了,古人认为,在重阳节时在身上佩戴或者插上一些茱萸,具有辟邪、驱虫消毒等功效。茱萸分为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三种,都是有名的中药材,具有杀虫、祛寒等功效,辟邪的说法较为夸张,但是驱虫消毒是有依据的,有条件的人群重阳节的时候可以插茱萸、佩戴茱萸应节。
山茱萸与吴茱萸有什么区别
山茱萸与吴茱萸有什么区别
山茱萸与吴茱萸是不同性味、不同归经、不同功效、不同用途的中药材。临床用药时,两者不可混淆,更不可相互代替。
【山茱萸】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味酸,性微温;入肝、肾经;常用名有山萸肉、蜀枣、药枣、枣皮等;有补肝肾、涩精、敛汗的功效。
山茱萸微温而不热,是一味平利阴阳的药品,不论阴虚或阳虚,都可配用。它既能补肝肾,又能收敛固湿。能利能湿是它的一大特点。临床上,它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腰膝疼痛、遗精、尿频、虚汗不止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山茱萸含莫罗忍冬甙,7-甲基莫罗忍冬,并含有熊果酸、没含子酸和皂甙等。其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皮肤真菌。
山茱萸温补收敛,故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及小便不利者不宜服用。
【吴茱萸】
吴茱萸是芸香料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吴茱萸将近成熟的果实;味辛、苦,性热;入肝、胃经;常用名有吴萸、淡吴萸、茶辣等;具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
吴茱萸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且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临床常与它药配伍用于脘腹冷痛、胁痛、疝痛、脚气疼痛、经行腹痛、虚寒久泻以及肝胃不和而致的呕吐等。另外,吴茱萸研末外敷涌泉或神阙穴,可治疗高血压、口舌疮、咽喉肿痛及小儿腹泻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吴茱萸含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挥发油。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真菌有抑制作用。
吴茱萸辛热燥烈,易损气动火,不宜多用久用,阴虚火旺者忌用。
山茱萸的副作用
毒理研究
通过检测山萸肉水提液对脊椎动物胚胎的致畸作用,确定山茱萸水提液的LD50>10g/kg,蓄积系数K>5,山萸肉水提液没有致畸胎作用。
显示山茱萸水提液没有急性毒性和蓄积性,山萸肉水提液对脊椎动物胚胎无致畸作用,为将山茱萸开发为功能性保健食品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山茱萸冷冻干燥提取物在250~300mg/kg对实验小鼠有致命性,这种致命物质与蛋白质有关。
通过离子交换色谱初步纯化其凝集素,且其凝集素在一定的温下稳定,在pH4~7稳定。
药(毒)理学
果肉及果核水煎剂作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两者毒性都很低,果肉LD50为53.55g(生药)/kg,果核LD50为90.8g(生药)/kg。
山茱萸的使用禁忌
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
《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结语:以上就是三九养生堂的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一种中药材:山茱萸。山茱萸的功效和作用很多,其药用价值很高,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因此在临床应用上使用的很广泛,但是山茱萸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使用前要掌握它的用法和用量。
山茱萸选方
①治五种腰痛,下焦风冷,腰脚无力:牛膝一两(去苗),山茱萸一两,桂心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②益元阳,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破故纸(酒浸一日,焙干)半斤,当归四两,麝香一钱。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一丸,临卧酒盐汤下。(《扶寿精方》草还丹)
③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金匮要略》崔氏八味丸)
④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刮白: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服,温水化下三丸。(《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
⑤治老人小水不节,或自遗不禁:山茱萸肉二两,益智子一两,人参、白才L各八钱,分作十剂,水煎服。(《方龙潭家秘》)
⑥治寒温外感诸症,大病差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萸肉二两(去净核),生龙骨一两(捣细),生牡蛎一两(捣细),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甘草三钱(蜜炙)。水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来复汤)
山茱萸有什么作用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
1.强心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
2.抗炎、抗菌
山茱萸对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3.抗应激、抗氧化、降血脂
山茱萸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增强记忆力。山茱萸能提高红细胞中SOD活性,对抗脂质过氧化。其醇提物还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抗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