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的引发诱因
重型肝炎的引发诱因
1、用损肝药物也是主要的引发肝炎的原因。四环素、红霉素、雷米封、利福平、甲基多巴、双醋酚汀、磺胺类、麻醉药等许多药物会加重肝脏的损伤。通常用作退热止痛的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对肝脏也有毒性作用。
2、劳累。病后劳累:肝脏是人体制造和贮备能量的主要场所,有“火力发电站”之称。发生肝炎后,肝脏产能和贮能的能力显著下降,如果此时机体仍因剧烈运动或劳动消耗过多的能量,势必加重肝脏负担,不利病情好转,甚至导致病情恶化。这也是引发肝炎的原因。
3、病毒感染: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这也是引发肝炎的主要中甲型和戊型肝炎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转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
慢性肝炎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慢性肝炎并发症较普遍,如慢性胆囊炎、肝性糖尿病、乙肝相关性肾病等。控制肝病稳定,有助于并发症的稳定。在慢性肝炎的基础上,当存在诱因如患者过度劳累、大量饮酒或者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病毒时,可以出现病情急剧加重,发展成为慢性重型肝炎。
此外,如果慢性肝炎病情逐渐发展,会发展成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与肝硬化均是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病情严重的话甚至有生命危险,但不是慢性肝炎严格意义上的并发症。
是慢性重症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发病基础有: ①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 ②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 ③无肝病史及无HBsAg 携带史, 但有慢性肝病体征
(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厚等)及生化检测改变(如丙种球蛋白升高, 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或倒置); ④肝穿检查支
持慢性肝炎; ⑤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 或慢性HBsAg 携带者重叠甲型、戊型或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时要具体分析, 应除外由甲型、
戊型和其他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 随着病情发展而加
重, 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 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10 倍) 。
为便于判定疗效及估计预后, 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早、中、晚三期。( 1) 早期: 符合重型肝炎
的基本条件, 如严重乏力及消化道症状, 黄疸迅速加深, 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10 倍, 凝血酶原活动度≤40%; 或经病理学证实, 但
未发生明显的脑病, 亦未出现腹水。( 2) 中期: 有量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倾向(出血点或瘀斑), 凝血酶原活动度≤30%。
( 3) 晚期: 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淤斑等)、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
量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活动度≤20%。
慢性肝炎分成几种
1) 慢性乙型肝炎
一般认为HBV不直接损害肝细胞,而是通过宿主免疫应答和反应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和破坏,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由于宿主不同的免疫反应,包括个体的遗传和代谢差异,HBV感染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和专柜也不同。。
2) 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病毒和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3) 自身免疫性肝炎
其基本发病机制为机体对自身抗原耐受性被打破,从而激发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免疫细胞攻击自身相应的靶抗原,造成细胞的凋亡、坏死和炎症反应。
4) 慢性酒精性肝病
过度饮酒引起的慢性酒精性肝病,是多种机制序贯或叠加作用的结果,这些机制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
5) 药物性肝病
免疫机制为药物作为半抗原在体内形成新的抗原,通过抗原呈递细胞,刺激T细胞和B细胞应答,导致以免疫反应为主的免疫性损伤。
慢性肝炎并发症较普遍,如慢性胆囊炎,肝性糖尿病,乙肝相关性肾病等,控制肝病稳定,有助于并发症的稳定,在慢性肝炎的基础上,当存在诱因如患者过度劳累、大量饮酒或者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病毒时,可以出现病情急剧加重,发展成为慢性重型肝炎。此外,如果慢性肝炎病情逐渐发展,会发展成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与肝硬化均是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
爆发性肝炎的症状
常伴有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淤点、呕血、便血等出血征象。患者烦躁不安,精神错乱,嗜睡或昏迷。部分患者出现腹胀、腹水、水肿及少尿或无尿。白细胞正常或稍增高,血清胆红素多在171微摩尔/升(10毫克%)以上,肝功能损害严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初期升高,后下降甚至正常,出现明显酶胆分离;凝血酶原活动度逐渐或迅速下降至30%以下,部分患者血氨增高,并且血氨是决定肝昏迷程度的直接因素,血糖降低,病理改变为大块性肝坏死以及桥接坏死。
急性重型肝炎多数由慢性肝炎引起,临床上多以慢+急性重型肝炎与急性重型肝炎作为区分,或是直接以慢性重型肝炎作为区分,尤其以乙型肝炎引起的急性重型肝炎最为多见,因为肝炎引起的急性重型肝炎,一定要在初期进行抗病毒治疗,能极大程度的控制病情的发展,以及制约因肝炎病毒复制而造成的病情恶化。一般不主张应用干扰素,如有必要情况需要用干扰素,应以小剂量干扰素,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
重型肝炎的保健
肝炎的保健原则
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既不能悲观失望,又不能放任不管,要树立自己战胜乙肝的信心。
合理饮食,适当的运动与休息。
预防各种感染。因乙肝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引起感冒等其他感染,对乙肝的康复不利。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盲目用药,以避免加重肝脏负担保护肝脏。
定期复查肝功能及HBV DNA、B超等项目。
肝炎的保健因该宜吃什么食品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果不幸患上了肝炎,我们应该积极治疗、适当休息和补充营养,这样也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健康。那么,肝炎的保健应该吃什么食物,才能很好地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呢?以下是专家提倡患者应该多吃的五种食物,这些食物对他们的健康都十分有益:
牛奶:含优质蛋白质、人体易吸收的乳糖与乳脂、多种维生素、丰富的钙与磷及多种微量元素,是肝炎患者理想的天然美食。
鱼类:其蛋白质与人体的蛋白质结构相似,易于消化和吸收。
蜂蜜和蜂乳: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还含有多种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率高。
鸡蛋:蛋黄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包括中性脂肪、卵磷脂和胆固醇。肝炎患者可以合理地摄食蛋类,以每天不超过2个为宜。
蘑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还具有抗菌、抗癌的作用和健脾开胃的功能。
重型肝炎的诊断方法
重症肝炎又称为肝衰竭,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肝炎的0.2%~0.5%,病死率高,其病因及诱因复杂包括重叠感染、妊娠、过度疲劳、精神刺激、应用肝损药物、合并细菌感染等等,相关临床诊断内容包括如下:
重型肝炎的主要表现为:极度疲乏;有严重消化道症状如频繁呕吐、呕逆;黄疸迅速加深,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肝脏进行性缩小;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皮肤、黏膜出血;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等严重并发症。
重型肝炎可分为: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其中急性重型肝炎是指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情迅速恶化,2周内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或其他重型肝炎表现者,如出现严重消化道症状以及精神神经症状(如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等等,又称为暴发性肝炎;15天至24周出现上述表现者为亚急性重型肝炎,又称为亚急性肝坏死;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重型肝炎称为慢性重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种类有哪些
1、急性肝炎:病程在6个月内,起病急性过程,根据有无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及血清胆红素升高又分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
2、慢性肝炎:病程在6个月以上,但有时患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虽然病程未超过6个月,亦为慢性肝炎,根据病程轻重程度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3、重型肝炎:通常病情较重,根据病程的长短又分为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4、淤胆型肝炎:黄疸较深,而患者相对症状较轻,有皮肤瘙痒及大便灰白等肝内淤胆的表现,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和慢性淤胆型肝炎。
5、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中有一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根据肝功能正常与否分为静止性、活动性肝硬化,又可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
重型肝炎的表现有哪些
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暴发性肝炎,一般指在急性病毒性肝炎起病后10天内发生肝衰竭。其特点是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早期以精神神经症状最突出,如性格改变、嗜睡、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等,同时可有肝浊音界缩小,出血倾向加重,扑翼样震颤、踝阵挛、肝臭,肝功能生化指标显著异常,呈酶一疸分离,胆一疸分离。凝血酶原活动度<40%。这是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之一。
亚急性重型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后10天至8周内出现肝衰竭。在急性肝炎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点即应考虑。(1)极度乏力、精神萎靡。 (2)严重消化道症状(频繁恶心、呕吐)。(3)高度腹胀,可有腹部胀气或大量腹水。(4)黄疸迅速加深,数日内血清胆红素达170umol/L以上。 (5)明显出血倾向如皮肤大片瘀斑、消化道出血等。(6)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⑺凝血酶原活动度<40%,酶-疸分离,胆-疸分离。以上特点在各个病人可表现轻重不等,可不必同时都具备。
慢性重型肝炎为重型肝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约占70~80%。是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活动性肝硬变的基础上病情恶化所致。故临床表现必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变的特点。有部分病例起病稍急、病史较短、酷似急性肝炎发展而来、实则原有肝炎隐匿发展,症状虽不明显,但具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体征、化验特点。这也是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重型肝炎的治疗
肝炎是一种血液传染疾病,是由感染肝炎病毒而引起。急性肝炎如果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多数是可以治愈的。
【常见治疗】1、药物治疗,早期急性肝炎的治疗方法应用干扰素,皮下注射或肌注。恶心、厌油、呕吐者应给予葡萄糖加维生素C维生素B,这也是肝炎的治疗方法。2、一般治疗,适当休息,肝炎症状明显期特别是有黄疽者应卧床休息,直至症状和黄疸明显消退方可起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或延长活动时间,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公道饮食,以流食为主,少量多餐,保证水分的供赐与利于利尿排黄,应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黄疸严重者留意维生素K的补充。避免饮酒、过度劳累和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这是肝炎的治疗方法。3、通过“DC-细胞再生疗法”治疗,还能够促进肝脏血液循环,增加肝脏单位时间内的血液灌流量,使瘀滞的血液重新流动起来,改善肝内新陈代谢,降解清除肝组织内胶元纤维蛋白的沉积,彻底阻断病情恶化发展。与此同时还能够成功激活患者体内的生物免疫细胞恢复对肝炎病毒的有效识别能力,从根本上清除病毒,并有效防止复发。
【中草药治疗】1、丹参:研究证明,丹参能抑制和减轻急慢性肝损伤时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炎症反应,加速纤维组织重吸收,具有抗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循环、防止肝硬化的作用。2、白芍:白芍提取物对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和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升高有明显对抗作用,可降低SGPT,使肝细胞的病变和坏死恢复正常,从而达到保肝作用。3、当归: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还可使血清谷丙、谷草转氨酶ALT、AST降低,降低程度与用药量呈明显的量效关系。4、川芎:川芎中的川芎嗪能降低血清转氨酶,维持和提高肝组织中 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减少其毒性,具有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且显示有抗肝纤维化作用。5、三七:实验表明,三七长期小剂量给药,可以改善肝脏微循环,有促进肝组织修复、再生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6、黄芪:黄芪有抗氧化及稳定肝细胞膜作用,能促进胆红素代谢,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临床用黄芪治疗黄疸型肝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7、冬虫夏草:能减轻肝脏的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变性坏死,同时能抑制Ⅰ、Ⅱ型胶原在肝内的沉积,使已形成的胶原重新吸收和溶解,有抗肝纤维化作用。8、五味子:对肝损害引起的SGPT升高均有降低作用。也能使肝炎患者的高SGPT降低,还可减轻中毒性肝损伤的物质代谢障碍,具有轻度升高肝糖元、减轻肝细胞变性、减轻中毒致病因子对肝细胞线粒体和溶酶体的破坏、促进肝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什么是急性型肝性脑病
什么是急性型肝性脑病?
急性型肝性脑病相当于内源性肝性脑病,又称非氨性脑病,系因急性重型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引起大块肝坏死所致的肝性脑病。由于大量肝细胞被破坏,残存肝细胞不能代偿。代谢失衡,毒物不能有效清除,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急性型肝性脑病症状:常无诱因、急剧起病、病程短,无前驱症状,短时间内急剧进人昏迷,消化道及全身症状明显。查体:肝肿大、有触痛,肝脏逐渐缩小;无门静脉高压体征;扑翼震颤偶见。化验检查,转氨酶明显增高,黄疽明显,但严重者可有胆酶分离。预后差,绝大部分病人很快死亡。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急性型肝性脑病的介绍,知道了这些肝性脑病的常识,相信您应该对肝性脑病有了大致的了解了吧。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什么
(一)首要症状
腹胀、肝区疼痛: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肝大可达肋缘下1~3cm,可有不同程度腹胀、肝区疼痛。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和黄疸期、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淤胆型病毒性肝炎常有明显肝大,皮肤瘙痒,大便变白等。
(二)次要症状
1.乏力、畏寒、发热:
(1)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多以发热起病,伴以全身乏力,黄疸期伞身乏力可进一步加重。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起病大多徐缓,仅有轻微乏力,一般不伴有畏寒和发热。
(3)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病程短,患者常有高热、畏寒,极度乏力。
(4)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初期类似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但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高度乏力、厌食。
2.全身水肿:水肿首先见于下肢,然后波及全身,重症也可以腹水为主,如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等。
3.皮肤瘙痒:因血清和皮肤中胆盐浓度升高,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全身性皮肤瘙痒。肝病引起的皮肤瘙痒不属于一般的皮肤病。
(三)体征
1.肝大、肝区叩击痛:妊娠合并肝炎时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引起肝细胞增大。慢性肝炎时淋巴组织细胞增生,是引起肝大的次要原因。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和黄疸期、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2.肝脏进行性缩小:由于大量肝细胞变性、坏死而导致肝脏体积缩小。急性重型肝炎(急性坏死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起病后可迅速出现肝脏缩小。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急件病毒性肝炎起病在10日以上,可出现肝脏缩小,出现腹腔积液及皮肤瘀点、瘀斑。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也可出现肝脏缩小等。
重型肝炎的诱因有哪些
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可导致肌肉运动增加、耗氧增加,血液重新分布,肝脏供血减少,加速肝脏缺血、缺氧,从而诱发重型肝炎,所以要多躺下休息,增加肝脏的血流量。
妊娠期:妊娠妇女,特别是妊娠后期,由于肝脏负担加重,营养往往相对缺乏,内分泌的改变、妊娠中毒症等可导致肝功能变化,尤其是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及戊型肝炎,分娩时使用麻醉药物和出血过多都会导致原有肝损害加重,诱发重型肝炎。
合并感染:由于发热、组织代谢增加,特别是胆道和肠道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后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内毒素不仅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还会造成肝脏微循环障碍,并可通过复杂的协同作用和连锁反应,造成肝细胞广泛损伤,使肝炎病情加重,诱发重型肝炎。
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营养不良也是诱发因素之一。
服用损害肝脏药物:如雷米封、利福平、保泰松、氯丙嗪等药物的应用,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诱发重型肝炎。
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特别是乙肝和丙肝重叠感染时,肝脏损害更加严重,会诱发重型肝炎。
爆发性肝炎
常伴有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淤点、呕血、便血等出血征象。患者烦躁不安,精神错乱,嗜睡或昏迷。部分患者出现腹胀、腹水、水肿及少尿或无尿。白细胞正常或稍增高,血清胆红素多在171微摩尔/升(10毫克%)以上,肝功能损害严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初期升高,后下降甚至正常,出现明显酶胆分离;凝血酶原活动度逐渐或迅速下降至30%以下,部分患者血氨增高,并且血氨是决定肝昏迷程度的直接因素,血糖降低,病理改变为大块性肝坏死以及桥接坏死
急性重型肝炎多数由慢性肝炎引起,临床上多以慢+急性重型肝炎与急性重型肝炎作为区分,或是直接以慢性重型肝炎作为区分,尤其以乙型肝炎引起的急性重型肝炎最为多见,因为肝炎引起的急性重型肝炎,一定要在初期进行抗病毒治疗,能极大程度的控制病情的发展,以及制约因肝炎病毒复制而造成的病情恶化。一般不主张应用干扰素,如有必要情况需要用干扰素,应以小剂量干扰素,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