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的症状有哪些 搏动性头痛
偏头痛的症状有哪些 搏动性头痛
偏头痛发病较急,常为一侧(偶见双侧)出现剧烈的搏动性头痛,以额颞部为主。头痛多为钝痛、跳痛、刺痛,具有搏动性。
偏头痛的症状
头痛部位
在偏头痛中2/3主要是偏侧性头痛,1/3为两侧性头痛。在偏侧性头痛中,其发作呈左右交替,有时疼痛部位发生变化,但常发于一定侧,也有仅同一侧发作的。即便头痛从一侧开始,后来发展为两侧者也不少。头痛的部位于额部和颞部者多,由此扩展到全头,进而向颜面、颈、肩放射。
头痛的性质
头痛通常从钝痛开始,迅速增强,呈搏动性疼痛。患者主诉血管好像郁滞似的跳动样疼痛。若搏动性头痛超过一定时间,渐渐搏动广泛,变化为持续性疼痛。80%偏头痛患者为搏动性疼痛。然而头痛程度轻的,也可不感觉呈搏动性。
儿童偏头痛有哪些特点
儿童偏头痛的特点1、儿童偏侧头痛相对较少,所谓偏侧是指开始时为偏侧头痛,持续性或从一侧向外扩散。
儿童偏头痛的特点2、儿童偏头痛患者胃肠道症状突出,伴恶心、呕吐、腹痛者较成人多。
儿童偏头痛的特点3、儿童偏头痛患者头痛搏动性特点不突出,头痛如为搏动性更支持诊断,但非搏动性头痛并不能排除或否定诊断。
儿童偏头痛的特点4、儿童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发作相对较频繁,儿童患者中有不少病例发作时间在1小时以内,甚至在半小时左右。
偏头痛有哪些表现
1.有先兆的偏头痛:
(1) 先兆期:典型偏头痛发作前出现短暂的神经症状即先兆,最常见为视觉先兆, 特别是视野缺损、暗点、闪光, 逐渐增大向周围扩散,以及视物变形和物体颜色改变等;其次躯体感觉先兆, 如一侧肢体或(和)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等, 运动先兆少。先兆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复杂性偏头痛持续时间较长
(2) 头痛期:伴先兆症状同时或随后出现一侧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 也可为全头痛、单或双侧额部头痛和不常见的枕部头痛等。常伴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可见颞动脉突出, 活动头颈部头痛加重, 睡眠后减轻。大多数患者头痛发作时间多为2小时至1天, 儿童持续2到8小时。头痛频率不定, 50%以上不超过每周1次。女性在妊娠第2周或第3季度及绝经后发作常缓解。
(3) 头痛后期:头痛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无力和食欲差等,1~2日即可好转。
2. 无先兆的偏头痛即普通偏头痛:临床最常见类型, 约占偏头痛的80%。无典型先兆, 常见双颞部&眶周疼痛, 可为搏动性。发作时常有头皮触痛, 呕吐偶可终止头痛。临床试验,压迫同侧颈动脉或颞浅动脉头痛可减轻。
3. 特殊类型偏头痛:偏头痛发作期或头痛消退后可伴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
(1) 偏瘫型偏头痛:临床少见, 多在儿童期发病。偏瘫可为偏头痛先兆, 单独发生,亦可伴偏侧麻木、失语,偏头痛消退后偏瘫持续10分钟至数周不等。可分为家族型(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散发型(表现典型、普通型与偏瘫型偏头痛交替发作)。
(2) 基底型偏头痛:或称基底动脉偏头痛。较多见于儿童和青春期女性,出现头重脚轻、眩晕、复视、眼球震颤、耳鸣、构音障碍、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共济失调、意识改变、跌倒发作和黑矇等脑干和枕叶症状, 提示椎-基底动脉缺血。多见闪光、暗点、视物模糊、黑矇、视野缺损等视觉先兆,先兆持续20~30分钟, 然后出现枕部搏动性头痛, 常伴恶心、呕吐。
(3) 复杂型偏头痛:指伴先兆延长的偏头痛。症状与有先兆的偏头痛相同,先兆在头痛发作过程中仍持续存在, 延续1小时至1周,神经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
(4) 偏头痛等位症:老年人和儿童可出现反复发作症状,如眩晕、呕吐、腹痛、腹泻、肢体和关节痛, 不伴头痛发作。
(5)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较少见, 偏头痛发作时或发作后头痛消退之际, 头痛 侧出现眼肌瘫痪, 动眼神经最常见, 可同时累及滑车和外展神经, 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多有无先兆偏头痛病史,应注意排除颅内动脉瘤和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6) 晚发型偏头痛:45岁后发病, 发作性头痛可伴反复发作的偏瘫、麻木、失语或构音障碍等,每次发作神经缺失症状基本相同, 持续1分钟至72小时。应排除TIA和RIND等。
4. 偏头痛持续状态: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72小时, 但其间可有<4小时的缓解期。
偏头痛会遗传吗
偏头痛是血管性头痛的,血管性头痛是由于颅血管收缩功能变化而引起的头痛,血管性头痛分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又称偏头痛(Migraine),继发性多为两侧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古老疾患,早在3000年前就有人对此病进行过描述,2500年前由Hippocraets 命名为偏头痛,沿用至今。
祖国医学对偏头痛之症早有认识,认为其机制多为三阳经病变。《冷庐医话》云:“头痛属太阳病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在前额;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侧。”
偏头痛是遗传的。近百年来,神经病学家认为遗传因素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上占有重要地位。例如Gawers写到:“偏头痛有明显的遗传,超过半数的病例可查到遗传的影响,常常是家族中其他成员(最多是父母)有偏头痛患者。”
偏头痛的遗传方式还不能最后确认。从家庭成员的分布上看与隐性遗传不同,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不完全性的外显率,但也有学者认为是隐性遗传伴不完全性的外显率。总之,偏头痛的遗传性是肯定的,但其遗传方式尚无定论。
偏头痛病人的头痛发作常在白天,但夜间仍可发作。头痛发作时,一般都局限于头的一侧,有的病人每次发作时头痛的部位可有变化,有时可见枕部和头顶疼痛,也有的病人表现为面部和颈部疼痛。但不能只从头痛部位作出是否偏头痛的诊断。病人头痛发作时,疼痛逐渐加重,几分钟到1~2小时头痛达到高峰,可持续几个小时乃至几天,随后头痛逐渐减弱或消失。也有少数病人,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在几秒钟内即达到高峰,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几天。疼痛时常有搏动感,有些病人表现为非搏动性钝痛,少数病人表现为头部刺痛,或有打击感。压迫头痛部位的动脉或病侧颈动脉或眼球可使头痛减轻,不压迫后疼痛恢复原状。活动可使头痛加剧,卧床休息可使疼痛减轻,短期睡眠可使疼痛完全消失。
偏头痛的概述
偏头痛,病证名。又称头偏痛、偏头风。《医林绳墨:头痛》:“有偏头痛者,发则半边痛,然痛于左者属气,此气胜生风也,宜以驱风顺气为先,如防风通圣散之类;痛于右者属痰,此风胜生痰也,治宜清痰降火为要,如贝母、二陈加芩、栀、甘菊之属。”参见头痛、偏头风条。
临床上根据头痛起病方式可分为:
①急性起病的头痛:常见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其它脑血管疾病、脑膜炎或脑炎等;
②亚急性起病的头痛:如颞动脉炎、颅内肿瘤等;
③慢性起病的头痛:如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药物依赖性头痛等。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同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
偏头痛是一类发作性且常为单侧的搏动性头痛。有大量患者因偏头痛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多数患者有家族史。
偏头痛的几种典型症状
偏头痛是一种可能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是属于头痛的其中一种类型。但是对于偏头痛的本身还有着更为详细的划分。具体分为哪些呢?下面带大家一起了解下相关的划分方法吧。
伴先兆的偏头痛(普遍型偏头痛)
是中度到重度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或畏光。体力活动使头痛加剧。发作开始时仅为轻到中度的钝痛或不适感,几分钟到几小时后达到严重的搏动性痛或跳痛。约2/3为一侧性头痛,也可为双侧头痛,有时疼痛放射至上颈部及肩部。头痛持续4~72小时,睡眠后常见缓解。发作间有明确的正常间隙期。若90%的发作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称月经期偏头痛。至少出现上述发作5次,除外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后方可作出诊断。
伴有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可分为先兆和头痛两期
1.先兆期:视觉症状最常见,如畏光,眼前闪光、火花,或复杂视幻觉,继而出现视野缺损、暗点、偏盲或短暂失明。少数病人可出现偏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言语障碍。先兆大多持续5~20分钟。
2.头痛期:常在先兆开始消退时出现。疼痛多始于一侧眶上、眶后部或额颞区,逐渐加重而扩展至半侧头部,甚至整个头部及颈部。头痛为搏动性,呈跳痛或钻凿样,程度逐渐加重发展成持续性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有的病人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眼结膜充血,有的病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厌食等偏头痛的症状。一次发作可持续1~3 日,通常睡觉后头痛明显缓解,但发作过后连续数日倦怠无力。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极少见
起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有固定于一侧的头痛发作史,在一次较剧烈头痛发作后,出现同侧的眼肌麻痹,以上脸下垂最多见。麻痹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开始几次发病麻痹完全恢复,但多次发作后可遗留部分眼肌麻痹而不恢复。神经影像不宋体排除颅内器质性病损。
偏头痛持续状态
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在72小时以上的称偏头痛持续状态。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偏头痛等位发作)有偏头痛家族史但儿童本人无头痛:偏头痛的症状为多次、短暂的眩晕发作,也可出现发作性平衡失调、焦虑,伴有眼球震颤或呕吐等偏头痛的症状。神经系统及脑电图检查正常。间隙期一切正常。部分儿童成年后可转为偏头痛。
血管性头痛的症状
神经血管性头痛是最重要和常见的为血管性头痛,呈现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痛或胀痛。低头、受热、用力、咳嗽等均可使头痛加重。检查可见颞动脉隆起,搏动增强,压迫后头痛可减轻。常在青春期发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多因劳累、情绪因素、经期等诱发。
偏头痛症状
前驱症状:在偏头痛发作前一天或数天,有些病人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如怕光、怕吵、情绪不稳定、困倦,有关水肿等。
先兆症状:主要是视觉症状,如眼前闪光、冒金星、水波纹、城垛形、视野缺损等,持续约20~30分钟。有少许病人只有先兆而不头痛。
头痛症状:在先兆症状消失后出现剧烈头痛,位于一侧,呈搏动感、烧灼感,逐渐蔓及全头部,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持续4~72小时。病人愿意在黑屋子内休息,如能睡一觉大多数病人能缓解。
后遗症状:发作中止后,病人感到疲劳、无力、食欲差,但1~2天后就好转。
一般情况下,血管性头痛患者多有神经紧张、情绪不稳、易生气等情况,当头痛症状发生时,患者能明显感觉头部有闷痛、压迫、沉重的感觉。
丛集性头痛的症状 搏动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具有搏动性,坚有钻痛或灼痛,可于睡眠中痛醒。特征性的伴发症状有:颜面潮红、出汗、患侧流泪、结膜充血、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