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铁的介绍
苏铁的介绍
苏铁为常绿、棕榈状乔木,树干圆柱形,粗壮少分枝,高约2米,稀可达8米或更高,密被茎顶绒毛,叶痕宿存,呈螺旋状排列;鳞叶三角状披针形,长9~13厘米,宽0.9~2.5厘米,先端刺尖,背面密被棕色绒毛;大型羽状复叶,簇生于茎顶,羽叶长75~200厘米,叶柄长5~14厘米,具刺3~10对,刺长0.1~0.3厘米,刺距0.8~1.2厘米。
羽片119~140对,条形,厚革质,坚硬,长8~22厘米,宽0.4~0.6米,向上斜展成“v”字形,边缘显著向下反卷,上部微渐尖,先端有刺状尖头,基部两侧不对称,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中脉平或微隆起,下面浅绿色,中脉显著隆起,两侧有柔毛或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球花圆柱形,长30~70厘米,直径8~18厘米,有短梗。
小孢子窄楔形,多数螺旋状着生于中轴周围,长3.5~6厘米,顶端宽平,两角近圆形,宽1.2~2.5厘米,有0.3~0.5厘米长的短尖头,下面中肋及顶端密生黄褐色或灰黄色长绒毛;雌花序半球形,大孢子叶密生淡黄色宿存绒毛,顶片卵形、宽卵形或掌状卵形,边缘篦齿状深裂,长8~12厘米,宽5~9.5厘米,每侧具12~17条侧裂片,裂片条状钻形,长2.5~6厘米,先端有刺状尖头。
顶裂片条状披针形,长3~5厘米,具1~2对短裂片,大孢子叶柄长8~16厘米,直径0.7~1厘米,上端两侧着生胚珠(2)4~6枚,胚珠扁球形,被绒毛,直径约0.5厘米;种子成熟时红褐色或橘红色,倒卵圆形至卵圆形,长2~4厘米,直径1.5~3厘米,密生灰黄色短绒毛,后渐脱落,表面有不规则的皱纹,中种皮具两条棱脊,顶端有尖头。花期5~8月,种子10~12月成熟。
近缘物种中有台东苏铁与之形态相近,但苏铁羽叶较短,羽片成“v”字形开展,边缘反卷,大孢子顶片卵形,宽卵形或掌状卵形,种子倒卵圆形至卵圆形,长2~4厘米;而台东苏铁羽叶较长,羽片大致平展,边缘平而不反卷,种子较大,椭圆形,长4~4.5厘米,大孢子叶顶片阔卵形至圆形。
苏铁的文化背景
植物化石
苏铁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种子植物,曾与恐龙同时称霸地球,被地质学家誉为“植物活化石”。它起源于古生代的二叠纪,于中生代的三叠纪(距今2.25亿年)开始繁盛,侏罗纪(距今1.9亿年)进入最盛期,几乎遍布整个地球,至白垩纪(距今1.36亿年)时期,由于被子植物开始繁盛,才逐渐走向衰落。
到第四纪(距今250万年)冰川来临,北方寒流南侵,苏铁科植物大量灭绝,但由于青藏高原、秦岭等的阻隔,在四川、云南等地有部分苏铁科植物幸免于难。
附录
苏铁又名凤尾蕉、避火蕉、金代、铁树等,在民间,“铁树”这一名称用得较多,一说是因其木质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铁而得名;另一说因其生长需要大量铁元素,即使是衰败垂死的苏铁,只要用铁钉钉入其主干内,就可起死回生,重复生机,故而名之。
其实,苏铁不只是一个种,而是一个大类群,人们常称之为苏铁科植物或苏铁类植物,在植物学上,它属于种子植物门、裸子植物亚门、苏铁纲、苏铁目植物。
苏铁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曾与恐龙同时称霸地球,被地质学家誉为“植物活化石”。它起源于古生代的二叠纪,于中生代的三叠纪(距今2.25亿年)开始繁盛,侏罗纪(距今1.9亿年)进入最盛期,几乎遍布整个地球,至白垩纪(距今1.36亿年)时期,由于被子植物开始繁盛,才逐渐走向衰落。
到第四纪(距今250万年)冰川来临,北方寒流南侵,苏铁科植物大量灭绝,但由于青藏高原、秦岭等的阻隔,在四川、云南等地有部分苏铁科植物幸免于难。今天,苏铁科植物共保存约10属110种,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野生的有1属(苏铁属)约10种,分布于云南、广东、福建、台湾、贵州、湖南、海南等地。
苏铁树干髓心含淀粉,可食用,又可作酿酒的原料,能提高出酒率;叶为羽毛状,向四周伸展,如孔雀开屏,极富观赏性,西双版纳有的少数民族采其嫩叶作蔬菜;种子大小如鸽卵,略呈扁圆形,金黄色,有光泽,少则几十粒,多则上百粒,圆环形簇生于树顶,十分美观,有人称之为“孔雀抱蛋”,在贵州,有的农民将其剥皮后与猪脚一同炖吃。
俗话说“铁树开花,哑巴说话”,“千年铁树开了花”或“铁树开花马长角”,比喻事物的漫长和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出现。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尤其是在热带地区,20年以上的苏铁几乎年年都可以开"花"。苏铁雌雄异株,花形各异,花期6~8月,雄球花长椭圆形,挺立于青绿的羽叶之中,黄褐色的"花球",内含昂然生机,外溢虎虎生气,傲岸而庄严;雌球花扁圆形,浅黄色,紧贴于茎顶,如淡泊宁静的处女,安详而柔顺地接受热带、亚热带阳光的照射。
其实铁树是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和种子,没有花这一生殖器官,所以,铁树的花,是它的种子.
云南植物园内有三株巨大的铁树,一雄两雌,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从野外引种而来,是云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铁树,树龄近千年,被广大中外游人誉为“铁树王”,堪称稀世之宝。它们的学名叫篦齿苏铁Cycas.pectinata Griff,目前,这种植物已濒临灭绝,被国家定为二级保护植物。
铁丝的介绍
将炽热的金属坯轧成5mm粗的钢条,再将其放入拉丝装置内拉成不同直径的线,并逐步缩小拉丝盘的孔径,进行冷却、退火、涂镀等加工工艺制成各种不同规格的铁丝。装订用铁丝的规格按行业标准有以下几种:0.50mm直径的25#铁丝,0.55mm直径的24#铁丝,0.60mm直径的23#铁丝和0.70mm直径的22#铁丝等。
铁树花的观赏价值
在我国的四川省攀枝花市,有一大片天然的铁树林,至少在10万株以上。这里的铁树一旦长成,雄铁树每年都开花,雌铁树一两年也要开一次。
当地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苏铁观赏节",到这里旅游的中外人士对此赞不绝口。
优美的观赏植物,适宜孤植在草坪中,如公园等地方,带有一些热带气息。
苏铁苏铁属植物树形优美,苍劲质朴,大型而美丽的叶四季浓绿顶生,具有独特的观赏效果。如布置在庭园及大型会场可收庄严肃穆之效;配置于花坛中心,使人有安详之感;作古代建筑之陪衬,则显古老苍劲;作现代建筑之配植,则四季浓绿而赏心怡神;植于寺庙之旁则有避邪之妙用。
苏铁为世界最古老树种之一。树形古朴,茎干坚硬如铁,体型优美,顶生大羽叶,洁滑光亮,油绿可爱,四季常青。制作盆景可布置在庭院和室内,是珍贵的观叶植物。苏铁老干布满落叶痕迹,斑然如鱼鳞,别具风韵。盆中如配以巧石,则更具雅趣。
铁线蕨的介绍
铁线蕨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它有铁丝草、铁线草、水猪毛土等称呼。其淡绿色薄质叶片搭配着乌黑光亮的叶柄,显得格外优雅漂逸,故又被人称之为“少女的发丝”。
形态特征
铁线蕨为多年生草本,植株高度为15-40厘米。它的根状茎细长横走,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它的叶是远生或近生;柄长通常为5-20厘米,粗约1毫米,较为纤细,呈现栗黑色,表面有光泽,它的基部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叶片呈卵状三角形,长度在10-25厘米之间,宽8-16厘米,为尖头状。
生长习性
在原野,铁线蕨多生长于溪边山谷的湿石上,喜欢温暖、湿润和半阴冷环境,不耐寒,忌阳光直射。喜欢疏松、肥沃和含石灰质的沙质壤土。
在盆栽时的培养用土,可用壤土、腐叶土和河砂等量混合而成。注意要每周施一次液肥,并经常保持盆土的湿润和适当的空气湿度。在气候干燥的秋冬季节,可经常在植株周围的地面洒水,以便提高空气中的湿度。
介绍安溪铁观音资料
安溪铁观音的基本资料
铁观音,茶人又称红心观音、红样观音;既是茶叶名称,又是茶树品种名称。清雍正年间在安溪西坪尧阳发现并开始推广。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产量较低,萌芽期在春分前后,停止生长期在霜降前后,一年生长期7个月。有“好喝不好栽”之说。“红芽歪尾桃”是纯种铁观音的特征之一,是制作乌龙茶的特优品种。
铁观音不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饮,并且养生保健功能在茶叶中也属佼佼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铁观音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铁观音于民国八年自福建安溪引进木栅区试种,分「红心铁观音」及「青心铁观音」两种,主要产区在文山期树属横张型,枝干粗硬,叶较稀松,芽少叶厚,产量不高,但制包种茶品质高,产期较青心乌龙晚五。其树性稍,叶呈椭圆形,叶厚肉多,叶片平坦展开,适宜制种铁观音茶。
安溪铁观音的基本特征
“铁观音” 茶树,天性娇弱,产量不大,所以便有了“好喝不好栽”的说法,“铁观音”茶从而也更加名贵。纯种铁观音植株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厂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这是纯种特征之一。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外形:条索肥壮、圆整呈蜻蜓头、沉重,枝心硬,枝头皮整齐,叶大部分向叶背卷曲,色泽乌黑油润,砂绿明显(新工艺中,红镶边大多已经去除)。
内质:香气浓郁持久,音韵明显,带有兰花香或者生花生仁味、椰香等各种清香味;茶汤金黄、橙黄,滋味醇厚甘鲜,稍带蜜味,鲜爽回甘。
叶底:枝身圆,梗皮红亮,叶柄宽肥厚(棕叶蒂),叶片肥厚软亮,叶面呈波状,称“绸缎面”。
最核心特征:干茶沉重,色墨绿;茶汤香韵明显,极有层次和厚度;评叶底应肥厚软亮。
鉴别精品铁观音是一项高深的学问,安溪著名茶师和老茶民观形闻香即可鉴别茶叶优劣,高者能品断是茶产何地何村,几年生茶树,特点突出者还能品味出自何名茶师之手。外行人品饮铁观音可从“观形、听声、察色、闻香、品韵”入手,辨别茶叶优劣。
观形: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蜒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
听声:精品茶叶较一般茶叶紧结,叶身沉重,取少量茶叶放入茶壶,可闻“当当”之声,其声清脆为上,声哑者为次。
察色:汤色金黄,浓艳清澈,茶叶冲泡展开后叶底肥厚明亮(铁观音茶叶特征之一叶背外曲),具绸面光泽,此为上,汤色暗红者次之。
闻香:精品铁观音茶汤香味鲜溢,启盖端杯轻闻,其独特香气即芬芳扑鼻,且馥郁持久,令人心醉神怡。有“七泡有余香”之誉。近来国内外的试验研究表明,安溪铁观音所含的香气成分种类最为丰富,而且中、低沸点香气组分所占比重明显大于用其他品种茶树鲜叶制成的乌龙茶。因而安溪铁观音独特的香气令人心怡神醉,一杯铁观音,杯盖开启立即芬芳扑鼻,满室生香。
品韵:古人有“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之妙说。细啜一口,舌根轻转,可感茶汤醇厚甘鲜;缓慢下咽,回甘带密,韵味无穷。至于独特的“观音韵”何解?至今茶人尚未能解说清楚,只得留待后人品断,这也正是安溪铁观音之魅力所以。
铁线蕨的介绍
铁线蕨(学名: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inn.)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又名铁丝草、少女的发丝、铁线草、水猪毛土。其淡绿色薄质叶片搭配着乌黑光亮的叶柄,显得格外优雅漂逸。高0.1-0.5米。因其茎细长且颜色似铁丝,故名铁线蕨。铁线蕨也是钙质土的指示物。由于其畏干燥及强烈光照,须放置到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养护。铁线蕨也有很多变种,如荷叶铁线蕨、肾叶铁线蕨等。属世界种,各地区均有野生。
铁线蕨喜疏松透水、肥沃的石灰质土砂壤土,盆栽时培养土可用壤土、腐叶土和河砂等量混合而成。生长期每周施一次液肥,注意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和较高的空气湿度。在气候干燥的季节,可经常在植株周围地面洒水,以提高空气湿度。
小苏打粉的介绍
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₃,俗称小苏打。白色细小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它也是一种工业用化学品,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270℃时完全分解。
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此特性可使其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碳酸氢钠在作用后会残留碳酸钠,使用过多会使成品有碱味。
男人的精子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子的运动方式的主要是向前游动以及一些直接向前运动加快。生活中的第一次的保护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现在男性的精子质量的下降非常严重。但是呢对此了男性朋友的并不是很重视,
精子 Sperm(植物),藻菌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以及裸子植物中的苏铁目和银杏目,都具有鞭毛而能游动的精子,但裸子植物中的松杉目和买麻藤目以及全部被子植物,精子都不具鞭毛。
精子形态因植物种类而异,有双鞭毛精子、多鞭毛精子和无鞭毛精子等。原始陆生植物苔藓和低等维管植物石松与卷柏一般为双鞭毛游动精子;水韭、木贼、真蕨和裸子植物中的苏铁和银杏则为多鞭毛游动精子。每个精子有 100根以上的鞭毛,而苏铁目泽米属的一个游动精子约有1~1.2万根鞭毛。苏铁和银杏的精子形似陀螺,远极端呈螺旋带状,大量鞭毛丛生于螺旋带上。螺旋带的轮数有所不同:泽米属6轮,苏铁属5轮,银杏属3轮。裸子植物的松柏目及买麻藤目和被子植物的精子不具鞭毛。在维管植物中,体积最大的精子是苏铁类(泽米属)植物的一种(Zamia chigua),其直径约400微米。
小苏打介绍
有别于工业用碱的纯碱(碳酸钠)和小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是由纯碱的溶液或结晶吸收二氧化碳之后制成制取碳酸氢钠的。
所以,小苏打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作食用碱(粉末状)。小苏打呈固体状态,圆形,色洁白,易溶于水。单盐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
在大批量生产馒头、油条等食品时,常常苏打粉融水拌入面中,热后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溢出,可致食品更加蓬松,碳酸钠残留在食品中。比如北方俗称中的"碱馍",添加过量的苏打粉是可以品尝出来的。
紫苏的介绍
紫苏(学名: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至11厘米,宽2.5至9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叶柄长2至5厘米,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行气宽中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紫苏叶是一种在中国南方湛江吴川地区广为使用的美味的调味品,人们常常用它的叶子来做菜,它的美味经常和蛤蒌相提并论。原产中国,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中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
苏铁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食用价值
苏铁树干髓心含淀粉,可食用,又可作酿酒的原料,能提高出酒率
苏铁叶为羽毛状,向四周伸展,如孔雀开屏,极富观赏性,西双版纳有的少数民族采其嫩叶作蔬菜
苏铁种子大小如鸽卵,略呈扁圆形,金黄色,有光泽,少则几十粒,多则上百粒,圆环形簇生于树顶,十分美观,有人称之为“孔雀抱蛋”,在贵州,有的农民将其剥皮后与猪脚一同炖吃。
药用价值
苏铁为优美的观赏树种,栽培极为普遍,茎内含淀粉,可供食用;种子含油和丰富的淀粉,微有毒,供食用和药用,有治痢疾、止咳和止血之效。
来源
苏铁科苏铁属植物苏铁CycansrevolutaThunb.,以叶、根、花及种子入药。四季可采根、叶,夏季采花,秋冬采种子,晒干。
性味归经
甘,淡,平。有小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种子和茎顶部髓心有小毒。人中毒后有头晕、呕吐。硫球群岛居民食用由该植物制作的淀粉曾发生中毒,其症状有无汗、呕吐、失去知觉,甚至死亡。
功能主治
叶:收敛止血,解毒止痛。用于各种出血,胃炎,胃溃疡,高血压,神经痛,闭经,癌症。
花:理气止痛,益肾固精。用于胃痛,遗精,白带,痛经。
种子:平肝,降血压。用于高血压。
根:祛风活络,补肾。用于肺结核咯血,肾虚牙痛,腰痛,白带,风湿关节麻木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叶、花1~2两;种子、根3~5钱。
注意
苏铁种子和茎顶部树心有毒,用时宜慎。
备注
(1)篦齿苏铁(凤尾燕)CycaspectinataGriff.,亦同等入药。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附方
《花镜》:叶长二、三尺,每叶出细尖瓣,如凤毛之状,故有凤尾蕉之名。又谓其:能辟火患。故又称避火蕉。本品生长甚慢,寿命长约200年,长江流域及北方各地栽培的苏铁常终生不开花。
《南越笔记》云:苏铁,通体铁色微朱,以其难长,故又名铁树。
药理作用
致癌作用
苏铁致癌原系所含的氧化偶氮类甙-苏铁甙(cycasin)和新苏铁甙(neocycasin)A、B。苏铁甙长期或一次喂饲或灌肠,可使大鼠发生乳癌、肝癌、肾癌和肠癌,使小鼠发生肺腺瘤,也能使豚鼠、田鼠发生肿瘤。一般认为苏铁甙本身并无毒性或致癌性,需经肠道内细菌的β-糖苷酶水解,生成甲基氧化偶氮基甲醇(即苏铁甙元),再转化为亲电子的中间物,形成能与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起反应的活性甲基。
因此,腹腔等非口服途径一般不能致癌。只是在新生小鼠、新生田鼠、新生大鼠的皮肤中存在β-D-糖苷酶,所以皮下用药亦能诱发肿瘤。苏铁甙具有水溶性,用水充分洗涤后可以除去。
神经毒性
牛食铁树果种子,可引起麻痹,且常发生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薄束及脊小脑背束产生髓鞘脱失,并有嗜饿性物质沉积。大鼠或金田鼠有胎仔在母体内接触苏铁甙元,产后而形成小头症(Microencephaly),骨性颅顶盖变狭,但生存时间仍相当长;有些大鼠在13-15个月后,有神经胶质瘤。
毒性
小鼠口服大剂量苏铁甙后无立即中毒现象,但经12-18小时后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肌麻痹死亡。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1.67g/kg、豚鼠为1.0g/kg,大鼠腹腔注射的最小致死量(MLD)为44mg/kg。苏铁甙对呼吸、血压、心脏、血管、肠和子宫作用轻微。
小苏打的介绍
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₃,俗称小苏打。白色细小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它也是一种工业用化学品,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270℃时完全分解。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此特性可使其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碳酸氢钠在作用后会残留碳酸钠,使用过多会使成品有碱味。
紫苏叶的介绍
紫苏叶,唇形科,塔花族,双子叶植物纲,为一年生、直立草本,南方7至8月,北方8至9月。茎高0.3-2米,绿色或紫色,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紫苏和野紫苏的叶带叶小软枝。
枝叶茂盛时收割,摊在地上或悬于通风处阴干,干后将叶摘下即可。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叶两面绿色,暗绿色或带紫色协定缘具圆锯齿。叶柄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均以叶完整,色紫、香气浓者为佳。
本品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