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性运动障碍诊断标准
分离性运动障碍诊断标准
分离性运动障碍是常见的形式表现为一个或几个肢体的全部或部分丧失运动能力。瘫痪可为部分性的,即运动减弱或运动缓慢;也可为完全性的。
可有突出的各种形式和程度不等的共济失调,尤以双腿多见,引起离奇的姿势或不借扶助站立不能。也可有一个或多个肢端或全身的夸张震颤。表现为近似于以下疾病的任何形式:共济失调症、失用症、运动不能症、构音困难、异常运动、瘫痪。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断知识您了解了吗?祝您健康
焦虑的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对焦虑的诊断标准如下:
焦虑诊断标准: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焦虑症的焦虑状是原发的,凡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躯体疾病的焦虑应诊断为焦虑综合征。其他精神病理状态如幻觉、妄想、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恐惧症等伴发的焦虑,不应诊断为焦虑。
惊恐障碍诊断标准: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惊恐发作作为继发症状,可见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如恐惧性神经症、抑郁症等,并应与某些躯体疾病鉴别,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内分泌失调等。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惊恐发作需符合以下4项:
①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
②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③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④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严重标准: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病程标准:在1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如恐惧症、抑郁症,或躯体形式障碍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运动障碍鉴别诊断
粗大运动
年龄
粗大运动发育状况 头把控制
1个月 俯卧位勉强抬头1-2秒
3个月 俯卧位抬头45-90度,较稳,拉坐时竖头滞后
4个月 俯卧位能抬胸,头能左右自由转动,拉坐时竖头很稳
6个月 拉坐时可主动向前举头 翻 身 2-3个月 婴儿可从仰卧翻到俯卧
4-5个月 能完全翻到俯卧位
6个月 能从俯卧位翻到仰卧位
坐 1-3个月 躯干弯曲呈c型
5个月 能扶坐,坐时腰部能伸直
6-7个月 能独坐
8个月 独坐时能左右自由转身
爬行
1-2个月 俯卧位能交替踢腿
3-4个月 俯卧位
有肘部支撑数分钟
6个月 以腹为中心转圈
7-8个月 匍匐爬行
8-10个月 用手和膝盖爬行
10-15个月 能爬上.爬越障碍物.能爬上爬下台阶
站立行走
1个月 扶站时,向前移动有踏步反射
2-3个月 扶站时,双下肢能负重数秒
5-6个月 双下肢能完全负重,有在成人怀里跳跃的动作
8个月
婴儿背,臀,腿能伸直,扶之能站立
9个月 能自行扶栏站立
10-11个月 扶栏时能抬起一只脚或扶栏横行,牵着两手可向前走
12-15个月 独立走稳 18个月
拉着玩具能到退着走
2岁 能跑 上下楼
1岁半 牵手能上楼
2岁 自己能扶着栏杆上楼,但两步一台阶
3岁 一步一级上台阶
3岁半 一步一级下台阶
跳跃 2岁 能原地跳 2岁半 能跳下一个台阶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广泛性焦虑障碍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患者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症状标准: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①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②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严重程度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患者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 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排除兴奋药物过量、催眠镇静药物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排除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躁狂症、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首先,患者发病比较急,贫血情况随时间的发展越来越严重,而且一般会伴随的严重感染和一些脏器大出血的情况,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很可能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另外还可以从患者的血象看出来,一般除血红蛋白数量降低的比较快之外,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也会减少,这样也是可以诊断出来的;还有可以患者的骨髓检查报告,如果患者的检查报告中显示患者多个部位出现增生降低而且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的数量增多的话,可以确定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跟一般的贫血是有区别的,如果要正确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首先要做一个血常规的检查,在检查报告中就会明显显示体内的全血细胞的数量减少,网织红细胞的数量也会很低很低,而淋巴细胞的数量会增多。血红蛋白的数量也会相比正常值略低一点,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也会低于正常的范围。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患有再生型障碍性贫血的患者体内的全血细胞的数量会急剧减少,淋巴细胞的数量会相应的增加,一般患者不会出现水肿情况,比如肝或者脾脏发生肿大,另外,在患者的脊髓中,一般会有一个或者几个部位的重度减小,比如说巨核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的数量增多等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诊断出来:首先,患者发病比较急,贫血情况随时间的发展越来越严重,而且一般会伴随的严重感染和一些脏器大出血的情况,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很可能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另外还可以从患者的血象看出来,一般除血红蛋白数量降低的比较快之外,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也会减少,这样也是可以诊断出来的;还有可以患者的骨髓检查报告,如果患者的检查报告中显示患者多个部位出现增生降低而且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的数量增多的话,可以确定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跟一般的贫血是有区别的,如果要正确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首先要做一个血常规的检查,在检查报告中就会明显显示体内的全血细胞的数量减少,网织红细胞的数量也会很低很低,而淋巴细胞的数量会增多。血红蛋白的数量也会相比正常值略低一点,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也会低于正常的范围。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通常情况下对一些抗贫血的药物没有效果,它这种病一般发病的时候会很急,而且变现很严重,也会越来越严重,还可能出现严重感染或者大出血的情况,如果患者由以上的表现,必须要马上进行治疗,否则可能会耽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佳时间。
癔病的治疗
癔症主要是跟心理因素有关,现在有关癔症的治疗方法和医院特别的多,所以对于癔症的治疗问题,大家不要去担心,对于癔症疾病,大家最主要的做好治疗,那么、癔症要怎么治疗呢?我们看下下面的介绍。
癔症要怎么治疗?
癔症的症状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疗占有重要的地位。心理治疗中,注意以下几点:
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适当的保证,忌讳过多讨论发病原因。
②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尽快完成,只需进行必要的检查,以使医生确信无器质性损害为度。
③以消除症状为主。主要采用个别心理治疗、暗示治疗、系统脱敏疗法等。
个别心理治疗:首先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发展史、个性特点、社会环境状况、家庭关系、重大生活事件,以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表达、疏泄内心的痛苦、积怨和愤懑。医生要耐心、严肃的听取,稍加诱导,和患者共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暗示治疗是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经典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急性发作而暗示性又较高的患者。暗示治疗的包括觉醒时暗示、催眠治疗、诱导疗法等。
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是行为疗法之一。通过系统脱敏的方法,使那些原能诱使此病的精神因素逐渐失去诱发的作用,从而达到减少甚至预防复发的目的。
分析性心理治疗:医生可采用精神分析技术或领悟疗法,探寻患者的无意识动机,引导患者认识到无意识动机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并加以消除。主要适用于分离性遗忘、分离性多重人格、分离性感觉和分离性运动障碍。
家庭治疗:当患者的家庭关系因疾病受到影响,或治疗需要家庭成员的配合时,可采用此方法,用以改善患者的治疗环境。
突发性运动障碍怎么治疗呢
1.痛性运动障碍。见于 癔症。
2.间歇性运动障碍。见于血管性病变,肢体血液循环障碍,运动中肌肉不能得到相应的血液供应,因而发生运动障碍,休息或暂停运动后又可改善。
3.职业性运动障碍。属于职业性 精神官能症。由于心理因素,患者一从事其职业所要求的运动时,就会出现 肌肉痉挛或无力,以至不能运动或运动障碍,停止该种运动或做其他运动时则无运动障碍。
4.面-口运动障碍。是一种专门累及面部肌肉的 迟发型运动障碍,多有药物引起。
5.迟发性运动障碍。面颊,口及颈部肌肉不自主的.典型的重复运动,主要有长期服用精神松弛剂,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常见于老年人,停药后可能长时间仍不能缓解。
6.运动传导通路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包括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和 下运动神经元引起的运动障碍。
7.椎体外系统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患者肌张力增高,全身肌肉僵硬,故运动笨拙,精细运动困难,行走缓慢,步态慌张,表情呆板。常见于帕金森氏病或 帕金森综合症.肝豆状核变性等。
8.肌肉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 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萎缩等。
9.骨骼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
10.与情绪紧张引起的运动障碍。通常在睡眠时消失。
首先要鉴别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 瘫痪。对功能性 瘫痪需暗示治疗,并配合针刺疗法,物理治疗等。对器质性 瘫痪在明确诊断后进行病因治疗。当有呼吸肌 瘫痪出现呼吸困难时需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咽部肌肉 瘫痪出现吞咽困难时下鼻管鼻饲以维持营养。 瘫痪的恢复期应进行针灸、理疗、神经细胞活化剂、维生素 B族药等综合治疗。以及康复治疗。对 不自主运动在进行病因治疗的同时可配合镇静药和肌肉松弛药。对癫痫患者采用适当的抗癫痫药以控制发作。
以上就是突发性运动障碍怎么治疗呢?做出的详细解答。突发性的运动障碍,首先要查明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运动障碍,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系统的治疗方法,才能帮助患者尽早脱离不能运动的苦海,希望以上的信息能给患者朋友们带来帮助。
老年痴呆疾病的诊断方法
老年性痴呆症的临床诊断思路:
1、根据痴呆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明确是否为痴呆:对于既往智能正常,之后出现获得性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障碍,并有失语、失用、失认和抽象思维或判断力中至少一项障碍),妨碍患者的社会活动或日常生活,可拟诊痴呆(建议认知功能损害最好由神经心理评估客观证实)。最后还应排除意识障碍、谵妄,排除假性痴呆(抑郁等导致)以及短暂意以混乱和智能下降(药物、毒物等导致)等后方可确立诊断。
2、确定痴呆类型:病因学诊断步骤可分为几步:(1)皮质性特征还是皮质下特征;(2)有无多发性缺血发作特征;(3)有无运动障碍;(4)有无明显的情感障碍;(5)有无脑积水。根据上述痴呆诊断步骤,可确定大多数痴呆患者的病因。
3、依据临床表现、日常能力受损情况、认知坪估等确定痴呆的严重程度。常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或总体衰退量表(CDS)做出严重程度的诊断。
老年性痴呆症的诊断标准:
痴呆的诊断标准包括痴呆本身的诊断标准和痴呆亚型的诊断标准。
1、怀疑标准:在发病或病程中缺乏足以解释痴呆的神经、精神及全身性疾病;痴呆合并全身或脑部损害但不能把这些损害解释为痴呆的原因;无明显病因的单相认知功能进行性损害。
2、可能标准:临床检查为痴呆,并由神经心理检查确定;进行性恶化;意识状态无改变;40—90岁起病,常在60岁以后;排除了系统性疾病或其他器质性脑病所致的记忆或认知障碍。
3、支持可能诊断标准:特殊认知功能的进行性衰退(如失语、失用、失认);日常生活能力损害及行为的改变;家族中有类似病人;实验室检查结果,腰穿脑压正常,脑电图正常或无特异性改变,如慢波增加。
4、排除可能AD的标准:突然及脑卒中样起病;病程早期出现局部的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感觉障碍和视野缺损等;发病或病程早期出现癫痫或步态异常。
脊髓型颈椎病的微创治疗方法
根据慢性发病和临床表现的特点,有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上肢发生下运动神经元性运动障碍,下肢发生上运动神经元性运动障碍等,多能做出明确诊断,结合影像学的表现,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颈椎病微创手术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减压技术,采用射频消融技术或激光气化技术进行颈椎间盘髓核的减压;另一种方法是经内窥镜颈椎间盘切除与椎体间融合技术。
一般情况下,病情不同、治疗时间的早晚不同,这点是需要患者了解的。一般同是脊髓型颈椎病,预后可能相差很大。一般来讲,椎间盘突出或脱出致病的病人预后大多较佳,痊愈后如能注意防护,少有复发者。中央型颈椎病医治收效快、效果好。如果椎管矢状径明显狭小,再同时伴有较大骨刺或是后纵韧带钙化者,预后普遍较差。
病情发展到后期处于重度状态者,尤其是脊髓接近完全变性、已失去恢复可能的病人,预后最差。因此,一旦患病,切勿拖延。此外,伴有全身严重疾患或主要脏器(心、肺、肝、肾等)功能不佳者,预后亦差。对于后两种病人在选择手术疗法时,医生都比较慎重。
到目前为止,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方式,是比较少的,因为这种疾病一般采取手术治疗,不管采用什么方式的治疗,都要注意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的护理工作。因为脊髓型颈椎病算是一种肢体瘫性疾病,及护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饮食上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