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绒毛膜癌的病理学特点 总结

绒毛膜癌的病理学特点 总结

绒毛膜癌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子宫不规则增大,表面可见一个或多个紫蓝色结节,剖面呈暗红色,常伴有出血,坏死、感染、病灶质软而脆,可突入宫腔,亦可浸润破坏浆膜层达到宫旁组织,也可随血流播散,转移至任何器官组织。微观滋养层细胞高度增生,排列紊乱无绒毛样结构,有成堆的合体细胞及郎罕氏细胞。

黄体囊肿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妊娠黄体 妊娠黄体直径小于2cm,囊壁颗粒细胞增生,黄素化,中央无囊腔,囊壁全部卷曲成花环状,尿HCG测定阳性等为鉴别依据。

2.囊性白体及白体囊肿,系黄体退化,囊壁无衬覆细胞为透明变性的结蒂组织,囊内仍充满液体,即成囊性白体。直径大于2.5cm称白体囊肿。

3.异位妊娠 黄体囊肿破裂引发的急腹症易误诊为异位妊娠,前者HCG阴性,出血量较异位妊娠少,且无反复出血。

4.滤泡囊肿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为排卵前的卵巢囊性增大,若发生破裂时,一般不伴阴道流血;二者之破裂与异位妊娠之破裂鉴别困难,常需根据剖腹探查发现及病理学检查始能作出最后诊断。

5.对绝经后或生育期口服避孕药者之卵巢增大,特别是新近发现者,应高度疑为肿瘤,必要时,进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以作出明确诊断。

6.黄素囊肿多见于葡萄胎或绒毛膜癌。它是由于大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卵泡而引起。囊壁光滑、壁薄,很多情况下囊腔会被膈分开,成为多个小囊腔,即多房性,而且多是双侧卵巢都有。囊肿体积大小不一,大者直径可达10~15厘米,甚至更大。囊内含清亮液体。除了由于葡萄胎或绒毛膜癌引起外,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口服大剂量雌激素及在治疗不孕过程中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时也可发生黄素囊肿。

绒毛膜癌能治愈吗 什么是绒毛膜癌

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与妊娠有关,可继发于葡萄胎、流产、宫外孕、足月产之后。偶发于未婚女性的卵巢称为原发性绒癌。

绒毛膜癌的诊断

1.有组织学检查者,以组织学诊断为准。绒癌在组织学检查时仅见大量滋养细胞及出血坏死,若见到绒毛,则可排除绒癌的诊断。

2.无组织学检查者,凡流产、分娩、宫外孕以后出现症状或转移灶,并有HCG升高,可诊断为绒癌。葡萄胎清宫后间隔一年以上发生的,亦诊断为绒癌。

3.疑有脑转移时,可作CT、B超检查,可显示转移灶,但病灶小时,不一定能明确诊断,可作脑脊液与血浆的HCG测定,脑脊液HCG水平:血浆HCG水平>1:60,则示有HCG直接泌入脑脊液,即可诊断为脑转移。

根据临床特点,结合HCG测定、辅助诊断方法及可取得的病灶组织检查,多可获得正确诊断。

绒毛膜癌死亡主要原因 脑转移

脑转移是绒毛膜癌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脑转移早期会由于脑动脉内瘤栓期,造成局部缺血,出现一过性症状,例如:突然跌倒,失语、失明等症状。当脑转移到后期时会出现头痛、偏瘫、呕吐、平衡失调、视觉障碍、失语、高热、抽搐、以至昏迷,如引起脑癌,病人可突然死亡。

绒毛膜癌食疗方

1.炒扁豆。400克扁豆,20克葱白,10克大蒜,家常小炒的常规做法,加食盐、白糖、味精等调味。此菜能抑制肿瘤生长,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2.红烧菜花。250克菜花,鲜香菇和胡萝卜各100克,家常小炒的做法,放葱末、酱油、盐、味精等调味。菜花含有多种吲哚衍生物,有防癌抗癌的功效,胡萝卜和鲜香菇也有此类功效。经常食用能增强人体机能,润肤抗癌。

3.海参香菇猪肉汤。海参150克用水泡发后切丁,猪肉剁成末,连同香菇、生姜入锅加水炖煮,加盐、味精、麻油等调味即可。香菇含有的多糖化合物具有抗癌作用,猪肉、海参能滋补身体,增强营养。

4.番茄炒鸡蛋。这是一道比较家常的食谱,不仅色泽鲜艳,促进食欲,番茄含有的番茄红素还具有防癌作用。同时,番茄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能增加营养。

这些食疗方虽然对于绒毛膜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只是辅助治疗的一种方式。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还要征询医生的意见,以便对症下药,以免影响治疗。

绒毛膜癌的治疗

1.治疗原则

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年轻未育者尽可能不切除子宫,以保留生育功能,如不得已切除子宫,卵巢仍可保留。

2.化学药物治疗

药物的选择:在一般早期病例,可单用一种药物,以5-氟尿嘧啶(5-Fu)为首选。如病情急或已到晚期、则需二种或二种以上药物合用。常用的为5-Fu加更生霉素。5-Fu、ksm疗效最好,副作用小、对肺、消化道、泌尿道及生殖道的转移均有效。可用作静脉给药,动脉灌注,腔内或瘤内注射,也可口服。

3.手术治疗

自证明化学药物治疗有较多的效果后,手术治疗已不如过去重要,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如病灶大,估计化疗不能完全征服者或治疗过程中HCG下降缓慢者;子宫穿孔、肝内转移灶出血等,为挽救病人生命,手术仍然是治疗绒毛膜癌的重要方法。一般行次广泛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大网膜及宫旁静脉丛及卵巢静脉丛切除。

4.放射治疗

绒毛膜癌及恶性葡萄胎对放疗敏感。若肺部、盆腔、腹腔等孤立性病灶,手术有困难或经多个疗程化疗消退不明显者,可考虑放射治疗,用60钴或深部x线照射,脑转移者可行全脑照射,不能切除的阴道转移结节亦可用镭局部治疗。

5.转移灶的治疗

(1)外阴及阴道出血的处理转移瘤未破溃,除5-Fu静滴外,可加用5-Fu转移瘤内注射。若转移瘤已破溃出血,可用纱布条压迫止血,或纱布条上涂上无菌出血药物,如云南白药也有效。如经过以上方法仍不能止血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或缝合。

(2)腹腔内出血的处理如有急性明显腹腔内出血时,应立即剖腹手术,切除子宫。术后继续全身化疗。

(3)脑转移的处理①全身化疗。首选药物是常用的5-Fu与ksm联合化疗;②对症治疗,使化疗发挥作用,降低颅内压用甘露醇或山梨醇,半小时滴完;③镇静控制抽搐可用安定,巴比妥或杜冷丁等药物;④防止并发症昏迷、抽搐跌倒、咬伤、吸入性肺炎等,要做好护理工作,同时要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4)咯血的处理一旦发生大咯血时,处理较困难,目前尚无理想的处理方法。①用脑垂体后叶素加入5%葡萄糖液静滴;②出血药物可用止血芳酸及对羧基苄胺等;③手术,如能确定出血部位,条件及时间许可,考虑急诊肺叶切除。同时注意抗休克,纠正贫血。抗感染及防止咯血而引起窒息。

绒毛膜癌转移部位 脑转移

绒毛膜癌患者还容易出现脑转移,也是绒毛膜容易死亡的原因之一。在最早期是脑动脉内瘤栓期,造成局部缺血,出现一过性症状,如突然跌倒,失语、失明等,但过几秒或几分钟后恢复正常。

脑转移后期还会造成脑组织出血,主要的症状为头痛、偏瘫、呕吐、平衡失调、视觉障碍、失语、高热、抽搐、以至昏迷,如引起脑癌,病人可突然死亡。

宫颈鳞癌病理学特征

一、病理学特征

1.组织学起源:宫颈腺鳞癌是由柱状细胞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混合而成。其起源于宫颈柱状上皮下储备细胞,同时向腺癌和鳞癌两个方向分化,两者比例不同,分化程度也不相同。

2.镜下特点:鳞状细胞癌巢与腺样癌巢相互混合,并相互移行。成熟型的宫颈腺鳞癌常表现为鳞状细胞成分的癌细胞含丰富的嗜伊红胞浆,或见个别细胞角化。毛玻璃细胞癌是宫颈腺鳞癌中分化最差的一种类型,镜下特点表现为有一种癌细胞大,并呈多边形,分布成片状或巢状,细胞膜清楚,胞质呈毛玻璃样或颗粒状,胞核大,并见明显的核仁,和分裂相多见。间质中见多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毛玻璃细胞癌在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间有细胞间清洗形成,有微绒毛,胞浆内含有丰富张力微丝,细胞连接方式为丰富桥粒和连接复合体。值得注意的是,在腺癌结构中伴有多少不等的分化成熟的鳞状上皮为腺棘癌或腺角化癌,不属于腺鳞癌范畴。对于低分化的宫颈腺鳞癌和鳞癌在镜下难于鉴别,然而在宫颈腺鳞癌中,粘蛋白表达呈阳性,因此其可以用于鉴别宫颈腺鳞癌和宫颈鳞癌。Reis-Filho报道了一例宫颈腺鳞癌毛玻璃细胞类型的患者,其免疫组化研究发现,细胞角化蛋白(MNF116)、vimentin和癌胚抗原表达呈阳性,然而HMB-45的表达则为阴性。

相关推荐

怀孕能抗癌哪里是关键

大约在20年前,医学界掀起了一个浪潮,讨论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其他孕期激素是否有抵抗艾滋病和癌症的效果。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只有在怀孕期间会大量分泌。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研究者称,“临床级”的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即从孕妇尿液中天然获得的或只经过部分加工处理的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以缩小与艾滋病相关的肿瘤,但是他们后来又修改了自己的结论,认为起到抵抗卡波济氏肉瘤作用的并非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本身。 新研究的主要参与人员、蒙特利尔大学生物化学家托尼·安塔可利(tony antakly)博士说:“真正

绒毛膜癌发生的原因

绝大多数绒癌与妊娠有关,分别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正常分娩之后,也有报道认为可以直接由孕卵发生,甚至极个别来自畸胎瘤内所含卵子的滋养叶成分,发生于输卵管妊娠或腹腔妊娠者极少见。 绒癌多发生在子宫,但也有子宫内未发现原发病灶而只有转移灶出现,子宫绒癌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宫壁肿瘤,呈深红,紫或棕褐色,直径2~10cm,为出血坏死组织,肿瘤可突入宫腔,入侵宫壁或突出于浆膜层,质脆,极易出血,宫旁静脉中往往发现癌栓,卵巢可形成多囊性黄素囊肿。 组织学上绒癌与一般癌肿有很大区别,绒癌没有一般所固有的结缔组织性间质细胞,只

葡萄胎的原因

其一葡萄胎常见于20-30岁的孕妇.引起葡萄胎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明确,可能是与营养不良、病毒感染、细胞遗传遗传等有关系。在病理性的情况下,引起葡萄胎的原因是由于绒毛间质发生水肿,内含大量透明的浆液性液体使体积极度胀大,使每个绒毛变成膨大的水泡状,其直径一般为0.2-0.5厘米,这些水泡相连成串像葡萄。 其二专家针对引起葡萄胎的原因介绍这种原因可能是精子与没有染色体或染色体不活动的卵子结合后,精子之半套染色体23X复制而成,产生这种所有染色体皆来自父系的现象。完全性的特徵有:绒毛呈广泛性水肿,增大;绒毛外之

大肠腺瘤息肉的发病机理

(一)发病原因 大肠瘤属癌前病变,表现为大肠黏膜上大小不一的凸起物。 (二)发病机制 大肠腺瘤表现为大肠黏膜上大小不一的突起物,可分为有蒂型和广基型。组织学切片上可见多少不等的绒毛状成分。根据腺瘤中绒毛状成分所占比例的不同而将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成分占20%以下)、混合性腺瘤(绒毛状成分占20%~80%)和绒毛状腺瘤(绒毛状成分占80%以上)3种,临床上以管状腺瘤最为多见,占70%左右。由于其分类特点,只有当对完整的腺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后,才能确定腺瘤的组织学类型。 虽然大部分的大肠癌由大肠腺瘤演变而

绒毛膜癌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阴道转移

阴道转移的患者仅次于肺转移,也是绒毛膜癌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发生阴道转移的绒毛膜癌患者会表现出阴道粘膜肿块,从而导致大出血的严重症状,最终危及到患者生命。阴道转移常常以阴道前壁或尿道下方部位最多见。

生殖道肿瘤的检查

1.组织病理 转移性卵巢瘤通常为中等度到分化良好的腺癌。转移性子宫内膜癌呈腺癌外观,表现为实体性腺体结构。来自宫颈的皮肤转移癌通常为分化差的鳞状细胞癌。绒毛膜癌由细胞滋养层(具有空泡状核和淡染胞浆的大立方形细胞)和合胞体滋养层(具有不规则核和嗜碱性胞浆的大细胞)构成。前列腺皮肤转移癌通常为分化不良的成簇和成索的腺癌细胞(很少形成腺体)浸润在胶原纤维束中。并有明显的亲表皮性。 2.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 卵巢腺癌癌胚抗原(CEA)阳性,但巨大囊肿性病液体蛋白(GCDFP-15)阴性,有助于与乳腺癌鉴别。绒毛膜腺

绒毛膜癌能活多久

生存期取决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绒毛膜癌患者具体能存活多久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它是因人而异的。

妇科肿瘤有哪些类别

形成妇科肿瘤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妇科肿瘤都有哪些类别?妇科肿瘤必须要及早的治疗,越早治疗效果恢复的越好,专家指出在治疗妇科肿瘤之前,首先要了解妇科肿瘤的种类,只有按照不同的种类特点进行治疗,才能够取得更还的效果。 1.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与18岁以前有性生活,20岁以前结婚、早育、多次婚姻、性生活混乱、生育多、生育密等有关。还与经济状况、种族和地理环境有关。目前我国不断加强妇女保健工作,广泛开展防癌普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明显提高了治愈率。 2.子宫内膜癌也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子

绒毛膜癌死亡主要原因 肺转移

肺部转移是绒毛膜癌最容易发生癌细胞转移的部位,因此也是绒毛膜癌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当出现肺部转移时常常表现出咯血、胸痛、胸闷、气喘等症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绒毛膜癌是怎么引起的

绒毛膜癌是由绒毛的滋养层细胞癌化产生。多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其发生比率约为2∶1∶1,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患者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少数发生于绝经以后,这是因为滋养细胞可隐匿(处于不增殖状态)多年,以后才开始活跃。但具体的致癌原因,现在尚不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