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类人饭后不宜散步
这几类人饭后不宜散步
患冠心病、心绞痛的人。进食后立刻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有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最好餐后1小时再散步,每次半小时,注意步速不要过快。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饭后最好静坐闭目养神10—30分钟再散步,马上散步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乏力,甚至昏厥。高血压患者散步时最好上身挺直,否则可能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走路最好前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会使大脑处于不停振动中,易引起一过性头晕。
患有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人。饭后立刻散步会增加胃肠蠕动,吃进去的食物对胃壁产生刺激,不利于胃黏膜修复。
贫血、低血压的人。饭后大量血液都供给胃部了,散步时很容易造成脑部相对缺血,出现头昏、目眩,甚至昏厥。一般来说,这类人可选择早起散步。
午饭后多久可以运动 午饭后做什么运动好
午饭后宜散步。
吃完午饭后半小时散步,可以增强肠胃蠕动,促进消化,对健康非常有利。但是注意散步的时候速度不能太快,一般不要超过5公里/小时,否则身体振动时,连接胃肠的肠系膜会受到牵拉,容易引起胃痛。
糖尿病散步多长时间 糖尿病散步注意事项
散步锻炼与饮食疗法,药物疗法应该相结合进行。糖尿病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调养,在治疗期间,患者应该先控制饮食,少吃含糖食物,同时利用药物将血糖和尿糖控制在稳定水平,然后再进行散步锻炼,三种方法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采用胰岛素治疗的人群,在注射完胰岛素后,但没有吃饭前不宜散步锻炼,以免造成低血糖。
孕妇散步多久为宜 什么时候不宜散步
在怀孕初期,容易流产,所以最好避免散步,建议从怀孕16周开始散步。而且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是腹部状态最稳定的时期,在这个时候散步是最好的。
孕妇要注意,在紫外线强烈的天气和刚吃饭后最好不要散步。
怎么预防抑郁症
预防抑郁症要做到早睡早起,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打扮整洁出门。不宜整日持续工作,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片刻。吃过午饭,宜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晚上到公园跳跳集体舞等。扩大生活圈子,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
夏至节气养生 夏至后宜散步
夏至后散步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
心血管病人的健康运动方式
高血压患者宜选游泳
等张性运动可锻炼血管舒张和收缩
在高血压治疗中,生活方式的干预比药物治疗更重要,运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式。有报道指出,高血压患者适宜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因为这些运动项目均为动态的等张性运动,可通过全身肌肉的反复收缩,引起血管的舒张和收缩,促使血压下降。其中,游泳比较消耗热量,每20分钟蝶式游泳可以消耗470千卡的热量,对于合并肥胖的患者更有效。
运动量方面,应以心脏负荷的50%左右为宜,即运动时脉搏保持在110次/分钟左右。每天1次,每次30~60分钟,避免参加竞争性或剧烈性质的运动项目。
心脏病患者锻炼要谨慎
查明心功受损程度再运动
健康人要提高心脏功能,可以选择较大的运动量,但已患心脏病的患者则要谨慎,应根据心功受损程度来选择运动形式及运动量。
一般来说,一二级心功能不全的轻症心脏病患者可从事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运动时脉搏限定在每分钟104~120次左右。我国学者提倡,中老年人患者进行太极拳锻炼,并注意心静、体松、气和,持之以恒,有助疾病康复。而心绞痛发作频繁的病人不宜进行体育活动,先以休息为主,等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做些气功等轻微活动,原则上以不增加心跳次数为度。
春季高血压患者的保健方法
1、早餐清淡
一杯牛奶或豆浆,1~2个鸡蛋,适量的面包或馒头,加上清淡小菜即 可。不可过饱,也不可不吃早餐。
2、中午小睡
午饭稍丰盛,有荤有素,但不宜油腻,同样不可过饱。餐后稍活动, 应小睡或休息一会儿,以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
3、饮水一杯
漱口后饮白开水一杯,既有冲洗胃肠的作用,又可稀释血液,降低 血液粘稠度,通畅血液循环,促进代谢,降低血压。
4、适当晨练
不宜剧烈运动,只宜散步,打太极拳,以增强血管的舒缩能力,缓 解全身中小动脉的紧张,有利于降压。
抑郁症的预防措施
1、早睡早起,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打扮整洁出门。
2、不宜整日持续工作,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片刻。每日加班不宜超过两小时,否则会导致慢性疲劳,日子一长,便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症。
3、吃过午饭,宜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晚上到公园跳跳集体舞等。
室内工作也成为人们罹患秋季抑郁的原因之一。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患上秋季抑郁症。医学研究也发现,秋季抑郁症通常起病于成年期,平均起病年龄是23岁,女性是男性的4倍。
高血压患者生活的注意事项
1、适当锻炼身体
注意是适当锻炼,不宜剧烈运动,宜散步,打太极拳,以增强血管的舒缩能力,有利于降压。
2、药物不能中断
坚持吃药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如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而失效时,应及时更换其他药物。
3、良好的情绪
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避免高度紧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最好能休息10分钟,可做操、散步等调节自己的神经。
4、忌烟少酒
烟碱(尼古丁)可收缩微细血管,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少量喝酒可使微循环扩张,增加血管弹性,有一定好处。提倡戒烟少酒。
到底饭后走还是不走
久坐不动的人饭后要走
人们常说的“饭后百步走”是指散步,长期坚持散步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它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等。需要注意的是 “饭后百步走”比较适合平时活动较少,特别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也适合形体较胖或胃酸过多的人。这些人如果饭后散步20分钟,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并且 “饭后”是在进食完20~30分钟以后,而并非指饭后立即散步。
饭后不走的道理
提倡“饭后不要走”也有道理,从消化生理功能来说,饭后胃正处于充盈状态,这时必须保证胃肠道有充足的血液供应,来进行初步消化。饭后适当休息一下,胃肠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
根据脑生理科学家的研究,有些人的“吃饱”,不过是胃感觉到了胀满,而营养却没有吸收进体内,身体仍处于“饥饿”状态。短短十几分钟的进餐过程中, 吃进去的食物根本来不及消化,就更不用说吸收了。这时匆忙起身而走,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去,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特别是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如果饭后胃肠血液供应不足,会影响食物消化吸收。
四类老人要慎重
饭后百步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以下四类老人不宜饭后百步走。
胃病老人。体质较差特别是患有胃下垂等病的老人,非但饭后不宜散步,就连一般的走动也应减少,而要在饭后平卧10分钟。因为饭后胃内食物充盈,此时进行直立性活动,会加重胃的负担。
冠心病老人。患有冠心病的老人,进食后立刻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有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建议饭后先按摩腹部,休息半小时再散步,每次半小时,步速不要过快。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糖尿病老人。饭后最好静坐闭目养神10~30分钟再散步,马上散步易出现头晕乏力,甚至昏厥。
高血压患者散步时上身要挺直,否则可能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走路前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会使大脑处于不停振动中,易引起头晕。
贫血、低血压老人。饭后大量血液都供给胃部了,散步时很容易造成脑部相对缺血,出现头昏、目眩,甚至昏厥,这类老人可选择早起散步。
人们不可忽视的秋季抑郁症怎么预防
1.早睡早起,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打扮整洁出门。
2.不宜整日持续工作,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片刻。每日加班不宜超过两小时,否则会导致慢性疲劳,日子一长,便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症。
3.吃过午饭,宜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晚上到公园跳跳集体舞等。
4.扩大生活圈子,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
5.登山扩胸襟是抵抗秋季抑郁症最有趣的办法。中医早就认识到,登山是治疗秋季抑郁症之良方。我国历来的九九重阳登高的习惯就是给秋季抑郁症打一剂预防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