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针灸法
痔疮针灸法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热利湿,化瘀止血。以足太阳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 承山 次髎 二白 长强
配穴 便秘者,加支沟、大肠俞;脾虚气陷者,加脾俞、百会。
操作 诸穴均针用泻法,脾虚气陷者宜用补法,可灸。
方义 承山、次髎均为膀胱经穴,足太阳经别自承山穴处上行入于肛中,故取之用泻法,既能调理膀胱气化以清湿热,又能疏导肛门局部气血,属“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督脉亦过肛门,长强穴属督脉,位近肛门,刺之可直达病所,清利湿热。二白为治疗痔疮的经验用穴。
2.其他治疗
三棱针法 在第7胸椎两侧至腰骶部范围内寻找痔点,其状为红色丘疹,一个或数个不等,出现的部位亦不一致。每次选一个痔点,用粗针挑刺,并挤出血珠或粘液,7天左右1次。
【痔疮的治疗】
痔疮的治疗首先要保持大便通畅,进食易消化、少含渣滓的食物。饮食应粗细搭配,少饮浓茶、咖啡、酒类及少进辛辣食物,以减少对肛管的刺激。便后要温水坐浴,局部应用痔疮栓或痔疮膏。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取注射治疗、冷冻治疗及物理治疗。严重者可手术治疗,包括结扎法、胶圈套扎法、痔切除等。
非手术治疗痔疮怎么治
从预防的角度讲,应防止大便秘结,保持大便通畅,所以饮食方面应多食青绿蔬菜、新鲜水果,如芹菜、菠菜、韭菜、黄花菜、茭白以及苹果、桃、杏、瓜类等含有丰富纤维素的食品,可以增加胃肠蠕动,润肠通便,排出肠道的有害物质和致癌物质。另外,对痔疮有预防作用的食物还有赤小豆、槐花、黑芝麻、肉苁蓉、猪大肠、羊大肠、鳖肉、胡桃肉、竹笋、蜂蜜等。
①药物注射疗法:即硬化萎缩疗法,可使痔核硬化萎缩或使痔栓坏死脱落。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硬化剂,使痔核硬化萎缩,而使痔核坏死脱落的药物注射疗法,因并发症较多,临床上已不使用。
②枯痔疗法:即药捻疗法,可使痔组织发生异物和化学炎症反应,引起纤维组织增生,达到治愈痔疮的目的,多使用二品锭和三品一条枪制成的药捻,插入痔核,使痔疮萎缩、坏死脱落。
③激光疗法:采用co2或yag激光切除痔核,其特点是出血少,恢复快。
④红外线治疗:采用红外线照射或烧烙痔核,从而使痔核萎缩。
⑤气功针灸:运用意念提肛而迸气,反复提肛,使肛周肌肉活动,血循环加快,从而治愈痔疮。而针灸经常刺相关穴位,或用三棱针刺血长强穴,对痔疮出血、疼痛、肿胀等急性发作也有一定的效果。
赤小豆:与当归合煎,可治疗痔疮便血、肿痛。单独一味或与大米同煎成粥亦有良好作用,是防治痔疮的优良食品。
槐 花:新鲜槐花可以做凉菜、包饺子,具有凉血、止血消痔的功效,亦可代茶饮。
黑芝麻:对于痔疮患者兼有便秘者,可长期服用,具有润肠通便,减轻痔疮出血、脱出的作用。
肉苁蓉:可用于老人,病久体虚者和产妇便秘、痔疮脱出、出血等,具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的功效。
猪、羊等动物大肠:中医认为可以肠补肠,经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其有止血、止痛、消肿的良好作用。
鳖 肉:用于痔疮出血日久,气血两虚的患者,有补益气血的功效。
胡桃仁:可润肠通便补虚,减轻痔疮脱出、便血症状。
竹 笋:内含丰富的纤维素,痔疮患者服用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
蜂 蜜:对痔疮患者可起到补益和潤肠通便的作用。
有痔疮的患者可以多吃一些上述所提到的食物,这些食物对痔疮都是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的。只要痔疮患者平时不要吃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一般都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的,最好是把烟酒都戒掉,因为凡是有刺激性的食物都是会刺激到肛门的直肠,因此会加重痔疮的病情。
痔疮的中医特色疗法
首先是结扎疗法治疗痔疮,我们中医也是做手术的,也有手术疗法。比如说在古代,就有结扎疗法,这是我们中医的一个特色。结扎疗法实际上就是古代用头发丝,现在我们是用线,丝线、棉线系扎在痔疮的内痔的根部,然后相对来说就是截断痔疮的血液供应,让痔疮慢慢的枯萎、坏死最后脱落,达到治愈痔疮目的。为什么不直接把它切掉呢?因为切掉很容易引起出血,慢慢的把它结扎在这个根部,让它慢慢的坏死,脱落,既达到治病的目的,又不至于出现这些出血的这些并发症。然后是敷贴法治疗痔疮,敷贴法一般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或者经络学的指导下,把一定的中药组方敷贴于人体的一些相应的部位,根据这个经络学说的指导,在人体内与痔疮发病有关系的一些部位,穴位,利用药物进行治疗。因为敷贴疗法里面的中药一般多选用清热利湿,活血去瘀这一大类的药物,主要是与这个痔疮的病因病机相关。敷贴的方子是很多的,每个医生都根据自己临床经验的不同,自己组了一些方。大致来说无外乎就是清热利湿、活血去瘀、消肿止痛这几大类。还有针灸治疗痔疮,一般现在临床上多取长强穴、承山穴这些穴位,在这几个穴位上用针刺治疗,临床上对于这个轻微的嵌顿,或者是轻微的出血也能够起到一定缓解的功效。
全面了解痔疮
痔疮的历史沿革
早在夏商时期,痔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最早阐述了痔疮的主要成因。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秦汉时期,在《五十二病方》中,将痔分为四类,首先描述了痔的症状和痔的结扎术。《神农本草经》中,有五痔病名,首载治痔瘘药物21种。晋代《针灸甲乙经》系统阐述了针灸治疗痔疮的疗法。
隋唐时期,对痔的认识更加深入,《诸病源候论》中,详载了五痔(牡痔、牝痔、脉痔、血痔、肠痔)的病名和症候,并增加了气痔、酒痔。《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又在七痔的基础上,增加了燥湿痔、外痔,分为九痔,并详细介绍了其治疗方法。《外台秘要》除将痔分为九种外,又将痔分为内痔和外痔,比西方医学论述内、外痔早1000多年。
宋代,《太平圣惠方》中首创枯痔钉疗法,对痔列为专章讨论。《魏氏家藏方》中,详载了使用枯痔法的具体方法和治疗过程。
明代,《秘传外科方》中将痔分为二十四种。《疮疡经验全书》对痔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进行了系统论述,并提出二十五痔的分类法。《外科启玄》中,也分痔为二十四痔,并记有里外痔(即混合痔)病名。《外科正宗》在理论上对痔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介绍了枯痔散、枯痔钉等疗法,同时还介绍了砒中毒的防治方法。
到了清代,《外科大成》和《医宗金鉴》中,对痔疮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的论述更为详细而系统,并分痔为二十四种。《马氏痔瘘科七十二种》分痔七十二种,对痔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提出了裂肛痔。
中医痔疮怎么治疗
【针灸治疗】
1.基本治疗。治法 清热利湿,化瘀止血。以足太阳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 承山 次二白 长强。配穴 便秘者,加支沟、大肠俞;脾虚气陷者,加脾俞、百会。操作 诸穴均针用泻法,脾虚气陷者宜用补法,可灸。方义 承山、次?均为膀胱经穴,足太阳经别自承山穴处上行入于肛中,故取之用泻法,既能调理膀胱气化以清湿热,又能疏导肛门局部气血,属“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督脉亦过肛门,长强穴属督脉,位近肛门,刺之可直达病所,清利湿热。二白为治疗痔疮的经验用穴。
2.其他治疗。三棱针法 在第7胸椎两侧至腰骶部范围内寻找痔点,其状为红色丘疹,一个或数个不等,出现的部位亦不一致。每次选一个痔点,用粗针挑刺,并挤出血珠或粘液,7天左右1次。
【痔疮常用偏方秘方】
[方一] 蒲公黄、黄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水煎外用,每日1剂,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普通盆内,患者趁热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本方为邹桃生方,功能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适用于痔疮。
[方二] 硫黄、雄黄各10克,樟脑3克,麻油适量。前药研成细末,用麻油调匀,擦患处。本产适用于湿热而致痔疮。
[方三] 乌梅、五倍子各10克,苦参15克,射干、炮山甲各10克,煅牡蛎30克,火麻仁10克。水煎服,日1剂,日服2次。本方为凌朝光方,功能清热解毒,润肠通便,适用于痔疮。
[方四] 浮萍适量。水煎,趁热擦洗患处。本方适用于痔疮抓破出血不流水者。
[方五] 槐花、地榆各10克,仙鹤草、旱莲草、侧柏叶各15克,枳壳10克,黄芩5克,胡麻仁15克,勒莱苋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药煎液熏洗肛门。本方为黄洪坤方,功能清肠利湿,止血,适用于痔疮。
痔疮怎么办
1、手术疗法
久治不愈或已形成较大的混合痔或花环痔者,应手术治疗。目的是摘除痔核或用缝扎等机械方法使之栓塞或萎陷。电凝或激光照射也很有效。外痔急性血栓形 成,则需立即切开,取出血块,一般外痔多无需特殊治疗。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治疗痔疮的新技术――痔上黏膜环切术,又称pph手术。其理论根据主要是基于对痔 疮发病机制的新认识。pph手术是用一种称为“pph吻合器”的特殊器械,将痔上方的直肠黏膜脱垂带做环形切除。手术时先扩开肛门,于齿状线(直肠与肛管 的交界线)上方约4厘米处将直肠黏膜环形缝合一圈,然后将pph吻合器插入肛门,结扎缝线后击发吻合器,即可将脱垂的黏膜带切除下来。这种手术整个过程只 需半小时左右。由于齿状线以上的直肠黏膜受内脏神经支配,手术后患者几乎没有疼痛的感觉;又由于手术既切除了直肠黏膜脱垂带,又阻断了直肠末端动静脉的终 末吻合支,消除了痔疮发生的根源,所以效果比较理想。对一些用传统疗法十分棘手的痔,如混合痔、环状痔、严重痔脱垂、脱肛等,pph手术也具有很好的疗 效。此外,pph手术有一个缺点,就是费用比较昂贵。这主要是因为pph吻合器在国内还不能生产,目前完全依赖进口。
2、内服药、外用药及贴药疗法
内服药、外用药及贴药保守治疗能改善症状,不但见效慢,并且很难消除病灶,不彻底。长期用药花费高,对身体有副作用。
痔疮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
1.基本治疗。治法 清热利湿,化瘀止血。以足太阳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 承山 次二白 长强。配穴 便秘者,加支沟、大肠俞;脾虚气陷者,加脾俞、百会。操作 诸穴均针用泻法,脾虚气陷者宜用补法,可灸。方义 承山、次?均为膀胱经穴,足太阳经别自承山穴处上行入于肛中,故取之用泻法,既能调理膀胱气化以清湿热,又能疏导肛门局部气血,属“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督脉亦过肛门,长强穴属督脉,位近肛门,刺之可直达病所,清利湿热。二白为治疗痔疮的经验用穴。
2.其他治疗。三棱针法 在第7胸椎两侧至腰骶部范围内寻找痔点,其状为红色丘疹,一个或数个不等,出现的部位亦不一致。每次选一个痔点,用粗针挑刺,并挤出血珠或粘液,7天左右1次。
痔疮的中医特色疗法
首先是结扎疗法治疗痔疮,我们中医也是做手术的,也有手术疗法。比如说在古代,就有结扎疗法,这是我们中医的一个特色。结扎疗法实际上就是古代用头发丝,现在我们是用线,丝线、棉线系扎在痔疮的内痔的根部,然后相对来说就是截断痔疮的血液供应,让痔疮慢慢的枯萎、坏死最后脱落,达到治愈痔疮目的。为什么不直接把它切掉呢?因为切掉很容易引起出血,慢慢的把它结扎在这个根部,让它慢慢的坏死,脱落,既达到治病的目的,又不至于出现这些出血的这些并发症。
然后是敷贴法治疗痔疮,敷贴法一般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或者经络学的指导下,把一定的中药组方敷贴于人体的一些相应的部位,根据这个经络学说的指导,在人体内与痔疮发病有关系的一些部位,穴位,利用药物进行治疗。因为敷贴疗法里面的中药一般多选用清热利湿,活血去瘀这一大类的药物,主要是与这个痔疮的病因病机相关。敷贴的方子是很多的,每个医生都根据自己临床经验的不同,自己组了一些方。大致来说无外乎就是清热利湿、活血去瘀、消肿止痛这几大类。
还有针灸治疗痔疮,一般现在临床上多取长强穴、承山穴这些穴位,在这几个穴位上用针刺治疗,临床上对于这个轻微的嵌顿,或者是轻微的出血也能够起到一定缓解的功效。
冲门在哪个位置 冲门常用配伍
1.配足三里,归来,大横,合谷,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温中散寒消积,治疗寒积腹痛。
2.配内关,太冲,中脘,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和胃,降逆调冲,治疗肝郁胎气上逆。
3.配归来,关元,气海,三角灸,足三里,针刺补法,益气举陷,治疗气虚下陷之狐疝,痔疮,脱肛,阴挺,带下等。
4.配脾俞,水分,足三里,阴陵泉,针刺补法,健脾除湿,治疗脾虚水肿。
5.配肾俞,关元,中极,太冲,三阴交,针刺泻法,清热利湿通淋,治疗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淋癃,尿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