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二型糖尿病和一型糖尿病的区别

二型糖尿病和一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区别最主要的就是酮症和胰岛功能,其次是有无胰岛自身免疫的证据。

1. 1型糖尿病分为2大类,3型: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1A型)和非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特发性1型糖尿病,1B型)。1A型又分为速发型(经典1型糖尿病)和缓发型(LADA)。

2. 因此1型糖尿病除了LADA以外,特点都是酮症起病,病程在3个月以内,以后必须要用胰岛素维持治疗,胰岛功能很差。如果不是酮症起病,即可排除经典1型糖尿病和特发性1型糖尿病。

3. 但是2型糖尿病有时也可以以酮症起病,但是一般有诱因或者病程较长或者有并发症,酮症好转后不需用胰岛素治疗。

4. 但是在临床特征类似2型糖尿病的患者如果BMI较低,胰岛功能较差,要考虑有LADA的可能,可以行GAD-Ab和ICA检测,如果阳性则诊为1型糖尿病中的缓发型,即LADA。

5. 在酮症起病的患者确诊为1型糖尿病后,还需要行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如果阳性为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如果阴性则为特发性1型糖尿病。

分清自己的糖尿病到底哪一型

常常有人问「糖尿病怎么还分那么多型?我到底是第几型?」。事实上引起糖尿病的原因相当多,从基因遗传、感染到自体免疫疾病等,甚至原因不明。早先糖尿病区分为胰岛素依赖型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但是后来发觉许多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人,到后期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为了避免疾病分类的混淆,美国糖尿病学会在1997年将糖尿病区分为「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其他型糖尿病」与「妊娠糖尿病」等四大类。

第一型糖尿病,过去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自体免疫细胞攻击胰岛细胞,造成胰岛细胞死亡,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引起血糖升高。而且身体细胞因缺乏胰岛素而使得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细胞便会寻求其他能量来源,例如脂肪酸和氨基酸,代谢成酮酸,如果体内累积过多的酮酸时,就会引发酮酸中毒。因此第一型糖尿病发病时,常常以酮酸中毒为初期临床表现。此自体免疫疾病常常好发于幼童,又称「幼年型糖尿病」。因为体内缺乏胰岛素,所以必须依靠注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平衡。

妊娠糖尿病,顾名思义是发生于怀孕时期。怀孕之前并未发觉糖尿病,怀孕中发现有高血糖症状,生产后血糖恢复正常。发生原因一般推测与怀孕时期体内贺尔蒙与生理产生巨大变化有关,因此怀孕第24周时会接受50克糖水试验筛检。大多数口服降血糖尚未通过怀孕试验,治疗方式仍然以胰岛素注射为主,妊娠糖尿病如果不接受治疗,可能会产生巨婴症,而且增加生产时的风险。妊娠糖尿病生产后,即便血糖恢复正常,仍必须定期抽血检验。据统计大多数的妊娠糖尿病病人,会演变成第二型糖尿病。

其他原因引发的糖尿病,统一归为其他型糖尿病。

原因包括感染、败血症、发炎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胰脏切除后、先天遗传缺陷等。

第二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是「成年型糖尿病」,也就是我们常称的「糖尿病」。发生原因复杂,包括先天基因的遗传与后天环境饮食有相当大的关系。第二型糖尿病主要的机转为胰岛素抗性,或是说体内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再加上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渐渐丧失,引发高血糖。第二型糖尿病发病初期并没有严重的不舒服,常常是藉由健康检查无意间发现。当血糖慢慢上升到200~300时,许多病人开始出现口渴频尿、容易疲倦、体重不明原因减轻、伤口不易愈和等症状,若不就医,则容易引起高血糖性高渗透压昏迷,此疾病未治疗的死亡率约10%。

不论是哪一类型的糖尿病,都要接受饮食治疗,适度的运动,改善生活形态,自我血糖监测,并定期接受医师诊视与治疗,才可以稳定血糖,拥有健康的人生。

二型糖尿病病因

1.遗传因素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

2.环境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年龄因素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

4.种族因素与白种人及亚洲人比较,2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群中发生。

5.生活方式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会传染吗

糖尿病专家告诉大家:糖尿病目前主要有一型、二型,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目前都还没有案例和证据可以证明糖尿病是会传染的,所以,糖尿病是不会传染的。

专家解释到:目前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一般为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一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2.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假如有人患了糖尿病,那么引发的因素就只有两种可能,即遗传因素跟环境因素:

1.遗传因素:一型或二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一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二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一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以上就是糖尿病专家对于糖尿病的简单介绍和一般患病的简单分析,告诉大家了糖尿病发病因素,可以肯定跟遗传没有关系,大家不要担心糖尿病会遗传,不要自己吓自己,要有健康的、良好的心态,不要被糖尿病会遗传这类简单的问题所困扰。

糖尿病分几型

第一类是一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自身免疫性的原因,导致体内产生了一些抗体,因此胰岛素功能衰竭,体内绝对缺乏胰岛素,这一类的糖尿病就叫一型糖尿病。

而二型糖尿病,是属于胰岛素抵抗为主,因为一些环境、饮食影响而发生,这一类的病人胰岛功能尚可,是以口服药治疗为主。

第三个是一些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一些基因突变、手术外伤、药物等等引起。

第四个是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以前没有糖尿病,而在怀孕当中发生了血糖的异常,因此目前糖尿病就主要分为这四类。

糖尿病患者可以喝酒吗

一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喝酒吗?患者是可以喝的,但是一定有少喝,否则就会加重病情。也就是说一型糖尿病患者喝酒不是严格的禁忌,但是对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不利,所以即使要喝,也不能多喝,一定要注意量。糖尿病患者们在平时生活中,一定有很多关于疾病的疑问在心中吧。接下来请看下文详细解说。

若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说,一型糖尿病患者应当戒酒,但是因为在社会中,很多情况下都是身不由己的,所以少量的喝一丁点儿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前提是要求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统控制平稳,无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不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并且肝功能要正常。

若是一型糖尿病患者想要喝酒,需要注意下面的几个问题,首先要满足上面所说的条件,其次,不可以空腹喝酒,而且患者对酒种的选择也有限制,要尽可能的选择低度酒,禁饮高度酒,在喝酒的同时一型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监测自己的血糖和尿糖指标。

一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喝酒吗?若是一型糖尿病患者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说伴有脂肪肝或者肝功能异常、高脂血症、高尿酸症等则千万不能喝酒,喝酒会给有以上这些情况中的任何一项的一型糖尿病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

上面就是专家对一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喝酒吗给出的相关介绍,相信朋友们现在已经明白了,所以提醒糖尿病朋友们,最好是不要喝酒,因为这毕竟对身体健康不利,但若是不得不喝,则要注意量的控制等。

运动对糖尿病有什么好处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好处

一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常可能处于胰岛素相对不足和胰岛素过多之间。在胰岛素相对不足时进行运动可使肝葡萄糖输出增加、血糖升高;在胰岛素相对过多时运动使肌肉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加,有可能诱发低血糖反应。故对一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体育运动宜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而二型糖尿病患者尤其肥胖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同时可以加速脂肪分解,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在众多运动项目中,走跑交替或者快步走适宜二型糖尿病患者参与,但有如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亦应按具体情况作妥善安排。

运动时,如果感觉体力增强、精神饱满、周身舒适,血糖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则表明运动疗法有效。相反,如果感到疲乏无力加重、精神萎靡、血糖又高低不定或反而升高,则应重新调整运动方案或暂时停止运动。

因此,无论是一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都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严格遵守规定的运动量和进度,不要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肾上腺素反应而使血糖升高。运动必须与饮食、药物治疗相结合,合理安排好三吝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佳疗效。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可能有糖尿病吗

两岁以下的婴幼儿的确可能患有糖尿病,但以第一型糖尿病为多,第一型糖尿病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身体的免疫系统对体内制造胰岛素的细胞做出攻击,导致体内无法生产胰岛素,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体内的血糖。

第一型糖尿病有两个发病高峰期,第一个在幼儿园,第二个在小学高年级,孩子会出现肠胃道问题,像是肚子痛、吃不下食物,有些有严重的喘气,症状明显。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现今因饮食西化的问题,儿童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第二型已经超越第一型,但第二型糖尿病因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孩子的饮食及体重。


相关推荐

吃含麸质食物有什么好处 吃最多麸质族群第二型糖尿病机率下降13%

在这项长期观察性研究当中,研究员发现,多数受试者一天麸质摄取量多在12公克以下,且麸质摄取量多在这范围,经过30年追踪,研究显示,摄取最多麸质的人,出现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较低。此外,研究人员也发现,吃较少麸质的人大多也摄取较少谷类纤维,而谷类纤维可以保护身体,减少第二型糖尿病发生。像面、面包、谷类食物等,多半都含有麸质。研究人员调整谷类纤维摄取量等变数后发现,麸质摄取量占前20%的人,第二型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糖尿病类型分为4种:即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还有糖尿病带来的各种合并症。而儿童糖尿病一般常见Ⅰ型和Ⅱ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临床上儿童糖尿病90%以上为Ⅰ型糖尿病。临床症状:起病急,部分患儿常因感染或饮食不当而诱发。典型表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Ⅱ型糖尿病:儿童Ⅱ型糖尿病起病缓,患儿往往没有口渴、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关: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

一型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1、多饮多尿:持续性感到喉咙干渴,饮水量大幅度增加,小便次数一天可有次。2、口腔疾病:一型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一些口腔疾病,如牙周炎、牙龈炎等。3、视力下降:视力明显减退,看书、看报眼睛容易疲劳,并经常发生视网膜的病变。4、手脚疼痛:手脚出现顽固性的麻痹和阵痛,有时会有剧烈的疼痛,也有人夜间小腿常常抽筋。5、经常饥饿:患者因体内糖分随小便排出,所以经常感到饥饿而出现食欲亢进,而且有喜好吃甜食的倾向。

孕妇血糖高的危害

(1)有资料显示,在怀孕过程中得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在5-15年内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为40%-60%,而正常情况下,女性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仅为15%。这表明,如果妊娠期得过糖尿病,即便已经痊愈,也要注意饮食和煅炼,否则中年以后仍有患糖尿病的危险。因此,准妈妈在怀孕过程中不仅要注意饮食的合理,同时还要注意合理的运动,保持合理的体重,远离糖尿病的威胁。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妈妈们,产后也应当注意饮食和煅炼

怀孕期间血糖高吃什么好

有资料显示,女性在怀孕的过程中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在5-15年内患上二型糖尿病的概率为40%-60%,,正常情况下的女性会患上二型糖尿病的概率仅为15%,这点说明如果妊娠期得过糖尿病,即使已经痊愈了,也需要注意饮食和锻炼,不然到了中年以后患糖尿病很有可能复发,所以女性在怀孕期间要注意合理饮食和合理的运动,保持自己合理的体重,让自己远离糖尿病的威胁,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朋友,在生产以后要继续注意饮食和

血糖高怎么控制

我们现在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血糖高很有可能是糖尿病,如果是糖尿病一般是用药物治疗的,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是比较高的,其实糖尿病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治疗糖尿病应该从个人的饮食方面进行着手,患者一定要严格控制好饮食习惯。在平常生活中应该可以多吃一些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平常应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因为它水化合物在人体能量代谢过程当中会形成葡萄糖,这样会导致人体的血糖升高,

吃含麸质食物有什么好处 健康饮食、规律运动都有助预防第二型糖尿病

澳大利亚糖尿病协会(Diabetes Australia)提醒,民众想降低第二型糖尿病风险,除了要维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也要维持健康体重、戒菸。血压、胆固醇指数等也要控制,这样才能减少第二型糖尿病威胁。

二型糖尿病可以吃皇帝柑吗

首先要知道,二型糖尿病是一种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多见与35-40岁的人群,这种疾病属于糖尿病的一个种类。生活中要慎食高糖的食物,而皇帝柑中的糖分是很高的,可达10-16度左右,因此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好是不吃皇帝柑会好一些,避免导致其病情加重。

二型糖尿病能治好吗

2型糖尿病是不可能治愈的。它是一个长时间慢性的疾病.糖尿病重在稳定血糖,合理控制饮食,控制体重,适当锻炼,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的防治病情的发展.平常要用糖尿病饮食,家属要监督病人不要多吃主食,应该每天主食五两按1/5,2/5,2/5分配三餐体力劳动者可适量加一点,每天半斤牛奶,一个鸡蛋.多吃蔬菜少吃肥肉可以不可以吃瘦肉,鸡肉鱼肉等禁忌含糖的食物,对于水果含糖多的也要少吃.稀饭不要喝用可以不可以用豆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