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的日常保健
腕管综合征的日常保健
第一、控制自身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饮食的酸碱平衡对于腕管综合征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饮食方面要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恰玛古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能迅速排除体内酸性物质,达到体液的酸碱平衡,从而预防和保养腕管综合征。
第二,要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从而预防腕管综合征的发生。
第三,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腕管综合征的发生。
第四,补充关节软骨成分。人体关节软骨在20岁过后将不再生长,逐年磨损。补充纯天然鲨鱼软骨粉可以恢复关节已经得到医学验证。
腕管综合征食疗方法有哪些
1、黑豆蛇肉羹
组成:黑豆90克,蛇(有无毒均可)1条,生姜、红枣各少许。
制法:蛇去其头、皮、内脏;黑豆、生姜、红枣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至豆熟烂,并成汁状为度,调味即可。
功效:养血祛风,通络除湿。适用于类风湿性腕管综合征、风湿性坐骨神经痛属血不养筋者。
2、透骨草蛇肉汤
组成:蛇1条,透骨草15克,细辛3克,当归12克,生姜、红枣各少许。
制法:蛇去头、皮及肠杂;透骨草、细辛、当归、生姜、红枣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至蛇肉酥烂为度,调味即可。
功效:适用于风湿性腕管综合征、类风湿性腕管综合征等属风寒湿邪伏于筋骨者。
3、黄芪桂枝蛇肉汤
组成:蛇1条,生黄芪60克,桂枝9克,当归12克。
制法:蛇去其头、皮、内脏;黄芪、当归、桂枝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至蛇肉酥烂为度,调味即可。
功效:补气活血、祛风逐寒。适用于风湿性腕管综合征、类风湿性腕管综合征、良性膝关节痛等属于风寒痹阻,气血两虚者。
4、细辛川乌鸡肉汤
组成:鸡肉90克,细辛3克,川乌6克,黄芪30克,生姜。
制法:把全部用料洗净,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3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益气祛风,逐寒止痛。适用于风湿性腕管综合征、类风湿性腕管综合征等。
5、附子鸡肉汤
组成:鸡肉90克,熟附片10克,生姜、红枣各少许。
制法: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3小时,至汤水入口无麻辣感为度。
功效:温肾逐寒,祛湿止痛。适用于风湿性腕管综合征、良性膝关节痛、类风湿性腕管综合征等。
6、川乌黑豆鸡肉汤
组成:鸡肉90克,川乌6克,黑豆60克,红枣少许。
制法: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3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随量饮用。
功效:祛风逐湿,散寒止痛。适用于类风湿性腕管综合征、痛风性腕管综合征等属于风寒湿痹阻络者。
长时间操作电脑需时刻警惕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俗称“鼠标手”,是近几年医学上较为关注的职业病之一。一般是指人体的正中神经进入手掌部的经络中,受到压迫后产生的食指、中指疼痛、麻木,腕关节肿胀,动作不灵活,拇指肌肉无力感等症状。
到了晚上,疼痛会加剧,甚至会使患者从梦中痛醒。其主要原因是长时间使用电脑所致。若对这些症状长期置之不理,可能会导致神经受损,手部肌肉萎缩。
有数据显示,每100人中就有5-10人患有腕管综合征,其中30 - 50岁年龄段的记者、文案、教师等办公室一族是高发群体,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3倍。除了办公室一族,爱发微博的人也容易患腕管综合征。
因此,如果你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或伏案工作,中午趴在办公桌上休息或者长对间以不正确的姿势握方向盘,那就要小心腕管综合征了。
中医眼中的腕管综合征治疗
腕管综合征是近年来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手部疾病,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诱发因素,比如电脑和手机的过度使用,甚至是频繁用手的工作,都有可能导致腕管综合征。那么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如何呢?接下来就听听中医专家为大家讲解的中医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吧!
中医治疗
去除外固定后可用八仙逍遥汤熏洗患手。
中药 1.内服药:舒筋活络为主,可用大活络丸。
2.外用药:可贴宝珍膏或万应膏。
针灸 取阳溪、外关、合谷、劳宫等穴,得气后留针15分钟,隔日1次,也可根据病情减少或增加。
推拿按摩 若为扭挫伤或劳损引起本病,可用手法治疗,以舒筋活络、舒通气血。术者可用拇、食指腹或指尖按压,按摩患者外关、阳溪、鱼际、合谷、劳宫及痛点等穴,然后将患手在轻度拔伸下缓缓旋转,屈伸腕关节。而后依次拔伸1、2、3、4指,以能发生弹响为佳。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腕管综合征的中医治疗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鼠标手若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轻者无法握拳穿衣,重者会发生手部残疾。希望患者都能够及时治疗,尽早恢复健康。
都市白领手麻警惕腕管综合症
手腕部长期重复动作最易伤害“正中神经”
腕管综合征在需要手腕用力、腕部做重复动作的职业中发病率最高。如电脑操作者的频繁敲击动作、厨师翻菜颠勺动作等容易导致;同时,木工、挤乳工、书法家、画家、音乐指挥家,以及提琴手、钢琴师、胡琴演奏家、雕刻家等均易发生腕管综合征,或者其他的手部劳损,如“鼠标手”等。除职业伤害外,肥胖、水肿、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孕妇、脂肪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关节炎等也容易导致。
“腕管综合征”是由于从手臂通往手指的一根神经——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压所致。正中神经所“指挥”的三个手指,拇指、食指、中指会首先产生疼痛和感觉麻木。
初期常表现为指端的感觉功能障碍,常常因入睡后数小时出现麻木或烧灼痛而致醒,活动后缓解。一部分病人的手腕关节,如果极度屈曲,60秒钟后手指的异常感觉会加重,这是一个诊断的标志。
女性“腕管综合征”患者为男性5倍男性因“较少抱怨”而漏诊
据了解,腕管综合征好发于30-50岁年龄,女性为男性的5倍。两只手都发病者约占患者总数的1/3-1/2,而女性双侧发病者与男性之比,提高到9:1。至于女性发病为何远远高于男性,原因之一是女性较多从事繁琐、细碎、需要手部频繁劳动的工作,原因之二比较有趣,是因为“女性对自己的身体感受比较在意,更容易觉察身体的疼痛,对疼痛倾向于“大惊小怪”,而男性恰恰相反。
手腕按压疼痛没有肿胀 腕管综合征引起
腕管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腕部及手部疼痛,按压活动时痛疼明显,无肿胀感,这种病症很多时候是因为长期敲击键盘,或由于手腕的重复性动作及错误的姿势造成的。日常多叫做鼠标手,多发于25岁到80岁,且女性是男性的3倍,是一种键盘工作者,也就是利用鼠标多的人需要重度预防的疾病。
1、疼痛
腕管综合征起病较慢,起初仅表现为夜间偶尔疼痛和晨起疼痛,就像小针扎一样,白天很少感觉到疼痛,除了抓握物体(如书本、手机等),活动一下手指便可明显缓解。
2、无力
腕管综合征进展会出现拇指、食指、中指的肌力减弱,握拳和抓物体受限,偶尔会出现握着的东西突然掉落的情况,使用筷子、系扣子等动作变得笨拙。
3、感觉障碍
手掌会有麻木的感觉,有人会感觉到手指肿胀,而实际上并没有,还会出现手部冷热交替的感觉。
日常在打字、发信息或者做其他重复性动作(如流水线装配)时,注意劳逸结合,让手腕多休息,平时经常甩手,揉揉腕部,如果疼痛不能缓解,那么一定要及时到骨科就诊。严重的腕管综合征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做这个动作可缓解鼠标手
“鼠标手”,也叫腕管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正中神经损伤,主要症状表现为麻木、疼痛、有烧灼感等。早期治疗和恢复相当关键,一旦察觉有这样的症状,应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
长期从事针线活、长时间使用鼠标、反复敲键盘等,或是不正确的击键方式容易导致腕管容积减小或腕管内容物增加,增加腕管内压力,挤压和激惹正中神经,最后导致腕管综合征。这类人群应在平时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常用电脑的人应将键盘放在身体正前方中央,键盘、鼠标的高度最好低于坐姿时的肘部高度;使用鼠标时,手臂不要悬空,避免用力敲打键盘,选用弧度大、接触面宽的鼠标。
曾发作过腕管综合征的人群,可以调整用力习惯以减轻症状,这里介绍一个人人都能掌握的方法———反向拧毛巾:原来习惯顺时针拧,则改用逆时针。
另外,经常提、拎重物的人,短时间负荷过重,也容易诱发腕管综合征,使手腕一翻到某个角度,就会触发刺痛感和麻木感。这些人应避免将重物长时间挂在手臂上,不要用手指去抓重物。
电脑一族警惕腕管综合征
不正确的敲键盘姿势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如腕管综合征引起的手痛就是其中一种。
电脑族警惕“鼠标手”
如今,人们生活和工作几乎都离不开电脑。但电脑族容易患上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这是因为人体手部的腕管内有1条正中神经和9条屈指肌腱,整天打字和操作鼠标,或是不正确的击键方式容易导致腕管容积减小或腕管内容物增加,进一步增加腕管内压力,挤压和激惹正中神经,最后导致腕管综合征。
该病表现为腕部肌肉或关节及前臂麻痹、肿胀、疼痛、痉挛。除了手腕屈肌肌腱发炎之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遗传、年龄、手或手腕伤及某些疾病。
如何预防腕管综合征?
为避免患上”鼠标手“,电脑一族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手腕运动和保持正确的敲打键盘姿势。
1.伸展手腕、拉伸拇指、握紧拳头、双手合十按压、手捏握力器等简单运动可刺激手、手腕和前臂血液循环,有效降低腕管综合征危险。将毛巾卷起,垫在手腕下,有助于缓解使用鼠标时手臂的压力。
2.正确的击键方式:保持手腕要平直,手臂相对静止,要用手指动作,不用手腕动作,要弯曲,轻放于字键中央,拇指轻置于空格键上。击打键盘时手抬起,只有击键手指才可伸出击键,击完键后立即缩回,不可停留在已击键上;相同节拍轻轻有弹性击字键,不可用力过猛也不能过轻;大拇指横着向下击空格键并立即收回;右手小指击一次回车键,立即退回基本键位上。而一旦发现手指感觉异常、刺痛、麻木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骨科检查治疗。
腕管综合征的表现
腕管综合征在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更高,但原因尚不清楚。常见症状包括正中神经支配区(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异常和/或麻木。夜间手指麻木很多时候是腕管综合征的首发症状,许多患者均有夜间手指麻醒的经历。很多患者手指麻木的不适可通过改变上肢的姿势或甩手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患者在白天从事某些活动也会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如做针线活,驾车,长时间手持电话或长时间手持书本阅读。部分患者早期只感到中指或中环指指尖麻木不适,而到后期才感觉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均出现麻木不适。某些患者也会有前臂甚至整个上肢的麻木或感觉异常,甚至感觉这些症状为主要不适。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现明确的手指感觉减退或散失,拇短展肌和拇对掌肌萎缩或力弱。患者可出现大鱼际最桡侧肌肉萎缩,拇指不灵活,与其他手指对捏的力量下降甚至不能完成对捏动作[4] 。
鼠标手长期不治的危害
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5倍
用腕过度劳动者,如计算机操作人员、扶拐杖走路的残疾人,手指及腕关节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屈伸,成为腕管综合征的高发人群。此外音乐家、教师、编辑、记者、建筑设计师等职业人群都可能患此种病,30至50岁年龄段的办公室女性更易患此病症,发病率女性为男性的5倍,医生表示,这是因为女性手腕管通常比男性的小,正中神经容易受到压迫。
鼠标手长期不治的危害
腕管综合征看似小病,但越早治疗越易根治,延误治疗不仅错失治疗良机,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发展成永久性活动不便。不少人将腕管综合征归咎于肌肉劳累或劳损,认为休息便能缓解,其实不然,长期置之不理,会导致肌肉的萎缩,病症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医生表示,腕管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包括手掌、手指、手腕、前臂和手肘僵直、酸痛或不适,手部时常感觉到刺痛、麻木、冷,握力和手部各部位协同工作能力降低,夜间疼痛往往会更加厉害,疼痛往往迁延到胳膊、上背、肩部和脖子,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早到医院检查。
物理治疗比药物治疗效果好
医生透露,不少腕管综合征患者尝试药物治疗后并未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以尝试一下物理治疗。目前一种叫“神经松动术”的物理治疗法效果颇显著。
据悉,神经松动术是一项高级徒手物理治疗技术,对神经卡压或其它神经粘连征兆的患者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当人体躯干或四肢在做屈曲、伸展等活动时,相应的中枢和周围神经会随着躯干和肢体的活动方向出现延展、回缩。例如当我们伸肘和伸腕时,正中神经比屈肘屈腕时延长20%。神经松动技术是依据神经的解剖结构,利用肢体的运动,使神经组织在神经外周的软组织中进行滑动、加压、延展、张力变化,改善神经间的微循环、轴向传输和脉冲频率等,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神经松动术是国内近几年才兴起的一项高级徒手物理治疗技术,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只要是神经组织所引起的各种问题均可用神经松动术进行治疗,尤其适用于各种周围神经卡压征和脑血管意外后所导致的异常神经张力、身体局部的感觉障碍、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疼痛(丘脑痛)、自主神经系统障碍(循环障碍、眩晕)。
如果我们是由于工作需要要长时间的食用电脑鼠标的时候,也要适当的做一些休息,相比以往治疗神经组织问题的传统方法,神经松动术具有针对性强、作用直接、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等特点,能应用到腕管综合征、旋前圆肌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上,十几分钟就能明显减轻麻痹疼痛等症状。
孕妇晚上睡觉手麻是怎么回事 腕管综合征引起
当孕妇全身水肿时,腕部会有多量的积液,积液的累积,会导致腕管内的压力增加,还有妊娠期腕部筋膜、肌腱及结缔组织发生了变化,使腕管的软组织变紧,这些都会压迫正中神经,导致手部麻木,即发生所谓的"孕期腕管综合征"。
1.做一些孕期瑜伽有助于减轻腕管综合征带来的疼痛,而且还可以增加手部力量。
2.晚上睡觉出现手麻的时候可以甩甩手,直到麻木逐渐消失。
3.对手部进行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