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人有哪些标准
健康老人有哪些标准
第一条:大病没有,小病稳定
“大病没有”是指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因年龄增加有所 退化,但并未导致功能异常,没有得过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小病稳定”是指一些相关的高危因素能控制在与年龄相适应的达标范 围内,比如虽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但经过吃药和改变生活方式,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没有引起心脏、肾脏等并发症。老年人相关高危因素指心脑血管疾病的相 关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标准》中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目标给出了具体数据:
1。血压。无高血压者<140/90毫米汞柱,其中高龄老年人(≥80岁者)≥120/60毫米汞柱;高血压者(除年龄外无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150/90毫米汞柱,高龄老人≥130/60毫米汞柱。
2。糖化血红蛋白。无糖尿病者:5.0%~6.5%;糖尿病无并发症者:6.0%~7.0%。
3。血脂。血总胆固醇为3.1~6.2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3.9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毫摩尔/升,甘油三酯0.8~2.3毫摩尔/升。
第二条:智力正常
认 知变化在老年人的健康中非常重要,自我满意或自我评价良好是国际上较新的老年人健康概念。老年人可在家人协助下应用《老年人简易智能量表》(MMSE)进 行简单评估,每题1分,满分30分。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老年人≥27分为正常,高龄老年人≥25分为正常。具体问题如下:
1、今年的年份?
2、现在是什么季节?
3、今天几号?
4、今天星期几?
5、现在几月份?
6、你现在在哪一个国家?
7、哪一个省(市)?
8、具体地址?
9、你现在住哪层楼?
10、这里是什么地方?
11、复述:手表。
12、复述:钢笔。
13、复述:眼镜。
14、100减7是多少?
15、93减7是多少?
16、86减7是多 少?
17、79减7是多少?
18、72减7是多少?
19~21、回忆刚才复述过的3个物体。
22、给老人看帽子,让其说出物体名称。
23、给老人看毛巾, 让其说出物体名称。
24、复述:如果、并且、但是。
25、在卡片上写上“闭上眼睛”,让老人读出来。
26、让老人用右手拿纸。
27、让老人将纸对折。
28、让老人将纸放在左腿上。
29、写一个完整的句子。
30、按样画图,见图。
注意事项:问题11~13,老人要连续说出3种东西;问题26~28,需要连续做出3个动作指令,对于偏瘫患者,指令可以是健侧手;问题29,句子的主谓宾语齐全才能得分;问题30,患者所画出的图形有正确的空间关系,即两个五边形交叉,中间形成一个四边形才能得分。
健康老人的标准是什么
(1)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功能异常;无重大疾病;相关高危险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达标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
(2)认知功能基本正常;能适应环境;处世乐观积极;自我满意或自我评价好。
(3)能恰当地处理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积极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活动。
(4)日常生活活动正常,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
(5)营养状况良好,体重适中,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注解:
适用于≥60岁人群,其中60~75岁为老年组,≥80岁为高龄老年组;
“相关高危险因素”指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指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紊乱。
老年人健康现代标准
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社会医学家认为,对老年人的健康评价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日常生活能力:首先指可以自理,如洗澡、穿衣、进食等,不需要别人监护。当然也包括老人操持家务能力,如打电话、购物、自理经济、做一点家务等等。
精神健康:主要指没有精神障碍和精神症状。由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发生了生物学改变,信息加工速度减慢,认知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固执、疑心、自私和偏执等心理障碍。
躯体健康:传统习惯所说的健康,多指躯体健康而言。躯体健康不佳,可表现为多种器质性疾病和症状,如高血压、冠心病、气管炎、糖尿病及肿瘤等。
社会健康:是指个体人际关系的数量和质量及社会参与的程度。如家庭居住情况,婚姻状况,与亲属、朋友、邻里关系,与社会组织关系,职业状况等等。一个老人如果长期独自呆在家里,不与人打交道,不能进行社会参与,就不能算一个全面健康的人。
老人身体健康有哪些标准
牙齿坚
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牙齿口腔健康,说明肾的功能就好。
声息和
说话声音洪亮,心气平和,呼吸平稳,每分钟呼吸16—20次,说明肺脏功能正常,抵抗力强。
形匀称
能保持体形匀称、体重适中,是健康的基础。调查资料表明,90岁以上长寿老人中,无一例肥胖者。
眼有神
眼实质为大脑的延伸部分,眼睛明亮,目光炯炯有神,反应灵敏,无呆滞感觉,说明精气旺盛,大脑及脏腑功能良好。
脉形小
心跳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60-80/分),表现脉搏适中、血压不高、血管弹性好、心律整齐,说明动脉无明显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朋友们不妨对照以上的指标,看看自己是否已经达到了健康的标准,如果没有的话,就要继续努力了,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养生保健工作,向着健康的目标努力迈进吧。
老年人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
适当忧虑
研究发现,那些被父母说成“异常快乐与性情乐观”或“从来不发愁”的孩子,长寿几率反而低。弗雷德曼说:“我们经常听到的劝告是:要快乐,要高兴,这样才会健康。然而,新研究结果显示,发愁有时也是件好事。”多项研究证实,适当忧虑有益健康,对男性而言,尤其如此。因为心中担忧某事,便会全盘考虑各种可能性,做到有备无患。
做喜欢的事
研究发现,中年积极运动对长寿很关键。身体出问题才发誓要开始运动的人,往往难以持之以恒。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更能坚持。弗雷德曼表示,只要能从椅子上站起来,做什么都行,如种花种菜、做木匠活、遛狗、去博物馆等。
不过度乐观
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一项4万名人参与的研究发现,过度乐观的人更可能做一些高危险行为,如抽烟、酗酒、吸毒、飙车等,在10年里遭遇残疾或死亡的风险更高。而对未来较悲观的人可能会更重视健康与安全,更懂得自我防护,并鼓励身边人一起行动。
喜爱社交
《美国科学院院报》刊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一项新研究发现,无论内心是否感到孤独,没有社交都会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风险。相反,社交生活能增寿,与亲友保持联系、帮助他人等都可以。朋友不多的人,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或志愿活动也有相同效果。
保持成就感
很多人认为,早退休早享福。但新研究发现,与早早退休无所事事的老人相比,退休后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老人寿命更长。科学家表示,舒适的工作环境、事业成就感能让人保持快乐。马丁博士表示,事业越成功的人早死的可能性越小。有很多追求目标的人往往更长寿。
态度认真
研究发现,童年时期态度认真是预示长寿的一大信号。认真的人会多做有益健康的事。弗雷德曼表示,有韧性、值得信赖是长寿者的两大特点。此外,节俭、坚持、注重细节和有责任心都是长寿秘诀。
老年人健康十大标准
手指交叉:
当感到大脑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时,不妨把双手手指交叉地扭在一起。一只手拇指在上交叉一会儿后,再换成另一只手拇指在上。然后将手指尖朝向自己,并使双手腕的内侧尽量紧靠在一起。反复进行几次。
一、眼有神:目光炯炯有神,无呆滞感觉,说明精气旺盛、脏器功能良好,思想活跃;
二、声息和:说话声音宏亮,呼吸从容不迫,心平气和,反映出肺脏功能良好,抵抗力强。
三、前门松:小便通畅,说明泌尿、生殖系统大体无恙。
四、后门紧:无腹痛、腹泻之虑,则消化功能健旺。
五、形不丰:保持体形匀称,不宜过胖。
六、牙齿坚:注意口腔卫生,基本上没有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
七、腰腿灵:每周有三次以上运动,每次不少于半小时;表现肌肉骨骼和四肢关节有力灵活。
八、脉形小:指每分钟心跳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60-80次/分),说明心脏和循环功能良好。
九、饮食稳:坚持定时定量,不挑食和偏食,不暴食酗酒,无烟酒嗜好,注意营养科学合理。
十、起居准: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
老人心理健康12大标准
一、感知觉尚好。稍有衰者,可通过戴眼镜、助听器等方法弥补,判断事物不常发生错觉。
二、记忆良好。能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可说明记忆良好。
三、逻辑思维健全。说话不颠三倒四,回答问题条理清晰。
四、想象力丰富。不拘泥于现有的框框,做的梦常新奇有趣。
五、情感反映适度。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对事物能泰然处之。
六、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能经得起悲伤和挫折。
七、态度和蔼可亲。能知足常乐,能制怒。
八、人际关系良好,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九、保持学习的兴趣。能坚持某一方面不倦地学习。
十、有正当的业余爱好。如养鱼、下棋、种花等喜好。
十一、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保持一致。
十二、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60岁老人体重标准
1、60岁老人体重标准的计算方法
专家介绍我国正常成人标准体重(千克)推荐表中只列出了15岁—60岁年龄段的标准体重参考值,那么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该如何计算标准体重呢?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60岁以上男性标准体重计算方法: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x0.65—48.7。
60岁以上女性标准体重计算方法: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x0.56—33.4。
举例说明:计算一身高170厘米、65岁老年男性的标准体重方法为:170 (厘米)x0.65—48.7=61.8千克。
2、60岁健康老人的标准
2.1、有充沛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繁重的工作。
2.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2.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2.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2.5、能抵抗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
2.6、体重适中,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2.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和眼睑不发光。
3、60岁健康老人标准的多维评价
3.1、精神健康。老人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心态要平和、宽容,切忌焦虑、疑心。用爱滋润身边的一切事物。
3.2、躯体健康。这就是平时说的健康。老人易见的病有高血压、冠心病等,而且易出现中风。所以,老人一定要经常锻炼,保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3.3、日常生活的能力。即生活上自理能力,包括自己能照顾自己,自己理家等能力。
3.4、社会健康。包括人际关系,社区参与程度,与子女的关系等。
老年人健康的标准
关于健康的标准,从古至今众说纷纭。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扩展。概括起来,老年人身体是否健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看:
1、 目光炯炯有神,说明视觉器官与大脑皮层生理功能良好。祖国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而且为肝气所通,肝肾充足,则耳聪目明。眼睛是人体精气汇集的地方,故眼有神,是精气旺盛,肝、肾功能良好的明证。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眼睛应该是亮的。
2、 说话声音洪亮,呼吸从容不迫,说明发音器官、言语中枢、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良好。祖国医学认为声息和是正气内存的表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就不容易得病,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声音洪亮,呼吸 均匀通畅。
3、 指小便正常、畅通无阻。说明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功能良好。祖国医学认为小便淋漓不畅,可谓“膀胱气化失利”,表明泌尿系统或生殖系统功能受损。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肾功能良好,膀胱功能正常,排尿通畅,尿量每天为1000―1500毫升,每天约5―6次,每次200-250毫升左右。如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或多于2500毫升,说明肾功能不正常或有疾病。
4、 肛门括约肌紧张度良好,肠道无特殊疾病。祖国医学认为老年人由于脾肾阳虚导致中气下陷,可发生五更泻、便秘或大便失禁。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排便通畅,一般每日一次或两次,或隔日一次,最好每天早晨起来按时大便,这样可减少大便内有毒物质重新被吸收,即所谓影响人类长寿的“自身中毒”学说。
5、 老年人体型应偏瘦,不应肥胖,始终保持标准体重。经调查,我国百岁以上老年人,无一例肥胖者。老年人肥胖不仅气喘嘘嘘,行动不便,且易引起“肥胖综合症,即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和胆囊炎,胆石症等。过分肥胖必然影响寿命。有的科学家研究提出,如果超过本人标准体重10公斤,短寿13%;超过标准体重20公斤,短寿25%;超过30公斤短寿42%。如世界上最胖的女子美国的约翰・史泰美丝腰围两米,体重682公斤,仅38岁就病死了。
老年人标准体重的简单计算公式为(厘米)-105=体重(公斤)
女子(厘米)-100=体重(公斤)
6、 牙齿完坚者老化慢。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自然多寿。如肾虚则骨败齿摇。古代医书有记载著名医学家华陀的弟子吴普90岁高龄仍耳聪目明、牙齿完坚,说明长寿者口腔健康状况都比较好。
7、 腰腿灵活自如,说明腰腿的骨骼、肌肉、运动神经以及运动中枢生理功能良好。俗语说:“人老腿先老,将老腰先病。”祖国医学认为老年人腰腿灵活,说明肝、脾、肾尚实。因为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肝好筋强,脾好肉丰,肾好骨硬。
8、 血压不高,心律正常,动脉血管硬化程度低,脉形就小。祖国医学认为老年人多因肾水亏虚,肝阳偏亢,故脉常粗大而强。如果60岁以后还能保持较小的脉形,说明阴平阳秘,气血调和。国内外长寿老人之所以身体健康,其重要原因,就是心脏功能好,血压、脉搏正常,血管硬化程度低,脉形小。
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成为人们热议的社会现象。那么,你知道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吗?对于老人的照顾,并非只有物质才是最好的。作为晚辈,照顾家中的老人应该及时注意到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变化,根据老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有效地疏导老人的心理,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据了解,老人的心理健康与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某种程度上,心理疾病甚至可以引起生理上的疾病。
1、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决定了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是老年期最为重要的健康标准之一。老年人认知功能正常表现为:感知觉、定向力(即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正常;记忆力正常,除良性遗忘(对事件的某些细节准确回忆存在困难)外,不出现明显的记忆损害;思维逻辑清晰,做事果断,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及决策能力;具备一般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常识,并能及时更新保持平和的心态。
2、保持情绪健康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愉快而稳定的情绪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能否正确评价客观事物,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只看到事物的消极面也会产生不愉快甚至抑郁情绪。心理健康的老年人能经常保持愉快、乐观、开朗而又稳定的情绪,并能适度宣泄不愉快的情绪,通过正确评价自身及客观事物而较快稳定情绪。
3、良好的适应能力
许多老年人不能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总觉得空虚无聊。其实,老年人退休后,有充裕的时间去构建新生活,比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等就是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平台。此外,电视广播、网络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新知识的机会。所以,老年人应坚持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