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黄芩和黄芪有什么区别 成分不同

黄芩和黄芪有什么区别 成分不同

黄芩含有大量的黄芩素、黄芩新素、汗黄芩甙、β-谷甾醇、黄芩新霉素、苯甲酸等成分,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而黄芪则含有大量的糖苷、多糖、黄酮类、氨基酸、微量元素、香豆素、甜菜碱、二甲基二氢异黄酮等,营养价值较高。

黄芩分类

①粘毛黄芩,又名:黄花黄芩。形态与黄芩相似,唯植株较矮,高仅10~27厘米。花淡黄色,花萼密被腺毛及柔毛。小坚果被长柔毛。生砂砾地、荒地或草坡。分布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

② 滇黄芩,又名:西南黄芩。植株矮小,高10~25厘米。茎直立,每节间密被两纵列白色柔毛及腺毛。叶片长椭圆形或广披针形,长达3.5厘米,宽约1.2厘米,全缘或稍具疏齿,两面疏被微柔毛;无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冠蓝紫色,外面密被柔毛及腺毛。小坚果椭圆形,棕褐色,被柔毛。生于山区林边或疏林间。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③甘肃黄芩,形态与滇黄芩相近,但叶较宽,呈卵状三角形,叶缘有不等的锯齿,叶柄显著。多生于石山地向阳草坡上。分布甘肃、陕西及山西。

④薄叶黄芩,植株较小,高约35厘米。叶较薄,上面无毛或散生短毛,下面叶脉及边缘具短毛,散生腺点。分布东北至宁夏等地。

⑤丽江黄芩,茎高20~36厘米,被倒向小疏柔毛。叶近无柄,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花冠黄白色、黄色至绿黄色,常带紫斑。生灌丛、草坡或松林下。分布云南西北部。

⑥川黄芩,茎高10~30厘米。叶片大多为卵形。花冠白色、绿白色至紫色、紫蓝色。小坚果卵球形,具瘤。生于草坡、高山森林林缘。分布四川西部。

黄芪和黄芩有什么区别

黄芪是补气的中药材,性温、味甘,归脾经、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的功效;而黄芪属于清热燥湿的中药材,性寒、微苦,归肺经、胆经、脾经、大肠经、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作用。

黄芩主要有效成分以多糖类化合物为主,还含有黄芪甲苷、黄芪苷、毛蕊异黄酮、异黄芪苷、三萜皂苷和黄酮类物质等等;黄芩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比如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素粗毛豚草素等等,还有甾醇和氨基酸。

黄芪主补气,对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盗汗、体虚浮肿等症状都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并且黄芪还能帮助排脓生肌,对疮口久不愈合在症状有很好的改善,而黄芪主清热燥湿,对湿热、肺热咳嗽、心烦口渴、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

黄芪时候脾气虚弱、表虚自汗、面色蜡黄、倦态乏力的人,也时候中气下陷导致脱肛、子宫脱垂的患者食用;而黄芩时候湿热体质的人食用,尤其是有高热烦渴、尿赤便秘、痈肿疮毒等症状的人以及胎动不安的孕妇。

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解热生津

黄芩中含有丰富的黄芩苷,此成分可以通过抑制下丘脑中的前列腺素和环腺苷酸升高而发挥解热作用,同时黄芪汤中富含水分,可生津止渴。

黄芩与黄芪的区别功效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又被称为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等,其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对人体来说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作用,属于清热解毒药。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又被称为绵芪、绵黄芪等,其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对人体来说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作用,属于补气药。

黄芪与北芪有什么不同

黄芪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强心抗衰老的作用。党参甘平,有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的功效。但是很多人都知道听过黄芪,也知道有北芪这种药,于是很多人都会混淆,不晓得这两种药到底有什么区别联系。那么,黄芪与北芪有什么不同,如何区别?

北芪是黄芪的一种,是生长在北方的黄芪。也有南芪,南芪效力与北芪相仿,但没有它温热,十分适合南方补益之用。

而黄芪是正名,北芪是冠以产地名的称谓。中药以产地、形状冠名的有很多,比如川连、鸡爪连都是黄连,因其产于四川、形似鸡爪而得名。黄芪的别称还很多,比如北芪、锦芪(金井玉栏)、绵芪、二皮、炙芪、红芪等等不一而足。

南方人管北方生产的黄芪统称为“北芪”,不过“北芪”和“正北芪”可不是同一个东西。正北芪只有山西浑源才能长出来,所含皂苷含量是其他黄芪的几倍,而且还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粉跟黄芪片哪个好

差不多。

黄芪粉和黄芪片都是黄芪的加工品,两者的成分并没有存在什么差别,只是在吸收利用上可能会有少量的差别。黄芪片虽然有一定的滋补效果,不过外表遇水但内部可能没有充分的与水接触,有效成分存在无法完全析出的情况,从而造成人体吸收黄芪有所降低。

而黄芪粉体积小,会更好的与水融合,更有利于人体吸收,滋补效果也就会更好,但是黄芪粉和黄芪片总的有效成分不变,人体都是可以吸收利用的。

冬天泡什么喝好 黄芩泡水

主要功能:黄芩具有一定的解表疏寒,提高抵抗力的作用。

常喝黄芩泡水,可以解决气虚表卫不固所致自汗,气虚外感诸症。多用于虚表多汗,如外感风寒而汗出。

有相关的实验证明,用黄芩泡水喝会对体内的癌细胞起到抵抗作用,这就是因为黄芩里含有的黄芩黄酮成分起到的作用。

黄芪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如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等),黄芪泡水喝可补脾益气,补肺固表,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血压、保肝消炎的作用。

相关推荐

黄芩黄芪的区别功效 黄芪泡水可以长期喝吗

可以长期适量喝。 黄芪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比较多,饮用后可以为人体补充多种营养物质,从而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起到补气强身的作用,因此对于大部分人群来说,都是可以长期适量地喝一些的。 但是黄芪毕竟是属于一种中药材,其中可能会含一些对人体害的成分,所以在服用的时候也不宜服用过多,以免对身体造成较大的负担。

过敏性鼻炎的中药

本病特点为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堵塞,鼻黏膜苍白水肿。可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种类型。与内因合而为患。外因由肺气虚弱 ,卫阳不固 ,风寒外邪乘虚而入,或异物诱发所致;内因以肾虚者居多,小儿则脾气虚弱多见,的则认为是由于肺肾虚寒所致。应辩症论治,合理用药。中成药: (1)辛芩冲剂:由黄芪、白术、防风、淡黄芩、苍耳子、辛夷花、桂枝、石菖蒲、白芍、荆芥各3克组成。每日 3次 ,每次 1包 (含原药 20克 ),用开水冲服 ,儿童用量酌情减 ,20天为 1个疗程。 (2)黄灵冲剂:由天虫、仙灵脾各 15

黄芪的营养价值

黄芪是豆科类的食物,黄芪很多的功效,它还很多我们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因此黄芪对我们的身体非常大的帮助,那么对于黄芪的营养价值我们又知道多少呢? 药草功效 黄芪性味甘,微温。黄芪是重要的补气药。生用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功效,适用于治疗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蜜炙黄芪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治疗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麸皮拌炒的黄芪益气、健脾功效。 黄芪应用范围广,与不同药草配合,可产生不同功效,如与人参同用,可大补元气;与桂枝、附

黄芩汤的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

黄芩汤是用黄芩煮水熬煮制成的中药汤剂,归于清热类药剂,其主要药用成分黄芩苷,服用具解热生津、抗菌抗病毒、保肝护肝等功效,适宜体热、肠炎、胎动不安等人群食用。 黄芩汤苦寒,对于自身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需禁服。另外黄芪虽然一定的安胎作用,但孕妇服用一定要咨询医生的意见才行,千万不要擅自服用。

黄芩黄芪的区别 功效作用的区别

1.补脾益气,生血摄血,善治脾气不足,脾虚引起的中气不足问题,对脾气虚弱引起的精神疲倦,全身乏力,食少便溏等症一定的治疗作用。在补气的同时还能生血摄血,适宜于血虚症或慢性出血的患者。 2.黄芪入脾,胃,肺经,补益肺气的功效显著,可治疗自汗,反复感冒,气短乏力,懒言,咳喘,胸闷等症。 3.黄芪促进肌肤排毒,创面愈合的作用,加上很强的补气效果,能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对因风湿,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益处。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偏于上焦及大肠,善清肺与大肠之火,较强的止血作用

安胎的中药哪些

清热安胎用黄芩 中医妇科认为:“胎前宜清。”黄芩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黄芩汤用黄芩配芍药、甘草、大枣而成,能治各种里热腹痛证。妇科借用作清热安胎的基础方,可与下列诸安胎药配合同用。 和胃糯米与砂仁 妊娠早期常见胃气不和之呕吐恶心、不思饮食等恶阻之证。和胃安胎是首选之法。砂仁芳香和胃,善于安胎止呕,故以临床所常用。轻者单用本品,味嚼碎含咽,芳香可口,亦同与其他药伍用。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恶阻。糯米多胶黏之性,既可养胃又能安胎,民间用苎麻10g,糯米30g~50g,煮粥食之,可常用食疗

党参和黄芪的区别

功效不同 党参主要用于脾肺气虚、心悸气短、食少便溏、肺虚咳喘、气血亏虚、四肢乏力、气短自汗及内热消渴等症状,内服可煎汤,用量在6-15g,蜜炙后增强补中益气和留药守中的作用。 而黄芪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的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表虚自汗、中气下陷、血虚萎黄、痈疽难溃等症。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药理作用不同 党参含皂苷、微量生物碱、糖类、氨基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成分,可以使红细胞和血色素增加,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党参可以抑制肾上腺素升压作用,能够降低血压,党

过敏性鼻炎食疗药膳

抗敏粥 原料:乌梅、五味子、白芍、银柴胡、防风、苍耳子各9克,粳米100克,大枣8枚。 制法:先将乌梅、五味子、白芍、银柴胡、防风、苍耳子洗净并浸泡半小时,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15分钟,去渣取汁;将粳米、大枣洗净,加入药汁中,再酌加清水共煮至米烂即成。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食。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发作期。 鳝鱼煲猪肾 原料:黄鳝250克,猪肾100克。 制法:将黄鳝洗净,切段,猪肾洗净去筋膜,同煲熟,调味即可。佐餐食用。 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属肾虚型者服用。 神仙粥 原料:生姜6克,连须葱白6根,糯米60克,米醋1

黄芩炭与黄芩的区别 黄芩炭热性还是寒性

寒性。 黄芩炭是由黄芩经过炮制之后所得到的制品,而黄芩本身的性质是寒性,虽然经过炮制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芩的寒性,使其更适合于大部分人群的体质。 但黄芩的性质并不会因为泡制而改变,还是属于寒性的中药材,因此对于一些脾胃虚寒的人群来说,在使用黄芩炭的时候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免对脾胃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黄芪的营养价值

药草功效 黄芪性味甘,微温。黄芪是重要的补气药。生用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功效,适用于治疗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蜜炙黄芪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治疗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麸皮拌炒的黄芪益气、健脾功效。 黄芪应用范围广,与不同药草配合,可产生不同功效,如与人参同用,可大补元气;与桂枝、附子同用,可补气助阳;与白术、防风同用,可益气补脾、固表止汗;与当归同用,可补气生血;与防己、防风同用,则祛风湿;与人参、甘草同用,可除燥热。现代医学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