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心悸
如何治疗心悸
(1) 苦参20g,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周为一疗程。临床用于心悸而脉数者。
(2)苦参制剂:苦参20g,益母草20g,炙甘草15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煎两次。一周为一疗程。适用于心悸而脉数的患者。
(3)定心汤:龙眼肉30g,酸枣 仁15g,山萸肉15g,炒柏子仁12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生乳香3g,生没药3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煎两次。十天为一疗程。临床用于心悸、怔忡、惊恐不宁者。
(4)养心镇惊汤:白茅根15g,天竺黄9g,龙骨20 g,牡蛎20g,钩藤12g,忍冬藤12g,茯神15g,磁石15g,生白芍15g,朱砂3g,石菖蒲10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煎二次。十天为一疗程。临床用于惊恐所致心悸不安者。
(5)茴心草鲜30g或干品6g,加入冰糖适量,水煎服。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可间隔2~3天后再服,一般连续使用2~3个疗程。临床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心悸。
保护心脏的食物有哪些 猪心
猪心补心,可辅助治疗心悸怔仲。用猪心1个,切后同姜、葱、盐适量煮食,适宜心血不足、心气虚弱而心悸者服食。
心悸的针灸治疗
1.症状和体征:心悸因惊恐而发,悸动不安,气短自汗,神倦乏力,少寐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2.证候分析:惊则气乱,心神不能自主,故心悸。心不藏神,则心中惕惕、悸动不安、少寐多梦。久病损伤心气,故气短自汗、神倦乏力。舌脉均为心气不足之象。
3.治法:益气安神。以手少阴心经穴、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4.处方
(1)主穴:心俞、巨阙、间使、神门、胆俞。
(2)配穴:善惊者加大陵;自汗、气短甚者加足三里、复溜。
5.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斜刺心俞0.6±0.2寸,直刺巨阙0.5±0.6寸(向下斜刺),直刺间使0.8±0.2寸,直刺神门0.3±0.4寸,斜刺胆俞0.6±0.2寸。
(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大陵0.4±0.1寸,直刺足三里1.0±0.4寸,直刺复溜0.9±0.1寸。
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补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针用补法。
6.心俞、巨阙俞募配穴,功在调补心气,定悸安神。胆俞可壮胆气而定志。间使、神门宁心安神。
针刺神门针尖方向 神门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心俞,膻中,气海,内关,太渊,针刺补法,振奋心阳,治疗心阳不足之心悸气短,心痛,自汗肢冷等。
2.配心俞,膈俞,巨阙,内关,针刺泻法,活血通络,安神定治,治疗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心悸不宁等。
3.配印堂,大陵,丰隆,公孙,针刺泻法,清热化痰,和胃安神,治疗痰火扰心之心悸,失眠等。
4.配膈俞,内关,少府,劳宫,腕骨,针刺泻法,清心凉血,治疗心火上炎之心烦口渴,口舌生疮,重舌,吐血,小便短赤,尿血等。
5.配阴郄,劳宫,丰隆,照海,井穴,针刺泻法,井穴点刺出血,清心泻火,豁痰开窍,治疗痰火扰心之癫狂,头痛失眠等。
6.配心俞,膈俞,脾俞,内关,三阴交,针刺补法,补益心脾,治疗心脾两虚之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眩晕,癫证,痴呆,月经不调等。
7.配心俞,肾俞,复溜,三阴交,针刺补泻兼施,滋阴清热,交通心肾,治疗心肾不交之心烦失眠,多梦,心悸,遗精等。
8.配胆俞,心俞,大陵,丘墟,针刺补法,养心益胆,治疗心胆虚怯之失眠多梦,易惊,胆怯善恐等。
9.配内关,太冲,行间,针刺泻法,疏肝理气,清心安神,治疗肝气郁结之脏躁,睡眠不安,悲伤恸哭,胸胁闷胀,心中烦乱等。
心悸心慌的穴位治疗法
穴位介绍: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内关为常用特定穴,亦是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宁心安神、宣痹解郁、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等。在平日的养生保健中,可以经常按压,舒缓疼痛症状,解除疲劳。
穴位作用:
内关穴可以疏通经络治疗心包经及前臂诸疾,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心包与心本同一体其气相通、心包为心之外膜、络为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络是心脏所主的经脉、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为病,凡邪犯心包影响心脏的神志病和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病征皆取本穴。情志失和、气机阻滞而致肺气上逆,胃气上逆以及气滞经络,气滞血瘀等病征亦属本穴。故内关又善治胸胁痛、胃痛、心痛、心悸、胸闷气急、孕吐、晕车、恶心想吐等症状。
处理症状: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经常按摩内关穴,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脏的作用,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可以治疗晕车、晕船等,对怀孕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
操作方法:
太玄养生专家提示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操作,
1.按摩内关穴时,可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2.日常生活中若见有胸胁痛、胃痛、心痛、心悸、胸闷气急、恶心想吐等症状。可以每天按摩内关穴和外关穴各5-10分钟,连续21天,以上症状即可缓解及好转。
酸枣仁能有效治疗心悸
响第二天的工作,久而久之就易精神疲惫,影响身体器官的健康。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款有效安神醒脑的验方,大家一起看过来吧!
酸枣仁别名枣仁、山枣仁,味甘酸,性平,归心、肝、胆经。功能养心益肝,安神,敛汗。入药煎服,常用量为9~15克;研未吞服,每次1.5~2克。炒后质脆易碎,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可增强疗效。
心悸失眠:酸枣仁能养心阴,益肝血而有安神之效,为养心安神之要药。主治心肝阴血亏虚、心失所养、神不守舍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眩晕等症,常与当归、白芍、何首乌、龙眼肉等补血、补阴药配伍;若治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常与知母、茯苓、川芎等同用,如酸枣仁汤;若心脾气血亏虚而见惊悸不安、体倦失眠者,可与黄芪、当归、党参等补养气血之品配伍应用,如归脾汤;若心肾不足、阴亏血少而见心悸失眠、健忘梦遗者,多与麦冬、生地黄、远志等合用,如天王补心丹。
自汗、盗汗:本品味酸能敛,有收敛止汗之功效,常用治体虚自汗、盗汗,多与五味子、山茱萸、黄芪等同用。本品还有敛阴生津止渴之功,还可用治伤津口渴咽干者,可与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等养阴生津药同用。此外,与他药配伍,酸枣仁还可用治脏躁、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瘙痒症等。
酸枣仁有养阴益血的作用,这款食疗法就是利用酸枣仁的功效,来治疗烦躁心悸的症状,还能安神助眠,让你晚上睡的香。另外,患者还可多食用龙眼肉,用当归、首乌入菜,也能起到治疗心悸虚汗的现象,还能补充身体元气。
心悸失眠的偏方
有治疗心悸失眠的偏方吗?心悸失眠常常是伴随发生的,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心悸失眠的偏方是患者比较钟爱的治疗方式之一,因为患者更愿意相信偏方也不愿意相信正规疗法。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偏方真的这么有效果,就不会叫做偏方了。专家劝告患者,以后不要在经常问有治疗心悸失眠的偏方吗这种问题了。
任何正规的疗法都要比偏方强,无论是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这两种疗法虽然都有缺点,但是却都是正规疗法,是被大多数人认可的疗法,不是任何偏方可以比拟的。首先偏方并没有经过太多的临床实验,也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因此,不建议患者相信偏方。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中医的几种疗法:
心悸的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日常饮食调理。以下是几款有利治疗心悸的保健食疗:
杞叶叶炒猪心;取猪心一个切丁,枸杞叶100克,人参叶100克,用花生油按常法炒熟佐餐。适用于气血两虚型患者。
莲心汤; 取莲子心30枚,酸枣50克,炙甘草20克,水煎。每晚睡前服,连服10天。适用于肝火上延,心肾不交型患者
五味子汤;取五味子20克,炙甘草30克,水煎服,适用于心悸患者。
龙眼红枣粥;取糯米、龙眼肉各50克,红枣10枚,加水共煨粥。日服2次,连服10天。适用于心神不交型患者。
莲子百合猪心汤;取莲子、百合各30克,与猪心切片200克加水共煨汤,肉熟后调味即成。适用于心悸、失眠、头昏、遗精等。
拌猪脑;将猪脑100克泡入清水中,剔除血筋洗净,沥水后加适量黄酒、葱、姜,入屉用旺火蒸20分钟取出,凉后加入芝麻油10克,酱油、蒜泥各适量,拌匀即成。适用于心悸、多梦、记忆力减退等。专家提示;心悸患者常自觉心慌不安,稍劳即发。心悸病因较多。轻者劳逸结合,注意饮食。对于服用西药控制的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服用西药以免产生依赖性,让病情进一步恶化。
上述是中医治疗心悸失眠的偏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心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心悸如何治疗
心悸有分为一般心悸以及病变引起的心悸。而在病变上,也可能是神经衰弱或是心脏病变所引起的心悸。
一般心悸并不需要治疗,而神经衰弱或是心脏病变所引起的心悸,就需要从详细的发病史及身体检查来判断,对症下药。
主要的检查就是普通的心电图,必要时可做24小时霍特氏心电图检查。
如果是神经衰弱或单纯心悸,一般会先仔细对患者解释病情,告知其身体实际上并无重大疾病。
由于这类患者往往怀疑自己有病而感到紧张或焦虑,所以只要适当的鼓励与安抚,或投予适量的精神安定剂,就可以使症状获得明显的改善与治疗。
不过如果这种症状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作息,还是需藉由药物协助。如果是因为心脏疾病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心悸,则需要找出疾病,好好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心悸时常被误诊,那就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所引发的心悸。这一类型患者的心跳比正常人快,一分钟约90至100下。
通常透过病患外观或触诊,几乎都看得出来有甲状腺肿大的状况,如果想要更详细掌握病况,那么透过抽血检查,都会发现确实有甲状腺素偏高的现象。
其实心悸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症状,患者若发现自己有此类症状时,不必紧张,只要寻求医生专业的诊断与治疗,大部分的症状都能得到改善与缓解。
治疗心悸的食疗偏方推荐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我们的生活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而心悸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我们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能治疗这一疾病呢?下面给大家介绍相关的治疗心悸的食疗偏方供大家了解。
1、花生米40g,粳米40g,嫩花生叶50g。将上3味共捣研成粉末,加水600ml,煮到400ml,再加醋调匀。每夜睡觉前一回服完。比较适用于神经官能症心悸。
2、猪心一个,大枣7枚,调料适量的。将猪心洗干净,切块,大枣洗干净,共置锅里,加水炖熟,调味食用。每日一剂。补心养血,镇惊安神。用治心神不宁型心悸。
3、五味子,龙眼肉,枸杞子各15g,鸽蛋两只,适量的白糖。先把鸽蛋煮熟,去壳,和五味子,龙眼肉,枸杞子共置碗内,上笼蒸15至20分钟,加糖调食。每日一剂。五味子可敛肺滋肾益精;龙眼肉可补心健脾,养心安神,壮阳益精;枸杞子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鸽蛋可补肾养心。合食,可补心肾,益气血。比较适用于气血不足型和心神不宁型心悸。
4、羊心一个,红枣15个。将羊心洗干净,切块,与红枣共煲汤。每日两回,用食盐调味食。比较适用于血虚心悸,烦燥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