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怎么办 触觉训练
感统失调怎么办 触觉训练
可以给宝宝准备两个小盆,里面分别放入冷、热水,让宝宝通过感受不同水温带来的刺激来进行触觉训练,需要注意水温应当保证在安全范围内,以免造成宝宝冻、烫伤。还可以用梳子轻轻的给宝宝梳头头、或者用毛巾、海绵、软刷等工具轻轻的触摸刺激孩子的皮肤等,给予宝宝足够的触觉训练。
儿童感统失调的原因
宝宝出现有感统失调的原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一般情况下,先天性的原因是指生理原因, 包括胎位不正、早产或剖腹产等,后天性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和人为的原因,包括家庭环境、妈妈照顾不足等,感统失调的原因具体为:
1、先天性:生理原因
(1)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2)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宝宝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3)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宝宝造成的伤害。
2、后天性:环境及人为的原因
(1)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宝宝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宝宝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宝宝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2)妈妈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宝宝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3)出生后,没让宝宝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4)妈妈或保姆不准宝宝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宝宝触觉刺激缺乏;
(5)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宝宝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6)妈妈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宝宝压力太大,宝宝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
剖腹产对宝宝有什么影响呢
1、剖腹产宝宝容易患感统失调
所谓感统失调,就是孩子想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他的思维往往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剖腹产确实是导致孩子感统失调的一个原因。
胎宝宝在母体的一举一动和其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胎宝宝在母体产道的正常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第一次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抚触机会,而剖腹产就剥夺了孩子最先感觉统合锻炼的权利。
如果宝宝患上感统失调,再加上后天不科学的婴幼儿教育,将来宝宝长大后很容易在学习和行动上有障碍,甚至因为学习成绩不良,被误认为有智力发育障碍的孩子。
而且,一旦患上感统失调,一般的检查是很难发现的,因此会很难及时对他们进行恢复治疗,由此造成孩子们身体反应严重异常,知觉机能和注意力障碍,进一步影响孩子自觉能力和自尊心。
2、剖腹产宝宝易患小儿多动症
很多小儿多动症的孩子,剖腹产出生占了绝大多数。剖腹产因产道的改变,使孩子降临人世时的“环境”变化,正常产道生产过程带来的神经接触等感觉破坏,从而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易得多动等神经精神疾病。
患上这种病的孩子平时“坏习惯”很多,时不时眨眼睛、耸肩。此外读书不投入,上课时爱擅自说话,虽然智商不低,但成绩并不好。这容易令父母大伤脑筋,夫甚至影响夫妻感情。
因此,孕妈妈慎重选择分娩方式,不要盲目选择剖腹产,同时还要正确对待多动症孩子,抓紧治疗,理解“环习惯”,多动症状—般能改变。
感统失调的训练方法 手指精细训练
通过对手指小肌肉的精细训练,可以调整本体感失调,训练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特点进行如摆积木、捏橡皮泥、投球等训练。稍大后可以练习拿笔、拿筷子、系鞋带等手指训练。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训练方法 体育锻炼
感统失调往往会造成孩子动作笨拙,注意力不集中,而解决感统失调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运动。
感统失调定义是什么
感统失调 gǎn tǒng shī tiáo
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才能纠正。
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什么是儿童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的全称为感觉统合失调,即宝宝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是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有被认为是学习能力障碍。感统失调的宝宝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宝宝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儿童在12岁之前通过感统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因此3-6岁的宝宝能够在感统训练下纠正过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宝宝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感觉统合失调包括触觉敏感、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固有平衡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视听觉失调,因为感统失调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配合感统训练可以纠正,因此,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
宝宝感统失调的表现
解了造成感统失调的原因后,甜甜妈妈又有了新的疑问:这个感统失调除了造成甜甜走路不如同岁的小米外,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吗?医生点点头,感统失调会让宝宝的触觉、前庭感觉功能、本体感觉功能出现问题。
1.触觉问题
A.躲避接触——固执于某些物件要时刻抱着才有安全感,不爱玩身体接触的游戏,嫌弃某些质地的衣物;
B.讨厌被触摸——讨厌理发、洗澡、 刷牙 ,不喜欢 绘画 、沙土、泥工等手工作业;
C.爱打架——爱发脾气动手打人,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
2.前庭感觉功能问题
A.上课时东倒西歪,写字握笔姿势不当,端坐、阅读、写字时姿势不正确;
B.阅读中容易出现跳行、漏行,头部 运动 时,眼睛在空间视物不稳定;
C.晕车、晕船,大幅度运动中容易头晕;
D.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难以辨别图象的细微差别;
E.逃避或害怕运动,运动中主要用眼睛协调动作;
3.本体感觉功能问题
A .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
B.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
C.容易因为非智力因素引起学习不良,完成简单动作常常遭遇失败,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沮丧,依赖性强;
D.学习系鞋带、扣钮扣等精细动作困难,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动作笨拙,不喜欢翻跟头,不善于玩 积木 ;
E.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
走出感统训练误区
虽然越来越多的早期教育理论强调感统训练的重要性,人们对感统训练还是存在较多误区,例如:
1、 发现及治疗不及时,部分严重感统失调儿童因为学习困难,被认为是智力障碍。
2、 不看早教中心、亲子园感统课程是否科学合理,例如有的早教中心感统训练器械大多数都是规模小、结构简单的器械,对孩子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实质上是坐在门口卖卡收费的感统游乐场;有的早教中心活动空间小,孩子活动不开,忽略了造成儿童感统失调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生活空间小活动不足。
3、 偏重专业的感统训练,忽视家庭养育方式、儿童生活环境或特殊经历等其它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早教专家认为每个孩子和大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这种症状,尤其是剖腹产和早产的宝宝比较严重。并且,0-3岁是感觉统合的早期预防期,要经常对宝宝进行摇摆,举高,旋转等训练。3-6岁是感觉统合的早期干预期,此阶段的宝宝有感统失调的时候,要进行必要的设备训练进行干预。如果错过关键期,再进行训练,效果达不到预期设想。而医生也认为即便是正常的孩子,也可以进行感统训练。当然正常的孩子可以由家长带动或到一些亲子园进行感统训练、感统游戏,不必到医院进行专门的感统训练。
宝宝不爬直接走的危害 影响感知感觉
感统有问题,没有经过爬行的孩子他的感知感觉,感统的敏感期错过了,以后最大的表现是,注意力不好,平衡不好,容易多动。所以让一个孩子不经过爬直接走,医生会讲这个孩子感统障碍,感统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