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艾灸最简单的部位 便秘日常养护注意
便秘艾灸最简单的部位 便秘日常养护注意
1.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足够的进食量,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食含纤维素的食品,不偏食,不挑食。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要忽视便意,不要在大便时看书看报以至于蹲厕过久。
3.经常参加跑跳之类的运动,适当增加运动量,可以促进直肠供血及肠蠕动,有利于排便;灸疗之后应立即将双手叠加,环绕肚脐四周按顺时针方向摩腹3-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4.不能滥用泻药,随时注意便秘的危险信号,如腹痛,黑粪,贫血,消瘦等。
便秘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阴虚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头晕耳鸣,心烦少寐,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 归来,三阴交,太溪,丰隆穴。
功效:滋阴润肠通便。
艾灸对便秘有用吗 阴寒积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艰涩,腹中冷痛,面色青淡,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艾灸取穴:灸中皖,天枢, 神厥,关元,足三里,气海,太溪,脾俞,胃俞,大肠俞,命门,肾俞,关元穴。
功效:温阳通便。
便秘拔罐拔哪里图片 便秘日常养护宜忌
1.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2.平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纤维较多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亦可每日坚持一定时间的腹式呼吸锻炼。
4.早晚可自行进行顺时针方向的摩腹数次,以促进肠胃蠕动。
艾灸后便秘是怎么回事
经常做艾灸是对人身很好的一种保健方式,即能温经又能通络。艾灸有双向调节的疗效。也就是说既能调理便秘,又能调理腹泻。所以经常做艾灸是不会引起便秘的。
如果有患者在艾灸的时候就会便秘停止艾灸之后大便就会正常的话,这种表现是属于体质的原因。艾灸属于温热的刺激,也就是说有上火的副作用,如果不是阳虚的患者艾灸就会出现包括便秘在内的好多表现。
阴虚体质的人不适合艾灸,阴虚体质的患者,艾灸命门后的温阳作用使阳更盛,阳盛则阴虚更甚。阴虚火旺,虚火耗伤津液,津液不足至大肠滋润失养,则出现便秘。
如果有艾灸后便秘的情况建议在艾灸的时候选择 关元穴,关元穴主要是针对对肝脾肠胃的,有肠胃不好的可以试试,但注意不要自己动手,以免烫伤了。如果体质阴虚的人可以试试,肠胃调节好了之后再艾灸其他部位也不迟,艾灸可以经常做,但是也是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次数的。
便秘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气机郁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不畅,欲解不得,严重者少腹作胀,嗳气频作,苔白。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太冲,内庭,中皖穴。
功效:行气导滞通便。
便秘艾灸什么穴位 温和灸治便秘
穴位:天枢、大肠腧、上巨虚。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立于患者身侧,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脸穴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15~20分钟.灸至患者感觉舒适、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灸1~2次。
艾灸能治便秘吗
艾灸对便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艾灸天枢,足三里等胃经的重要穴位,能对机体起到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好处,从而有效缓解便秘。
肠胃积热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或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合谷,内庭穴。
功效:通腹泄热,导滞通便。
气机郁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不畅,欲解不得,严重者少腹作胀,嗳气频作,苔白。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太冲,内庭,中皖穴。
功效:行气导滞通便。
阴寒积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艰涩,腹中冷痛,面色青淡,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艾灸取穴:灸中皖,天枢, 神厥,关元,足三里,气海,太溪,脾俞,胃俞,大肠俞,命门,肾俞,关元穴。
功效:温阳通便。
便秘灸什么穴位
温和灸治便秘
穴位:天枢、大肠腧、上巨虚。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立于患者身侧,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脸穴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15~20分钟.灸至患者感觉舒适、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灸1~2次。
回旋灸治便秘
穴位:天枢、大肠腧、上巨虚。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3厘米高处。艾条在施灸部位上左右注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冶。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移动范围在3厘米左右。
隔姜灸治便秘
穴位:中脘、天枢、足三里。
操作方法:将鲜生美切成厚约0.3厘米的生姜片,用针扎孔数个,置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柱点燃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患者有灼痛感可将姜片提起,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以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一般各六每次施灸5~7壮,每日灸1~2次。
便秘艾灸部位有哪些
便秘艾灸穴位选择
中脘: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天枢:脐旁2寸。
关元: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支沟:腕背横纹中点上3寸。
上巨虚:外膝眼正中直下6寸,也即足三里穴下3寸。
三阴交: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后缘。
照海:足内踝下凹陷中。
解析:
灸疗法则:通调腑气,润肠通便。
便秘病位在肠,故取中脘, 天枢,关元通调大小肠;上巨虚属于胃经,与大肠上下呼应,更能通调大肠腑气;支沟调理三焦气机以通腑气,三阴交,照海滋养肾阴肾水增液行舟。
便秘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气虚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秘结,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
艾灸取穴:中皖,天枢,神厥,关元,足三里,脾俞,胃俞,大肠俞,气海,三阴交 ,膏肓,天枢,大横,腹结,中极,足三里,大敦,三焦俞,气海俞,大肠俞,支沟穴。
功效:补气通便。
哪些是治疗便秘的穴位
治疗便秘的穴位:
1、天枢
【标准定位】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
【主治疾病】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2、大横
【标准定位】横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距脐中4寸。
【主治疾病】泄泻,便秘,腹痛
3、大肠腧
【标准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肠炎,痢疾,便秘,小儿消化不良;
4、支沟
【标准定位】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与间使穴相对取穴。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习惯性便秘,呕吐泄泻。
5、承山
【标准定位】承山穴在小腿被测正中线上,伸小腿或上提足跟时,可以看到在小腿背侧中间肌肉(排肠肌)收缩时会形成一个人字形的分叉,承山穴就在这个人字形沟的顶点处。
【主治疾病】痔疮、便秘、脱肛、腰腿痛等
配穴:津液不足加曲池、上巨虚、太溪;气机郁滞加太冲、气海;脾肾双虚假脾俞、肾俞、太溪
艾灸方法:用艾条或灸盒做温和灸,腹部推荐3孔灸盒,背部推荐用单孔灸盒,支沟用艾条直接灸,或者直接绑上随身灸,每次每穴15-20分钟,7日一个疗程。
艾灸对便秘有用吗 肠胃积热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或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合谷,内庭穴。
功效:通腹泄热,导滞通便。
便秘艾灸最简单的部位 便秘艾灸操作手法
1.艾条灸:每穴每次灸5-10分钟,每日1次。
2.艾灸盒灸:将艾灸盒内放置点燃的艾条2根,从上至下按中脘,天枢,关元的次序,每穴灸10分钟。
3.敷脐疗法:取生大黄,芒硝各10克,厚朴,枳实,猪牙皂各6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每次取3-5克,加蜂蜜调成糊状,敷贴于肚脐,外用胶布固定,2-3日换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