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便秘艾灸最简单的部位 便秘日常养护注意

便秘艾灸最简单的部位 便秘日常养护注意

1.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足够的进食量,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食含纤维素的食品,不偏食,不挑食。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要忽视便意,不要在大便时看书看报以至于蹲厕过久。

3.经常参加跑跳之类的运动,适当增加运动量,可以促进直肠供血及肠蠕动,有利于排便;灸疗之后应立即将双手叠加,环绕肚脐四周按顺时针方向摩腹3-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4.不能滥用泻药,随时注意便秘的危险信号,如腹痛,黑粪,贫血,消瘦等。

便秘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阴虚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头晕耳鸣,心烦少寐,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 归来,三阴交,太溪,丰隆穴。

功效:滋阴润肠通便。

艾灸对便秘有用吗 阴寒积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艰涩,腹中冷痛,面色青淡,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艾灸取穴:灸中皖,天枢, 神厥,关元,足三里,气海,太溪,脾俞,胃俞,大肠俞,命门,肾俞,关元穴。

功效:温阳通便。

便秘拔罐拔哪里图片 便秘日常养护宜忌

1.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2.平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纤维较多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亦可每日坚持一定时间的腹式呼吸锻炼。

4.早晚可自行进行顺时针方向的摩腹数次,以促进肠胃蠕动。

艾灸后便秘是怎么回事

经常做艾灸是对人身很好的一种保健方式,即能温经又能通络。艾灸有双向调节的疗效。也就是说既能调理便秘,又能调理腹泻。所以经常做艾灸是不会引起便秘的。

如果有患者在艾灸的时候就会便秘停止艾灸之后大便就会正常的话,这种表现是属于体质的原因。艾灸属于温热的刺激,也就是说有上火的副作用,如果不是阳虚的患者艾灸就会出现包括便秘在内的好多表现。

阴虚体质的人不适合艾灸,阴虚体质的患者,艾灸命门后的温阳作用使阳更盛,阳盛则阴虚更甚。阴虚火旺,虚火耗伤津液,津液不足至大肠滋润失养,则出现便秘。

如果有艾灸后便秘的情况建议在艾灸的时候选择 关元穴,关元穴主要是针对对肝脾肠胃的,有肠胃不好的可以试试,但注意不要自己动手,以免烫伤了。如果体质阴虚的人可以试试,肠胃调节好了之后再艾灸其他部位也不迟,艾灸可以经常做,但是也是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次数的。

便秘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气机郁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不畅,欲解不得,严重者少腹作胀,嗳气频作,苔白。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太冲,内庭,中皖穴。

功效:行气导滞通便。

便秘艾灸什么穴位 温和灸治便秘

穴位:天枢、大肠腧、上巨虚。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立于患者身侧,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脸穴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15~20分钟.灸至患者感觉舒适、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灸1~2次。

艾灸能治便秘吗

艾灸对便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艾灸天枢,足三里等胃经的重要穴位,能对机体起到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好处,从而有效缓解便秘。

肠胃积热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或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合谷,内庭穴。

功效:通腹泄热,导滞通便。

气机郁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不畅,欲解不得,严重者少腹作胀,嗳气频作,苔白。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太冲,内庭,中皖穴。

功效:行气导滞通便。

阴寒积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艰涩,腹中冷痛,面色青淡,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艾灸取穴:灸中皖,天枢, 神厥,关元,足三里,气海,太溪,脾俞,胃俞,大肠俞,命门,肾俞,关元穴。

功效:温阳通便。

便秘灸什么穴位

温和灸治便秘

穴位:天枢、大肠腧、上巨虚。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立于患者身侧,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脸穴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15~20分钟.灸至患者感觉舒适、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灸1~2次。

回旋灸治便秘

穴位:天枢、大肠腧、上巨虚。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3厘米高处。艾条在施灸部位上左右注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冶。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移动范围在3厘米左右。

隔姜灸治便秘

穴位:中脘、天枢、足三里。

操作方法:将鲜生美切成厚约0.3厘米的生姜片,用针扎孔数个,置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柱点燃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患者有灼痛感可将姜片提起,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以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一般各六每次施灸5~7壮,每日灸1~2次。

便秘艾灸部位有哪些

便秘艾灸穴位选择

中脘: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天枢:脐旁2寸。

关元: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支沟:腕背横纹中点上3寸。

上巨虚:外膝眼正中直下6寸,也即足三里穴下3寸。

三阴交: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后缘。

照海:足内踝下凹陷中。

解析:

灸疗法则:通调腑气,润肠通便。

便秘病位在肠,故取中脘, 天枢,关元通调大小肠;上巨虚属于胃经,与大肠上下呼应,更能通调大肠腑气;支沟调理三焦气机以通腑气,三阴交,照海滋养肾阴肾水增液行舟。

便秘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气虚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秘结,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

艾灸取穴:中皖,天枢,神厥,关元,足三里,脾俞,胃俞,大肠俞,气海,三阴交 ,膏肓,天枢,大横,腹结,中极,足三里,大敦,三焦俞,气海俞,大肠俞,支沟穴。

功效:补气通便。

哪些是治疗便秘的穴位

治疗便秘的穴位:

1、天枢

【标准定位】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

【主治疾病】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2、大横

【标准定位】横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距脐中4寸。

【主治疾病】泄泻,便秘,腹痛

3、大肠腧

【标准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肠炎,痢疾,便秘,小儿消化不良;

4、支沟

【标准定位】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与间使穴相对取穴。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习惯性便秘,呕吐泄泻。

5、承山

【标准定位】承山穴在小腿被测正中线上,伸小腿或上提足跟时,可以看到在小腿背侧中间肌肉(排肠肌)收缩时会形成一个人字形的分叉,承山穴就在这个人字形沟的顶点处。

【主治疾病】痔疮、便秘、脱肛、腰腿痛等

配穴:津液不足加曲池、上巨虚、太溪;气机郁滞加太冲、气海;脾肾双虚假脾俞、肾俞、太溪

艾灸方法:用艾条或灸盒做温和灸,腹部推荐3孔灸盒,背部推荐用单孔灸盒,支沟用艾条直接灸,或者直接绑上随身灸,每次每穴15-20分钟,7日一个疗程。

艾灸对便秘有用吗 肠胃积热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或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合谷,内庭穴。

功效:通腹泄热,导滞通便。

便秘艾灸最简单的部位 便秘艾灸操作手法

1.艾条灸:每穴每次灸5-10分钟,每日1次。

2.艾灸盒灸:将艾灸盒内放置点燃的艾条2根,从上至下按中脘,天枢,关元的次序,每穴灸10分钟。

3.敷脐疗法:取生大黄,芒硝各10克,厚朴,枳实,猪牙皂各6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每次取3-5克,加蜂蜜调成糊状,敷贴于肚脐,外用胶布固定,2-3日换药1次。

相关推荐

便秘的日常护理

一、多纤维蔬菜。如:菠菜、芹菜、冬瓜、丝瓜、南瓜、绿豆、黄豆、油菜、黄花菜、木耳、海带、萝卜,还有茭白等蔬菜很清淡,还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能够清热解毒,经常使用这些蔬菜,能够缓解肛门局部肿痛以及流脓流水的症状。 二、冬瓜双豆汤。从汤的名字可以看出,我们需要准备冬瓜,而双豆则是指蚕豆和绿豆。做时将冬瓜洗净,去皮切块,同蚕豆、绿豆共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的水就可以了。 三、水果。水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对于患有便秘的朋友也同样如此,但是吃水果一定要有选择性,应该选择像西瓜、苹果、菠萝、橘子、梨等。因为它们

艾灸口腔溃疡怎么治疗 心脾积热型口腔溃疡艾灸部位

主要表现:口腔溃疡表面覆盖黄白色,红肿热痛,同时伴随心脾积热脏腑表现。溃疡疼痛较为剧烈,影响进食,伴随有口渴,口臭,心烦,大便干,小便短赤等症。 治则:清热泻火。 艾灸穴位:主穴取合谷,足三里,涌泉;便秘者加灸天枢,大肠俞。 施灸方法: 1.温和灸:以艾条悬灸,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将新鲜姜切成0.3cm-0.4cm厚度的姜片,把艾炷放姜片上,每穴每次5-7壮,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体内湿气重5个表现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 1头部沉重四肢乏: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易怒,烦燥。 2口中发黏舌苔腻: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 3胸腹胀满小便不畅:湿为阴邪易滞留脏腑,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胀满,脾胃功能失常。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不舒畅。 4下肢浮肿便溏泻: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滞,便完后感觉不爽。 5脚缝痒,起水泡甚至溃烂。 艾灸祛湿简单又方便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春季养生,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避免春季常见疾病,度过困乏的春天。 1

艾灸方法有哪些

第一、艾灸足三里 犊鼻穴下的三寸位置就是足三里穴,它和胫骨前缘有着一横指的距离。简单准确找到穴位的方法推荐,正坐屈膝,用手去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一寸的位置便是。经常用艾针灸足三里穴可以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预防疾病的功效,只需要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 第二、艾灸命门穴 命门穴的位置在背后第二腰椎下方与肚脐相对的位置,是人生命力的中心,是元气所聚集的地方,如果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起到补肾壮阳的功效,是保健强壮的重要穴位。只需要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 第三、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

便秘的日常护理

便秘对症护理 1、便秘现象鲜见于体力劳动者,由此提示适当的运动可以消除便秘现象。 2、必须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否则粪便长久的积存于肠道之内就会被“吸干”水分变得十分干燥而更加排出困难。 3、粗纤维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燕麦韭菜或干笋甚至细麦麸豆腐渣等食物可以多吃一些。这种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解决便秘的方法可以调节和加强自身肠道的蠕动功能,也没有什么副作用和其它的不良影响。 4、每天以10克肉苁蓉或当归泡水代茶饮可以有效的解决血虚便秘的问题,尤其是对体虚者为最益。很多便秘就是“血虚便燥”的问题,这是一种

艾灸减肥的原理

1、艾灸首先产生热:皮肤受热后毛孔扩张,使药物可以快速渗透到皮下,直达病灶。细胞温度每升高一度,其利用氧气的氧化率就提高2.5倍。灸疗可以提高细胞吸收营养的能力和速度。 2、艾灸可以结合除了艾草以外的其他中药:灸的材料中加入诸多名贵中草药后,使其药性成分快速达到病灶,在热力和灸力的作用下,瞬间起到通经活络,活化细胞的作用。 3、艾灸可以达到瞬间刺激经脉腧穴,打通经络之目的。 4、艾灸人体腧穴时,人体经络腧穴有自我双向调节作用。如腹泻与便秘,完全相反的两种病态,可以只艾灸天枢一个穴位,即可解决便秘与腹泻两种

怎么艾灸便秘 阴虚型便秘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状如羊屎,头晕耳鸣,心烦少寐,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 艾灸疗法: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三阴交,太溪穴,俯卧位取丰隆穴施灸。 艾灸作用:滋阴润肠通便。 疗程:症状较轻者只需治疗3-5次,较重及缠绵不愈者灸6-15次,直至便秘症状好转。

艾灸治慢性胃炎方法

艾灸治疗慢性胃炎以疏肝理气,活血暖胃,养阴止痛为主。 艾灸取穴: 1、中脘: 【标准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疾病】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2、足三里 【标准定位】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主治疾病】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

艾灸可以治疗口臭吗 胃强脾弱导致的口臭

这个类型的口臭是最为常见的。胃强脾弱者,胃口大但是脾虚导致无法完全消化吸收,胃中积食恶气上漫从口中泛出,导致口臭,可表现为寒湿证和湿热证两种。 艾灸位置:脾俞穴、命门穴、左阳池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诸穴均可采用温和灸、隔姜灸或隔蒜灸。 如何判断:寒湿证者除了有口臭外,还有畏寒,便溏,喜热饮,舌体胖大,边有齿痕等临床表现。 艾灸位置:胃俞穴、腰

艾灸疗法可减虚胖

艾灸减肥穴位: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 艾灸疗效:在大椎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加速面部和颈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粘稠情况。可以有效治疗面颈部脂肪和毒素堆积,热痘痘等面部疾患。 艾灸减肥穴位:中脘穴——脐上四寸 艾灸疗效:在中脘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加速肠胃蠕动和排空,增强食物消化速度和能力。可以有效改善腹部脂肪堆积、胃胀和胃痛等疾患。 艾灸穴位:关元穴——脐下三寸 艾灸疗效:在关元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增强下腹部的肌肉纤维弹性,加速水分排空,祛湿驱寒,能有效治疗下腹水肿、胀痛,调节女性内分泌和月经不调等。 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