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茯苓和土茯苓的区别在哪

茯苓和土茯苓的区别在哪

生长环境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茯苓一般寄生于松树根部。

土茯苓,别称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叶如大竹叶而更为厚滑。根连缀而生,大如鸡鸭蛋。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

口感

茯苓:味淡。

土茯苓:味偏苦。

功效

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土茯苓: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土茯苓还有解毒、抗肿瘤的功效。

功能主治

茯苓: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土茯苓: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用药配伍

茯苓

1、漏精白浊:雪白盐一两(并筑紧固济, 一日,出火毒),白茯苓、山药各一两。为末,枣肉和蜜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盖甘以济咸,脾肾两得也。

2、痫后虚肿:小儿痫病瘥后,血气上虚,热在皮肤,身面俱肿。葳蕤、葵子、龙胆、茯苓、前胡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

3、肾虚白浊: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

4.与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可治疗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

5.配半夏、枳壳同用,可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

土茯苓

1、治血热头痛,咽喉肿痛,经血淋漓等妇女血症:土茯苓与金银花、诃子、栀子、川楝子、黄连、瞿麦配伍

2、治梅毒,淋病:土茯苓与金银花、紫草茸、茜草、枇杷叶、草乌(制)、诃子、栀子、白云香、苘麻子、红花、瞿麦、黑云香配伍。

食疗方法

茯苓

1.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4.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土茯苓

1.土茯苓老鸽汤:土茯苓250克,老鸽1只,瘦肉100克,蜜枣2料,盐适量。将土茯苓切片洗净,老鸽一开四焯水,所以材料一起入锅加水烧开,文火煮两小时下盐调味就好了。有滋补身体之功效。

2.土茯苓赤豆鲫鱼汤:准备鲜土茯苓,赤小豆,鲫鱼,瘦肉,姜。瘦肉淖水,鲜土茯苓去皮剁大块,赤小豆洗净后浸泡一夜,鲫鱼煎至两面金黄,所有材料一次性放入汤煲内,加足水,大火煲开后转小火2小时。祛湿健脾。

食用禁忌

茯苓:阴虚津伤严重者慎用,食用时忌米醋,肾虚者不能食用。

土茯苓:食用时忌茶,肝肾阴亏者慎服。不能用铁器皿。

茯苓和土茯苓原来有这么多不同,您了解了吗,下次不要买错了哦。

茯苓与土茯苓有什么区别 食用方法不用

茯苓:茯苓中含有非常多的茯苓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因此茯苓经常被做成茯苓饼、茯苓酥和茯苓酒等食品。

土茯苓:土茯苓常是作为中药,很少用来食用,因为土茯苓带有药味,严重影响食用价值,食用的方法仅限于需要中药气味的菜肴类,比如:土茯苓炖龟。

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可健脾安神。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茯苓也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此外,茯苓是健脾利湿药,其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而土茯苓就不一样啦,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土茯苓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同时土茯苓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症有相当好的疗效。在口感上,土茯苓偏于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选择上就不会混淆了。

茯苓和土茯苓有什么区别

茯苓是种菌类,茯苓一般寄生于松树根部,土茯苓是种植物。土茯苓为藤蔓植物,叶如大竹叶而更为厚滑。根连缀而生,大如鸡鸭蛋。茯苓安神益气,止渴,利小便,益脾胃。

土茯苓 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利关节,止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常用量10--30克。土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常用量15--60克。云苓指的就是茯苓,但是云苓是道地药材,就是云南产的茯苓最好,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药性 甘,淡,平 所以不伤人 土茯苓是另外一种药,是清热解毒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药性寒凉,伤脾胃。

党参.白术.茯苓.红参.艾叶.黄芪.山楂.正山.枣皮.熟附子.干姜这副中药起什么作用.用没有副作用满意回答此方消食健脾,补中益气,温中散寒,这副药可能会有副作用,方子里熟附子虽然是经过炮制的,但仍然是有毒的药物,如果对症使用就没有问题,如果用量过大或不对症那么就会有中毒症状。中毒症状的轻重因药量和个人体质不同而表现各异。轻的会有口唇发麻,心跳加快,重的可以损伤肾脏,心率失常,直至死亡。

这味药一般要求先煎半小时以上的,而且用量一般不大。如果你服用后有不适感,应该立即停药,并咨询主治医师。

茯苓与土茯苓差在哪

茯苓是种菌类,茯苓一般寄生于松树根部,土茯苓是种植物。土茯苓为藤蔓植物,叶如大竹叶而更为厚滑。根连缀而生,大如鸡鸭蛋。茯苓安神益气,止渴,利小便,益脾胃。土茯苓 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利关节,止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常用量10--30克。土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常用量15--60克。云苓指的就是茯苓,但是云苓是道地药材,就是云南产的茯苓最好,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药性 甘,淡,平 所以不伤人 土茯苓是另外一种药,是清热解毒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药性寒凉,伤脾胃。党参.白术.茯苓.红参.艾叶.黄芪.山楂.正山.枣皮.熟附子.干姜这副中药起什么作用.用没有副作用满意回答此方消食健脾,补中益气,温中散寒,这副药可能会有副作用,方子里熟附子虽然是经过炮制的,但仍然是有毒的药物,如果对症使用就没有问题,如果用量过大或不对症那么就会有中毒症状。中毒症状的轻重因药量和个人体质不同而表现各异。轻的会有口唇发麻,心跳加快,重的可以损伤肾脏,心率失常,直至死亡。 这味药一般要求先煎半小时以上的,而且用量一般不大。如果你服用后有不适感,应该立即停药,并咨询主治医师。

茯苓和土茯苓有什么区别

物种不同

茯苓:茯苓是一种菌类,属于寄生菌,常寄生在松树的根部,中药用的是这种菌类的干燥菌核。

土茯苓:土茯苓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这种灌木在根部结有块状根茎,这时土茯苓入药的主要部分。

成分不同

茯苓:热量、硫胺素、钙、蛋白质、核黄素、镁、脂肪、烟酸、铁、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锰、膳食纤维、维生素E、锌、维生素A、胆固醇、铜、胡罗卜素、钾、磷、视黄醇、钠、硒。

土茯苓:根茎含皂甙、鞣质、树脂、落新妇甙、异黄杞甙、琥珀酸、胡萝卜甙、棕榈酸、β-谷甾醇,以及生物碱、挥发油、糖、甾醇、淀粉等。

功效不同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茯苓:茯苓中含有非常多的茯苓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因此茯苓经常被做成茯苓饼、茯苓酥和茯苓酒等食品。

土茯苓:土茯苓常是作为中药,很少用来食用,因为土茯苓带有药味,严重影响食用价值,食用的方法仅限于需要中药气味的菜肴类,比如:土茯苓炖龟。


茯苓和土茯苓有什么区别 物种不同

茯苓:茯苓是一种菌类,属于寄生菌,常寄生在松树的根部,中药用的是这种菌类的干燥菌核。

土茯苓:土茯苓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这种灌木在根部结有块状根茎,这时土茯苓入药的主要部分。

​新鲜土茯苓煲汤的做法

相信大家对于土茯苓肯定是非常熟悉的吧,土茯苓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药,土茯苓不但可以起到很好的药用功效而且还能起到养生保健的好处,经常吃土茯苓是可以起到抗菌和降低血糖的功效,此外土茯苓还能起到降低血压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效用,所以土茯苓深受人们的喜爱,下文我们介绍一下新鲜土茯苓煲汤的做法。

鲜土茯苓牛大力猪骨汤

材料:新鲜土茯苓和鲜牛大力各200克,无花果5粒,去核红枣6粒,猪脊骨500克,姜2片,水适量。

做法:鲜土茯苓和牛大力削皮洗净切片,猪脊骨洗净切块汆水,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两个小时,下盐调味即成。

鲜土茯苓赤小豆排骨汤

材料:鲜土茯苓400克,排骨500克,赤小豆50克,姜3片,水8碗。

做法:鲜土茯苓刮皮切块,赤小豆洗净,排骨洗净切块,将8碗水倒入瓦煲煮沸,放入所有材料煮开,转中小火煲一个半小时即可,加适量盐调味饮用。

鲜土茯苓绿豆薏米汤

材料:鲜土茯苓200克,绿豆100克,生、熟薏米各50克,陈皮一角。

做法:鲜土茯苓刮皮切块,绿豆和薏米洗净稍浸泡,陈皮泡软刮去白瓤,将所有材料放入煲内,下8碗水武火煮沸,转中小火煲一个半小时即可饮用。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土茯苓,我们知道土茯苓既可以药用也可以食用,土茯苓有很好的健脾胃和解毒功效,经常吃土茯苓还能起到降低血压和血脂的好处,土茯苓的做法有很多种,上文为我们介绍了新鲜土茯苓煲汤的多种做法。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虽然说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在字面上看不出多明显的区别。但是在疗效、疾病治疗用法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使用这些药物治疗疾病,最好了解清楚在用药。这样才不会因为药物使用不当从而影响到健康。最好了解清楚再用药。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湿的要,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增强健脾利湿的作用。在口感上,土茯苓偏于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选择上不用混淆。

茯苓与土茯苓的区别

入药部位

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常在夏、秋季节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茯苓是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晾晒发汗,反复至出现皱纹,水分散失,阴干。

药效区别

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土茯苓和茯苓性味相似,药效却有差别,土茯苓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作用。

功能主治

茯苓因其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水肿胀满、眩晕心悸等症状,而土茯苓入肝、胃经,有解毒,除湿的作用,主治筋骨疼痛、湿热淋浊等症状。

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 土茯苓能长期服用吗

不可以。

要是身体处于土茯苓所治疗的病症范围之内,是在一段时间内服用的,但任何药物都有它的疗程,在病情出现变化,或者在病情恢复后,就需要换药或者停药了,所以土茯苓一般情况下是不可以长期服用的,以免对健康的机体造成负担。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湿的要,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增强健脾利湿的作用。在口感上,土茯苓偏于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选择上不用混淆。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食疗作用

味甘、淡,

性平。无毒。归肝、胃、肾脾经。开散降泄。

用该品治梅毒,可配合金银花、白藓皮、威灵仙、甘草等同用。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疮毒,常与白藓皮、地肤子、苦参等配伍同用。此外,该品在临床上用治钩端螺旋体病,有一定疗效。

但是服用时忌茶。

临床应用

1.防治钩端螺旋体病:预防:每日1两,1次或2次煎服,每周连服3日,共服5周。2000余人服药结果表明,服药组与未服药组发病率之比为1:5.58。治疗:土茯苓100克(病情重而体质较好者可用至5两),甘草15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同时可根据病情辨证加减;对高热、重症者给葡萄糖液及维生素丙,个别有出血倾向者加用激素。治疗18例均愈,16例于服药2~3剂、3例于服药4~5剂后症状消失。平均住院时间3.6天。或用土茯苓4两,地榆、青蒿、白茅根各50克煎服。每日1~3剂,热退后每日1剂,4次分服。同时配合对症处理,如镇静、止血、补液等。治疗14例,失败4例。其中血培养阳性者9例,5例治愈,4例失败。治愈病例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在1~7日内,主要症状随体温下降而逐渐减轻或消失,大部分病人头痛、身痛、球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血痰等均于1~2天内消失。治疗中少数病例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

2.治疗梅毒:土茯苓据早年临床观察报告,以土茯苓为主,配合银花、甘草,或配合苍耳子、白藓皮、甘草,或配合忍冬藤、蒲公英、马齿苋、甘草。煎服.治疗现症梅毒及隐性梅毒,其血清阴转率在90%上下。其中晚期现症梅毒的治愈率为50%左右。对晚期麻痹性痴呆,不仅脑脊液康、华氏反应转阴,而且精神症状亦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于小儿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效果亦佳。用量:成人每日用土茯芩75~100克,水煎,2~3次分服,以10~20天为一疗程。但亦有每日量用至100~400克的,疗程有长达2个月的。

3.治麻疹:预防用100%煎液内服,3岁以下每日30~50毫升,3~6岁50~60毫升,分3次服,连服3日。或制成注射液行肌肉注射。以上剂量亦可作为治疗之用。

4.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每日用200~400克煎服,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肠,7天为一疗程。

5.治疗急慢性肾炎:每日150克,水煎,分3次服。退肿作用较好,服后,小便增加。亦有用于治疗肾盂肾炎、肾结核的报道。

6.治疗颈淋巴结核:每日用鲜品500克,水煎分2次服。

7 .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50克,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200克、四物汤50克、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8.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结语:了解了土茯苓与茯苓的不同之处,大家在食用或治疗疾病时千万不要把他们混为一谈哦。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土茯苓与茯苓虽然名字差不多,但是它们完全是不同的,其功能与作用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介绍它们的区别之处和它们的功效与作用。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湿的要,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增强健脾利湿的作用。在口感上,土茯苓偏于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选择上不用混淆。传统中医认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土茯苓,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食疗作用:味甘、淡,性平。无毒。归肝、胃、肾脾经。开散降泄。用该品治梅毒,可配合金银花、白藓皮、威灵仙、甘草等同用。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疮毒,常与白藓皮、地肤子、苦参等配伍同用。此外,该品在临床上用治钩端螺旋体病,有一定疗效。但是服用时忌茶。

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

土茯苓和茯苓虽然只有一次之差,但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药,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一般在夏、秋二季采挖,而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一般在7-9月份采挖。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肝、脾、胃三条经脉,有清热解毒、除湿、利关节的功效,在临床常用来治疗脚气、瘰疬、梅毒、关节屈森不利、小便淋漓涩痛等病症。

茯苓:既可以祛邪又可以扶正,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肾四条经脉,有利水消肿、健脾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在临床常用来治疗身体水肿、眩晕、心悸、惊恐不安、失眠、健忘、呕吐、倦怠乏力、食欲不佳、大便不成形等病症。

茯苓和土茯苓的区别

茯苓可作为重要的食疗品种,经常食用可健脾去湿,助消化,壮体质,有延年益寿之效。有些人搞不清楚茯苓和土茯苓的区别。茯苓是一种菌类,往往寄生在松树的根部,而土茯苓则是一种植物,是一种多年生的灌木。茯苓可安神益气、利尿健脾,土茯苓可强筋骨、健脾胃。

茯苓可以止渴利小便是利水渗湿药,而土茯苓则是另一种药,是清热解毒药。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土茯苓和茯苓是两种不一样的药材,药性和治疗方法也不同。

在现代医学中,公认茯苓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茯苓中的茯苓多糖有非常明显的抗癌和保护肝脏的作用。药用茯苓主要是经过干燥后的茯苓的菌核。茯苓可以治疗失眠健忘症,经常和龙眼与酸枣一同入药,这样宁心安神的作用更加的明显。茯苓对于胃癌、肝癌等多种癌症。

都有非常明显的治疗作用。茯苓中含有非常多的茯苓多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卵磷脂、腺嘌呤、葡萄糖、胆碱以及多种酶和钾盐。可以非常有效地抑制溃疡的产生,并且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并且起到抗放射的作用,茯苓经常被做成茯苓饼、茯苓酥和茯苓酒等食品。

相关推荐

食用土茯苓的注意事项

茯苓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 土茯苓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 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的功效。常见于以下几种用法。 1、梅毒。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2、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

孕妇可以喝土茯苓汤吗

孕妇应谨喝土茯苓。 孕妇谨喝土茯苓的原因: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免疫病临床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白塞病、银屑病之口腔溃疡和阴部、眼部、皮肤之炎症、皮疹、疱疹、溃疡,常与黄连、白鲜皮、苦参同用。土茯苓为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土茯苓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有镇静及保护肝脏、抑制溃疡的发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有中医师指出土茯苓可以去胎毒,但也有部分中医师持反对意见,认为土茯苓容易导致滑胎,建议孕妇怀孕期间还是少饮为好。 孕妇正确喝土茯苓的方法

茯苓的作用

梅毒:土茯苓能够祛湿,解毒,通利关节。事实上旧时土茯苓汤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疮毒的,据说,土茯苓为治疗梅毒的要药。《本草备要》称土茯苓:“治杨梅疮毒,瘰疬疮肿。”配方: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治疗头痛:土茯苓30

五指毛桃土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健脾益胃

五指毛桃土茯苓汤是用五指毛桃和土茯苓熬煮而成的汤水,五指毛桃土茯苓汤不仅味道鲜美,还富有营养,五指毛桃土茯苓汤中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适当的食用一些五指毛桃土茯苓汤具有益气补虚,健脾益胃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食少无力等症状。

经期可以吃土茯苓

茯苓营养分析 解毒散结,祛风通络,利湿泄浊。主治梅毒、喉痹,痈疽恶疮,瘰疠、癌瘤,筋骨挛痛,水肿,淋浊,泄泻脚气,湿疹疥癣,汞中毒。 土茯苓补充信息 炮制:取土茯苓的原药材,去除其中的杂质;未切片成片的,大小要分类,洗干净,浸泡,润透,切薄片,干燥。炮制好以后存干燥容器里,放通风干燥的地方。 土茯苓适合人群 肝肾阴虚者慎服。 土茯苓食疗作用 味甘、淡,性平。有毒。归肝、胃、肾脾经。开散降泄。 用土茯苓可以治梅毒,可以配伍金银花、白藓皮、威灵仙、甘草等材料。 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疮毒,常与白藓皮、地肤

土伏芩和什么搭配煲汤最好

1、生地土茯苓汤 土茯苓有渗湿利水、养胃健脾的功效,而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生津止渴的功效,两者搭配炖汤一起饮用祛湿效果更好,非常适合日常保健养生食用。 2、土茯苓老鸽汤 土茯苓搭配老鸽炖汤,除了可以滋补身体,还对关节、筋骨有很好养护作用,对疮疡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3、土茯苓绿豆老鸭汤 老鸭可以补虚,而绿豆可以解毒,土茯苓则利水祛湿,三者搭配炖汤食用不仅口感美味,对身体清热解毒、祛湿利水的效果更佳。 4、土茯苓芝麻菊花瘦肉汤 芝麻可以补养肝肾、生发乌发,菊花清热解毒的功效很好,而土茯苓祛湿利水,三者结合有很

茯苓和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不同 茯苓和土茯苓可以一起吃吗

因人而异。 茯苓和土茯苓的功效是不一样的,茯苓主要用来健脾化湿、宁心安神,而土茯苓主要是起解热毒以及通利关节等作用。两者一起服用并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但具体能不能一起吃还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定。建议自己不要随便乱服用药物,要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茯苓煲汤

冬天已来临,皮肤比较干燥,不妨喝一碗土茯苓汤,可以滋润皮肤,祛湿排毒。具体土茯苓汤的做法,如下所示: 材料:鲜土茯苓250g、鲜淮山250g、猪骨350g、薏米50g、盐适量、姜片3片。 步骤: 1、将鲜土茯苓,鲜淮山,猪骨,姜片洗干净。薏米要用清水浸泡。 2、将鲜土茯苓切成小块,铁棍淮山削皮厚切。 3、将处理好的土茯苓,猪骨,薏米,姜片放进汤锅里 4、加足量清水约2500毫升左右,大火煲,然后大火煲开改小火煲1小时。 5、放进鲜淮山煲10分钟关火,可放适量盐调味即可。 温馨提示: 鲜淮山可以一起下锅也可

茯苓的副作用

1、肝肾阴亏者慎服。 2、孕妇谨喝土茯苓。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有中医师指出土茯苓可以去胎毒,但也有部分中医师持反对意见,认为土茯苓容易导致滑胎,建议孕妇怀孕期间还是少饮为好。 2、过敏者忌服。据河南鹤壁市中医院报道1例因皮肤病服含土茯苓的中药后致过敏,周身皮肤瘙痒,并起散性大小红斑丘疹。原方去土茯苓后不发生过敏症状,如再加土茯苓则过敏症状又出现。 3、服用土茯苓应避免米醋,浓茶等物质,以及注意服用剂量,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

茯苓的类型

茯苓的类型 茯苓皮:为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功擅利水消肿,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常与生姜皮、桑白皮、陈皮、大腹皮配伍,即五皮散。 带皮苓:即将茯苓切碎,取用带有皮壳的赤茯苓,功效主治与茯苓皮相同,如无带皮茯苓,可用3/4的茯苓、1/4的茯苓皮混合取代之。 赤茯苓:即茯苓菌核的赤色部分,功擅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停饮等证,常与猪苓、泽泻配伍。 白茯苓:即茯苓菌核的白色部分,功擅健脾,适用于脾虚体倦、食少便溏之证,常与党参、白术、甘草配伍。 茯神:即茯苓菌核中贯穿松根部分切成的小块,功擅宁心安神,适用于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