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引起月经周期缩短的原因有哪些呢

引起月经周期缩短的原因有哪些呢

1.神经递质 神经内分泌的有关研究表明:下丘脑神经递质阿片肽(EOP)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等与潮热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5羟色胺(5-HT)对内分泌、心血管、情感和性生活等均有调节功能。已有报道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血中5-HT明显降低有关。动物实验进一步证明下丘脑的5-HT水平在卵巢切除后明显降低,用雌激素后可发生明显逆转,故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所表现的功能紊乱症状,可能与随年龄的增长5-HT下降有关。研究发现,绝经后妇女血中β内啡肽(β-EP)及其抗体明显低于生殖期妇女,而β-EP抗体的下降表示免疫系统调节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发生紊乱而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

2.遗传因素 有报道11对孪生姐妹围绝经期综合征开始时间完全相同,症状和持续时间也极相近。个体人格特征、神经类型、文化水平、职业、社会人际、家庭背景等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及症状严重程度有关。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性格开朗、神经类型稳定,从事体力劳动者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者较少或症状较轻,而且症状消失较快。性格孤僻,神经类型不稳定,有精神压抑或精神上受过较强刺激,文化层次较高、社会地位与生活条件优越的妇女症状较重。说明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月经不调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功能性子宫出血:指的是内外生殖器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而且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这是引起月经不调最为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以及更年期的女性。主要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

2、不规律的子宫出血:这种情况会出现月经过多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殖症、宫颈内膜异位症等。不规则出血,可由各种原因引起,出血全无规律性。

3、绝经以后阴道出血:指的是月经停止以后6个月后出血,经常由恶性肿瘤、炎症等引起。

4、闭经:指从未来过月经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3个周期以上,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

5、经期提前:月经提前指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属于排卵型功血,是主要的月经不调的症状。月经失调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6、经期延迟: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同样属于主要的月经不调的症状。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7、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这是月经不调的症状中比较主要的一种。

8、绝经:绝经意味着月经终止,但围绝经期常有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的改变。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以滤泡期缩短为主,无排卵和月经量增多。绝经后阴道出血。指月经停止6个月后的出血,常由恶性肿瘤、炎症等引起。

月经期缩短是怎么回事

1、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主要是下后脑-生茶杯-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是有缺陷,引起月经周期缩短;

2、器质性病变:女性的妇科疾病,包括妇科炎症、肿瘤等妇科疾病,或者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持功能异常、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而一些药物,也可能会导致女性出现月经周期缩短。

改变月经周期缩短的办法

1、请养成运动习惯,运动可以增强体力,促进血循,并可减少服药时间;

2、日常作息——不要熬夜,以免影响生理节律及内分泌协调性;

3、情绪保持平和,紧张焦虑也会使卵巢功能紊乱;

4、在水上活动或一般运动后,请速擦干身体着衣,勿贪凉吹风;若不慎淋雨应尽速吹干头发及换衣保暖;月经期间应避免水上活动。

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女性卵巢内卵泡发育成熟期的长短,而黄体期的长短都是相同的,大约有十四天。如果卵泡发育期长则月经周期长,反之月经周期也就短。

哺乳期怀孕了怎么流产 药物流产的影响

药物流产会慢慢引起月经失调,新妈妈会出现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月经量增多的情况,其次,最大的影响就是对乳汁的影响,因为药物的成分会通过乳腺进行排放,哺乳时被宝宝吸收,而宝宝对药物的代谢能力比较弱,乳汁中的药物易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经期缩短

经期缩短是怎么回事?

不同年龄的女性朋友出现月经周期短原因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常州妇科医院专家指出,一般35岁以后的女性朋友,会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卵巢储备功能不良导致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女性朋友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的,专家总结了月经周期缩短可能跟以下几种原因有关:

1、卵巢储备功能不良:一般多发生在35岁之后的女性;

2、部分排卵期出血较多:也可表现为月经频发,同样也是导致月经周期缩短的原因之一;

3、严重的子宫肌瘤:在月经量多之时,也有月经频发或是月经周期缩短的症状,建议去正规妇科医院就诊,及时找到病因,对症治疗;

4、黄体功能不全:由于没有相对固定的黄体期变短,导致月经周期缩短,多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女性朋友;

月经周期的长短,主要是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一般为28-30天,出现提前或是推迟7天的现象都是正常的。但是也要因人而异的,常州最好的妇科医院专家指出,也有些女性朋友的周期是23-45天,甚至是以3个月或是那半年为1个周期,只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情况下都属于正常现象;而出血的时间一般为2-7天,每一次的月经出血总量不超过100毫升。另外,紧急避孕药比普通避孕药的副作用要大一些,对经期的影响也会大一些,如果女性朋友吃了紧急避孕药出现了经期提前或是推迟的现象都是正常的,女性朋友在平时可以注意下月经情况。

月经周期缩短如何调理

月经不调是一种普遍的疾病,出现以后不治疗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影响到女性的生育能力。月经不调是想很多女性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因为在现在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下,女性的压力也是非常大,所以身体很容易被这种压力影响着,不过在生活中很多女性对于月不调的问题似乎有些注重,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月经不调的该吃什么好。

月经不调也是月经失调,这一病症是女性的最为常见病,主要表现为月经提前、推迟,月经量少等病症。如果长期月经不调的话,对人体的危害相当的大,那么月经不调吃什么药好调理呢,中医 理论采用内病外治,在这方面多采用妇良方调温贴调理月经不调,下面我们来了解下调理月经不调在不同情况下的治疗和相应的注意事项:

月经不调的治疗措施

轻度月经不调的治疗:对于轻微的月经病症可通过食疗调理的方法,多吃乌骨鸡、羊肉、鱼子、青虾、对虾、海参、胡桃仁等滋补性的食物。

中度月经不调选用中医方法:通过妇良方调温贴中医药力作用,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达到疏肝解郁、养血补肾、补益心脾、活血化瘀等目的。

其它治疗方法:理疗方法。它是要依据每个人的不同生理特性,而采取用的身体外的一种外辐射方法,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是以物理疗法治疗,高能量输出,对病变组织进行接触或非接触同时治疗。

脾肾气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量多,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冷坠,纳呆便溏,夜尿多。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无力,尺脉弱。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调经。

方药:举元煎合归肾丸加减。党参2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熟地20克,川续断15克,补骨脂15克,菟丝子20克,艾叶10克,首乌30克,当归12克。方解:本方用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熟地、补骨脂、菟丝子、川续断补肾,艾叶温经止血调经,首乌、当归养血调经,炙甘草调和诸药。

肝肾阴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提前,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于口燥,失眠多梦,小便黄少,大便于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清热调经。

方药:二至丸合两地汤加减。女贞子15克,旱莲草18克,干地20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山茱萸12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9克。

方解:本方用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菟丝子滋养肝肾,于地、白芍、玄参、麦冬滋阴清热,五味子交通心肾,并有收涩止血的作用。

本方用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菟丝子滋养肝肾

气血虚弱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方药:滋血汤加减。当归15克,熟地30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茯苓20克,鸡血藤30克,黄精20克,首乌20克。

方解:本方用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鸡血藤、首乌、黄精补血养血,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助生化之源,共奏补益气血调经之功。

肝郁气滞型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经色紫红,夹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暖气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调经。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12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茯苓15克,白术9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木香6克(后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方解:本方用柴胡、香附、郁金、木香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调经,茯苓、白术健脾和中。

血寒型

主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夹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质淡黯,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温经汤加减。桂枝10克,艾叶10克,熟附子9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炙甘草6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牛膝12克。方解:本方用桂枝、艾叶、熟附子温经散寒调经,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调经,牛膝活血化瘀通经。

温经散寒调经

血瘀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或多或少,经期延长或缩短,经色紫黑,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弦涩。

治法:活血祛瘀调经。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12克,熟地15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炒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益母草30克。

方解:本方用四物汤养血活血调经,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炒蒲黄、五灵脂、益母草活血祛瘀止血。

痰湿型

主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下量多,色白,质粘腻。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燥湿调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加减。法夏15克,陈皮6克,茯苓2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胆南星12克,香附12克,枳壳12克,当归12克,川芎9克。方解:本方用法夏、陈皮、茯苓化痰燥湿,和胃健脾,苍术、白术燥湿。腔脾,胆南星燥湿化痰,香附、枳壳理气行滞,当归、川芎活血调经。

月经量多不停是啥原因

1、炎症感染引起月经量多

生殖器官的炎症有可能会导致月经量多。因为炎症会使局部血管变得脆弱,行经时的出血不易凝止,从而导致月经量多和经期延长。

2、子宫内膜异位引起月经量多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都会出现月经失调的症状: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经前点滴出血、继发性痛*经等等。

3、避孕方式不当引起月经量多

避孕方式不当也会引起月经量增多,比如上子宫环不当,会引起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明显增多和经后淋漓出血等状况。

4、血液病引起月经量多

月经量多也可能是血液病的征兆。由于月经也和其他人体出血现象一样要受到自身凝血系统的调控。因此,一旦凝血系统发生异常,就会导致月经量增多。

月经量多不停是啥原因?月经过多的原因有很多,正常的月经一般是在3-7天结束,如果一直有血量未结束就需要大家重视,说明自己的月经不正常了。月经正常与否对于女性来说非常重要,有的是病变引起的,需要及时的治疗。

子宫肌瘤影响月经吗

一、子宫肌瘤的症状常见有: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二、子宫肌瘤会导致月经量少吗

一般月经少可能有以下原因:常见的是内分泌原因,如各种激素分泌异常或不排卵等;另外可能是子宫内膜本身的原因,如子宫内膜结核引起内膜病变或人工流产、刮宫引起子宫内膜薄等。

一般来说,经血量少,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低或子宫发育不良。雌激素可刺激子宫内膜的增生变厚,为受孕做准备。如果未受孕,增生的内膜会脱落出血形成月经。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会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得不够厚,月经时出血少,这种情况日后是会影响受孕的。

子宫肌瘤会引起月经量少。子宫肌瘤不会直接导致月经量变少。但是子宫肌瘤会引起月经失调,经期缩短或者延长,经量变多或者减少,腹痛,腰酸,子宫不规则出血等情况。有时候月经不正常也可能是因为饮食、心情等的影响。平时多食用瘦肉、谷类、深绿叶蔬菜,不宜过食生冷。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月经失调的表现 月经过少

月经量少(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1~2日即净,点滴即止;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

症见:经色淡红、面色无华、皮肤干糙、头晕目眩、心悸不寐、小腹空痛、手足不温,舌淡、脉虚细,而房室过于频繁,生育过多,多次人流,药流,刮宫等损伤肾精、伤及元气等因素都是引起月经量少的中药原因。

​月经期缩短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缩短的原因,有以下的几种:

1、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主要是下后脑-生茶杯-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是有缺陷,引起月经周期缩短;

2、器质性病变:女性的妇科疾病,包括妇科炎症、肿瘤等妇科疾病,或者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持功能异常、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而一些药物,也可能会导致女性出现月经周期缩短;

专家指出,在临床上,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的原因,有以下的几种:

1、卵巢储备功能不良;

2、部分排卵期出血较多的妇女也可表现为月经频发;

3、更年期功血:女性在更年期,导致卵巢功能减退所致;

4、黄体功能不全:由于相对固定的黄体期变短,使月经周期变短,该疾病多发生在生育年龄;

5、青春期功血:青春期出现功血的情况,大多数是由于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功能未完全发育成熟;

相关推荐

女性月经量增多提防月经异常

1、 月经量增多或月经周期延长 2、 时间延长 3、 月经量减少或月经周期缩短 4、 月经周期变的不规律:两次月经之间的间隔或不同或改变;行经天数或不同或改变;不能准确预测下一次月经的开始时间。 讨论一下每个月子宫和卵巢的变化。卵巢的变化可以引起月经周期不同阶段雌孕激素的排放变化。卵巢的变化是由脑垂体控制的,而垂体又是由脑的一个叫做下丘脑的部位控制的。这个复杂的控制系统的任何一个水平的紊乱都会导致月经异常。 月经周期的科学计算方法是从第一次月经开始的时间到下一次月经开始的时间。月经周期从24天到34天不等

卵巢早衰会怎样 月经紊乱

可表现为三种形式:月经周期延长或间断性闭经,月经量减少,经期缩短,最后至绝经;或月经周期缩短、频发,经期延长,经量增加,甚至表现为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不净,以后逐渐减少而至绝经;或月经突然停止,此种较少见。

月经量多是什么原因

1、炎症感染导致月经量多 生*殖*器*官的炎症可能会导致月经量多。因为炎症会使局部血管变得脆弱,行经时的出血不易凝止,从而导致月经量多和经期延长。 2、子宫内膜异位会引起月经量多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都会出现月经失调的症状: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经前点滴出血、继发性痛*经等等。 3、避*孕方式不当引起月经量多 避*孕方式不当也会引起月经量增多,比如上子宫环不当,会引起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明显增多和经后淋漓出血等状况。 4、血液病会引起月经量多 月经量多也可能是血液病的征兆。由于月经也和其

月经病的具体是什么症状

1)月经提前: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 2)月经延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35天

产后月经量过多小心暗藏4大疾病

1.妇科肿瘤: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部分卵巢肿瘤等良性疾病可引起月经量过多。 2.子宫内膜增生及内膜病变:当子宫内膜长期受到雌激素刺激,容易出现子宫内膜增生,突破性出血,常常伴月经周期缩短或周期紊乱。值得重视的是,月经量增多尤其是围绝经妇女月经量增多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或癌前病变的一个早期表现。 3.妇科炎症:妇科炎症可引起盆腔子宫充血,进而导致月经量增多。 4.全身性疾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恶性贫血、肝病、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等可引起月经量增多,某些口服药物也可引起月经量增多。 如果排除

月经不调是什么原因引起

月经不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离不开平时的生活饮食习惯,以及先天的体质虚弱,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引起女性月经不调的原因哪些! 1、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女性如果饮食不规律,过度节食造成机体能量摄入不足,进而造成体内大量脂肪和蛋白质被耗用,致使雌激素合成障碍而明显缺乏,影响月经来潮,导致月经不调。 2、精神饮食和药物因素:情绪、精神创伤、过度紧张、环境及气候骤变、性生活的频繁还营养不良的饮食又或者某些药物及疾病就是常见月月经不调的病因。 3、卵巢发育引起:育龄期女性月经不调一

月经周期50天正常吗

月经周期50天正常吗正常情况下的月经周期为28~35天,月经周期的长短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而不同,提前或错后7~10天可看作正常范围,只要能保持一定的规律性就不能认为是月经不调。 月经周期是因人而异的,些人是28天左右,些是35天左右,也45天的,所以说50天也是正常的,只要规律的来,都是正常的,只是周期不一样而已。 计算月经的时间:从月经的第一天开始,一直到下一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算一个完整的月经周期。一般的情况下,这个周期是以一个月来计算的,但事实上是因人而异的。出血的第1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

月经是女性健康晴雨表 量过多或是妇科肿瘤

1.妇科肿瘤: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部分卵巢肿瘤等良性疾病可引起月经量过多。 2.子宫内膜增生及内膜病变:当子宫内膜长期受到雌激素刺激,容易出现子宫内膜增生,突破性出血,常常伴月经周期缩短或周期紊乱。值得重视的是,月经量增多尤其是未绝经妇女月经量增多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或癌前病变的一个早期表现。 3.妇科炎症:妇科炎症可引起盆腔子宫充血,进而导致月经量增多。 4.全身性疾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恶性贫血、肝病、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等可引起月经量增多,某些口服药物也可引起月经量增多。 医生提醒

月经周期不规律

的女性月经周期经常少于21天或者超过35天,这是月经不规律的情况。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原因三个方面: 1、情绪引起月经周期不规律: 如果女性精神处于忧郁、愁苦的情绪中,加上工作或者生活上的压力,这些情绪往往会影响女性生殖器官性激素的分泌,延长月经周期时间。心理因素对月经的影响也很大,心情不好或会发生月经不调,因此,预防月经不调还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良好的心情,会促进月经周期正常。 2、疾病引起月经周期不规律: 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异常、营养不良;颅内疾患;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

产后月经量少怎么回事

一、经期正常但量少或经期缩短 产后受内分泌改变的影响,女性或多或少都会一定的月经改变,所以月经稀少应根据以下两点来判断: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2、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一次月经量少于10ml…… 催乳素增高影响月经量哺育使妈妈血液中泌乳激素升高,性腺荷尔蒙分泌素分泌减低或停止,而造成无排卵;或由于体内催乳素增高,致卵泡停止发育不排卵。月经恢复后,如泌乳素水平仍较高会出现月经量少、周期改变等…… 二、受寒、精神紧张或其它疾病引起 月经期不注意避寒,受寒致血行不畅;精神过于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