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过剩将造成4大危害
儿童营养过剩将造成4大危害
体重超标
血脂高的肥胖儿童更容易发生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医学研究表明,在肥胖儿童中脂肪肝的发生率可达31.4%,患脂肪性肝炎达7.8%肥胖发生的年龄越小、肥胖病史越长,各种代谢障碍就越严重,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胆石症、痛风等疾病的危险性就越大。
导致儿童性早熟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盲目进补、过量摄入激素可能导致性早熟。各种高能营养食品中一般都暗藏有促使儿童性早熟的激素,这些激素可能会扰乱儿童自身的内分泌状态:在生理上,可能会导致儿童骨骺提前闭合,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最终身高;
在行为上,由于儿童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性器官的过早发育和性意识的过早觉醒,将导致儿童不具备相应的自控能力,女孩可能会出现早恋、早婚、早孕,男孩则可能出现性攻击、性犯罪等。
导致儿童龋齿率上升
一份全国中小学生龋齿与牙周疾病调查数据显示,城市7岁至9岁儿童患龋齿的比率为79.6%。其中的原因是因为儿童进食的多为高蛋白、高能量的黏糊状食物,营养物质在乳牙边积累,变成了龋齿的温床。
给儿童带来心理问题
肥胖儿童经常是同伴嘲笑、捉弄的对象,因此与正常儿童相比,肥胖儿童容易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如孤独、自我封闭、逃避社交,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如何应对儿童营养过剩综合征
大多数父母都知道,营养不良会阻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唯恐自己的孩子营养不足,影响了发育,于是就拼命给孩子吃这喂那,甚至滥用营养药。结果事与愿违,往往造成时下流行的现代病——“营养过剩综合征”。
另一方面,近年来虽然严重的营养缺乏症并不多见,但由于年轻父母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同时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偏食、挑食、吃零食等,也造成了某些营养素的缺乏症。实际调查发现,近年来小儿比较容易缺乏的营养素有维生素A、B1、B2、C、D以及无机盐中的铁、锌、钙等。
我国儿童营养观存在的几个误区
国外最新研究表明,儿童应该按需喂养。因为人饥饿时胃液分泌旺盛,这时吃东西才能达到消化、吸收的最佳效果。这个饥饿的时刻只有孩子自己清楚,所以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应该由孩子决定,饿了自然就想吃,就吃得好。
与此对应,现在家长在剥夺孩子饥饿权的同时,往往又放弃了自己的权力。不少家长忽视为孩子的食物把关,不懂得选择最有营养的食品、最好的食物搭配及科学的烹调方式,总问孩子想吃什么。其实儿童并不知道应该吃什么、怎么吃才对自己有益,但他们与生俱来就会对食物挑来选去。正是这两种权力的错位,造成现在大量儿童存在不良饮食行为——偏食、挑食、多零食、贪食,对健康极其有害。
专家介绍,辅食添加不及时是我国儿童特有的问题。有关部门曾做过调查,发现我国儿童6个月 以前无论身高体重都与发达国家水平差不多,但6个月后就明显落后,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注意及时添加辅食。
现在“补”的观念深入人心,一说到营养素缺乏,家长首先想到吃药,于是补钙、补铁、补锌……其实儿童营养健康决不是用药补出来的,而是均衡吃出来的。医学专家说,一旦出现营养素缺乏,肯定是吃的饭出了问题。家长首先要检查给孩子的食物是否正确、种类是否合适、搭配是否科学。找到问题后及时调整、纠正,同时增加营养价值高的天然食物,最后才能考虑暂时服用一些药物来弥补体内已出现的不足。
滥吃营养素的危害
婴幼儿生长发育快。根据科学测算,对各种营养的需要,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如蛋白质及热量的需要量约为成人的3倍。蛋白质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也是构成生命的最重要原料之一。一般人只知道蛋白质缺乏对健康的危害,对蛋白质过剩的弊病则知之甚少。
蛋白质在人体内的分解产物较多,其中氨、酮酸、铵盐、尿素等在一定条件下可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尤其是儿童,如过量食用高蛋白食物,不仅会增加肝脏负担,而且易引起消化不良。
蛋类虽是富含蛋白质的优质食物,但光吃蛋也不行,它既缺乏碳水化合物,也缺乏维生素C。
婴幼儿数月内大量服用高浓度鱼肝油及其制品,会发生厌食、昏睡、头痛、皮肤干燥等症状。
宝宝究竟需要哪些营养素
食物中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称为营养素。它包括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共六大类。前三种能产生热能,也称为产能营养素;后三种不能产生热能,称为非产能营养素。人体对这6种营养素的需要量随着年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儿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所以对营养素的需要量也相对较大。蛋白质中必需的氨基酸,脂肪中必需的脂肪酸以及维生素、无机盐人体自身都不能合成,因此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称之为必需营养素。
近年来严重的营养缺乏症并不多见,但由于年轻父母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同时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偏食、挑食、吃零食等,都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实际调查发现,近年来小儿比较容易缺乏的营养素有维生素A、B1、B2、C、D以及无机盐中的铁、锌、钙等。为了保证小儿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素,必须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断奶后或对人工喂养的孩子来说,应该选择合适的代乳品和必要的辅助食品。孩子出牙以后,要充分注意食物来源的多样化,以保证维生素的不缺乏。
儿童营养过剩有什么危害
儿童营养过剩有什么危害
1)体重超标。肥胖发生的年龄越小、肥胖病史越长,各种代谢障碍就越严重,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胆石症、痛风等疾病的危险性就越大。
2)营养过剩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性早熟可能与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盲目进补、过量摄入激素有关。在生理上,可能会导致儿童骨骺提前闭合,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最终身高;在行为上,由于儿童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性器官的过早发育和性意识的过早觉醒,将导致儿童不具备相应的自控能力,女孩可能会出现早恋、早婚、早孕,男孩则可能出现性攻击、性犯罪等。
3)导致儿童龋齿率的上升。儿童进食的多为高蛋白、高能量的黏糊状食物,营养物质在乳牙边积累,变成了龋齿的温床。
4)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肥胖儿童经常是同伴嘲笑、捉弄的对象,因此与正常儿童相比,肥胖儿童容易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如孤独、自我封闭、逃避社交,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儿童过补易成营养过剩
补钙过多易患低血压。儿童过多补钙易患低血压,并使他们日后有患心脏病的危险。补钙过量的主要症状是身体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如果钙和维生素D均过量,容易引起高钙血症,钙如沉积在眼角膜周边将影响视力,沉积在心脏瓣膜上将影响心脏功能,沉积在血管壁上将加重血管硬化。
补锌过多易出现锌中毒。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疼痛、精神不振,甚至于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锌过多还会抑制铁的吸收利用,导致血液和肝脏内含铁量的减少,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儿童缺铁性贫血。
补鱼肝油过多易致维生素A、D中毒。鱼肝油内含丰富的维生素D和维生素A。过量可导致不想吃东西,表情淡漠,皮肤干燥,多饮多尿,体重明显减轻。
滋补品过多易造成性早熟。有些“让孩子高个儿”的营养滋补品,含有一些比较可疑的成分,可能导致儿童性特征发育异常。还有一些营养滋补品含有人参、鹿茸、阿胶、冬虫夏草、花粉、蜂王浆等成分,儿童经常食用,短期内显得食欲旺盛、精力充沛,长期饮用会引起性特征发育异常。
儿童餐营养过剩不可小觑
儿童套餐是专为儿童订制,自然应该符合儿童摄取营养的标准,营养成分不能过量,也不能过少,上海消保委比较试验19家知名连锁餐饮企业提供的30份儿童餐中,有26份儿童餐的饱和脂肪酸的能量“超标”。这样营养过剩的营养餐,对儿童来说也是一种伤害,不利于儿童成长,儿童经常吃这种营养过剩的营养餐,就容易出现肥胖,也可能导致其他疾病的出现。而大多数儿童消费者及其家长对此并不知情。
家长都注重孩子的成长,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商家瞅准商机,打出儿童消费牌,儿童服饰、儿童套餐、儿童主题餐厅、儿童主题乐园等,针对儿童消费群体的生意,往往也生意火爆。可是不少商家只想赚儿童的钱,却没有真正替儿童消费群体着想。像一些儿童套餐,打着儿童套餐的名义,却根本就没有参考相关的儿童膳食营养标准。
这么多家知名餐饮企业的儿童餐都存在问题,可见儿童营养餐营养过剩的问题普遍而严重。这其中原因,在于涉事餐饮企业与监管部门的责任缺失,监管者可能都并没有留意到儿童营养餐营养素含量是否不平衡的问题。
儿童营养餐营养素含量不平衡,这种问题具有普遍性,不止是这十几家知名餐饮企业存在问题,也很可能并不止存在于上海一地,食药监部门必须顺藤摸瓜,扩大检查范围,督促涉事企业立即改正问题,并追究涉事企业责任。监管部门还需做好事前监管,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出现。各地也要引以为鉴,吸取教训,对当地餐饮企业的儿童套餐进行调查。
要让儿童套餐名副其实,不至于成了忽悠家长坑害儿童的“假把戏”,所以绝不能把儿童营养餐营养素含量不平衡当成小问题处理,唯有抓小抓早,才能严把食品安全关。赚孩子钱无可厚非,但万不可丢失了责任。
营养过剩会导致儿童近视吗
儿童营养过剩可导致近视的发生:眼科专家指出,时下除了电脑的普及、过早进行文化教育等因素会使儿童因弱视造成视力低下外,儿童营养过剩也可能导致近视。
眼科专家指出,目前家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长给孩子吃很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而维生素、矿物质普遍缺少,由于维生素A、钙是眼球发育必须的元素,一旦缺乏会使眼眶内压力增大,近而导致眼球外凸,前后距拉长,形成近视,这也是目前很多儿童虽然眼部并没有器质性病变,但依然表现出弱视等视力低下情况的重要诱因之一。
就造成儿童视力低下的原因,新视界眼科医院专家说,弱视儿童年龄越小、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家长应每2至3个月带孩子进行一次眼部检查,进行散瞳视网膜验光,最长也要保持每年一次,以及时发现弱视及其它眼病。此外,平时家长应教育孩子正确用眼,注意看书间隔时间、距离、光线,做眼保健操、望远、多做户外运动等。特别是已患近视的儿童或有近视家族史可能患近视的儿童,平时应不挑食,不偏食,少吃甜食,日常的饮食中应注意摄入与眼睛密切相关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B1、B2、D、E等,同时注意观察孩子表现,如发现儿童喜欢靠近看电视、眼球震颤、头位异常、看东西眯着眼等现象,应引起重视。
营养过剩会给儿童带来哪些危害
营养过剩导致体重超标。
有的儿童在年龄很小时体重就严重的超标,如果持续肥胖病史越长的话,那么生理的一些机能就会受到一定的受制和阻碍,那么进一步的对于各新陈代谢就会产生越来越严重的阻碍,那么对儿童成长成人之后就会存在着患有各种疾病的危险性,比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
营养过剩可能导致性早熟。
营养过剩会导致儿童性早熟这样的例子在我国目前已经是发生无数的例子,从而也给家庭带来一些伤害。而儿童的性早熟跟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营养的摄入是非常关键的,现在的儿童要么是独生或者是两孩,父母们的想法总是要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于营养的摄入更是不在话下。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儿童营养的摄入主要均衡就可以了,除非医生说孩子需要特别被什么,不然的话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是不需要再补什么其它营养品或是保健品之类的。儿童的性早熟,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行为上都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的。在生理上,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在行为上,性器官过早发育而又不具备相应自控能力,可能会出现早恋、早孕、性犯罪等。
儿童营养过剩还有可能导致龋齿率的上升。营养过剩的话多半是进食太多高蛋白及高能量类的食物摄入太多,而且儿童牙齿的清洁卫生意识还没有那么强烈与到位,那么营养物就容易积累在乳牙边上,久而久之就会变成龋齿的温床。
对儿童的心里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由于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的话,而肥胖儿童在同龄中来说还是属于是比较“另类”的,那么这样的话就容易引起同伴的捉弄,长期这样下去的话,肥胖儿童就人产生出一定的心里问题,比如排斥社交活动,自我封闭等表现形式。
我国儿童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并存
今天的营养关乎未来 是疾病还是健康
目前,我国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呈现营养低下及营养过剩并存的局面。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的患病率虽然在快速下降,但目前并不乐观,特别是生长迟缓的患病率仍处在9.6%这样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儿童肥胖以及代谢综合症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在快速增加。而儿童期的营养状况对后期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儿童各种膳食营养素补充情况如何?今天的营养状况对未来有着怎样的影响?
●我国大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及超重达到30%,正在逼近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儿童35.5%存在铁缺乏,年龄越小,铁缺乏率越高。锌的缺乏率将近40%。
●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在基因稳定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缺乏会导致DNA损伤从而引发疾病
目前我国儿童面临的营养低下与过剩的双重挑战,不仅直接威胁着儿童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而且还会通过表观遗传方式,增加成年期乃至后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日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营养研究室齐可民博士就目前我国儿童营养状况及早期营养与成年后的健康关系向记者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成人期慢性疾病防治的关口应前移,从儿童期、胎儿期甚至育龄期妇女开始,保持均衡的营养。
我国儿童营养状况不容乐观
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及超重已达到30%,正在逼近发达国家水平;从学龄前儿童贫血的全球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处于中等严重水平;我国儿童铁与锌的缺乏占三到四成;维生素D不足的情况还很严重,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为40%—56%。
数据显示,从1985年到2010年这25年间,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从当初的0.1%上升到5%,增加了50倍,并表现出城市高于农村,男孩高于女孩的特点。目前,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在15%,加上超重,已经到了30%,正在逼近发达国家水平。北京地区的形势更加严峻,2013年数据显示,北京地区学龄儿童肥胖检出率男孩在21.5%,女孩在11.6%,在这些肥胖儿童中有20%—60%存在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等代谢的异常。
齐可民认为,导致我国儿童营养缺乏及过剩的原因,主要与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以及膳食行为的转变有很大关系。从1980年到 2008年,我国成年居民每天的膳食能量摄入已经从2300—2600千卡,上升到2900—3200千卡,从全球来看人们的能量摄入也都在增加。从三大营养素的摄入情况来看,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在逐渐下降,而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在增加。目前从大城市的数据来看,脂肪的供能比已达到36.9%,蛋白质的供能比为15.5%,已超出膳食推荐摄入量。蔬菜水果的摄入也在发生变化。6—17岁儿童自1991年至2009年,浅色蔬菜的食用率没有太大变化,都在95%左右,深色蔬菜、水果的食用率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实际摄入的量是很低的,目前有25%—26%的儿童达到蔬菜的推荐摄入量,只有13.9%的儿童能达到水果的推荐摄入量。
随着营养素与疾病健康关系的深入研究,作为指导膳食的营养素推荐参考摄入量也在变化更新,2004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就对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作了修订,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调低了儿童期的能量的摄入量。2014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2013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与2000年版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是对能量和蛋白质进行了下调,为将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与预防可能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贫血
WHO2008年全球贫血的数据显示,整个人群的贫血率在24.8%,儿童和妇女是高发人群,学龄前儿童和孕期妇女都在40%以上。从学龄前儿童贫血的全球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处于中等严重水平,贫血患病率在20%—40%,在东南亚、印度、非洲、南美洲地区贫血的情况更加严重,患病率在40%以上。
铁、锌
最近一项对3—14岁儿童的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儿童有35.5%存在铁缺乏,并且年龄越小,铁缺乏率越高。锌的缺乏率也在较高水平,将近40%。同样是年龄越小,锌缺乏率越高。
维生素A
维生素A缺乏一直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缺乏维生素A可以导致失明,从1988年到2009年我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从40%降到10%,但是,边缘维生素缺乏下降幅度不是太理想,目前仍然有25%的儿童存在边缘维生素A缺乏。我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在全球处于轻度缺乏的水平。印度、中东地区、非洲一些国家儿童维生素A缺乏还在20%以上。
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造成佝偻病,这也是儿童要重点防范的4种疾病之一,其他3种是儿童贫血、肺炎和腹泻。随着婴幼儿鱼肝油的普遍应用,维生素D缺乏造成佝偻病的患病率在大幅度下降。以杭州地区为例,维生素D缺乏已降到3%以下,但维生素D不足的情况还很严重,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为40%—56%。
钙
钙的摄入量在过去的20多年中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不是太明显,我国4—17岁儿童青少年钙摄入量(mg/d)不到膳食推荐摄入量(800—1200mg/d)的一半。钙的来源主要是植物性食物,奶制品来源的钙占的比例较小。
Ω—3脂肪酸
Ω—3脂肪酸特别是EPA和DHA的摄入情况,美国、加拿大北美地区摄入量只有膳食推荐量的一半,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和日本居民的摄入量相当高。齐可民表示,目前我国缺乏大数据资料,但是根据对孕妇的研究结果,推测我国居民Ω—3脂肪酸摄入量还是相当低的。比如在山东日照这样鱼摄入多的地区,孕妇EPA和DHA的摄入量也只有推荐摄入量的一半,而日本孕妇摄入量则很高。
生命早期营养决定后期健康与疾病
儿童期的营养状况,不管是营养低下、营养素缺乏还是营养过剩,不仅影响儿童即时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引发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肥胖等疾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成年期的健康与疾病的发生。
齐可民强调说,生命早期营养决定着后期的健康与疾病。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英国的流行病学家David Barker教授,他最早发现低出生体重儿童与成年期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等相关,因此提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胎儿起源学说,认为胎儿期的营养状况与成年期的健康息息相关。后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人们对他的学说进行了完善,提出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学说,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都哈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不单是胎儿期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会对健康产生长久影响,婴幼儿期、儿童少年期、甚至青壮年期的营养均会对其后期的健康起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944年——1947年二战期间,荷兰发生了饥荒,在这期间出生的婴儿到中老年时,发现患冠心病、癌症、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并且饥荒发生在孕早期的影响要远大于孕中期和孕晚期,也就是说孕早期的营养更为重要。
齐可民介绍说,蛋白质含量是评价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重要指标,蛋白质过低导致营养不良。近期研究表明,奶粉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同样对健康产生危害,特别是可能增加后期肥胖、糖尿病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分析的原因是,蛋白质含量增加会使儿童期生长速度加快,发育过快也是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的重要的高危因素。
早期维生素D的缺乏或过量会影响到骨骼的发育,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它还有其他的一些功能,比如维生素D缺乏与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等息息相关,还有研究发现早期维生素D的缺乏或过量会增加成年期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风险。
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可操控长相
膳食营养成分和一些活性食物成分在通过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来参与机体多种生理代谢过程的同时,还可以调控长相等表观特征。
齐可民介绍说,生命早期营养状况对后期健康的影响主要通过营养素对DNA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而实现的。研究表明,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在基因稳定性方面发生着重要作用,如果这些维生素、矿物质缺乏,会导致DNA发生损伤,严重时染色体断裂,从而引发疾病。比如孕期叶酸缺乏会引起神经管畸形儿的发生。另外,膳食营养成分和一些活性食物成分通过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来参与机体多种生理代谢过程,比如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甚至还可以调控我们的长相等外貌特征。
齐可民解释说,表观遗传是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方式之一,所谓表观遗传就是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发生了修饰,比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等,这些DNA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够稳定的传递给下一代,也就是说可以遗传。研究发现,在个体的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在环境、药物、饮食营养的作用下,基因DNA都会发生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从而在癌症、免疫性疾病、神经精神病、心血管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而营养素是怎么参与表观遗传调控的呢?
齐可民介绍说,在叶酸和维生素B12等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甲基基团,这些甲基基团会转移给DNA和组蛋白,然后引起它们的甲基化改变,从而影响到基因的表达。在叶酸和B12缺乏的情况下,甲基就会减少,就会影响到DNA和组蛋白的甲基化,然后基因表达就会异常。目前发现,很多营养素都参与了表观遗传的修饰过程。
儿童营养过剩的危害
◆儿童营养过剩的危害——导致体重超标
肥胖发生的年龄越小、肥胖病史越长,各种代谢障碍就越严重,成年后患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胆石症、痛风等疾病的危险性就越大。
◆儿童营养过剩的危害——儿童龋齿率上升
儿童进食的多为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营养物质在乳牙边积累,变成了龋齿的温床。
◆儿童营养过剩的危害——身心消极影响
肥胖儿童经常是同伴捉弄、嘲笑的对象,因此与正常儿童相比,肥胖儿童容易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如自我封闭、孤独、逃避社交,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儿童营养过剩的危害——导致儿童性早熟
性早熟可能与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过量摄入激素、盲目进补有关。各种高能营养食品中一般都暗藏有促使儿童性早熟的激素,这些激素可能会扰乱儿童自身的内分泌状态。
在生理上,可能会导致儿童骨骺提前闭合,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最终身高;在行为上,由于儿童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性器官的过早发育和性意识的过早觉醒,将导致儿童不具备相应的自控能力,女孩可能会出现早婚、早恋、早孕,男孩则可能出现性犯罪、性攻击等。
儿童营养不良的危害
个子矮小
儿童在营养不良的初期,身高并没有什么影响,但随着营养不良程度的加重,会造成孩子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食欲不振等,其骨骼生长减慢,身高会低于同龄的孩子,会显得比较的矮小。
抵抗力低下
儿童营养不良,身体免疫功能也会比较低,抵抗力差,容易生病,易患各种感染,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结核病、鹅口疮、中耳炎、尿路感染等,若家中谁感冒生病,孩子就很容易被传染,从而产生恶性循环。
智力低下
儿童出现营养不良,如铁、蛋白质、锌、碘,以及维生素B1、B6等元素的缺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智力,导致孩子智力低下,对其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大的影响。
精神状态不好
儿童营养不良,精神状态一般都不会很好,晚上睡眠质量差,容易做梦、失眠,白天没有精神,精力不易集中,从而影响学习,时间长了会导致孩子自卑的心理。
视力下降
儿童营养不良,营养素的缺乏容易导致维生素A的不足,而维生素A是视力正常发育和正常工作的基础,这会引起宝宝眼睛里的视紫红质生产较慢较少,导致视力下降,重者甚至会导致夜盲症。
情绪不稳
儿童营养不良,由于身体原因,易受到嘲笑,心理的伤害会比较大,时间长了,孩子会变得不合群,喜欢发脾气,爱动怒,会有抑郁的情绪。
肥胖
儿童偏食挑食导致的营养过剩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会导致宝宝过于肥胖,因为现在的孩子一直都是处在甜食食物的包围下,很容易导致机体内糖类物质、脂肪类物质过高,导致肥胖。
如何克服营养不良
克服营养缺乏 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如发展农业生产,开发新的食物资源和发展食品工业,加强文化卫生教育,发展卫生保健事业,增强全民的身体素质等等。其中加强营养科学的研究、教育和实际工作,大力普及营养知识,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等,是预防和纠正营养缺乏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营养过剩是机体摄取的营养素超过了本身的需要,多余部分在体内蓄积并引起病理状态。当前,营养过剩造成的疾病主要包括:摄入的热能超过机体需要形成的肥胖症;摄取过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引起的高脂蛋白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另外,由于土壤、水和农作物中硒元素含量过高引起的硒中毒症;水中氟元素过高造成的氟中毒症等,一般认为虽然也是由于营养素摄入过多引起,但不被列入营养过剩范畴。其中肥胖症、高脂蛋白血症及其引起的继发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更为严重。
克服营养过剩的主要措施是:加强普及营养学知识,宣传平衡合理营养的重要意义,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过多的营养素,保持营养素摄入和消耗的平衡状态,特别要加强对中、老年人和儿童等特定人群的针对性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