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分类
机油分类
按粘度划分
在机油的外包装上,我们都经常会看到SAE和API。其中SAE是美国汽车工程协会的简称,API是美国石油协会的简称。SAE后边的标号标明机油的粘度值,而API后边的标号则标明机油的质量级别。
10W-40就是它的SAE标准粘度值,这个粘度值首先表示这个机油是多级机油,W代表WINTER冬天,W前面的数字是代表倾点温度,简单来说就是结冰点温度,数值越低越好。W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在100℃时的运动粘度,数值越高说明粘度越高。
四冲程机油
四冲程机油的粘度等级分类适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的分类,及SAE分类
SAE润滑油粘度分类的冬季用油牌号分别为:0W、5W、10W、15W、20W、25W,符号W代表冬季,W前的数字越小,其低温粘度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适用的最低气温越低;
机油SAE润滑油粘度分类的夏季用油牌号分别为:20、30、40、50,数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适用的最高气温越高;
SAE润滑油粘度分类的冬夏通用油牌号分别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代表冬用部分的数字越小(适用最低气温越低),代表夏季部分的数字越大(适用的最高气温越大),适用的气温范围越大
二冲程机油
二冲程机油的粘度等级分类适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的分类,及SEA分类
二冲程汽油机油有二个粘度级别,即SAE20和SAE30,一般情况下选用SAE30,如果是分离润滑,寒区使用或超轻负荷二冲程发动机则使用SAE20
粘度级别的选择
发动机粘度级别的选用主要依据发动机说明书的推荐和使用环境温度的范围。
精油的分类
精油分四个等级:
第四级(D):香醍露、纯露或花水;第三级(C):香水级;第二级(B):食品级;第一级(A):纯精油
第四级(D)
纯露或花水,是指精油在蒸馏萃取过程中,在提炼精油时分离出来的一种100%饱和的蒸馏原液,天然纯净、温和亲肤。
纯露的萃取法——蒸馏法
把新现代植物花瓣和蒸馏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入蒸馏器中,火上煮,利用水蒸气将较强的植物芳香精油携带出来,使之形成含有精油的水蒸气状态;经过冷却工艺,利用温差冷凝成液体状态,从而分离出纯露水。
第三级(C)
香水级C级油是香水级油通常会用含有化学溶剂来混合而成的香精或香水,并用来获得高收益。一般说来,香水的浓度含量主要有5个等级,区分如下:
香精(Perfume):浓度在20%以上
香水(Eau de Perfume):浓度约在10-20%之间
淡香水(Eau de Toilette):浓度约在5-12%之间
古龙水(Eau de Cologen):浓度只有3-6%
清香水(Eau Fraiche):浓度只有1-2%
第二级(B)
食品级B级香精油是食品级,含有合成材料,农药,化肥,化学/合成剂,或媒介油(基础油)。
第一级(A)
纯精油 - Pure Essential OilA级精油是纯医疗等级质量(最高等级),是由天然有机的种植植物在适当的温度下用水蒸气蒸馏。
精油产品是用业界最高质量标准通过气相层析仪(GC)和质谱仪(GC-Mass)的测试被认证,达到或超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美国USDA NOP 澳洲ACO 和BFA及国际的IFOAM )的认证标准
如何选用合适规格的机油
由于机油对发动机的使用性能和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严格按照汽车使用说明书规定选用相同系列、使用等级、粘度等级的机油。车辆说明书推荐的机油是根据发动机的性能和销售地域的气温等情况而定的,对机油的选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留有较大的安全系数,同时也是发动机保用期内索赔的前提条件之一。若无说明书可按下列方法,选用合适的机油规格。1、根据发动机的使用燃料选择相对应系列的发动机机油汽油机选用S系列油;柴油机选用C系列油;液化石油气发动机选用液化石油气专用机油。机油使用等级的选用。由于汽油机工作条件的苛刻程度与发动机进、排气系统中有无附加装置及其类型有关,因此,可按附加装置的类型来选用汽油机油的使用等级。①没有附加装置的汽油发动机可选用SD级油。②有曲轴箱强制通风(PCV)装置的汽油发动机可选用SE级油。③有废气再循环(ECR)系统的汽油发动机应选用SF级油。④装有催化转化器或中低档电喷系统的汽油机,要选用SG级以上的机油。⑤对于采用新型材料和新技术的中高档电喷汽油机则应选用SJ以上的机油。另外,对于从欧、美、日等汽车生产国进口的汽车也可以根据生产年份来大致区分汽油机油的使用等级。如:1989-1993年用SG级油;1994-1996年用SH级油;1996-2001年用SJ级油;2001年至今用SJ或SL级油。这是因为汽车的生产年份越靠后,其性能改进的越多,机油的工作条件通常要比早年生产的汽车苛刻。2、柴油机油使用等级的选用。柴油机油的使用等级应根据柴油机的强化系数来确定,强化系数表示发动机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的总和。3、粘度等级的选用机油粘度的选用应同时满足低温起动性和高温润滑性。根据地区、季节和气温选用粘度等级,并尽量使用多级油。在严寒地区冬季使用的发动机机油应选用ow、5W油或OW/20或5W/20多级油;而在炎热地区的夏季,则应使用40号油或20W/40等机油。根据发动机技术特性选用粘度等级。对于新发动机应选用粘度较小的机油,以保证在使用期内正常磨合;而使用较久、磨损较大的发动机则应选用粘度较大的机油,以维持所需的机油压力,保证正常润滑。柴油机过量消耗机油的原因分析在发动机工作时,汽缸壁、活塞环和活塞之间都充满了机油,当三者配合间隙不正常时,汽缸壁和活塞间的机油就会窜入燃烧室,这是引起窜油的主要原因。发动机工作一定时间后,活塞环径向尺寸减小,弹力减弱,开口间隙变大,密封和刮油作用变差。活塞环与环槽间隙增大,加强了活塞环的泵油作用,活塞上行时机油被刮进燃烧室。窜油后容易产生积炭,加速汽缸磨损,形成恶性循环。活塞环卡死后烧机油,当活塞环卡死在环槽内时,活塞环失去弹性,密封变差,不但在活塞上行时带入燃烧室内大量机油,而且在活塞做功时大量的高压气体窜入曲轴箱,使曲轴箱内压力增高,飞溅的机油通过曲轴箱通风装置进入进气道,使机油和空气一起进入燃烧室燃烧。当发现曲轴箱通风装置窜气严重,多是活塞环卡死所致,应及时排除。发动机的大修质量对汽缸窜油影响较大,汽缸的圆度、圆柱度误差及表面粗糙度过大,活塞环不按技术要求与活塞选配,装配中活塞偏缸以及汽缸中心线与曲轴旋转中心线垂直度超过规定要求等,都会产生窜油现象。同时,活塞积炭清除不干净,活塞环装反,环口未合理分布及环口问隙太大,都会不同程度地加速汽缸窜油。发动机运行不久就产生窜油,部分原因是由活塞环质量不合格造成的。市场上出售的活塞环很多有质量问题,如弹力不足以及弹力持久性不好,不能很好地适应汽缸套的变形等,这是车辆行驶一定里程后汽缸出现窜油的主要原因。
黄油的分类
黄油从制作工艺来分,可以分为 生黄油(从生牛奶直接制作),超细黄油(只能采用巴氏消毒过的未经冷藏牛奶或奶油),细质黄油(采用部分冷冻过的牛奶)。在口味上,还可以分为原味,半盐和加盐的黄油。
黄油分食品黄油和润滑黄油,润滑黄油又称润滑脂,是润滑油的一种。这里重点介绍食品黄油:蒙古语称“希日陶苏”,其味道独特纯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牧民招待宾客的佳品。黄油可以从奶皮子里提,可以从白油中提,也可以从鲜奶凝结出的油皮中提取。
若用鲜奶提取,要把奶放在一个筒状容器中,把一个一头带有圆板的棍子的带板子的那头放入牛奶或羊奶中,不停的上下搅拌,在搅拌了大约几百次之后,就会在奶的上方漂起一些白色的半固体,用筛子捞出白油,挤干水分,再经过提炼就变成了黄油。
若从奶皮子中提取,则要在奶皮子攒多以后,经过一夏天晾干
黄油 ,然后将其放入锅中煮,慢慢搅动,渐渐地就可以看见锅中分离出上下两层:上层黄色,下层白色,黄色的油脂便是黄油了。白色的叫酸油。
若从白油中提取,则要将白油倒入锅中加热来炼取。将白油倒入锅中,用温火慢慢熬炼,用勺频频翻动,当水汽没有了,色泽呈微黄时,即制成。为防止炼得过火会带有煳味,在炼的过程中要加入一把阿木苏(什锦粥)一起炼,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取白油中的水分。炼过的阿木苏称为黄油渣。由于其油性大,酸度浓,可加茶饮用。
若从鲜奶凝结出的油皮中提取,首先还是要用刚挤的鲜奶中撇出浮在上面的油层,然后倒进锅里,用温火加热同时搅动。待烧开后,黄油便会浮出,渣滓下沉,将黄油撇出,剩下的也是黄油渣,不过这种黄油渣非常的酸。
黄油营养极为丰富,是奶食品之冠。因为五、六十斤酸奶才可提取二斤左右的黄油,足见其珍贵。为食用方便,牧民常把黄油装在器皿或牛羊胃囊内。黄油具有增添热力、延年益寿之功能。寒冬季节人畜受寒冻僵时,常用罐饮黄油茶、黄油酒来解救。
基底精油分类
基底油分为两种:多用基底油,以及特殊基底油。
多用基底油:
下面这5种基底油既可以单独稀释精油,又可以与后面介绍的特殊基底油调和后一起稀释精油。
1.杏核油 (Apricot Kernel Oil)
从杏核中提炼而成,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天然的保湿剂,质地比较轻,不油腻,有高度的渗透性。
2.向日葵油(Sunflower Oil)
是一种质地十分精细的基底油,常用来做身体护理,富含维生素E。
3.豆油(Soya Oil)
从大豆作物中提取,轻柔,营养丰富并容易被吸收。它尤其适用于油性肌肤。
4.甜杏仁油(Sweet Almond Oil)
从杏仁核中提炼而成,非常润滑,有软化肌肤的作用,用途十分广泛且适用于婴儿。
5.葡萄籽油(Grapeseed Oil)
从麝香葡萄的籽中加热提炼而成,适用于油性肌肤。
黄油的分类
黄油分为有盐和无盐两种。
无盐黄油冷藏的保质期三个月左右,主要是因为其不含防腐剂。
有盐黄油的保质期会长一些,大概5个月左右。
有时候我们会买分装的黄油,保质期会更短些。
有盐黄油里的盐会遮住黄油本身的甜味,而且不同黄油的盐分不同,因此使用有盐黄油总要改变烘焙配方,不免太过于麻烦。考虑到上面两点,烘焙还是选择无盐黄油比较好。
如果一定要选择有盐黄油,配方中的盐一定要调整。但对新手来讲,恐怕还有点复杂。
机油成分
1、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1995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2、添加剂
添加剂是近代高级润滑油的精髓,正确选用合理加入,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根据润滑油要求的质量和性能,对添加剂精心选择,仔细平衡,进行合理调配,是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关键。一般常用的添加剂有:粘度指数改进剂,倾点下降剂,抗氧化剂,清净分散剂,摩擦缓和剂,油性剂,极压剂,抗泡沫剂,金属钝化剂,乳化剂,防腐蚀剂,防锈剂,破乳化剂。
酱油的分类
主要从发酵方式进行分类。(另外还可以从无盐、低盐、高盐、固稀、温酿、消化等方式加以区别。)此处只以业内最普遍的习惯区分方法加以分类。
1.低盐固态工艺:相对高盐稀态工艺,低盐固态发酵采用相对低的盐含量,添加较大比例麸皮、部分稻壳和少量麦粉,形成不具流动性的固态酱醅,以粗盐封池的方式进行发酵,大约经过21天保温发酵即可成熟。提取酱油的方式为移池淋油或原池泡淋取油。
特点:发酵时间短,酱香浓,色泽深,氨基酸转化率较低。
2.浇淋工艺:以发酵池进行发酵,发酵池设假底,假底以下为滤出的酱汁,经过用泵抽取假底下酱汁于酱醅表面进行浇淋,实现均匀发酵的目的。是低盐固态酱油的改良工艺,之所以单独区分来讲,是因为他越来越有取代低盐固态酱油的趋势,并且因其较低盐固态工艺原料利用率高、风味好、改造投资小的优势而为多数生产企业所接受。
3.高盐稀态工艺:以豆粕和小麦为原料,经原料处理、豆粕高压蒸煮、小麦焙炒、混合制曲发酵、压榨取汁的一种发酵工艺。
从发酵过程又可分为“广式高盐稀态"和“日式高盐稀态”。
广式高盐与日式高盐的区别在于所采用的发酵方式不一样。广式高盐采用常温发酵,自然晒制,风味一般,颜色较好,但受发酵设备及天气影响较大。其中以香港传统酱园及海天为代表,多以生产上色酱油产品为主。日式高盐采用保温、密闭、低温发酵,发酵周期较长,颜色较淡,风味香浓,一般以制作生抽、味极鲜等较合适,在添加焦糖色素后的老抽产品不但颜色好,风味也很突出。
酱油的分类
1、生抽和老抽区别
生抽=颜色较浅,酱味较浅,咸味较重,较鲜,多用于调味;
老抽=颜色较深,酱味浓郁,鲜味较低,故有加入草菇以提高其鲜味的草菇老抽等产品,一般用于给菜肴上色
2、酱油的分类
酱油主要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两大类:
酿造酱油——以大豆、小麦为原料,经过微生物天然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
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酿造酱油是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没有毒副作用、其酱香、醋香浓厚。而配置酱油有可能含有三氯丙醇(有毒副作用),虽然符合国家的标准的产品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可以安全食用,但还是建议大家购买酿造酱油。
3、酿造酱油又可分为生抽和老抽:
生抽——以优质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色泽淡雅,酯香、酱香浓郁,味道鲜美。
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经过特别工艺制成的浓色酱油,适用于红烧肉、烧卤食品及烹调深色菜肴。色泽浓郁,具有醋香和酱香。
生抽,老抽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老抽由于添加了焦糖而颜色浓,粘稠度较大;而生抽酱油盐度较低,颜色也较浅。如果做粤菜或者需要保持菜肴原味时可以选用生抽酱油;如果想做口味重的菜或需要上色的菜肴如红烧肉,最好选用老抽酱油。
油的分类
一般分为:(1)植物油;(2)动物油;(3)矿物油;(4)精油(香精油);(5)硅油
植物油和动物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的甘油酯,所以又称脂油(脂肪油);在通常情况下不会挥发,所以有时总称为固定油(fixed oil)。
又根据它们是否可供食用,可分为食用油(如大豆油、芝麻油、橄榄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和非食用油(如桐油、蓖麻油等)。
矿物油是石油、页岩油和它们的产品,其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大多数有挥发性,可以蒸馏或分馏,再经加工可得汽油、煤油、润滑油等。
精油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植物油,但它们的主要成分是萜烯类,有挥发性和芳香气味,主要用于配制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