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介入治疗有哪些特色
肿瘤的介入治疗有哪些特色
介入诊断活检。在CT引导下精准定位病变肿瘤位置,用一根直径1mm的切割针穿刺到达肿瘤内,切取少量组织送病理检查,整个过程10分钟左右,不用全麻,做完病人即可下地行走,创伤小,痛苦少。
肿瘤介入治疗。其次是肿瘤的介入治疗,在特殊设备的引导下,寻找到直径小至1毫米的肿瘤供血动脉,从而有针对性地灌注化疗药——相当于我们用肿瘤组织把高浓度的化疗药物“过滤”了一遍。于是大量的化疗药物被肿瘤组织吸收,进入全身血液的肿瘤药就相对较少,再经过肝脏的解毒代谢作用,这样正常组织接触的化疗药就相对少了很多。除此之外,介入治疗还有一门“独门秘技”,那就是栓塞术。肿瘤的疯狂生长是以大量攫取人体营养为前提的。可以说:没有血供,就没有肿瘤的生长。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供血动脉,阻断其血运,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这种方法适合各种实体肿瘤如肝、肺、食道、胰腺、胃、结肠、直肠、膀胱、盆腔等部位肿瘤的动脉药物灌注治疗。
肿瘤并发症的介入治疗。不是针对肿瘤病灶的积极治疗,而主要是治疗与肿瘤病灶相关或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主要是各种管腔如血管、胆道、消化道、气管、尿道等由于术后或肿瘤压迫所致狭窄的治疗。包括经导管减压引流术:即许多肿瘤常因压迫人体的管道系统而引起管道不通,如胰腺癌、胆管癌、胆囊癌等均可压迫胆管,使胆汁淤积,导致梗阻性黄疽,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病人的生命。置入支架支撑狭窄段,不用开刀,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为许多胆道、泌尿道、胃肠道肿瘤的导致的并发症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婴儿血管瘤介入治疗
混合型的血管瘤是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同时存在的。手术治疗的话存在很多弊端和风险:
1、孩子太小,手术需要全麻。
2、海绵状血管瘤大部分和周围正常组织分界线不清楚,手术切除不干净,复发得很快。
3、手术过程出血多,风险大。
4、术后有个疤痕,如果是女孩子的话,就有点影响美观了。
治疗混合型血管瘤的最好的治疗方法:核素90锶+超导介入消融
治疗混合型血管瘤,先用核素治疗,使皮肤毛细血管瘤消退,脱落,可以保留住正常的皮肤,不留疤痕。深部海绵型血管瘤采用超导介入消融治疗利用超导消融技术结合局部用药,改变细胞生存的内部环境,使血管瘤瘤体内细胞
失去活性,供血管壁收缩,减少瘤体内部供血,使瘤体供血与回流达到平衡,从而使血管瘤逐渐消退,最后消失.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何为肝癌介入治疗
当肝癌患者无法进行切除手术时,肝癌的介入治疗是最适合患者的首选手段。介入治疗通过患者大腿部血管插入一根导管到达肝脏肿瘤部位后,对肿瘤进行栓塞/化疗。
肝癌与手术治疗相比后的优势。通过与手术治疗的对比,也能发现介入治疗对于肝癌患者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因此尽管介入治疗在大部分人看来不如手术、放化疗有影响,但必要时选择这个手段也是可以被认可的。和手术相比,介入治疗的最大优点在于对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单次治疗费用较低。此外在对肝癌的近期治疗效果发现,如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1年生存率近70%,2年生存率接近40%。介入治疗还能将部分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转化为可以切除,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就目前来说,介入治疗最主要目的还是在于缓解晚期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来说,缓解晚期不适症状出介入治疗外中医的温和治疗还是比较有辅助效果的。提取自人参的稀有精华——人参皂苷Rh2,可帮助修复机体因癌症治疗导致的免疫功能损伤和紊乱,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对提高肝癌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较为有效。此外,有研究报道,中药人参皂苷Rh2能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肝癌细胞Bel-7404增殖,并具有诱导分化作用,也是较好的辅助肝癌治疗药物。
肝癌介入治疗安全吗
肝癌介入治疗目前属于微创性治疗,它主要是通过微型导管技术将化疗药物或栓塞剂导入肝癌动脉内达到治疗效果。目前常见的肝癌介入治疗有两类,一类是超声引导下的经皮肝癌介入治疗,另一类为经肝血管介入治疗。这两类治疗安全性都有保障。而恰当的选择介入治疗方式也是保证安全性的关键。
日本学者对介入治疗的946例肝癌病人作了总结,强调了正确选择各种局部治疗和综合应用局部治疗的重要性。对肿瘤直径在3cm以下,结节在3个以下的患者,应用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或射频治疗;对于肿瘤直径在3cm~5cm,肿瘤结节在3个以下,采用TACE及PEI治疗;对于肝功能在Child A或B级者,肿瘤直径在10cm以下的患者,采用放射治疗或合并用TACE治疗。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好吗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有什么风险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有优势,但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肝坏死、纤维化、胆管坏死、胆管狭窄、肝内胆汁瘤、肝脓肿、死亡,以及严重的疼痛、发热等并发症。
子宫肌瘤治疗方式解疑
1、子宫肌瘤到什么程度需要治疗?
(1)有明显的压近症状。
(2)肌瘤较小但患者心理压力大,要求治疗。
(3)肌瘤较大(子宫在3个月妊娠大小或以上)。
(4)出现月经过多,药物治疗无效。
2、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都有哪些?
(1)药物治疗:正在研究中,疗效不确切。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药物有:雄性激素,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等。
(2)手术治疗:应用时间较长,疗效确切。主要术式有:(经腹、经阴道、经腹腔镜)。
(3)射频治疗:应用于临床时间不长,并发症多。
(4)介入治疗:已应用于临床十余年,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
3、治疗子宫肌瘤的常见误区
(1)放任自流,病情急转直下
有些子宫肌瘤患者认为,反正没什么明显难受的症状,待绝经后肌瘤会自然消退的。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健康冒险,及时干预,控制病情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规范合理地用药,不仅可以缩小病灶,对许多病人还常常可以完全消除肌瘤。
(2)一刀切之,自认高枕无忧
不要以为手术切除肌瘤就好了。有患者做了肌瘤剔除术,术后又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 ,子宫体部黏膜下又出现新肌瘤。显然,这不是复发,而是原有微小肌瘤加速生长而致。
(3)过度治疗,导致卵巢早衰
滥用手术危害极大。除了常见的手术副作用,还有复发、手术损伤带来的内分泌功能紊乱 加剧、卵巢功能衰退,还常伴随生殖系统炎症易感高发。医学界涉嫌滥用手术。欧洲已经对子宫手术进行立法,但我国仍有许多医生及病人,认为肌瘤就应该先除为快。
4、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具体做法?
在一侧大腿的根部,经一米芝麻大小的微小切口,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将一条特制的导管插到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应用栓塞剂进行栓塞阻断肌瘤的血供。达到‘饿死’肌瘤的目的。
5、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需多长时间?
该手术需时较短,平均手术时间20分钟。
6、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效果如何?
经过二十多年的观察,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国外已经成为取代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
7、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后会出现副作用么?
术后反应较轻微,主要表现为下腹部轻微短暂的疼痛和低热,这是介入后的正常反应,对症治疗后即可。
8、介入治疗术后需注意什么?
介入治疗术事无特殊要求,一般术后6小时内制动,24小时即可自由活动;3天出院,一周后即可上班。
9、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后会复发吗?
介入治疗后肌瘤出现坏死,因此不存在复发的问题,国内外的病例及我们的资料也支持这一点。
10、子宫肌瘤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后能生育吗?
子宫肌瘤本身可以导致不孕的发生,发生率在25%—40%。介入治疗后随着肌瘤的消失,子宫肌瘤导致不孕的因素亦随之消失,患者的受孕机会增加。国内外已有介入治疗后怀孕并分娩出正常胎儿的报道,我们也有治疗后妊娠的病例。
温馨提示:中年女性更应重视子宫肌瘤的治疗。有的患者认为中年女性子宫肌瘤不需要处理,绝经后会缩小的,经常检查就可以了,求医专家提醒这部分患者不要走入治疗误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子宫肌瘤都是由于雌激素分泌过高导致的,所以小编在此不得不提醒子宫肌瘤患者的是,子宫癌高发人群在50岁以上女性,所以提醒中年女士要提高防癌意识。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好吗 什么是肝血管瘤介入治疗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是采用血管穿刺技术进行肝动脉插管造影,其目的是先了解血管瘤的数目、大小、位置、染色特征及供血情况,再用插管至血管瘤的共血支,将栓塞剂与血管硬化剂经肝动脉竹茹瘤体血窦后填充并滞留其中,达到破坏血窦内皮细胞和闭塞瘤体血窦的作用。
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介入治疗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及时治疗将导致肢体坏死和感染,乃至截肢,严重者危及生命。下肢动脉缺血的病因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栓塞、血管损伤等。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血管腔内成形介入治疗、血管外科开放手术等。近年来,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已成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再建患肢血液循环,使保肢率明显提高,截肢层面明显降低。
但对于经造影证实的下肢动脉无流出道病变,因考虑无法有效重建肢体远端血液循环,一直被认为是下肢动脉血管外科开放手术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禁忌症,这部分患者不得不面对截肢的结局。丁明超说,提高这部分患者的保肢率,保证其基本生活质量,成为摆在介入血管医师面前的难题。
多年从事介入放射学研究,在缺血性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成形治疗、肿瘤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栓塞治疗,尤其是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基于这些研究和临床治疗经验,近年来,丁明超又致力于下肢缺血病变尤其是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研究,并率先突破并掌握了下肢动脉无流出道缺血病变的介入治疗技术。经临床随访证实,该治疗技术疗效确切,可以迅速改善肢体血供,为患足溃疡愈合赢得了时间。同时,该治疗技术还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和缓解临床症状,进一步提高缺血肢体的肢体保全率,减少了截肢事件的发生。
如果当自己患上了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这种疾病的时候想要选择介入的方法来治疗疾病的话,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治疗,现在这样的介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当选择介入方法来治病的时候一定要避免截肢,能不截肢就不要截肢。
介入治疗适用于什么癌症
介入治疗的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对于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有,癌症切除手术失败,或切除不切底,或切除术后复发的癌症患者。癌症介入治疗除肝脏疾病外,本身不合并有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病变(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代偿良好)。因各种原因不能实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以及不愿接受肿瘤切除手术的癌症患者。
除此之外对于肝癌患者而言,患者的肿瘤体积不超过肝脏体积的2/3(即肿瘤占据率<70%);肝门静脉主干没有完全阻塞的肝癌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5×109/L的肝癌患者一般都可以进行介入治疗。而且肝癌介入治疗法还应用于肝肿瘤切除手术前,不仅可使肿瘤缩小,利于切除,而且还能控制肿瘤的扩散与复发,从而大大降低肿瘤术后复发率。
介入治疗血管瘤的效果好不好
介入治疗血管瘤的优势:
1、血管瘤专家介绍肝血管瘤介入治疗可以安全、有效的治愈肝血管瘤。首先,肝血管瘤介入治疗具有适应症宽、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其次,肝血管瘤介入治疗有防止肿瘤破裂出血的作用。不仅如此,肝血管瘤介入治疗多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血管瘤的治疗。
2、介入治疗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它的适用范围也比较广,适用于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淋巴性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囊状血管瘤、甲状腺瘤等。治疗血管瘤治疗过程不出血,治疗后无疼痛,无致畸变可能,治愈后不复发,无任何毒性作用。是目前治疗血管瘤技术中比较先进的一种,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
介入治疗血管瘤的适应范围:
1、微创肝血管瘤介入治疗是超声医学医疗技术的新发展。用彩超引导下微创介导术治疗血管瘤是我们研究成果的又一特色。体内血管瘤在三维可视下,使药物直达体内血管瘤瘤体中心病灶,无需做手术治疗,准确率、有效率高,愈合快,不复发。为临床治疗体内(肝脏等)、体表血管瘤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2、血管内皮细胞瘤少见,介于良性肝血管瘤与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两者之间。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增长速度及肝实质受累程度有关,小者无症状,大者可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长期低热等,少数巨大者可有黄疽、贫血及出血倾向,血管瘤自发破裂引起腹腔内出血者罕见。
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怎么样
1.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创伤小,风险低,无手术疤痕:介入治疗仅需在子宫肌瘤患者大腿根部穿刺股动脉,然后使用1.5mm的导管对子宫动脉进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后仅留下约1~2mm小切口。因此创伤极小,风险很低,并且术后没有瘢痕,对于美容要求高的患者更适合。
2.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可以保留子宫,因此可能保存生育能力:由于介入治疗的原理是将子宫动脉栓塞,导致肌瘤迅速坏死萎缩,而正常子宫由于对缺氧的耐受性好而不发生坏死,会逐渐恢复血供和功能。因此对于想要保留子宫和生育能力的女性,子宫肌瘤栓塞治疗不失为一个理想选择。虽然理论上由于子宫动脉的栓塞和患者一定程度的接受射线,对生育有一定影响,但国外近年的研究普遍认为影响不大。
3.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对多发性肌瘤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可多达数个甚至数十个,这种患者若不切除子宫,手术治愈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介入治疗则不然,无论肌瘤有多少,只要导管插管到位,栓塞剂栓塞到位,对所有肌瘤都有效。因此介入治疗对多发性肿瘤有更大的优势。
4.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痛苦小:早期的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后疼痛较为明显,这主要是早期的导管超选技术较差,并且栓塞剂多为碘油+平阳霉素刺激性较大。而现在开发的子宫动脉导管和微导管的使用,使子宫动脉超选更为简单且到位,栓塞剂也改为了刺激性更小的栓塞剂,并且术前术后常规服用阵痛药物,因此很少碰到疼痛明显的患者了。其痛苦大大小于手术治疗,也小于激光、微波、射频等其他的微创治疗手段。
肝癌介入治疗和内科或外科治疗有哪些优点
肝癌治疗方式比较多,根治性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我们国家能够达到手术切除病人不超过20%,剩余大多数失去手术机会的病人一般采用姑息性治疗。目前介入治疗为首选治疗,还会结合一些射频消融,局部放疗,这些微创疗法来进行综合的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有别于内科、外科,是最近二三十年发展得比较迅速的一门学科,目前已成为内科、外科、放疗之后的第四大治疗学科。主要包括非血管介入治疗和血管介入治疗。经常说的肝癌介入治疗就是血管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主要在全麻下做,对肝脏部分切除,以治愈为目的,使患者达到长期生存。这种治疗方法只能治疗20%-30%左右的病人,对于大部分晚期病人,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介入治疗普遍被大家认为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式,局麻状态下通过局部微创穿刺技术,把微小的导管插入肿瘤血管,通过栓塞把肿瘤血管堵住,使肿瘤坏死缺血缩小。另外也可以通过介入方法局部灌注化疗药物,使其在肿瘤区域局部药物浓度很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介入治疗是在局麻状态下进行,不需要开刀,损伤比较小,恢复快、效果好,手术风险相对较低。病人住院时间比较短,而且疗效往往达到意想不到效果。
室壁瘤介入治疗
在广义室壁瘤的概念中,无运动型和运动不良型常常是存在冬眠心肌的结果,并没有解剖形态上瘤样膨大的室壁薄弱和纤维化,因此这类室壁瘤多不需要手术处理,但左室巨大扩张的可选择左室减容手术,术前应利用超声心动图、核素扫描、正电子断层扫描(PET)等检查手段区分出这类患者。由于存在冬眠心肌,因此单纯的再血管化手术常常是适应证。然而对这部分患者的中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评价。下面所述的手术指征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真性室壁瘤而言。
无症状的小室壁瘤保守治疗效果好,因此不用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或直径大于5cm的室壁瘤患者,手术治疗明显比内科治疗效果好,属于手术指征。存在破裂可能的假性室壁瘤患者即使没有症状也应积极手术治疗。合并附壁血栓、反复发生血栓者需要积极手术治疗。对于巨大室壁瘤和存在不断扩张趋势的室壁瘤,在没有引起症状时是否进行手术尚存在争论,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和对手术认识的提高,更多的学者主张积极采用手术治疗。
室壁瘤切除手术的相对禁忌证包括:非透壁心肌梗死(冬眠心肌)造成的没有明确界限的室壁瘤,残余心室功能的严重损害,严重的二尖瓣反流和全身情况太差难以耐受麻醉者。射血分数的高低不是决定手术与否的因素。对于残余心室功能严重不全者可以考虑心脏移植。
对于存在手术禁忌证的室壁瘤患者,是否采用介入治疗进行再血管化存在争议。
介入治疗能控制癌细胞扩散吗
介入治疗直达病灶消灭癌细胞
在广东康复乐园举办的癌症讲座上,李家平介绍,介入治疗可将不同的药物经血管或经皮肤直接穿刺注射入病灶内,改变病灶血供以及把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对于肿瘤是“饿死(堵塞肿瘤血管)+杀死(高浓度的抗 癌药物)”。介入治疗还可以采用微波、射频及氩氦刀消融治疗,通过对肿瘤加热到100℃以上或者冷冻到零下40℃以下达到“烧死”或“冻 死”肿瘤的目的。
“对于目前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并因创伤小 可以反复进行,非常适合于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李家平称,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一些如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 癌、血管瘤、盆腔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肿瘤的介入治疗可分为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李家平指出,“主要包括动脉栓塞肿瘤 术、血管成形术、血管栓塞止血术、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氩氦刀消融术、经皮穿刺微创性胃造瘘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气道支架置入 术、胆道支架置入术、瘤内注药术、肿瘤活检术、椎体成型术等,对付肿瘤,这些介入疗法既可单打独斗,也可联合作战。”
消融治疗微创直接杀灭肿瘤
在过去30多年里,人们已经能够通过多种手段“根治”部分肿瘤。然而,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放化疗会产生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以及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血细胞降低等诸多毒副反应。
李家平称,当患者不愿或不能手术时,可以进行微创介入消融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氩氦刀消融等),也就是在医学影像技术导引下,不开刀,不流血,在局部麻醉下,经皮直接穿刺,将一根特制的针(刀)送到肿瘤组织内,使肿瘤在短时间内发生完全性坏死或灭活。
“消融治疗由于定位精准,可以高选择性适形灭活肿瘤,正常组织损伤少,还可以减少副作用,保护机体免疫力,临床上可以通过医生的技术和熟练操作,真正做到准确 杀灭肿瘤。”李家平提出,消融治疗对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胆管癌、肺癌、肾癌、子宫肌瘤、肾上腺肿瘤、骨软组织肿瘤等可达到微创靶向切除肿瘤的治疗效 果,配合肿瘤化疗栓塞及化学消融治疗效果更佳,尤其适合小肝癌患者。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有效预防肿瘤复发
对于许多癌症患者来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面对手术、化疗和放疗都无能为力的局面,是不是就只有默默地等死呢?
李家平称,近年来一种名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的治疗技术已在临床开展,这种治疗方式对复发转移性肿瘤有很好的疗效,它的原理是把放射性粒子通过微创技术植入肿瘤,从内部对癌细胞发起进攻,杀灭癌细胞,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却非常低。
“具体来说,就是将具有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放射性核素放在一个金属钛壳里,密封后制成只有小学生使用的0.7毫米铅笔芯样粗细、不到半厘米长的小短棒。”李家平介绍说,医生通过精确的计量后,利用微创技术把放射性粒子均匀地植入到肿瘤里面,“这些粒子在肿瘤内部持续发出的射线可迅速杀死肿瘤细胞,截断肿瘤细胞扩散的途径。”
动脉血管瘤治疗方法介入术
脑动脉瘤一旦在人体内破裂,病情是非常凶险的,需要尽快地对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抢救,一般选择开颅手术或者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近几年来发展的一项新兴的手术方式,属于微创,患者伤口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也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脑动脉瘤的常用方式之一。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原则在于,对于没有发生脑动脉瘤出血的患者,通过导丝介入的方式,防止脑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并且进一步清除患者体内的脑动脉瘤。对于已经发生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来说,介入的原则在于栓塞动脉瘤,使之不再继续出血,让出血口消失。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通常采用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或者使用支架或者球囊扩张术、密网内支架封堵等技术,使得动脉瘤出血被及时地制止,从而使得动脉瘤在脑内机化,随着时间地推移,逐渐动脉瘤出现萎缩,甚至是消失,这不同于传统的手术开颅手术切除动脉瘤,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患者不必受开刀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