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人老心不老 常听听音乐
如何做到人老心不老 常听听音乐
一曲节奏明快、悦耳动听的乐曲,会拂去你心中的不快,使你乐而忘忧;一曲威武雄壮、高昂激越的乐曲,可使人热血沸腾、激情满怀,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那些健康、高雅、曲调优美、节奏轻快舒缓的音乐,能让你达到消乏、怡情、养性的目的。、
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该怎么办
1、做事集中注意力
老年人有时候容易忘记做某些事,这些事大部分都是一件小事。因此为了防止老年人忘事的情况出现,老年人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将自己要做的每一件小事都赋予一定的意义,集中注意力专心的去完成它。我们如果曾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件事情上,那么,无论我们是否想记住这件事,都必定能记得住。比如我们容易记住广告歌诀,它总是伴随喧闹、俗丽的广告播出,还运用了押韵与音乐,有助于记忆。
2、多听音乐提高记忆力
国外专家研究发现,巴赫、亨德尔等人的作品中的慢板乐章,能够消除大脑的紧张,使人进入冥想状态。老年人可以利用这种听音乐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正如婴儿听音乐可以帮助大脑发育一样,可见听音乐可以帮助活跃老年人的大脑细胞,提高老年人的记忆力。
中老年人冬至保健要注意哪些
一、精神摄养(知足谦和,老而不怠):
保持“谦和辞让,敬人持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心态,即处世要豁达宽宏、谦让和善,生活知足无嗜欲,做到人老心不老,热爱生活,保持自信,勤于用脑。宋代医家陈直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载诗一首:“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诗中告诫我们,只有进行自身心理保健,才可杜绝情志疾病。
二、饮食调养(审慎调食):
1.食宜多样的谷物、果、豆、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2.食宜清淡。针对脾胃虚弱的特点,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用现代营养学的观点饮食应“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3.食宜温热熟软。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故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由于年老齿松脱落,咀嚼困难,故宜食熟软之品。
4.食宜少缓。“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谷气长存”。主张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
老人饭后听音乐有助养生
古籍《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道家也有“脾脏闻乐则磨”的说法。听柔和轻松的音乐,可以配合进食;而饭后欣赏音乐,可以使元气归宗,乐以忘忧,健脾消食。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美妙的音乐,使人体产生和谐的共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脑肝肾功能,增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体分泌,有利于新陈代谢。
1972年,波兰政府根据几位病理学家和音乐学家的建议,设立了第一个“音乐治疗研究所”,颇见奇效。医生给病人的“药”是一张德国古典作曲家巴赫的音乐唱片,“每日三次,饭后服用”,使按时欣赏音乐的病人所患多年的神经性胃病痊愈。不久,英、美、日等国有的医院也采用了音乐治疗的方法。
饭后养生听音乐,要考虑到人们的个性心理特点与音乐爱好程度等,因为这些因素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只有根据人们的爱好,精心选择适当的音乐,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何做到人老心不老 和老同学、老战友相聚
和老同学在一块相聚,可以回忆起童年无忧无虑和儿时戏耍的欢乐的快事;还可以回忆起在青、少年时代,当学生的时候,为前程苦读书、努力奋斗,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生活;与老战友相聚,可以感到亲密无间,畅所欲言,特别是回忆起战乱时代所遭遇的坎坎坷坷,以及并间战斗和壮志凌云的雄伟气魄,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总之心情很放松,思想很愉快。
老人食欲不振怎么办 听听音乐轻松进食
人的肠胃蠕动和消化液分泌,与精神状态有一定的关系,老人食欲不振时不妨适当改善就餐环境,听听轻松的音乐,无疑会改善心情,进而增加食欲。
如何做到心无旁骛 聆听音乐
很多人没空去外面旅游,那么可以听听轻音乐,尤其是那些比较空灵的声音,听着听着,感觉烦恼不再是烦恼。一开始可能听不进去,不要紧,可以让自己边听边想象,集中注意力。
老人饭后听音乐可助消化
古籍《寿世保元》中有句话叫:“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而道家也有“脾脏闻乐则磨”的说法。实际上,这两句话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音乐能够帮助消化。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美妙的音乐对人是一种良性刺激,使人体产生和谐的共振,并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从而对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内分泌系统起到调节作用。不仅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体分泌,有利于新陈代谢。可以说,音乐对老年人养生祛病的良好效果,是有大量实践经验和理论原理支持的。
老人如果能在晚餐后休息时,适当听些节奏舒缓、音色优美、悦耳动听的音乐,对更好地消化非常有益。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乐曲的选择应该因人而异。例如性格外向者,宜听欢快的,如《步步高》;性格内向者,宜听《二泉映月》。
音乐不仅可以培养年轻人的艺术气息,对老年人养生也是益处多多,老年人饭后听音乐可以帮助消化,减轻胃肠道负担。
老人听音乐有什么好处
1、音乐可以帮助治疗疾病
中国医学数千年来都认为,音乐对于身心疾病患者有很大的助益。早在唐代之前中国已经发展出了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心、肝、脾、肺、肾五脏的音乐治疗理论,认为五音六律对养生、保健、医治疾病很有作用。目前,美国以及加拿大、日本等国家都已经将音乐疗法应用在医疗上。这些国家的音乐医疗师都是拥有专业执照,受过训练的专门医疗人员。音乐治病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近年来,美国医学权威再次认真研究并肯定音乐的治疗价值。
2、缓解情绪压力
专家认为,音乐的确有纾解情绪、降低压力及焦虑的疗效,音乐的节奏、音调的高低的起伏都会感染人们的内心深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情。有些老年人退休在家后,由于无所事事产生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或者是由于某些外在的压力很容易产生一种焦虑感,听音乐可以帮助老年人缓解情绪压力,帮助老年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3、帮助开胃
老年人肠胃功能逐年降低,胃口不好时许多老年人的共同症状,听音乐可以帮助老年人改善肠胃消化功能,让老年人胃口大开。美国有位神经性胃病患者,吃了不少药,病情却不见好转,后来他请一位名医诊治,这位医生叫他购买一张德国古典作曲家巴赫的音乐唱片,并嘱咐他每日三餐饭后都要聆听一番。病人遵照医嘱,按时欣赏,不久病状消退,胃口大开。
除了以上内容,下面小编继续为您介绍老人听音乐有什么好处。
怎么延缓衰老 活化大脑
想要活化大脑,可以建立个人抗老音乐数据库,音乐能让人处在一个有活力的状态,对抗老有益。
以纾压效果来说,疗伤系音乐或新世代乐曲让人平静、放松;充满动力的摇滚乐则可作为情绪宣泄,各有所长。
不过,对于活化大脑、最适合作为平日抗老保养的音乐,是「和谐、有规律」的曲子。建议从古典音乐着手,因为古典音乐强调和谐规律,又包括很多细节,更有助于脑细胞活化。
例如听巴哈的小品,「听了立刻觉得脑袋变聪明,」这是因为思绪变得比较规律、有秩序,做事情就有条理。
而工作或学习时需要用脑的时候,莫扎特的乐章是最好的背景音乐,不少研究都发现,办公室里播放莫扎特的音乐,出错率会大幅降低。
贝多芬的交响曲则是非常鼓舞人心,充满力与美,让人处在很有能量的状态。
如果嫌古典音乐很有距离感,李明蒨建议,入门者可从肖邦的夜曲、约翰斯特劳斯的圆舞曲开始听,都是很通俗轻快的乐章,能破除古典、流行音乐的疆界,普遍接受度最高。
电影配乐也是个好选择,因为电影剧情经常最贴近自己的情感或心灵,一边聆听着优美的乐章,脑袋不禁浮现电影画面,有图像的想像刺激,激发「有感」生活。
更进阶的抗老,首推治疗类音乐,例如颂钵、吟唱或配合阴阳五行的乐曲,利用共振的原理,让人感受到声音的回馈,最好有人引导,在放松、安静的情境下,从冥想的状态带入,较能快速进入佳境。「现代人生活忙碌,每天拚命做很多事情,整个人的频率会乱掉,听这类音乐就是像调音一样,用共震把它震回来。」
建立属于个人的抗老音乐数据库,每天20分钟就好,用音乐常保大脑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