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虾可以保质多久 吸虫囊蚴有什么危害
醉虾可以保质多久 吸虫囊蚴有什么危害
如果人吃了含有肝吸虫囊蚴的海鲜,其囊蚴在人肝胆管内约1个月即可发育为成虫。轻度感染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食欲不振,进食后上腹胀和腹痛等消化道症状。慢性重复感染的重症病人上消化道症状明显加重,而且可出现肝硬化和门脉高压,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黄疸、贫血、消瘦和浮肿。儿童患者可伴有明显的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引起侏儒症。肝吸虫的寄生还可诱发胆管癌。
美味虽好,但健康更重要!食用海鲜请尽量煮熟煮透,避免病从口入。
嘎巴虾有什么寄生虫
华支睾吸虫, 日本分体吸虫(日本血吸虫)等。淡水鱼虾是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异形吸虫、棘口吸虫、棘颚口线虫和肾膨结线虫的中间宿主,这些寄生虫的幼虫进入鱼虾后在其体内形成囊蚴或以幼虫形式存在,囊蚴或其幼虫肉眼看不到,但若人吃了未熟的含有囊蚴或幼虫的鱼虾,这些寄生虫就会在人体内寄生,并使人得肝吸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等。
清蒸河蟹冷水还是开水 没熟的河蟹能吃吗
不建议食用。
最好不是吃生海鲜或者是没有完全煮熟的海鲜,如果螃蟹在食用前,未蒸熟蒸透,其中的肺吸虫囊蚴就很难被杀死,随之进入人体,在小肠脱囊而出,到处穿行并长大。对自身健康有所影响。
醉蟹吃了对身体有害吗
醉蟹吃了对身体有害。蟹体内的肺吸虫幼虫囊蚴感染度很高,抵抗力很强,只用黄酒、白酒浸泡并不能杀死它们。因此吃醉蟹很可能感染寄生虫,对身体造成危害。
肝吸虫的易感人群
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无性别、年龄和种族之分,人群普遍易感。流行的关键因素是当地人群是否有生吃或半生吃鱼肉的习惯。实验证明,在厚度约1mm的鱼肉片内的囊蚴,在90oC的热水中,1秒钟即能死亡,75oC时3秒内死亡,70oC及60oC时分别在6及15秒内全部死亡。囊蚴在醋(含醋酸浓度3.36%)中可活2个小时,在酱油中(含NaCI 19.3%)可活5小时。在烧、烤、烫或蒸全鱼时,可因温度不够、时间不足或鱼肉过厚等原因,未能杀死全部囊蚴。成人感染方式以食鱼生为多见,如在广东珠江三角洲、香港、台湾等地人群主要通过吃“鱼生”、“鱼生粥”或烫鱼片而感染;东北朝鲜族居民主要是用生鱼佐酒吃而感染;小孩的感染则与他们在野外进食未烧烤熟透的鱼虾有关。此外,抓鱼后不洗手或用口叼鱼、使用切过生鱼的刀及砧板切熟食、用盛过生鱼的器皿盛熟食等也有使人感染的可能。
#3防治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所致,预防华支睾吸虫病应抓住经口传染这一环节,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本病的关键。做好宣传教育,使群众了解本病的危害性及其传播途径,自觉不吃鱼生及未煮熟的鱼肉或虾,改进烹调方法和饮食习惯,注意生、熟吃的厨具要分开使用。家养的猫、狗如粪便检查阳性者应给予治疗,不要用未经煮熟的鱼、虾喂猫、狗等动物,以免引起感染。加强粪便管理,不让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下鱼塘。结合农业生产清理塘泥或用药杀灭螺蛳,对控制本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药物,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吡喹酮与阿苯哒唑。
醉虾有寄生虫吗
所谓醉虾,就是把冰块放入玻璃器皿中,然后放入活虾,最后将黄酒倒入完全浸泡住虾子并盖上盖子。食用者既可尝到虾子的鲜香,也可尝到酒的洌香。
肝吸虫多存在于淡水鱼、虾子、螃蟹里。肝吸虫繁殖能力很强,一个成虫能繁殖成百上千的虫卵,引起胆管堵塞,还会引发胆管炎、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最严重的能造成胆管癌。
虾体上如果沾有肝吸虫病的囊蚴,生食会将囊蚴带入人体内。有人吃了醉虾后,经常有急性感染症状出现,高热寒颤,肝区疼痛,黄疸,血中嗜酸性颗粒细胞显着升高。严重者出现上腹饱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还可能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虾宜熟食,不宜生食。
享受美食时一定要防止“虫从口入”。近年来,涮肉火锅、生鱼片、醉虾、醉蟹等吃法逐渐流行,但这些不煮熟煮透的吃法都隐藏着身体感染寄生虫的风险。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如腹痛、腹泻、黄疸等,或者有生食习惯担心被感染,可到医院抽血检查。
生食海鲜和肉制品有危险,尤其是淡水的鱼虾蟹,一般不提倡生吃或半生吃。最好是煮熟透再吃。虾蟹生吃或未完全熟透都有危险,尤其是淡水里生长的,一定不要生吃,因为容易有寄生虫,目前的排放污水产生的污染,使虾蟹里的细菌更多,不熟透就食用很容易使寄生虫进入体内,引起疾病。
如果不经高温蒸煮,就算用高度白酒、辣椒等充分腌制,也很难杀死寄生虫和细菌。少量食用醉虾,胃酸可将寄生虫和细菌杀死;而食用过多或长期食用,可能导致寄生虫感染,尤其是肝脏和大脑比较常见。
轻度感染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食欲不振、进食后上腹胀痛等消化道症状;慢性重复感染的重症病人上消化道症状明显加重。寄生虫进入肝内会损害肝组织,甚至诱发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黄疸、贫血、消瘦和浮肿;进入脑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必须及时就医。
建议吃海鲜、河鲜时尽量煮熟煮透,最少蒸煮5分钟。如果一定要生食,可配上大蒜、芥末等具有杀菌作用的配料。尽量不去大排档、小餐馆等卫生状况无法保障的地方吃海鲜。
生吃螃蟹易得什么病
据调查,一般鱼虾离开水体2至3小时后,就会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感染,常发生细菌腐蚀,产生胺类化合物。 寄生虫污染水产品,对人体危害更为严重。据分析,几乎各类鱼虾蟹贝都有其特定的寄生虫潜藏。吃了半生不熟受污染的鱼虾的人,往往出现胃肠不适、感觉迟钝、神经衰弱、血压过低等遗毒症状。 有些人喜欢将活虾、鲜蟹用盐渍、酒醉后生食,然而虾、蟹用盐渍、酒醉后生食也难得安全。已知淡水虾体内往往有各种蚴虫寄生,而蟹 (海蟹、溪蟹、蟛蜞)体内多有吸虫囊蚴。试验表明,在10%浓度的盐溶液中,肺吸虫囊蚴可存活48小时。在15%白酒中可存活43小时;在14度的黄酒中可存活28小时。可见用短时间盐渍和酒醉的办法,不能杀死肺吸虫囊蚴。 采用低温冷冻可否达到杀死细菌和寄生虫的目的呢?一般来说,绝大部分细菌是冻不死的。在低温环境中只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一旦恢复到常温,它们会继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 所以,提醒大家抛弃“生吃螃蟹,活吃虾”的传统食法。鱼、虾、蟹、贝还是熟食为好。
生鱼片中的寄生虫
许多人喜欢吃“鱼生”,珠江三角洲的许多食肆也以“鱼生”鲜美招徕食客,更有人以讹传讹认为用酱料拌过的生鱼片不会感染肝吸虫病。其实寄生在淡水鱼肉中的肝吸虫叫做囊蚴,具有厚厚的壁的囊蚴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实验证明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都不易杀死在鱼肉中的囊蚴,就是把厚度约2-3mm的鱼片投入90℃热水中,也要经三秒钟才能将囊蚴杀死。
因此,吃“鱼生”,吃用酱料拌过的生的鱼片,或者打边炉时生鱼片煮的时间不足,都不能杀死肝吸虫囊蚴,都可能染上肝吸虫病的。肝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肝内胆管,轻者可暂时无症状,随着寄生在胆管中的肝吸虫繁殖增多,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肝脏肿大,部分出现胆囊炎、胆道梗阻,少数人会发展到肝硬化。
肝吸虫的传染途径
能排出华支睾吸虫卵的病人、感染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主要保虫宿主为猫、狗和猪。另外,还有报道,鼠类、貂、狐狸、野猫、獾、水獭也是保虫宿主。
在实验室,豚鼠、家兔、大白鼠、海狸鼠、仓鼠等多种哺乳动物均可感染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有着广泛的保虫宿主,其感染率与感染度多比人体感染高,对人群具有潜在的威胁性。
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有赖于粪便中的虫卵有机会下水,而水中存在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以及当地人群有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习惯。
各种螺感染华支睾吸虫程度各地报道不相同,而且毛蚴感染率随季节变化。如四川安岳县的现场调查,华支睾吸虫毛蚴感染赤豆螺以5~10月为高,11~3月感染率几乎为零。
这可能与水温有密切关系,也与当地在3月份大量施放人粪有关。在螺体内,华支睾吸虫一般只发育至尾蚴阶段。但也有报道华支睾吸虫在螺体内能发育成为囊蚴,这可能是尾蚴成熟后因环境变迁。
在台湾省日月潭地区,上述两种小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率甚至高达100%。1988年的调查资料表明在黑龙江佳木斯地区的麦穗鱼感染率也为100%。囊蚴可分布在鱼体的各部分,如肌肉、皮、头、鳃、鳍及鳞等,一般以鱼肌肉最多,尤其在鱼体中部的背部和尾部较多。也可因鱼的种属不同,囊蚴的分布亦不同。除淡水鱼外,淡水虾如细足米虾、巨掌沼虾等也可有囊蚴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