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生气打人怎么教育
小孩子生气打人怎么教育
1、小孩子生气打人教育之正确引导
孩子喜欢打人,家长应正确引导。杜绝自身暴力小朋友的想法就跟小动物一样,他并不知道什么是恰当的行为,需要家长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教会孩子们“有情绪的时候应该怎样表达”。
当孩子打大人的脸或是踢打小朋友的时候,你要平静而严肃的告诉他,这样会打痛妈妈,会让妈妈不开心,小妹妹痛了会哭;并且握住他的手,轻轻的抚摸,一边强调:“轻轻的,轻轻的”,让孩子感受到:轻轻的抚摸,才令人舒服。这样的引导,你可能需要做很多很多次,孩子才能真正理解。
2、小孩子生气打人教育之给予关注
孩子喜欢打人,家长平时应多关注宝宝给孩子足够的关注,确保他不是单纯想要引起注意才调皮捣蛋。孩子天生就有被爱被关注的需求,如果爸爸妈妈们太忙,孩子觉得被冷落,就会想法获取大人的注意力,“打人的时候,妈妈就会来管我”。
3岁前宝宝的这些坏毛病要改掉
第一个表现是害羞。现在很多小孩在家里,都是活泼乱跳,能吵能闹,很放的开,可是一旦外出见了生人,或是家里来了外人,就会默不作声,扭扭捏捏,不愿意和人打招呼,甚至经常躲在家长的后面。一般这种情况的形成都是由于孩子接触外面世界不多,从而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造成的,所以并不是孩子时时刻刻都会害羞的,只要多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多带到一些人多的地方,多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的环境还有不同的人,经常让孩子和同龄的小孩接触,一起玩,觉自己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第二个表现是坏脾气。有些孩子脾气暴躁,稍微的有点不满意就摔东西,打人,不愿意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就会赖在地上。导致孩子有这些的坏的行为表现的主要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家里的大人们太宠,一味的去放任孩子们的行为。另一种是受身边大人的影响,家长们对孩子稍微没耐心就会又骂又打。要知道父母的脾气坏也会间接的影响到孩子的脾气,所以学会情绪控制是许多家长需要花费很多心思所要去学的教育内容。人人都会生气,失望,不开心,但不同的是情绪管理强的人会用正确的方法给表现出来,所以只要让孩子知道,生气是可以的,但是用不正确的方法,如,打人,哭闹,摔东西等来表现出来的话就是不正确的。
第三个变现是自卑。孩子在幼儿园里,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上课,吃饭,做游戏。老师也会也会让孩子独立做一些事,也会比赛。有些孩子由于在做事情上会表现的比较迟缓,而看到别的小孩都比自己做的好做的快,甚至一些害羞的孩子,由于本身就不擅长在人前表现自己,当看到其他的小孩因为表现的好,而被老师赞扬的时候,就会觉的自己渐渐的不如别人,就开始自卑了,拒绝做任何事,渐渐的变的不爱说话。此时,家长就要通过和宝宝沟通来了解宝宝变的自卑的原因来正确引导孩子。同时要经常鼓励孩子,当孩子在完成某件事取得进步是,要表扬给予孩子成就感,从而来重新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来以正常心面对挫折。
宝宝爱打人该怎么办
孩子教育方法:多点关心拒绝冷漠
当父母对孩子经常无视他的合理要求,而且也不会理会孩子经常出现的暴力倾向,并对孩子冷淡,那么这样的父母容易培养出带有攻击向的孩子。因为他们总是在挫伤宝宝的需求,在宝宝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莫不关心的种子。
在平时要多关心关心宝宝,尽可能地满足宝宝的合理要求。生病、不适、伤心、疲惫、饥饿等生理问题尽量替宝宝解决好。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并在以后着意训练。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
孩子教育方法:不将孩子和别的宝宝相比
孩子并非是圣人,总是会有期不足的地方,父母不宜将他的劣势和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较。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了解他的需求,让宝宝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让孩子独立做一些事情,让他承担一定的责任,让他想相信自己能力,经常说一些鼓励他的话,以此来打开宝宝的心扉,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自己是被人爱的,被注意到的,来帮助他成长。
孩子教育方法:不将孩子和别的宝宝相比
父母不要以为孩子的攻击行为会逐渐消失,如果宝宝的攻击行为一旦被默认的话,那么宝宝就会逐渐习惯通过大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或者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懑。母不要对孩子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要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还要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爸爸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宝宝,而且当爸爸妈妈反复的的讲,那么会有一定的效果。
如果孩子出现大人的情况,那么烦父母可以采取一些小措施,例如惩罚他,但是不要大声的训斥宝宝,或者是打骂宝宝,并且在孩子打人的时候也不要笑或作出夸张的动作,避免孩子误认为好玩儿强化这种行为。
如果包阿伯已经具有这种情况,那么爸爸妈妈就要询问宝宝为什么要打人。也许他会说的不清楚,那么爸爸妈妈就要帮助他表达清楚,帮他分析。弄明白他为什么打人后,就要帮他改正这种状况。
孩子打客人怎么办?
如果宝宝大来访的客人,那又该怎么办呢??除了马上制止,抓住他打人的手外,还要让宝宝明确地知道你因他的行为而生气、难过,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孩子了解打人是不对的,但是一定要小心,不能用力过大,不要弄伤宝宝的手。
宝宝打客人有可能是希望获得关注的一种表现。在客人来临时,父母可以促成宝宝和客人间的互动:让客人和孩子聊天玩耍,观赏他的积木城堡和涂鸦画作等等。让他感觉到,客人的到来爸爸妈妈不但没让她受冷落,还提升了他的被关注的程度。同样,在接待客人时,父母一定要随时要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着他。
小孩容易生气怎么办呢
当宝宝生气时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 1、不要在孩子生气的时候不停的训斥,尤其不能“翻老账”,而正面引导他,如表扬孩子好的行为,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产生好的情绪。
2丶孩子生气时,家长要主动亲近他。因为亲人的抚摸与搂抱会使他感受到爱的温暖,使他的情绪定下来。这时家长可以开点玩笑逗乐孩子,让他的情绪随之好起来。因此,之一方式方法,从不同的侧面来引导孩子是非常必要的。3、通过游戏、劳动及体育活动使孩子的情绪得以发泄。家长可以参与孩子的活动,边玩边做边谈,让孩子渐渐忘记不愉快。
4、最重要的是,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家长要与他分析导致生气的原因,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告诉他好孩子是不能为所欲为的、随便发脾气的,伤害别人就不好了。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榜样的故事,教育孩子要有修养、有度量、有宽阔的胸怀。 另外,家长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动怒、生气,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两岁宝宝的教育
为人父母不应该打小孩--教育第一部 说教为主
为人父母不应该打小孩
因为: 被打的小孩智商会降低
在一项针对一岁至四岁的幼儿,长达四年的研究里,新汉普夏大学的史卓斯博士发现,每周遭到父母亲殴打三次以上的小孩,再长期追踪研究结束时,每位小孩的智商平均降低两分,至於那些从未被父母亲打过的孩子,他们的智商则是平均增加了三分.
史卓斯认为,当父母亲愿意跟小孩耐心的讲理,而不是一味以殴打的手段管教孩子时,可以刺激孩子的认知能力.史卓斯同时发现,长期遭到双亲殴打的孩子,往往会出现焦躁不安的倾向,长此以往,小孩会开始出现攻击性或是性格孤僻,以及表现出反社会的行为徵兆.
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当小孩在玩玻璃花瓶时,此时父母亲如果打骂孩子,绝大部分的小孩都会立刻停止胡闹.但是为人父母者管教小孩的初衷,不仅仅是要小孩立刻停止玩耍危险的玻璃器皿,更重要的是应该要教导小孩学会自制.如此当大人不在孩子身边时,小孩依然能够循规蹈矩,才不至於发生危险.
但是当父母亲使用打骂的方式教导小孩时,孩子并不了解自己的行为有何错误,他们只会得到一个结论:下次捣蛋时,千万不要让父母抓到.另一方面,如果父母能够耐心的教导小孩,虽然这种方式必须耗费较多的时间力气,但是小孩往往可以了解父母亲规定的真意,即使大人不在身边,小孩也会确实遵守规定,因而确保孩子的安全.
错误的示范
如果当哥哥出手打弟弟,你却动手教训大儿子,此时孩子得到的讯息并不是打人不好,而是只有在你个子比对方高,力气比对方大时,才可以出手打人.当父母亲使用打骂的方式管教小孩时,只会增加孩子打人的欲望.
有些父母亲平时并不打小孩,但是一旦碰上攸关孩子安全方面的问题时,大人会打孩子一下屁股,藉由这个举动向孩子表示:你绝对不可以自己过马路,绝对不可以把手指伸进电扇里面等等.但是我认为,无论遇上何种状况,为人父母者都不宜使用暴力的方式教导小孩.
也许在以前的时代,大人轻拍孩子几下屁股其实无伤大雅,但是如今小孩生活里充斥著各种不同型式的暴力,无论是电脑,录影带,电视节目或是电视新闻,处处充满著各种暴力影像.难怪会有那麼多团体要求电视台实施节目分级制度,呼吁大型玩具连锁店停止贩卖玩具手枪,因为大众已经警觉到,小孩子长期暴露在暴力讯息之下,往往本身的行为也会趋向暴力.因此为人父母者有责任为孩子建立一个没有暴力的生长环境,但是如果你习惯轻易的动手殴打孩子,小孩子难免有样学样.
打小孩会打成习惯
我想天底下绝大多数的父母,在疲惫不堪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一定都曾经有过想要把不听话的孩子丢到窗外的念头.当为人父母竟然想要把自己的亲生骨肉丢掉时,并不是因为这些父母心肠恶毒,而是因为父母亲也是人,耐心和体力都有极限,难免会碰上心力交瘁,面临崩溃的时刻.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既然身为万物之灵,因此具有绝佳的自制能力,对於宝宝无限爱意,以及保护孩子安全的本能,基於人类的种种天性,使得父母亲无论如何烦躁疲倦,都还不至於真正把孩子丢出窗外.
但是如果你平常就有打小孩的习惯,假使哪一天孩子突然闯祸了,你很有可能下意识的立刻出手殴打孩子.绝大部分的父母亲都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因为非常生气而动手殴打孩子.可是我认为这种说法完全是因为父母亲还没有真正碰到小孩子犯下大错,当孩子把果汁洒到你昂贵的套装上时,碰上这种状况谁不生气呢? 当你在震怒的时候,真的还可以控制自己出手的轻重吗? 打小孩跟虐待儿童的分野又该如何界定呢?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养成动不动就殴打孩子的习惯,如此你就完全不必忧心这些恼人的问题了.
小孩也许会怕你,可是他绝对不会尊重你
管教小孩的主要目的之一, 就是希望当孩子处於青少年叛逆阶段期间,父母亲仍然管的动小孩.如果从小你就培养小孩子讲道理的习惯,当孩子到了十五岁的叛逆阶段时,比较有可能会听从父母的建议.换言之,付母亲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必须让小孩了解即使他们犯下大错,依旧可以得到大人的协助,但是如果孩子从小就怕你,当他们遭遇困难时,小孩肯定不会前来向你求救.
有一次我在超级市场里,亲眼目睹一个令人非常难过的镜头.一名四岁的小女孩,在超级市场的走道上到处乱跑,虽然女孩的父亲高声吓阻,但是小女孩依旧跑个不停.没想到正当他跑得非常的兴奋时,突然间小女孩停止脚步 -- 他并非被父亲抓到 -- 脸上充满恐惧的神色,小女孩立刻蹲在地上,整个头埋在臂弯里,准备接受惩罚.果然他父亲过来以后,真的卷起手里的报纸,狠狠的打了他几下,当我目睹这一幕,小女孩非常清楚自己一定会被父亲修理时,那种感觉真令人心酸.
小孩子容易生气怎么办呢
1、不要在孩子生气的时候不停的训斥,尤其不能“翻老账”,而正面引导他,如表扬孩子好的行为,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产生好的情绪。
2丶孩子生气时,家长要主动亲近他。因为亲人的抚摸与搂抱会使他感受到爱的温暖,使他的情绪定下来。这时家长可以开点玩笑逗乐孩子,让他的情绪随之好起来。因此,之一方式方法,从不同的侧面来引导孩子是非常必要的。3、通过游戏、劳动及体育活动使孩子的情绪得以发泄。家长可以参与孩子的活动,边玩边做边谈,让孩子渐渐忘记不愉快。
4、最重要的是,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家长要与他分析导致生气的原因,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告诉他好孩子是不能为所欲为的、随便发脾气的,伤害别人就不好了。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榜样的故事,教育孩子要有修养、有度量、有宽阔的胸怀。 另外,家长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动怒、生气,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以上就是小编所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宝宝总爱生气时可以采取的措施了,当宝宝生气时我们不应采取高压的措施去压迫宝宝也不应总是无条件的溺爱顺从他让他他养成“小皇帝”的性格。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多关心宝宝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在根本上理解宝宝教导宝宝。
宝宝好斗怎么办
1. 迅速做出反应。
当你看到孩子开始出现攻击行为时,尽量立刻做出反应。不过,(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1小时里斥责过孩子多次之后),你很容易等到宝宝第三次打人的时候才说"够了!"。即便如此,最好还是在孩子做了什么错事时,立刻让他知道。可以把他带走,短暂地关关他的禁闭。至于禁闭的时间,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三四分钟就够了。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把自己的行为和后果联系起来,明白如果自己打人或咬人,就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然而,无论你有多生气,尽量不要对孩子喊叫或打他,或者说他是个坏孩子。因为这只会教他在生气的时候动口或动手去攻击别人,而不能让他改正自己的行为。所以,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镇静地把孩子拉开,给他树立一个好榜样。
2. 坚持一贯原则。
你要尽可能每次都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攻击行为。你越用同样的方法(比如"好吧,你又推明明了,该再罚一次"),就能越快建立一套被孩子认识和接受的规则。最终他就会明白,只要自己做了错事,就得受罚不能玩——这是他学习控制自己行为的第一步。
即使孩子是在公共场合做了让你尴尬的事情,你也要坚持这些规则。大多数家长都会理解你的处境,毕竟大家都经历过这种情况。但如果有人对你侧目而视,或者不正确地说些"怎么你不爱自己的孩子"之类的话,你不要理他们,要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去处理。
3. 及时和孩子谈谈。
等孩子冷静下来,你要心平气和地跟他说说刚才发生的事情,最好是在孩子心情平静但还没忘记整件事之前,就及时和他谈谈,理想的时间是在事情发生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问问他为什么突然爆发("小勇,你为什么对小刚那么生气?"),告诉孩子有时候生气是很自然的,但不应该推人、打人、踢人或咬人。告诉他可以用其他更好的方法来发泄愤怒:找个球踢、用拳头打枕头、找大人调解,或只是说出自己的感觉:"小刚,你拿走了紫色的蜡笔,我真的很生气。"
现在还是个好时机,让你教孩子先离开使他生气的那种环境和人,直到他自己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而不是挥拳打人。和孩子一起读一些关于这方面内容的书,帮助他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可以试试《生气汤》和《我好生气》这两本书。
孩子为什么会无理取闹
原因1:孩子的年龄因素所致
孩子有了自我意识,但是因为年纪还小,自控能力并不好,情绪波动也大,无法像打人那样能隐忍自己的不满。当孩子的情绪没办法及时调整时,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自然就会大发脾气以此表达心中的不满。
原因2: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失当
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几乎是无所不应,孩子生下来基本就会察言观色,当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父母的答应时,他便采取无理取闹的方式来让父母无条件的妥协,此外,现代家庭里祖父母一辈的人更是对孩子溺爱和袒护,父母双方如果再对孩子的教育意见不一致时,也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无理”。
宝宝常被欺负如何教孩子保护自己
招数一:让孩子坚强反击
有位网友说: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被小朋友欺负,我告诉儿子:“谁打你,你就打他,你要不打他,回家我就打你。”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让孩子一味忍让退缩,结果会更惨。
网友表示,他还培养自己的儿子学跆拳道,不是为了打架,是为了防身,让孩子在被欺负的时候坚强反击,不受别人欺负。
招数二: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小美今年3岁半,在幼儿园里也遇到了被其他小朋友欺负的事情。小美妈妈教孩子,要学会自我保护,例如别人要打我们,我们应该跑,他就打不了啦!或者适当对抗,尽量不引导以暴制暴。
另外,让宝宝知道防范,世界并不是完全美好的,引导宝宝在不利环境中寻求帮助。总之,让宝宝明白,尽量不要让自己处于不利环境;当置身在不利环境中时不能坐以待毙,要有所作为减少自己的损失。
招数三:让孩子自己解决纠纷
当孩子遇到问题是,让他自己解决,可能会令孩子有更加深刻的体会。网友小佳爸爸说,女儿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孩子奶奶都会第一时间去“教育”那位小朋友,结果造成孩子不会自己解决问题,一遇到小朋友之间的“纠纷”,就找奶奶撑腰。
所以,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如果孩子被欺负,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人际关系”,学着适应怎么与其他人相处。可以先向孩子征求意见,问他想怎样做,如果自己没办法解决,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招数四:找打人孩子最信赖的人教育他
每个孩子心中有一个“畏惧”的人,如果自己孩子被欺负,可以找打人孩子最信赖的人教育他。例如,兰兰天天被班上一个“小恶霸”欺负,后来甚至不敢去上学。
兰兰妈妈知道打人孩子害怕自己的爸爸,于是她找到那孩子的爸爸,请他爸爸奶教育他以后别欺负人家了。从那以后,他就没再打过兰兰。我感觉孩子受欺负,应该告诉打人小孩的父母,让打人小孩的父母去管教他家的孩子。
招数五:教孩子学会宽容
孩子之间小打小闹是正常的,如果没有造成伤害,我们可以教导孩子学会宽容。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别怕,因为越怕就越被欺负,但不要教孩子以牙还牙,告诉他打人是错误的,如果你也打人,那你也错了。
的确,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也有类似的困惑。当自己的孩子受到攻击的时候,都会觉得很心疼,更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孩子。
总的来说,孩子们之间的打闹跟成人之间的打斗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他们之间的打闹更多的带有游戏的成分,是一种玩耍。
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周围小朋友之间该如何交往,对他们来说,没有吃亏与不吃亏的概念,所谓吃亏不吃亏其实是家长的想法。所以孩子们刚刚打过了,眼泪一抹,又搂抱在一起亲密无间的玩。只要能保证孩子的安全,没有必要把孩子们之间的打斗看的过于严重。
如果让孩子打回去,这其实是在传递给他们一个错误的社会交往方式,当孩子一旦形成习惯,以后会变成一个攻击性强的儿童。这样的孩子,朋友比较少,对他将来的成长也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当家长遇到孩子打架时,要让孩子多动脑子去思考,想办法化解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用拳头解决问题。
当遇到别的孩子打自己的孩子时,可以告诉打人的孩子:小朋友之间不能打架,并教给他正确的跟自己家孩子玩的方式以及鼓励他跟自己孩子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