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视网膜病变一般会有头眼协调动作

视网膜病变一般会有头眼协调动作

视网膜病变的症状主要都有下面几点:

1.头眼协调动作。新生儿低头前倾、眼球向上转;头后仰,眼球向下看,此谓洋娃娃眼。

2.短暂原始注视。用一个大红色绒球在距眼20厘米处移动60度角的范围,能引起新生儿注视红球,头和眼还会追随红球慢慢移动,此谓头眼协调,这也是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3.用手电筒照眼睛。此时新生儿立即闭眼。轻开眼皮照瞳孔,瞳孔会缩小,此谓瞳孔对光反射。

4.运动性眼球震颤。在距新生儿眼睛前20厘米处,将一个画有黑的垂直条纹的纸圆筒或鼓(长约10厘米,直径约5-6厘米),由一侧向另一侧旋转,新生儿注视时会出现眼球震颤,即眼球会追随圆筒或鼓的旋转来做水平运动。此谓视觉运动性眼震,这些都是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视网膜病变的症状为大家作出的解释,希望能够帮助您解答问题。通过上文专家想告诉大家的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良习惯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视网膜病变的病因

按发病的机制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根据视网膜脱离范围分为部分性和完全性两型,按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也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玻璃体腔内液体通过视网膜的裂孔进入到视网膜下,引起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的分离。这种病人常由于某种因素如高度近视,高龄而存在视网膜变性、萎缩、变薄,或有高度近视,玻璃体液化、脱离、浓缩及与视网膜粘连等。

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原因比较明确,是眼部其他疾病或某些全身病引起,如渗出性视网膜炎、急性弥漫性脉络膜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视网膜病变等,有大量渗出液积聚于视网膜下,造成视网膜脱离。某些眼外伤或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出血以后,机化增殖的玻璃体条索牵引,把视网膜拉下来。还有一些脉络膜肿瘤或视网膜下寄生虫可把视网膜顶起来,形成视网膜脱离。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由于玻璃体增殖牵引视网膜而致脱离。

视网膜病变病因

目前对GRP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相关的血液学异常在发病中的详细作用有待阐明。已知高血糖症引起多种生化和生理改变,相继造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理改变包括周细胞减少、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腔减小,毛细血管内皮屏障(血视网膜内屏障)失代偿。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由于糖尿病引起,除全身症状以多饮、多食、多尿及尿糖、血糖升高为特征外,并有双眼视网膜出现鲜红色毛细血管瘤,火焰状出血,后期有灰白色渗出,鲜红色新生血管形成,易发生玻璃体红色积血为主要特征的眼底改变,对于诊断和估计预后有意义。年龄愈大,病程愈长,眼底发病率愈高。年轻人较老年人患者危险性更大,预后常不良。若糖尿病能得到及时控制,不仅发生机会少,同时对视网膜损害也较轻,否则视网膜病变逐渐加重,发生反复出血,导致视网膜增殖性改变,甚至视网膜脱离,或并发白内障。

老年人眼底出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第一、毛细血管病变

毛细血管病变是疾病的常见诱因,也是疾病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毛细血管病变诱发的眼底出血主要是由于静脉出血导致的,当患者出现局部或全身病变时,诱发毛细血管出血,进而导致眼底出血的出现。

第二、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也是引起眼底出血的重要原因,其表现形式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肾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妊娠中毒性视网膜病变,有时血液系统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诱发眼底出血。

第三、玻璃体脱落

老年人眼底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老年人发生玻璃体脱落后,眼部会因玻璃体脱落而引牵视网膜出现裂孔,进而并发出血。眼底出血的老年患者朋友其症状表现会因出血量的多少和出血部位的不同而不同。

第四、机械性阻塞

眼睛是身体中的比较容易受损伤器官,器官自我协调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机械性阻塞,比如常见的血栓也是眼底出血的诱发因素。在此建议大家对身体出现的类似疾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并做好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

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1、节制饮食:慢性糖尿病节制的要害是饮食,对不同类型的病人饮食要求有所不同,如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取,降低身体的重量,增加有机体对胰岛素的敏锐性,使血糖降落;消瘦者及幼童,适当提高热量摄取。每日进餐总量和三餐分配相对固定,应含糖量低、低脂肪、高卵白、高纤维素饮食,多吃粗粮,少食精大米、精白面和含糖高的生果,禁食富含单糖或者双糖的饮食,如皮糖、糕点、冰淇淋、甜饮料等。

2、自我血糖监测:通过餐前尿糖的测定来调解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的用量。遵医嘱用药,不克不及自行用药。

3 、合并高血压者踊跃降血压:血压一般节制在140/ 90mmHg以下。

4、严防低血糖反应:向病人解说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应采取的措施,特别是餐前和睡前和用药后。

5 、注重用眼卫生:避免熬夜及永劫间的近间隔用眼。

6 、踊跃戒烟;抽烟会导致体内CO增加造成体内相对缺氧及血小板凝固,提速慢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

视网膜病变的检查

视网膜病变患者要做一些基础检查和专科检查,基础检查包括:

1、血糖检查:定期测定血糖水平监控糖尿病病情发展。

2、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并发症。

3、胆固醇血脂检查:保持胆固醇、血脂正常水平。

眼科检查包括: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仅可以了解视网膜微循环的早期改变,而且在糖尿病性视网膜性病变的进展中也有各种特殊表现,其阳性体征发现率较眼底镜检查发现率高,是早期诊断,选择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的可靠依据。如在眼底镜下尚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就可出现异常荧光形态。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下发现的微血管瘤比眼底镜下所见要早,要多得多。其他如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无灌注区,动静脉异常,渗出及出血,新生血管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都有特殊表现。

2、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s)

OPs是视网膜电图(ERG)的亚成分,它能客观而敏感地反映视网膜内层血循环状态。在眼底未见病变的眼中,它能反映出OPs的振幅异常,在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它能进一步显示病程的进展和好转。

3.其他检查

如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可见早期患者的中、高空间频率平均对比敏感度显著降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可发现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表现为低流速、低流量,高阻力型改变血液黏稠度检测可表现为黏度增多血清SOD活力检测可表现为活力下降等。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动脉早期或动脉期,相当于渗出灶处有颗粒状、花边状等多种形态的新生血管网。出血区遮蔽荧光,出血上缘有透见荧光区。后期新生血管有荧光素渗漏形成强荧光区。

视网膜病变的饮食

饮食对眼病恢复也有一定的影响,眼病患者适当注意饮食宜忌,但不主张绝对忌口。凡眼病患者忌烟、酒、辛、辣、炸、烤等食物,宜食熟软易消化之食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合理控制总热量

肥胖患者应先减轻体重,减少热能的摄入。消瘦患者应提高热能的摄入,增加体重,使之接近标准体重。孕妇、乳母、儿童要增加热能的摄入,维持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视网膜病变的偏方

偏方一

丹参、怀牛膝30克,茯苓、猪苓、白术各15克,桂枝、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停用其他药。

疗效:本方治疗眼睛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61例共64眼,痊愈 36眼,好转23眼,无效5眼。

偏方二

丹参30克,葛根6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薏苡仁30克,黄芪60克,车前子15克,枸杞子20克,草决明15克。冷水浸泡30分钟,水煎30分钟,煎汁400毫升,再煎1次,两次煎汁混均,分两次口服,早晚各服1次。

偏方三

鹤草30克,白茅根30克,去葛根;视网膜或黄斑部水肿、渗出明显者加泽泻30克,猪苓15克;肝肾阴虚加龟板15克,女贞子15克、茺蔚子15克;失眠多梦加酸枣仁15克,首乌藤15克;肝阳上亢者加鳖甲15克、石决明30克;后期视网膜见机化斑者加昆布10克,海藻10克;

视网膜病得症状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有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玻璃体无炎性改变。眼底在黄斑部有黄灰色渗出性病灶及出血,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微隆起。

视网膜病变的饮食

饮食对眼病恢复也有一定的影响,眼病患者适当注意饮食宜忌,但不主张绝对忌口。凡眼病患者忌烟、酒、辛、辣、炸、烤等食物,宜食熟软易消化之食品。

合理控制总热量

肥胖患者应先减轻体重,减少热能的摄入。消瘦患者应提高热能的摄入,增加体重,使之接近标准体重。孕妇、乳母、儿童要增加热能的摄入,维持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如何检测新生儿视力发育状况

一、头眼协调动作。新生儿低头前倾、眼球向上转;头后仰,眼球向下看,此谓洋娃娃眼。

二、用手电筒照眼睛。此时新生儿立即闭眼。轻开眼皮照瞳孔,瞳孔会缩小,此谓瞳孔对光反射。

三、短暂原始注视。用一个大红色绒球在距眼20厘米处移动60度角的范围,能引起新生儿注视红球,头和眼还会追随红球慢慢移动,此谓头眼协调。

四、运动性眼球震颤。在距新生儿眼睛前20厘米处,将一个画有黑的垂直条纹的纸圆筒或鼓(长约10厘米,直径约5-6厘米),由一侧向另一侧旋转,新生儿注视时会出现眼球震颤,即眼球会追随圆筒或鼓的旋转来做水平运动。此谓视觉运动性眼震。

相关推荐

如何防治糖尿病眼病

由于糖尿病眼底病变往往不可逆转,因此,预防是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患病开始就要坚持定期做眼科检查: 1.一般患者在被诊断为糖尿病时,应立即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建立相关病例档案; 2.对于没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建议6~12个月散瞳检查眼底1次; 3.对于已出现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应3~6个月检查1次,并及时进行治疗; 4.妊娠糖尿病妇女每3个月检查眼底1次。 目前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一般来说,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治疗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治疗法一、积极控制糖尿病 早期确诊糖尿病,早期采用控制饮食、口服降血糖药物、注射胰岛 素及适当运动等措施控制糖尿病,是防止、延缓或减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治疗法二、药物保守治疗 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除严格控制糖尿病外,可采用下列药物治疗:①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②抗凝药物,如肝素;③促纤溶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治疗法三、脑垂体手术 一般认为血浆生长激素分泌增多是引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因素之一,

左眼底出血怎么回事

引起眼底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全身和局部两大类。全身性病变大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肾病性视网膜病变,妊娠中毒性视网膜病变,甚至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眼底出血。局部病变是指眼底本身病变。 如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病变、视网膜血管瘤、视网神经血管炎,以及老年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中心性视网膜脉络炎等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另外,老年人常常发生的玻璃体后脱离时,因玻璃体引牵视网膜出现裂孔,而伴发出血。眼底出血的患者,依照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部位

眼睛里面出血是怎么回事

眼底出血多因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血管阻塞或免疫功能异常引起,常见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性病变。本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引起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眼部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效的治疗,常可导致失明。 网膜动脉属终末动脉,毛细血管属连续型,其内皮细胞间的联结为紧密的封闭小带型,血管内物不能进入视网膜,形成血———视网膜屏障,视网膜血管是自动调节。无论全身或眼部的病变,当破坏了视网膜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就产生异常的血管反应,使血管及其屏障功能受损而

预防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

据统计,患糖尿病5〜9年后,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约为10%,15年糖尿病病史者发病率约为50%,25年以上者则高达90%。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对糖尿病及其眼部并发症仍然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不少患者直到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才到眼科就诊,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因此,提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避免致盲的关键所在。 糖尿病为何侵害眼睛 眼睛里的视网膜犹如相机的底片,是人眼接受光线的重要组织结构,一旦视网膜严重受损,则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直至失明。视网膜上分布着丰富的血管,是人体内最容易

眼底出血的原因

引起眼底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全身和局部两大类。全身性病变大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肾病性视网膜病变,妊娠中毒性视网膜病变,甚至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眼底出血。局部病变是指眼底本身病变。如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病变、视网膜血管瘤、视网神经血管炎,以及老年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中心性视网膜脉络炎等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另外,老年人常常发生的玻璃体后脱离时,因玻璃体引牵视网膜出现裂孔,而伴发出血。眼底出血的患者,依照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部位不

如何诊断视网膜病变

1.视网膜病变的症状:视力显著减退、视物变形、视野中心暗点。 2.当晶体后血管膜过度殖晶体后吓破裂,引起白内障,在皮质被吸收的同时,中胚叶组织侵入,形成结缔组织性膜,称为纤维性假晶体。 3.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该病变眼底所见,与本病相似。但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生足月顺产新生儿,无吸氧史,不同于视网膜病变。 4.先天性脑眼发育异常该病亦见于早产儿,亦晶体后纤维膜及视网膜发育不全和脱离。但脑水肿、睑下垂、大脑小脑的发育异常等,可与视网膜病变鉴别。 5.视网膜病变的鉴别诊断:Bloch-Sü

视网膜病变如何防治

1.老年性黄斑变性成为致盲首因 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上海等发达城市,导致失明的主要眼疾已经由原先的白内障变成了现在的视网膜退行性病变(主要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以前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中年以上者视力减退的一个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人出现视物模糊、视野中心区黑点或斑块,视物变形等一种或多种症状。 如果任其发展进而导致阅读、驾车困难和无法看清他人面容,虽然尚部分视力,但是这种症状严重的造成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明显影响生活质量。而之所以出现这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眼底出血

眼底出血是多种眼底疾病或某些全身疾病所共的一个症状,而非一种独立的眼病。如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老年性黄斑盘状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性视网膜病变等,常伴眼底出血的改变。 1、多吃各种水果,特别是柑桔类水果,还应多吃绿色蔬菜、粮食、鱼和鸡蛋。多喝水对减轻眼睛干燥也对预防眼底出血帮助。 2、不吹太久的空调,避免座位上气流吹过,并在座位附近放置茶水,以增加周边的湿度。 3、平时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用眼睛。切忌

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降低的根本原因

糖尿病患者常常感觉自己的视力在降低是怎么回事?专家解释,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糖尿病眼病是造成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又呗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就医不及时的话,很可能导致双目失明极大危害。所以为了效的预防这个现象的发生,我们首先要了解糖尿病眼病的发病机理,对症下药。 糖尿病眼病常见的三点病因: 病因一、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患者发生白内障的机与普通人相比几率更大,发病也早,进展更快。糖尿病白内障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不清,总感觉眼前一层雾,揉眼后也不去除,感觉阳光、灯光特别刺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