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纯母乳宝宝警惕维生素K缺乏
喝纯母乳宝宝警惕维生素K缺乏
孩子脑内蹊跷出血
5个月大的欢欢(化名)正在该院重症监护室内抢救。欢欢这个月初因为肺炎被送到医院治疗,不过医生发现他的问题远不止肺炎这么简单。“当时看到小孩的眼珠往上翻,感觉大脑神经似乎已经受到破坏,头颅CT证实,欢欢的脑子里大面积出血,这是很危险的症状了”,目前孩子病情还比较平稳,不过虽然治疗及时,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小孩子的手脚比较软,而且表情有点呆滞。他解释说,颅内出血会对大脑组织产生压迫,造成神经细胞的坏死,就会产生神经系统一系列的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神经系统的疾病就难以恢复了。”
欢欢患病的原因是维生素K缺乏,而罪魁祸首竟然是母乳喂养。他的妈妈告诉医生,由于奶水一直比较充足,加上大家都说母乳喂养好,就一直在进行纯母乳喂养,没想到出了这个事。
缺乏维生素K后果严重,除了欢欢外,他们收治的另外两个孩子一个没能抢救过来,一个脑子的神经组织受到破坏,现在已经转到了脑外科,今后可能在运动能力、语言智力发育方面存在缺陷。
纯母乳唯一缺点 维K含量低
维生素K缺乏有两种,一种是先天性的,多发刚出生的婴儿,另外一种就是像欢欢这样,长期服用母乳造成的。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只有出生体重不足、早产儿以及有产伤的婴儿最容易患维生素K缺乏症,现有许多证据显示,即使身体完全健康的足月儿,也可能因缺乏维生素K而引起颅内出血。因为维生素K是参与血液凝固的重要物质,是人体肝脏合成重要凝血因子的辅酶。人体维生素K(简称维K)的来源主要通过饮食和肠道内细菌合成。由于母乳中维K含量只有牛乳的1/4,且初乳几乎不含维K,加上母乳喂养者肠道内细菌少,维K合成也少。因此单纯母乳喂养婴儿极易患维K缺乏症。
“母乳的优点肯定比奶粉多,比如说母乳的抗体多,可以增加小孩抵抗力,而且母乳营养成分比较平衡,小孩子也容易吸收这些营养。但母乳喂养唯一的缺点就是维生素K的含量比较低。”大多数的妈妈不用紧张,因为维生素K缺乏很容易避免。现在一般医院都会在新生儿出生时预防性地打针补充维生素K,这三个宝宝来自外地农村,出生时没有补充维K才会患病。即使没有打过针,宝宝出生以后通过注射或者口服的方式补充维K,或者在母乳喂养的同时,适量给宝宝喂些配方奶粉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宝宝需要补充哪些营养
宝宝应如何饮食呢?宝宝需要哪些营养?怎样才能做好宝宝的饮食保健?我想很多爸爸、妈妈都很关心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宝宝饮食的相关知识吧。
一、蛋白质:足月儿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2~3克。
二、脂肪:每天总需要量为9~17克/100卡热。母乳中未饱和脂肪酸占51%,其中的75%可被吸收,而牛乳中未饱和脂肪酸仅占34%。亚麻脂酸和花生四烯酸是必需脂肪酸,亚麻脂酸缺乏时出现皮疹和生长迟缓,花生四烯酸则合成前列腺素。
三、氨基酸:9种必需的氨基酸是:赖氨酸、精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颉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新生儿每天必须足够地摄入这9种氨基酸。
四、热能:足月儿生后第一周,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250~335千焦;生后第二周,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335~420千焦;生后第三周及以上,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要420~500千焦。
五、糖:足月儿每天需糖17~34克/100卡热。母乳中的糖全为乳糖,牛乳中的糖,乳糖约占一半。
六、维生素:健康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很少缺乏维生素,因此不需要额外补充。如果准妈妈妊娠期维生素摄入严重不足,胎盘功能低下并早产,新生儿可能缺乏维生素D、C、E和叶酸、维生素K。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新生儿自发出血症或晚发V-K缺乏出血症。尤其是纯母乳喂养儿,发生的概率比较大。因此,常规上给出生后的新生儿肌注V-K1 1.0毫克,是起预防作用的。
七、矿物质、宏量元素及微量元素:
钠:食盐就是氯化钠,提供人体必需的钠。妈妈喂奶期间不宜吃得太咸,但并不是一点也不需要钠。乳母在月子中一点不吃盐的做法是不对的,新生儿也需要盐。
钾:乳品中钾能够满足新生儿的需要。
氯:氯随钠、钾吸收。
钙、磷:母乳中的钙,有50%~70%在新生儿肠道中被吸收;牛乳钙的吸收率仅为20%。因此母乳喂养不易缺钙,牛乳喂养容易缺钙。磷的吸收比较好,不易缺乏。
镁:镁缺乏时影响钙平衡。
铁:母乳和牛乳中铁含量都不高,牛乳中的铁不易吸收,因此牛乳喂养更容易缺乏铁。
锌:新生儿期很少缺锌,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发锌不能代表当时的血锌情况。因此,不要以发锌衡量当时的血锌情况,发锌低不能代表血锌也低,应以血锌为准。
婴儿亦患脑溢血
脑溢血常发生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的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现,婴儿也会发生脑溢血。不过,婴儿脑溢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致使血液中某些依赖维生素k而合成的凝血因子缺乏,导致凝血障碍而发生的。
婴儿维生素k缺乏,常见以下原因:一、孕期滥用抗生素类药物,抑制了肠道内正常细菌的生长,合成维生素k就减少,或孕妇患有肠道疾病,或长期服用泻药,使维生素k的吸收减少,造成胎儿维生素k的贮备不足。二、母乳喂养而未及时添加辅食者。由于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加之母乳喂养儿肠道内乳酸杆菌不能制造维生素k,使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ⅵ、ⅹ合成障碍。三、婴儿患有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肝功能损害,或不适当服用抗生素,而使本身维生素k的合成、吸收、利用、储存发生障碍。
婴儿发生了脑溢血,表现为躁动不安,高声尖叫,双眼凝视或上翻,频繁呕吐,前囱饱满,肢体抽搐,最后出现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昏迷而死亡。本病来势凶险,预后不佳,尤其是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一般发生在婴儿出生后1~2个月内)会导致硬脑膜下、蛛网膜等部位出血,直接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瘫、智力低下,给孩子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了永久性伤残。
那么,怎样预防婴儿脑溢血呢?首先,母亲在孕期不要滥用抗生素,有肠道疾病要及时治疗。哺乳期妇女要吃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金花菜、菠菜、西红柿、卷心菜、胡萝卜、黄豆、动物肝及鱼、蛋类等。母乳喂养的婴儿4个月后要适时添加辅食。发现婴儿患有肠道疾病必需及时治疗,但不得乱用抗生素。
维生素K缺乏病吃什么好
1.牛奶
吃牛奶的好处
富含蛋白质。具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之功效
牛奶怎么吃
每日一袋。早晚服用即可
2.水果
吃水果的好处
富含维生素。属于特别有营养的水果
水果怎么吃
每日一个。两餐间食用
3.芹菜
吃芹菜的好处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维生素P
芹菜怎么吃
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特别是老年人,由于身体活动量小、饮食量少、饮水量不足而易患大便干燥,经常吃点芹菜可刺激胃肠蠕动利于排便。
新生儿出血怎样治疗
新生儿出血是现在新生儿常见的疾病。新生儿出血症即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是新生儿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往也称为新生儿自然出血,其发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K缺乏,导致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包括第Ⅱ、Ⅶ、Ⅸ、Ⅹ活性低下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对于已经发生出血的患儿要立即肌肉注射维生素K1 1~2mg,可以使出血很快停止。出血严重合并休克者可以立即输血或血浆以提高血中的凝血因子水平,纠正低血压和贫血。还可以同时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加快止血。如果出血发生在消化道,应该立即禁食,同时静脉补充营养直至出血停止。
既然新生儿出血症可以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那么如何避免本病的发生呢?其实本病的预防并不难,新生儿需要在出生时和生后3个月内补充维生素K1,这样就可以完全杜绝发生新生儿出血症。具体给药方法是在出生时肌肉注射维生素K1 1mg或者口服维生素K1 2mg一次,然后每隔10天同样剂量口服一次直至3个月。如果是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建议乳母口服维生素K1(5mg/天)以增加乳汁中维生素K1含量。也有研究在分娩前给予孕妇口服维生素K1可以提高脐血中维生素K1的水平,可以预防新生儿维生素K1缺乏。
吃母乳的孩子应给维生素K吗
维生素K是脂溶性维生素,它参与人体凝血过程,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K,就等于缺乏凝血因子,容易出血,或出血难止。如果维生素K严重缺乏,婴儿会出现脐带残端渗血不止、皮肤出现淤斑等症状,最严重的会导致颅内出血,严重威胁生命。 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维生素K,需摄入含维生素K的食物然后在肠道合成。新生儿肠道内没有帮助合成维生素K的细菌,再加上婴儿通常只吃母乳,母乳虽然营养丰富,但维生素K含量偏低。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容易缺乏维生素K。
维生素K缺乏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方法包括:
①乳母多吃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豆油、菠菜等绿叶蔬菜;
②正常新生儿出生6小时后肌肉注射维生素K1(5mg)一次,或口服维生素K1(25~50pg)120天;
③患有先天性肝胆疾病、慢性腹泻的小儿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K;
④对于在孕期曾服用影响维生素K代谢药物的孕母,在产前应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
胖宝宝也可能缺乏营养素
胖宝宝也可能缺乏营养素
很多人认为小胖子就是营养过剩,其实这种说法不够恰当。孩子胖可能只是能量过剩,不能代表营养素的过剩。很多胖宝宝反而更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等问题。这是因为,胖了以后,脂肪组织或细胞或储存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D等,导致胖小朋友血液中的维生素D不足,而出现缺乏的症状。由于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等,缺乏后婴幼儿期更容易出现佝偻病,较大的儿童导致抽筋等缺钙的表现。同样,胖宝宝也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等营养不良问题。
宝宝肥胖可能带来多种疾病
大量的研究证实,孩子太胖不但不是好事,而且需要警惕。这是因为,肥胖会给孩子惹来很多麻烦:肥胖可导致30多种疾病,让小胖子可能患上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等。肥胖还会导致孩子反应变慢,大脑变笨,学习成绩下降。
规范饮食别让宝宝变小胖子
孩子变胖坏处多多,怎样才能避免宝宝变成小胖子?刘长伟表示,要避免宝宝变成小胖子,一定要规范饮食。
1.准妈妈在孕期就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多咨询专业营养师,尽量避免宝宝出生时就是巨大儿。
2.宝宝0-6个月尽量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孩子明显比人工喂养的孩子发生肥胖的几率要低。
当然,母乳喂养也会肥胖,如果妈妈比较胖,且进食大量的含油脂的食物,乳汁中脂肪含量就会高,容易导致宝宝肥胖。因此母乳妈妈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不摄入过度的含油脂过多的食物等,注意控制饮食总能量。同时注意喂养方式,尽量直接让孩子吸吮乳汁,做到需要多少,吃不多,容易控制量,不得已时才将乳汁挤出来放入奶瓶。
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宝宝,则需要控制总奶量及喂养速度,宝宝需多少则喂多少,而不是拼命的灌孩子。有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吃点长胖点,使用孔径较大的奶嘴或私自将奶嘴孔改大,这种做法都需要警惕。
3.6-12月的宝宝,要合理安排奶量及辅食的量,避免过多的辅食或奶量导致总能量超标。
4.对于1岁以后的宝宝,同样需要有合理的个体化饮食方案,避免饮食合理,饮食能量既不能低,也不能过多。
维生素k缺乏有哪些症状
1.皮肤、黏膜出血如皮肤紫癜、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2.内脏出血如呕血、黑粪、血尿及月经过多等,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
3.外伤或手术后伤口出血。
4.新生儿出血症多见于出生后2~3天,常表现为脐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本病出血一般较轻,罕有肌肉、关节及其他深部组织出血的发生。
维生素K缺乏症又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是指由于维生素K缺乏导致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活性低下,并能被维生素K所纠正的出血。
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缺乏症是一种获得性、复合性出血性疾病,存在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基础疾病,出血倾向、上述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为特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病因
1、摄入不足:如长期进食过少或不能进食、长期低脂饮食、胆道疾病、肠瘘、广泛小肠切除、慢性腹泻等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内源性合成减少。
2、肝脏疾病:重症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晚期肝癌等,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引起维生素k摄取、吸收、代谢及利用障碍,肝脏不能合成正常量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3、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如香豆素类等。
4、新生儿出血症:出生后2~7日的新生儿,可因体内维生素k储存消耗,摄入不足及内生不能等,导致维生素k缺乏引起出血。
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的症状、体征外、主要表现为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如皮肤紫癜、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内脏出血如呕血、黑粪、血尿及月经过多等。外伤或手术后伤口出血。新生儿出血症:出血多见于出生后2~3天,常表现为脐带出血、胃肠道出血等。维生素K缺乏症的出血一般较轻,罕有肌肉、关节及其他深部组织出血发生。
检查
1、筛选试验:PT延长、APTT延长。
2、确诊试验:FⅩ,FⅨ、FⅦ及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降低。
诊断
维生素K缺乏症的诊断参考标准:
(1)存在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基础疾病。
(2)临床有皮肤、粘膜及内脏轻、中度出血。
(3)PT、APTT延长,FⅩ,FⅨ、FⅦ及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降低。
(4)维生素k治疗有效。
治疗
1、治疗相关基础疾病。
2、饮食治疗,多食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等绿色食品。
3、补充维生素k;出血较轻者,维生素k4口服,持续半个月以上,出血严重或有胆道疾病者应用维生素k1静脉滴注。
4、凝血因子补充,如出血严重,维生素k难以快速止血。可用冷沉淀物静脉滴注,亦可输注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
新生儿最易缺乏维生素K
维生素K的功劳不小,它能预防新生婴儿出血疾病;减轻因病造成的内出血、促进血液的正常凝固等。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维生素K,只有靠食物中天然产物或肠道菌群合成。成人一般可以通过食物或肠道菌群得到足量补充,而维生素K比较难以通过胎盘吸收,所以,婴儿体内没有多少“老本”可用。
刚从子宫娩出的小宝宝,肠道内还是一片洁净的世界,还没有帮助合成维生素K的细菌来“安家落户”,再加上婴儿通常只吃母乳,奶汁虽然营养充分、全面,唯独维生素K含量偏低,仅为牛奶的1/4。因此,出生后24小时至3个月最容易维生素K摄入不足。
当宝宝缺乏维生素K时,会表现胃肠黏膜出血,表现为黑便伴呕吐、脐带、皮下及口鼻黏膜也可出血,以缓慢持续渗血为特点。病情较轻者4~5日后常自行停止。出血量多可有贫血,甚至休克。
如何获得维生素K
1在怀孕时,尽可能不服用对胎儿有害的药物,在婴儿出生前孕妇使用某些药物,如鲁米那、苯妥因钠、利福平、异烟肼等,可加快维生素K氧化降解,造成体内维生素K含量下降。
2只要是正规医院生宝宝,每个新生儿出生后肌肉注射一次维生素K,以预防新生儿出血。
3哺乳的母亲应多吃些维生素K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菠菜、苜蓿、西红柿及鱼类。
4单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经常腹泻并应用厂谱抗菌素时,应该适量注射维生素K。因为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生长,造成维生素K严重缺乏,从而导致婴儿凝血功能障碍。
5婴儿有黑便、呕吐物为咖啡色、脐带渗血不止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或注射维生素K,千万不要自行购药给婴儿喂服。
最佳食物来源
酸奶酪、紫花苜蓿、蛋黄、大豆油、海藻类、绿叶蔬菜、猪肝、西兰花、椰菜花、椰菜、稞麦、红花油等。
维生素k缺乏有哪些症状
1.皮肤、黏膜出血如皮肤紫癜、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2.内脏出血如呕血、黑粪、血尿及月经过多等,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
3.外伤或手术后伤口出血。
4.新生儿出血症多见于出生后2~3天,常表现为脐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本病出血一般较轻,罕有肌肉、关节及其他深部组织出血的发生。
维生素k缺乏的治疗方法
治疗
1、治疗相关基础疾病。
2、饮食治疗,多食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等绿色食品。
3、补充维生素k;出血较轻者,维生素k4口服,持续半个月以上,出血严重或有胆道疾病者应用维生素k1静脉滴注。
4、凝血因子补充,如出血严重,维生素k难以快速止血。可用冷沉淀物静脉滴注,亦可输注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
饮食保健
维生素K缺乏病可以进食动物肝脏等食物,有缺乏维生素K出血等疾病可以考虑肌肉注射维生素K1等药物治疗, 注意休息,多吃水果和蔬菜。
预防护理
治疗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病因。肝病、阻塞性黄疸、长期腹泻、脂肪吸收不良患者每周注射维生素K,为预防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现多主张新生儿出生后口服维生素K 1~2mg,以后每周或10天口服1次,至3个月龄。
维生素k缺乏症的病因
1、摄入不足:如长期进食过少或不能进食、长期低脂饮食、胆道疾病、肠瘘、广泛小肠切除、慢性腹泻等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内源性合成减少。
2、肝脏疾病:重症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晚期肝癌等,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引起维生素k摄取、吸收、代谢及利用障碍,肝脏不能合成正常量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3、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如香豆素类等。
4、新生儿出血症:出生后2~7日的新生儿,可因体内维生素k储存消耗,摄入不足及内生不能等,导致维生素k缺乏引起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