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体重低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小儿体重低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上要注意体温的变化,最好母乳喂养,可以适量添加液态维生素,要注意孩子是否有贫血情况发生。注意脐带的护理,防止感染。如果护理精心,孩子各项生理指标会逐渐赶上同龄儿。在喂养时要注意:
(1)尽量采用母乳喂养。为使低体重儿尽快赶上正常儿,母亲应尽可能地采用母乳喂养孩子,还要想方设法增加自己的奶量,实在无法采用人乳喂养时,才考虑用牛奶代替。
(2)若乳母奶头凹陷,孩子吸吮有困难,可用吸奶器将奶吸出,可将母乳挤出,盛装于煮沸消毒的杯子中,用小滴管耐心滴喂。橡皮奶头应选择质地松软些的,以利于婴儿的吸吮。喂后用小枕头垫高上半身,并采取右侧卧位,避免溢奶而引起的窒息。
(3)人乳喂养的次数,可灵活掌握,不强调按时,只要婴儿哭了想吃就可以喂奶。吸吮力差的可适当缩短喂奶的间隔时间,每两小时一次,少量而多次喂奶。
(4)人工喂养应采用稀释牛奶,牛奶与水的比例为3:1,再按100毫升稀释的牛奶中加8~9克糖的比例调配。这样配制的牛奶,脂肪少些,糖多些,适合婴儿的需要。人工喂养,每天的喂奶总量,一般为婴儿体重的五分之一。例如一个2000克重的婴儿,每天应喂乳400毫升左右。每天喂养的次数可根据出生的体重决定。
(5)低出生体重儿发育支持护理:为患儿创造安静、舒适、有利于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尽量减少声、光、侵袭性操作的刺激,合理摆放舒适的体位,每日两次油浴、抚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小儿体重低下如何预防
● 母乳最佳
早产宝宝要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必须补充足够的营养,早产宝宝由于生理机能发育不很完善,要尽一切可能用母乳喂养。母乳内含丰富的乳白蛋白,其中的氨基酸能够促进宝宝生长,且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这些对早产宝宝健康更加可贵。用母乳喂养的早产宝宝,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和其他感染的机会较少,宝宝体重也会逐渐增加。母乳不足,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宝宝需要加铁强化的配方奶喂食,配方奶中还应特别添加钙、磷、钠及维生素。
● 吸后再食
早产宝宝对于营养素的需求高于正常宝宝,但这也和早产宝宝的生理特点存在着矛盾。早产宝宝的吸吮能力较差,吞咽反射不敏感,过多、过快的喂养很容易发生呛奶,对于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宝宝,妈妈要按时用吸奶器吸奶(至少每3小时吸一次),然后将吸出来的奶水再喂给宝宝。
● 少食多餐
早产宝宝的胃容量较小,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健全,吃奶量过多易导致胃储留引起溢奶,严重时还会造成消化不良、腹泻。少吃多餐可以有效调解宝宝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之间的矛盾。新妈妈喂宝宝时可以缩短间隔时间,奶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让宝宝脆弱的消化系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调节。一般体重1500~2000克的早产宝宝一天喂哺12次,每2小时喂一次。2000~2500克体重的宝宝一天喂8次,每3小时喂一次。
● 营养补充
早产宝宝还需补充适度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因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而发生身体病变。对于宝宝的身体情况,新妈妈每天应做详细记录,便于准确分析并及时调整营养结构。
计划2 :适宜环境
● 温度湿度
早产宝宝存在着某些器官的障碍或缺陷,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的生活环境。早产宝宝皮下脂肪少,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敏感,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而宝宝自身又不能有效地调节体温,因此护理中对温、湿度的要求就显得很重要。但保温并不等于把宝宝如竹笋般层层包裹,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28℃,室内相对湿度在55%~65%,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宝宝保温。宝宝体温应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测量体温1次,当最高体温与最低体温相差超过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若体重达到3000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正常新生宝宝一样洗澡。但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度。
● 预防感染
由于早产宝宝免疫功能低下,因此要积极预防感染。除了专门照看宝宝的人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入早产宝宝的房间,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感染者则更应列入禁入黑名单”,以防交叉感染。在给宝宝喂奶或接触宝宝前,应用肥皂及热水洗净双手,要换上清洁干净的衣服或专用的消毒罩衣,新妈妈患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易传染疾病时,给宝宝哺乳应戴口罩,避免将宝宝感染。奶瓶、宝宝用具应每天消毒,床具要常洗晒,居室注意通风,每天为宝宝洗澡、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这些日常注意小事项都可以降低宝宝感染的几率。
婴幼儿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发生贫血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胎儿从母体中获得的铁仅供婴儿出生后3、4个月使用,4个月后的婴儿体内贮存的铁已用尽。如果此时不注意按时添加辅助食品,即有可能发生贫血。
二是婴儿体内贮存铁的量与出生体重成正比,早产儿、双胎儿以及出生体重低的婴儿,贮铁量较正常婴儿少,但是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因此常可能在2个月时即发生贫血。经常腹泻也是贫血发生的原因之一,由于消化不良而影响正常饮食,以致铁元素摄入量不足,造成贫血。
铁是制造红血球必不可少的原料,同时还参与了体内多种重要酶的合成,因此要积极预防小儿的贫血。
婴儿营养不良的特征有什么
1.病史
应掌握小儿的膳食摄入情况,饮食习惯,进行膳食调查以评价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情况,有无影响消化,吸收,慢性消耗性疾病存在,并了解家庭的一般状况,家属的生长模式,家长的身高,体重和对孩子的关心程度。
2.临床症状
常有两种典型症状,消瘦型(marasmus),由于热能严重不足引起,小儿矮小,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推动弹性,头发干燥易脱落,体弱乏力,萎靡不振,另一种为浮肿型由严重蛋白质缺乏引起,周身水肿,眼睑和身体低垂部水肿,皮肤干燥萎缩,角化脱屑,或有色素沉着,头发脆弱易断和脱落,指甲脆弱有横沟,无食欲,肝大,常有腹泻和水样便,也有混合型,介于两者之间,并都可伴有其他营养素缺乏的表现。
3.体格测量
体格测量是评估营养不良最可靠的指标,目前国际上对评价营养不良的测量指标有较大变更,它包括三部分。
(1)体重低下 儿童的年龄别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体重低下,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 3个标准差为重度体重低下,此指标反映儿童过去和(或)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单凭此指标不能区分属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 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生长迟缓,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生长迟缓,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消瘦 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消瘦,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消瘦,此指标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婴儿出生的伤害有些体重就比较轻,特别的瘦小,有点婴儿体重还不达标。对于小儿营养不良的相关知识,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的很透彻了,我们为了孩子的健康身体,希望我们做家长不要忽视,当孩子以上的一些症状的时候要注意,及时的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什么是低体重儿
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称为低体重儿。在妈妈怀孕的阶段,也就是孕后的8~38周里,妈妈的营养不良或疾病因素都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在出生时体重过低甚至超低。
低体重儿还包括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27周的活产婴儿;足月小样儿是胎龄在37周以上,但是出生体重低于同龄胎儿。
胎儿体重过低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体重过低的新生儿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呼吸机能和代谢机能都比较弱,特别容易感染疾病,死亡率比体重正常的新生儿要高得多。低体重儿出生后可能会发育不良,其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新生儿体重不足与遗传有关
法国和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共同发现,婴儿出生时的体重与其父母双方出生时的体重都有关系。这表明,新生儿体重不足很可能有遗传方面的原因。
调查结果发现,若母亲出生时体重不足,新生儿体重低于标准的可能性要高4.7倍;若父亲出生时体重不足,新生儿的这一风险要高3.5倍;若父母双方出生时都体重不足,新生儿体重不足的风险则高达16.3倍。
研究人员指出,新生儿体重不足很可能有遗传方面的原因,因此医生应该考虑把有体重不足家族史的婴儿归类为发育正常。
婴儿体重低下怎么办
1、注意保暖
体重低下的宝宝身体功能不足足月宝宝,他们在体温调节方面会有一定困难,因此护理中对温、湿度的要求就显得很重要。体重低下的宝宝要注意保暖,衣着以轻柔软暖、简便易穿为宜,尿布也要柔软容易吸水为佳,所有衣着宜用带系结,忌用别针和钮扣。
但是家长要注意,保温不等于要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这样反而会出现捂热综合症。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28℃,室内相对湿度55%-65%之间,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宝宝保温,但千万注意安全。宝宝体温应保持在36-37℃,家长可以在上午和下午各给宝宝测一次体温,如果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
另外,体重过低的宝宝不能洗澡,以免流失体温和在洗澡期间着凉。待宝宝体重达到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但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
2、精心喂养
喂养方式是决定体重低下的宝宝能否尽早追赶足月儿发育脚步的重要因素。对于体重低下的宝宝,专家建议早喂养,使其生理体重下降时间缩短,或程度减轻,低血糖率发生减少,血胆红素浓度相对减少。一般在宝宝出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乳。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如曾发生紫绀、呼吸困难或手术产者,可适当推迟喂养,静脉补液。
在哺喂时,有些宝宝吸吮反射较好,可以直接哺乳;若宝宝无法吸吮则需要用滴管或者胃管哺喂。喂奶量需要参考体重低下的宝宝媒体哺乳量计算公式:出生10天内早产儿每日哺乳量(ml)=(婴儿出生实足天数+10)×体重(克/100)10天后每日哺乳量(ml)=1/5-1/4体重(克)以上摄入量为最大摄入量。如宝宝不能吃完,可将剩余部分由静脉营养液的方式补充,以保证蛋白质、热卡和水分的供给。
婴儿体重低下怎么增加体重
体重低下的宝宝对热量的要求高于健康足月的宝宝。体重低下的宝宝每日每公斤体重需110-150大卡热量,而健康的宝宝每日每公斤体重只需50大卡热量。体重低下的宝宝肺呼吸的运动量比足月宝宝大,但吸收能力却比足月宝宝低,所以体重低下宝宝的热能的供给还是以稍低开始为宜,之后视宝宝发育情况逐步加多。体重低下的宝宝需要4种重要营养:
1、蛋白质:足月宝宝从母乳中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6-7%,体重低下的宝宝需要大量蛋白质,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2%。
2、氨基酸:健康的宝宝必需氨基酸为9种,而体重低下的宝宝需要11种,因为他们缺乏有关的转化酶,不能将蛋氨酸转化成胱氨酸,苯丙氨酸转化成酪氨酸,因此胱氨酸、酪氨酸成为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必要时需就医额外补充。
3、无机盐:体重低下的宝宝需要的无机盐比健康足月宝宝多,因为孕后期是胎儿吸收母体供给无机盐的重要阶段,而一些早产宝宝错过了这个机会,导致体内无机盐含量偏少。一些重要无机盐如钙、磷、铁都要增加。
4、维生素:早产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E,易出现溶血性贫血,而且体重低下的宝宝对脂肪的吸收率不如健康宝宝,并可能缺乏脂溶性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素。
刚出生的宝宝体重低是什么原因
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初产年龄:初产年龄在30岁以下,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加,超过31岁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2、孕周:胎儿在母体中的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影响新生儿出生的体重。孕35至3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随 周增加而明显增加:孕40周至43周,体重增加较慢;孕44周后,体重反而下降。
3、胎次及多胎:第二胎第五胎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第一胎相比,呈递增现象,多胎新生儿体重一般都较低。
4、孕妇健康状况:孕妇患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疾患,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如感染病毒或其它微生物,也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5、孕妇嗜好:孕妇吸烟会导致新生儿体重低于正常体重。
6、胎儿性别:女性新生儿低于男性110克。
7、营养状况:节食、偏食、挑食都会造成营养缺乏而导致新生儿体重过低。
影响早产儿体重的因素
1 、初产年龄:初产年龄在30岁以下,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加,超过31岁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2、孕妇健康状况:孕妇患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疾患,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如感染病毒或其它微生物,也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3、孕妇嗜好:孕妇吸烟会导致新生儿体重低于正常体重。
4、孕周:胎儿在母体中的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影响新生儿出生的体重。孕35至3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随 周增加而明显增加:孕40周至43周,体重增加较慢;孕44周后,体重反而下降。
5、胎次及多胎:第二胎第五胎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第一胎相比,呈递增现象,多胎新生儿体重一般都较低。
6、营养状况:节食、偏食、挑食都会造成营养缺乏而导致新生儿体重过低。
小儿体重计算
概 述儿童体重非均匀增长提供一些计算方法供大家参考!目前孩子营养不良的情况很少见,可是越来越多的小胖子出现了,希望这个计算表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步骤/方法:11-6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x0.7
27-12月:体重{Kg}=6+月龄x0.8
32岁-青春期:体重{Kg}=年龄x2+7
注意事项:营养均衡孩子喂养时注意营养均衡,不要让孩子过度肥胖!
新生儿体重身高标准表 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
1、初产年龄:初产年龄在30岁以下,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加,超过31岁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2、孕周:胎儿在母体中的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影响新生儿出生的体重。孕35至3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周增加而明显增加:孕40周至43周,体重增加较慢;孕44周后,体重反而下降。
3、胎次及多胎:第二胎第五胎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第一胎相比,呈递增现象,多胎新生儿体重一般都较低。
4、孕妇健康状况:孕妇患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疾患,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如感染病毒或其它微生物,也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5、孕妇嗜好:孕妇吸烟会导致新生儿体重低于正常体重。
6、胎儿性别:女性新生儿低于男性110克。
7、营养状况:节食、偏食、挑食都会造成营养缺乏而导致新生儿体重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