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品茗指南
绿茶品茗指南
沏泡诀窍
泡绿茶采用两种方法冲泡:一是上投法,它适用于外形紧结的高档名优绿茶,即先将摄氏75—85度的热水冲入杯中。二是下投法,先放茶叶后直接倒85度左右的热水,适合普通绿茶。
正确的泡绿茶饮用,能使口感更好,而且喝起来更加健康。泡茶有一定的讲究,尤其是水温。
一般的绿茶冲泡方法及注意事项:
冲泡绿茶时,水温控制在80℃~90℃左右。若是冲泡绿茶粉,以40℃~60℃的温开水冲泡即可。份量是2公克绿茶粉配450毫升的白开水。
冲泡茶叶的第一泡不要喝,冲了热水后摇晃一下即可倒掉。
绿茶粉不可泡得太浓,否则会影响胃液的分泌,空腹时最好不要喝。
喝茶需懂得品茶的三大程序
品茶第一道程序:审茶
所谓的审茶就是叫在泡茶之前要审看一下茶叶,但不是说叫您去看一下这个茶叶有没有发霉,还能不能喝,审茶主要是看一下你将要泡的茶的品种,看是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冲泡的时所用到的水温、沏、冲、泡等方式均不一样。
品茶第二道程序:观茶
观茶主要是要看一下冲泡开的茶叶的形和色,观茶最主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看泡开的茶叶舒展开的各种形状和颜色,达到舒缓身心,赏心悦目作用。
品茶第三道程序:品茶
泡开茶后就开始真正在的品茶了,也就是喝茶。喝茶之前要先闻一下,就是叫闻香,闻香也是大有讲究的,闻香之后就要用到拇指和食指扣住品茶杯边沿,中指轻托杯底,慢慢分三次把茶水细细品味,这就是国内有名的“品茗”。
茶叶的品茗指南
冲泡方法
1.百鹤沐浴(洗杯):用开水洗净茶具;
2.观音入宫(落茶):把铁观音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悬壶高冲(冲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
4.春风拂面(刮泡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5.关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6.韩信点兵(点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
7.鉴赏汤色(看茶):观尝杯中茶水的颜色;
8.品啜甘霖(喝茶):乘热细啜,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斟细饮。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唯底回甘,心旷神怡。
在泡行茶过程中,身体保持良好的姿态,头要正、肩要平,动作过程中眼神与动作要和谐自然,在泡茶过程中要沉肩、垂肘、提腕,要用手腕的起伏带动手的动作,切忌肘部高高抬起。
绿茶有哪些品种
(一)普龙茶
1.普龙茶,是壮族传统茗茶,云南茗茶之一。属于绿茶,是未经发酵,经过萎凋、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品。因产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底圩乡普龙自然村,故名普龙茶。[5]
普龙茶2.品质特点:普龙茶形似珍眉,白毫显露,色似象牙,鱼叶金黄。冲泡后,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
(二)西湖龙井
1.产地:西湖龙井属于炒青绿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坞,云栖,灵隐一带的群山之中。杭州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龙井茶则始产于宋代。
2.品质特点:龙井茶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素有“国茶”之称。成品茶形似碗钉,光扁平直,色翠略黄呈“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优雅高清,汤色碧绿清莹,叶底细嫩成朵,一旗一枪,交错相映,大有赏心悦目之享受。
(三)黄山毛峰
1.产地:黄山毛峰属烘青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黄山产茶的历史可追溯至宋朝嘉佑年间。至明朝隆庆年间,黄山茶已经很有名气了。黄山毛峰始创于清代光绪年间。
黄山毛峰2.品质特点:特级黄山毛峰堪称我国毛峰之极品,其形似雀舌,匀齐壮实,峰毫显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香气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醇,醇厚,回甘,叶底嫩黄成朵。“黄金片”和“象牙色”是黄山毛峰的两大特征。
(四)太平猴魁
1.产地: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的太平县猴坑村。太平猴魁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太平为县名,产茶可追溯到明朝以前,太平猴魁始创于清朝末年。
2.品质特点:2叶抱1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花香高爽,滋味甘醇,香味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品饮时,“头泡香浓,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
(五)洞庭碧螺春
1.产地: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碧螺春创制于明朝。乾隆下江南时已是声明赫赫了。
2.品质特点: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翠隐,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嫩)三鲜(色,香,味)之称,是我国名茶中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而闻名中外。
(六)信阳毛尖
1.产地: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市西部海拔600米左右的车云山一带。创制于清朝末年。
2.品质特点:条所细紧圆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清绿明亮,香气鲜高,滋味鲜醇;叶底芽壮,嫩绿匀整。素以“色翠,味鲜,香高”著称。信阳毛尖茶汤属浅绿型,汤色,叶底均嫩绿明亮;茶叶香气属清香型,并不同程度表现出毫香,鲜嫩香,板栗香;茶叶滋味具浓烈型和浓醇型,内含有机物质丰富,滋味浓醇鲜爽,高长而耐泡,叶底朵型,芽叶完整,匀称。
(七)崂山绿茶
1产地:青岛崂山山区
2品质特点:茸芽细嫩,色泽翠绿,汤色清澈莹黄,味感醇厚浓郁,芳气弥漫于绛唇皓齿间,若兰馨香扑鼻而来,回味隽永。
铁观音茶叶品牌排名
铁观音茶叶品牌排名一:品十茶城
铁观音茶叶品牌排名二:天福茗茶
铁观音茶叶品牌排名三:八马茶业
铁观音茶叶品牌排名四:安溪铁观音集团
铁观音茶叶品牌排名五:华祥苑茗茶
铁观音茶叶品牌排名七:浔茗茶业
铁观音茶叶品牌排名八:中闽魏氏
铁观音茶叶品牌排名九:富源茶业
铁观音茶叶品牌排名十:三和公司
中国茶叶种类有哪些
1. 绿茶: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名贵品种有:龙井茶、碧螺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君山银针茶、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荡毛峰茶、华顶云雾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绿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匀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黄芽茶、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
绿茶----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2. 红茶 :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名贵品种有:祁红、滇红、英红。
红茶----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3. 黑茶: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普洱茶是在已经制好的绿茶上浇上水,再经过发酵制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和降血压的功效,在东南亚和日本很普及。不过真要说减肥,效果最显著的还是乌龙茶。
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再加工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称为再加茶,包括花茶、紧压茶,液体茶、速溶茶及药用茶等。
六堡茶的功效与作用 补气提神
六堡茶品茗的一个重要地位就是茶气,也是六堡茶最主要特色之一。苍梧六堡镇大山中所生产的乔木大叶种老茶树六堡茶,茶叶内所含成份浓酽而丰富,经过特殊工艺加工为成茶后,历经长期储藏陈化,茶中有机锗和多糖类生成化学作用,于冲泡时即能溶于水。品饮陈年六堡茶茶汤后,有机锗运行于品茗者全身经络之中,促进真气运行,增强真气的质量,达到补气之功效。
山茶花的介绍
山茶花,别名玉茗花、耐冬、曼陀罗等。属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一4米。树干平滑无毛。叶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革质,表面亮绿色。花单生成对生于叶腋或枝顶,花瓣近于圆形,变种重瓣花瓣可达50-60片,花的颜色,红、白、黄、紫均有。
花期因品种不同而不同,从十月至翌年四月间都有花开放。蒴果圆形,秋末成熟,但大多数重瓣花不能结果。 山茶花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和西南各地。性喜温暖、空气湿润、半阴半阳的环境,多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
山茶花为我国著名观赏花卉,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极多。除栽培观赏外,其木材细致可作雕刻;花供药用,有收敛止血之功效;种子可榨油。
白茶的历史沿革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荼”, 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遭门丁刁难,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许慎踱步而出溯源,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发其在《说文解字》中对 “荼”的注解,用“槚、茗、蔎” 译注“荼”字的色、香、味。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5]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公元1115年,关棣县向宋徽宗进贡茶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棣为政和”。
清嘉庆初年(1796年)已有白茶生产,当时以闽北菜茶品种为鲜叶。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政和铁山乡人改植大白茶,并于光绪15年(1890年)用大白茶制银针试销成功,次年运销国外。白牡丹始创于建阳县水吉镇。1922年政和县也开始制造白牡丹,运销香港,价格比普通红茶和绿茶高出一倍多。[6]
关于绿茶种类的详细介绍
锅炒杀青绿茶又依据干燥方式不同,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半烘炒绿茶和晒青绿茶四类。炒青绿茶是利用锅或滚筒炒干的绿茶;烘青绿茶是利用烘笼或烘干机烘干的绿茶;半烘炒绿茶是既烘又炒而完成干燥作业的绿茶;晒青绿茶是利用日光干燥的绿茶。
炒青绿茶是我国绿茶中的大宗产品,包括长炒青、圆炒青和细嫩炒青三类。长炒青,顾名思义是长条形的炒青绿茶,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其他产茶省也有生产。代表有江西的堥源的“堥绿炒青”,安徽屯溪休宁的‘屯绿炒青’,安徽舒城的‘舒绿炒青’,浙江杭州地区的‘杭绿炒青’,浙江淳安、遂昌一带的 ‘遂绿炒青’,温州地区的‘温绿炒青’,江西上饶的‘饶绿炒青’,湖南的‘湘绿炒青’,河南的‘豫绿炒青’,贵州的‘黔绿炒青’等。
长炒青绿茶经过精制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眉茶’,分特诊、珍眉、风眉、秀眉、贡熙、片茶、末茶等花色。炒青绿茶的品质特点是清汤绿叶,高档茶有板栗香,滋味鲜浓。
圆炒青主要是珠茶,珠茶外形紧结似绿色珍珠,主产浙江乘州、绍兴、上虞、新昌、诸暨、余姚、奉化等地,历史上曾以绍兴县平水镇为珠茶主要集散地,因而常把珠茶称为“平水珠茶”,天坛牌特级珠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珠茶的品质特点是清汤绿叶,滋味浓醇,耐冲泡。
细嫩炒青是指采摘细嫩芽叶加工制作的炒青绿茶,因产量不多,品质有独特之处,所以又称特种绿茶。主要包括龙井茶、碧螺春、六安瓜片、雨花茶、松萝茶、大方、安化松针、信阳毛尖、庐山云雾、懋源茗眉、金奖慧明、顾渚紫笋、千岛玉叶、太湖翠竹等多种名优茶。
烘青绿茶依据原料老嫩又有普通烘青和细嫩烘青之分。普通烘青主产江浙皖赣川桂等省区,有闽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苏烘青、湘烘青、川烘青等。普通烘青直接饮用者不多,通常用作窖制花茶的茶胚,茉莉烘青是主产品。
细嫩烘青是采摘细嫩芽叶加工而成的烘青绿茶,多数外形细紧卷曲有白毫,香高味鲜醇。主要包括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天山烘绿、华顶云雾、天目青顶、雁荡云雾、高桥银峰、永川秀芽、南糯白毫、仰天雪绿等多种名优茶。
半烘炒绿茶是烘炒结合的绿茶,既有炒青茶香高味浓醇的特点,又保持了烘青茶芽叶完整白毫显露的特色。如灵岩剑峰、望府银毫、浦江春毫、临海蟠毫、汉水银梭、午子仙毫等多种名优茶。
晒青绿茶主产云贵川桂鄂陕等省区,晒青茶主要是作为加工紧压茶的原料,如青砖、茯砖、沱茶、饼茶、康砖等都属此类。
蒸青绿茶是最古老的一种绿茶,现在我国只有湖北、江苏等少数地区生产,包括湖北的‘恩施玉露’‘仙人掌茶’,江苏宜兴的‘阳羡茶’等。日本主产蒸青绿茶,有玉露、煎茶、碾茶等。蒸青绿茶具有外形色绿、汤绿、叶底绿的‘三绿’特点。
以上就是关于绿茶的种类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绿茶的知识有所帮助。
仙人掌茶介绍
仙人掌茶,又名玉泉仙人掌,产于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山麓玉泉寺一带,为扁形蒸青仙人掌茶。据《全唐诗》第178卷、《当阳县志》及《玉泉寺志》记载,仙人掌茶始创于唐代玉泉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创制人是玉泉寺的中孕禅师,此僧俗姓李,是诗人李白的族侄。每当春茶竞相迸发之际,他就在珍珠泉水汇结成的玉泉溪畔的乳窟洞边,采回茶树的嫩叶,运用熟练的制茶技术,制出扁形如掌、清香滑熟、饮之清芬、舌有余甘的名茶。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中孕禅师云游江南,在金陵(今南京市)恰遇李白,以此茶作见面礼。李白品茗之后,觉得此茶外形“其状如掌”,内质“清香滑熟”,与自己品尝过的许多名茶相比,别具一番风味。又听说此茶是在玉泉寺新创制出来的,遂命名为“仙人掌茶”。
仙人掌茶品级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特级茶的鲜叶要求一芽一叶,芽长于叶,多白毫,芽叶长度为2.5—3厘米。其加工分为蒸气杀青、炒青做形、烘干定型三道工序。蒸汽杀青在蒸笼内进行,温度达近100℃,蒸汽杀青时间为50—60秒钟,以鲜叶失去光泽,呈现灰绿,发出清香,叶质柔软为适度。蒸汽杀青后,即予扇凉,进行炒青做形。炒青做形又分头青、二青、做形三个步骤,是形成仙人掌茶独特外形的关键工序。头青炒法主要采“抖”,并须抖得快、散得开;二青炒法采用“抖”、“带”结合,使茶叶初具条形;该茶掌形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做形”。其法是交手四指并拢,拇指分开,平平地伸入锅内,采用“抓”、“按”等手法炒制,力求茶叶扁平挺直,约七成干时,进行烘干定形。至含水量5%左右时,出烘包装收藏。
仙人掌茶外形扁平似掌,色泽翠绿,白毫披露;冲泡之后,芽叶舒展,嫩绿纯净,似朵朵莲花挺立水中,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清香雅淡,沁人肺腑,滋味鲜醇爽口。初啜清淡,回味甘甜,继之醇厚鲜爽,弥留于齿颊之间,令人心旷神怡,回味隽永。
花草茶的品茗指南
冲泡方法
花草茶一般用带盖的玻璃杯、瓷杯或瓷壶冲泡并静置2—5分钟,让它释放出有效成分和花卉的独特芳香后就可饮用。但不适宜用紫砂壶冲饮。花草茶属无发酵茶类,且主要选用幼嫩无污染的花蕾、花瓣制作,冲泡时水温不宜过高,以水温80—90℃为宜。冲泡花草茶也不宜用保温杯,因为在高温和恒温条件下花草茶中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和芳香物质会迅速被破坏而减少,且泡出的花草茶色泽变深、味道变涩。另外在冲泡的过程中,壶及杯具要加盖密闭,尽量减少香味的散失。[2]
品饮技巧
花草茶宜于清饮,不宜加奶,不加或少加糖,可加少量蜂蜜,以保持天然香味。[2]
饮茶禁忌
作为食用的花草大多是性温、性寒和性平一类的,性温的食用花草主要有梅花、茉莉花茶、玫瑰花、月季花、藏红花等;性寒的食用花草主要有夏枯草、金银花、菊花、槐花等;性平的花草主要有合欢花、玉米须、芙蓉花、薰衣草等。在搭配时,药性温的花草最好不要和性寒的花草配伍食用。另外,还要分清自己的体质情况,如热性体质的人,宜选用性寒的花草,而虚寒体质的人则适用性温的花草,对于那些性平的花草则大多可选用。
绿茶适宜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饮用
绿茶是指采取茶树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或者整形、烘干等典型工艺制作而成的产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冲泡后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主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血脂和减肥。吸烟者可减轻尼古丁伤害。相关经典名句:“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
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因此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
1. 适宜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油腻食品食用过多者、醉酒者。
2. 长期吸烟饮酒过多,发热口渴、头痛目昏、小便不利及进食奶类食品过多者也宜食。
四季养生茶 秋饮青茶
“天高云淡枫林晚,笑谈人生品佳茗”,秋天气候干燥,草木凋零,是饮青茶的最佳季节。青茶又名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性温和。既有绿茶之清香,又有红茶之醇厚。有清体内之热火、润肤、润喉、生津之功效。
边茶怎么喝
边茶选用盖碗、品茗杯、紫砂壶等茶具,以茶刀挖取适量茶叶放入茶荷中备用。冲泡使用100℃的沸水,一为洗净茶叶,二为激发茶性。在温杯温壶后,将茶叶置入盖碗中,以沸水高冲入,随即弃茶汤于水盂中,即为洗茶。后再以沸水高冲沏泡,第一泡时间约为10秒,第二泡15秒,第三泡后每次20秒钟。泡好后,将茶汤刮去浮沫,用凤凰三点头法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分别倒入品茗杯中,每杯七分满,举杯齐眉敬茶。品饮者须先观汤色,后闻其香,最后品其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