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的致病因素
黑色素瘤的致病因素
1、大气污染氟里昂等有害物质的大量排放破坏了臭氧层,造成紫外线滤过不充分,有害的紫外线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携手共同作用于人体皮肤,造成黑素细胞异常表达,引发黑素瘤。
2、爱美之心作怪许多人为了追求皮肤的洁嫩而大量使用化学类化妆品,造成化学性皮肤污染,甚至有人用化学腐蚀剂去除掉皮肤上的黑痣,结果适得其反,刺激了黑素细胞的过度增殖。
3、卫生知识缺乏对长在足部,会阴部等易受摩擦部位的黑痣未引起足够重视,凭其长期受到挤压与摩擦,终致其发生恶性转变。
4、滥用雌激素类药物研究发现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内有雌激素受体,因此,人们怀疑雌激素过量会刺激黑色素瘤的发生。
先天黑色素瘤的原因有哪些
发病原因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
1.日光暴晒各国流行病学研究通过与性别有关的皮损解剖学分布差异、移民研究、居住纬度和种族差异研究,提示:阳光辐射是浅皮肤人种黑色素瘤的重要病因。黑色素瘤集中于间断性曝光位置,在持续避光部位呈散在分布。男性躯干,尤其是上背部是最多见的发生部位。而女性更多见于小腿和上背部。除恶性小痣外,各型黑色素瘤的头颈部累及少见
2.种族与遗传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已明确一定表现型特征与黑色素瘤易患度有关。这些表现型包括:浅色皮肤,易于晒伤,金色或红色头发,皮肤苍白,起雀斑,蓝色或绿色眼睛。因而,白人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黑人高。同时部分恶黑也有家族发病史,有家族黑色素瘤的患者占所有患者的8%~12%。有家族史者首次发病年龄较早,平均为41.9±16.6岁,而散发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基因连锁性研究已明确家族性黑色素瘤基因位于9p21,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阻滞剂p161NK4a可能是肿瘤抑制性基因,在近50%,家族性黑色素瘤患者和25%散发患者中存在。有家族史者一般皮损较扁平,因而预后较好。当然对其密切随访有助于早期诊断。
点痣不能随心所欲
很多人讨厌自己身上的黑痣,想用激光法点掉,可是专家提醒,随便点痣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扩散。所以点痣不能随心所欲。
目前跟黑色素瘤的致病因素比较多,能够有证据的致病因素是过度的日光照射,就是暴晒,欧美白种人中慢性阳关损伤型较为多见。足部的痣常为交界痣,易出现恶变,如果脚趾和足底有痣且符合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的话,最好找专业的大夫就诊,必要时手术切除。
另外皮肤专家要提醒大家的是,若选择激光点痣,激光刺激可能加剧黑痣恶变,还有部分市民黑痣的深度触及皮肤真皮层,若选择不具备袪痣资质的美容机构进行切除,也附带了手术风险。目前除痣的方法基本上包括激光、冷冻和灼烧三种,几乎都会对皮肤造成损伤。而且这些方法往往不能全部去除所有的痣细胞,导致点痣后还有残留。而反复点痣会对细胞产生刺激,导致恶变几率增加。
一般的色素痣分为皮内痣、交界痣和混合痣。良性色素痣表现为边缘整齐、均匀,呈黑色或深褐色,对称。但是如果您身上的黑痣出现下面几种“变化”,应引起重视,及早就医。
黑色素瘤的病因
中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发生由于风邪搏于血气,变化所生;或脉络之血,滞于卫分,阳气束结而成;肾中浊气混于阳,阳气收束所致,和血凝气滞等因素有关。
正常黑色素细胞瘤变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与下列因素可能有关:
(1)大气污染氟里昂等有害物质的大量排放破坏了臭氧层,造成紫外线滤过不充分,有害的紫外线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携手共同作用于人体皮肤,造成黑素细胞异常表达,引发黑素瘤。
(2)爱美之心作怪许多人为了追求皮肤的洁嫩而大量使用化学类化妆品,造成化学性皮肤污染,甚至有人用化学腐蚀剂去除掉皮肤上的黑痣,结果适得其反,刺激了黑素细胞的过度增殖。
(3)卫生知识缺乏对长在足部、会阴部等易受摩擦部位的黑痣未引起足够重视,凭其长期受到挤压与摩擦,终致其发生恶性转变。
(4)滥用雌激素类药物研究发现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内有雌激素受体,因此,人们怀疑雌激素过量会刺激黑色素瘤的发生。
(5)免陷缺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寿命明显延长。伴随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衰退。研究发现,免疫功能低下是黑色素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临床上老年人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很高。
(6)良性黑色素斑块 即黑痣,其中交界痣最易恶变,混合痣较少,而内皮痣则极少恶变。但头皮黑色素瘤多数并非黑痣转变而来,故有人认为本病不完全与黑痣有关。
(7)种族 白人比有色人种发病率高,如美国白种人的年发病率高达42/10万,而黑人仅为0.8/10万。
哪些人应容易患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皮肤黑素瘤表现为色素性皮损在数月或数年中发生明显改变。每个人都可能发生黑色素瘤,但是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患黑色素瘤的机会会比其他人大一点,所以这些人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一、皮色因素
皮肤白嫩的人比皮照颜色深黑的人更容易患黑色素瘤。黑色素瘤的主要致病因素是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皮肤越黑的人(含色素细胞乡)越能防护受紫外线的照射。
二、遗传因素
医学界已发现—些因素可以增加人们患黑色素瘤的危险性。例如,家族性对黑色素瘤的易感性可能与遗传有关。一个家庭中内两个以上的成员患过黑色素瘤,其它成员也有较高的发病危险性。大约有10%的黑色素瘤病人其家庭成员中还打其它人患过该癌。
三、长有发育不良痣综合症或者着色性干皮病
长有发育不良痣综合症或者着色性干皮病,这些病变有癌变的可能。许多人都有少数几个异常的痣,但如果一个人长有许多发育不良痣。其患黑色素瘤的机会就较大。对长有发育不良痣同时又有黑色素瘤阳性家族史的人,其患黑色素瘤的机会就更大。
四、其它因素
一个人如果有少年时曾受过严重的日晒伤,那么在成年后发生黑色素瘤的几率就大,因此医学界上建议防止让儿童在烈日下暴晒,以预防发生黑色素瘤。
恶性黑素瘤与什么有关系
恶性黑素瘤,是现在并没有了解,最根本的病因的一种疾病,因为它的出现和多方面因素都存在联系,所以对我们来讲,只有全方位的去了解它与哪些因素存在联系,从各个方面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才是最根有效地解决这种疾病的方法,下面就去了解,这些疾病的一些特征分析。
病理病因
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
1.日光暴晒 各国流行病学研究通过与性别有关的皮损解剖学分布差异、移民研究、居住纬度和种族差异研究,提示:阳光辐射是浅皮肤人种黑色素瘤的重要病因。黑色素瘤集中于间断性曝光位置,在持续避光部位呈散在分布。男性躯干,尤其是上背部是最多见的发生部位。而女性更多见于小腿和上背部。除恶性小痣外,各型黑色素瘤的头颈部累及少见。
2.种族与遗传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已明确一定表现型特征与黑色素瘤易患度有关。这些表现型包括:浅色皮肤,易于晒伤,金色或红色头发,皮肤苍白,起雀斑,蓝色或绿色眼睛。因而,白人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黑人高。同时部分恶黑也有家族发病史,有家族黑色素瘤的患者占所有患者的8%~12%。有家族史者首次发病年龄较早,平均为41.9±16.6岁,而散发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基因连锁性研究已明确家族性黑色素瘤基因位于9p21,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阻滞药p161NK4a可能是肿瘤抑制性基因,在近50%,家族性黑色素瘤患者和25%散发患者中存在。有家族史者一般皮损较扁平,因而预后较好。当然对其密切随访有助于早期诊断。
3.性别和激素因素 内源性和外源性激素对黑色素瘤临床病程的可能影响已成为长期令人们感兴趣的问题。首先,青春期前很少发生黑色素瘤,此外,1期和2期黑色素瘤患者中女性生存期长于男性。给动物注射雌激素可刺激黑色素瘤生长。人类黑色素瘤根据报道有雌激素和其前体的受体,给性激素对黑色素瘤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到目前公开报道的研究仅少量显示,持续口服避孕药与黑色素瘤发生危险性有关。
4.黑色素细胞痣 长期的观察发现:一部分黑色素瘤发生于获得性和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有研究推测约有1/3的黑色素瘤与残存痣有关。痣的测量(数目,全身或上肢)直接与黑色素瘤的危险度有关。已显示有家族黑色素瘤的个体如临床皮肤表面出现不典型痣(发育不良痣)将有形成黑色素瘤的潜在危险性。
通过以上的内容介绍我们会发现,恶性黑素瘤的出现和很多因素都存在关系,比如生活当中长时间的日光暴晒,或者是家族遗传基因。以及黑色素细胞痣问题。都可能会引发这种疾病,所以对我的人们来讲。就需要从全方位做好预防。
常见的三类黑色素瘤致病因素
1、阳光和紫外线照射就是导致黑色素瘤的原因之一,头皮黑色素瘤多见于曝光部位,根据以色列统计,农业工人的黑色素瘤的发病率15.4/10 万,较城市者高,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居民则比居住在山区者高。
2、黑色素瘤的原因还与种族也是有一定的联系的,白人比有色人种黑色素瘤的发病率高。
3、良性黑色素斑块,其中交界痣最易恶变,混合痣较少,而内皮痣则极少恶变。这也属于引起黑色素瘤的原因。
什么是黑色素瘤
什么是黑色素瘤?
很多人对黑色素瘤比较陌生,从未见过黑色素瘤是个什么样子的,也不知道什么是黑色素瘤。因此,当黑色素瘤发生在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时,也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很容易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那么,到底什么是黑色素瘤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详细的介绍。
黑色素瘤主要是发生在皮肤表面,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黑痣恶变的,由于经常摩擦、接触导致病变。黑色素瘤恶性程度很高,现在治疗上通过手术联合中药人参皂苷Rh2效果还是可以的。恶性黑色素瘤在还会发生在口腔、指甲下、阴道粘膜上等。
黑色素瘤的发病因素是什么?
黑色素瘤是由异常黑素细胞过度增生引发的常见的皮肤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
黑色素细胞瘤可由表皮黑色素细胞,痣细胞或真皮成黑色素细胞组成。肿瘤起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黑色素细胞位于表皮层与基底细胞间排列,细胞产生色素后,通过树状突将黑色素颗粒输送到基底细胞和毛发内。
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是由于黑色素痣受到反复的摩擦、抓起和损伤而引起恶变,不适当的挖除和药物腐蚀等,可使良性黑色素痣转化成恶性黑色素瘤。
孕期或生育年龄的妇女会使恶性黑色素瘤发展迅速,提示本病与内分泌有关。从年龄上看,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很少数发生在青春期前。据报道:84%恶性黑色素瘤来自良性痣。据Wieeio报告,由于痣太小的缘故,许多病人患病初期都没有注意到。有人认为良性痣是恶性黑色素瘤的最大根源。
正常黑色素细胞瘤变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与下列因素可能有关:
1、卫生知识缺乏对长在足部,会阴部等易受摩擦部位的黑痣未引起足够重视,凭其长期受到挤压与摩擦,终致其发生恶性转变。
2、大气污染氟里昂等有害物质的大量排放破坏了臭氧层,造成紫外线滤过不充分,有害的紫外线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携手共同作用于人体皮肤,造成黑素细胞异常表达,引发黑素瘤。
3、滥用雌激素类药物研究发现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内有雌激素受体,因此,人们怀疑雌激素过量会刺激黑色素瘤的发生。
4、爱美之心作怪许多人为了追求皮肤的洁嫩而大量使用化学类化妆品,造成化学性皮肤污染,甚至有人用化学腐蚀剂去除掉皮肤上的黑痣,结果适得其反,刺激了黑素细胞的过度增殖。
5、种族白人比有色人种发病率高,如美国白种人的年发病率高达42/10万,而黑人仅为0.8/10万。
6、免陷缺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寿命明显延长,伴随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衰退,研究发现,免疫功能低下是黑色素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临床上老年人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很高。
7、良性黑色素斑块即黑痣,其中交界痣最易恶变,混合痣较少,而内皮痣则极少恶变,但头皮黑色素瘤多数并非黑痣转变而来,故有人认为本病不完全与黑痣有关。
上面已经详细为大家介绍了什么是黑色素瘤,以及黑色素瘤的相关病因,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尤其要避免滥用化妆品,在烈日下暴晒等情况,注意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尽量的降低黑色素瘤的发病机会。
足部黑色素瘤怎么预防?
1、避免长期受到紫外线辐射。在临床上,紫外线辐射是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之一,紫外线对DNA的损害是很敏感的,并且可以导致全身免疫力下降,许多资料支持日照、紫外线的致病效应也有人认为日照致恶黑的论据不足,提出日光循环因子假说,认为日光照射使机体产生一种因子,伴随血液循环到其它部位,刺激黑素细胞产生恶变。
2、对原有色素痣要注意防护或者及时进行科学处理。交界痣和混合痣中的交界成分可以恶变成黑瘤是众所周知的。交界痣主要是婴幼或儿童皮肤色素痣的表现型,青春期以前绝少恶变,青春期后大多交界痣都已转变成皮内痣,仅手掌、足底、阴囊、阴唇等少数部位在成人仍保持交界痣特性。因此这些痣潜在恶变的可能性最大。
3、黑色素瘤虽然与饮食因素关系不大,但若不注意饮食的话,会导致黑色素瘤不断加重。黑色素瘤的饮食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要有计划地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饮食,便秘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应吃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及每天喝一些蜂蜜。
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大家应该都基本清楚预防黑色素瘤发病的具体做法了,因此以后就不要为此过于担心,一般只要按照上述内容来做,就可以避免自己患病的。另外,一旦发现表层皮肤有异常,一定要及时去皮肤科做详细的检查。
点痣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扩散
有很多人脸上或者身上长了痣之后总想方设法想除掉这些碍眼的痣,很多人点痣,一点痣就没了。专家提醒点痣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扩散。
目前跟黑色素瘤的致病因素比较多,能够有证据的致病因素是过度的日光照射,就是暴晒,欧美白种人中慢性阳关损伤型较为多见。足部的痣常为交界痣,易出现恶变,如果脚趾和足底有痣且符合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的话,最好找专业的大夫就诊,必要时手术切除。
另外皮肤专家要提醒大家的是,若选择激光点痣,激光刺激可能加剧黑痣恶变,还有部分市民黑痣的深度触及皮肤真皮层,若选择不具备袪痣资质的美容机构进行切除,也附带了手术风险。目前除痣的方法基本上包括激光、冷冻和灼烧三种,几乎都会对皮肤造成损伤。而且这些方法往往不能全部去除所有的痣细胞,导致点痣后还有残留。而反复点痣会对细胞产生刺激,导致恶变几率增加。
一般的色素痣分为皮内痣、交界痣和混合痣。良性色素痣表现为边缘整齐、均匀,呈黑色或深褐色,对称。但是如果您身上的黑痣出现下面几种“变化”,应引起重视,及早就医。
希望大家在急着恢复光洁皮肤的同时,要积极预防点痣造成的恶性影响。
黑色素瘤是怎么引起的
黑色素瘤是怎么引起的?
欧美白种人中过度的紫外线照射是明确病因之一。紫外线可致使皮肤灼伤,并诱导DNA突变,进而诱导黑色素瘤发生。此外,光敏型皮肤、存在大量普通痣或发育异常痣以及皮肤癌家族史者均为高危人群。多发于亚洲和非洲地区的肢端型黑色素瘤所受紫外线照射极少,病因仍不明确。不恰当的处理有可能诱发色素痣恶变和迅速生长,如刀割、绳勒、盐腌、激光和冷冻等局部刺激。内分泌、化学、物理因素对黑色素瘤的发生是否有影响还不得而知。
黑色素瘤常见症状:
早期皮肤黑色素瘤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卫星灶、溃疡、反复不愈、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移行转移。晚期黑色素瘤根据不同的转移部位症状不一,容易转移的部位为肺、肝、骨、脑。眼和直肠来源的黑色素瘤容易发生肝转移。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乏力等。此外,黑色素瘤转移至机体各个不同部位可出现相应不同症状,例如骨转移可能出现骨痛、肺转移可能出现咳嗽、咯血等。
黑色素瘤发病原因有哪些
1、良性黑色素斑块,即黑痣,其中交界痣最易恶变,混合痣较少,而内皮痣则极少恶变。但头皮黑色素瘤多数并非黑痣转变而来,故有人认为本病不完全与黑痣有关。
2、阳光和紫外线照射,头皮黑色素瘤多见于曝光部位,根据以色列统计,农业工人的年发病率15.4/10 万,较城市者高,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居民则比居住在山区者高。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黑色素瘤发病率增长1 倍以上,估计与大气臭氧层破坏以及皮肤受到紫外线过度照射有关。
3、种族,白人比有色人种发病率高,如美国白种人的年发病率高达42/10万,而黑人仅为0.8/10 万。
4、其他,遗传、外伤、慢性机械刺激等因素,也可为致病因素。
先天黑色素瘤的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
1.日光暴晒各国流行病学研究通过与性别有关的皮损解剖学分布差异、移民研究、居住纬度和种族差异研究,提示:阳光辐射是浅皮肤人种黑色素瘤的重要病因。黑色素瘤集中于间断性曝光位置,在持续避光部位呈散在分布。男性躯干,尤其是上背部是最多见的发生部位。而女性更多见于小腿和上背部。除恶性小痣外,各型黑色素瘤的头颈部累及少见
2.种族与遗传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已明确一定表现型特征与黑色素瘤易患度有关。这些表现型包括:浅色皮肤,易于晒伤,金色或红色头发,皮肤苍白,起雀斑,蓝色或绿色眼睛。因而,白人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黑人高。同时部分恶黑也有家族发病史,有家族黑色素瘤的患者占所有患者的8%~12%。有家族史者首次发病年龄较早,平均为41.9±16.6岁,而散发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基因连锁性研究已明确家族性黑色素瘤基因位于9p21,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阻滞剂p161NK4a可能是肿瘤抑制性基因,在近50%,家族性黑色素瘤患者和25%散发患者中存在。有家族史者一般皮损较扁平,因而预后较好。当然对其密切随访有助于早期诊断。
先天性的黑色素瘤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因此,当家族里面有人患有先天性黑色素瘤的时候,就应该要特别引起注意,一旦皮肤上出现有黑痣等的情况,最好是能够及时的去医院做检查,尽早地排除黑色素瘤的可能,并且一旦发现患有黑色素瘤应该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黑色素瘤多大啊?
病因:
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一些研究资料提示,其发生与下列危险因素有关:基因、环境及基因、环境共同因素。
病理分级:
1.侵袭深度分级Clark(1969)在研究了黑瘤侵袭深度与预后的关系后,根据侵袭深度将黑瘤分为5级。分级越高预后越差。
Ⅰ级:瘤细胞限于基底膜以上的表皮内。
Ⅱ级:瘤细胞突破基底膜侵犯到真皮乳头层。
Ⅲ级:瘤细胞充满真皮乳头层,并进一步向下侵犯,但未到真皮网状层。
Ⅳ级:瘤细胞已侵犯到真皮网状层。
V级:瘤细胞已穿过真皮网状层,侵犯到皮下脂肪层。
2.垂直厚度分级Breslow(1970)研究了黑瘤垂直厚度与预后的关系,根据目镜测微器测量的黑瘤最厚部分(从颗粒层到黑瘤最深处的厚度),将黑瘤分为5级:
小于0.75皮肤恶性黑色素瘤、0.76~1.50皮肤恶性黑色素瘤、1.51~3.00皮肤恶性黑色素瘤、3.01~4.50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和大于4.50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发现厚度越大预后越差。这一显微分级法,以后被广泛采用,并被证实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小编知道大家对于黑色素瘤是具有一定了解的,因此在这一期才介绍了一些关于黑色素瘤的冷门知识。相信大家在看过之后对黑色素瘤可以有更深的了解。同时小编也要提醒大家,既然你掌握了有关黑色素瘤的知识就应该仔细观察你周围的人,以免有些人因为没有及时诊治而延误病情。
黑色素瘤发病率是多少
1、黑色素瘤发病率是多少
恶性黑色素瘤是全球性疾病,尽管发病率低(约1.2/10万),但发病率增长速度快,近10年增长了5倍。其转移以后进展迅速的特点使患者预后极差。根据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的统计,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病人总数多,黑色素瘤每年新发病例约1.6万例。相对欧美国家,亚洲黑色素瘤最常见的类型为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我国肢端黑色素瘤和黏膜黑色素瘤分别占全部黑色素瘤的41.8%和22.6%,较皮肤黑色素瘤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其中黏膜黑色素瘤5年总生存率约为26.8%,而皮肤黑色素瘤的5年总生存率为53.9%。
2、什么是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多发生于皮肤或接近皮肤的黏膜,也见于软脑膜和脉络膜。
3、黑色素瘤发病率的预后
黑色素瘤复发和转移率均较高,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
3.1、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一组恶性黑色素随访的结果,预后与肿瘤厚度有密切关系。肿瘤≤0.75mm者,5年生存率为89%,≥4mm者仅25%。
3.2、淋巴结转移情况
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77%,而有淋巴结转移者仅31%。生存率还与淋巴结转移的多少有关。
3.3、病灶部位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部位与预后有关。发生于躯干者预后最差,5年生存率为41%;位于头部者次之,5年生存率为53%;四肢者则较好,下肢者5年生存率为57%,上肢者60%;发生于黏膜的黑色素瘤预后则更差。
黑色素瘤的致病因素
1、大气污染氟里昂等有害物质的大量排放破坏了臭氧层,造成紫外线滤过不充分,有害的紫外线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携手共同作用于人体皮肤,造成黑素细胞异常表达,引发黑素瘤。
2、爱美之心作怪许多人为了追求皮肤的洁嫩而大量使用化学类化妆品,造成化学性皮肤污染,甚至有人用化学腐蚀剂去除掉皮肤上的黑痣,结果适得其反,刺激了黑素细胞的过度增殖。
3、卫生知识缺乏对长在足部,会阴部等易受摩擦部位的黑痣未引起足够重视,凭其长期受到挤压与摩擦,终致其发生恶性转变。
4、滥用雌激素类药物研究发现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内有雌激素受体,因此,人们怀疑雌激素过量会刺激黑色素瘤的发生。
黑色素瘤的治疗
1、手术切除
宜早期施行对原发瘤的切除,若冷冻切片证实为黑色素瘤,则手术应做扩大切除。传统理论认为切除范围应包括瘤外5cm 区域。但近年来倾向于同意Mohs 的观点,认为面部只需切除瘤外1cm 区域,其他部位黑色素瘤切除瘤外2cm 区域即已足够。术后4~6 周,可根据头皮淋巴结引流方向作区域性头颈部淋巴清除,有利于提高生存率。
2、物理治疗
适用于浅表型和早期病变,可用激光或液氮,术后辅以放射治疗。
3、化学治疗
对已转移者,化疗可延缓病情恶化。
抗黑色素瘤素(三嗪咪唑胺,简称DIC 或DTIC),每天2.5mg/kg 加入150ml 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快速静脉滴注(10~15min),连用10 天为一疗程,3 周后可做第2 疗程。具有抑制骨髓和胃肠道反应及感冒样症状。应用第2疗程前须做白细胞数检查。对晚期患者可试行同侧颈外动脉插管,便于多次连续注射治疗,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