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食物再好吃也不能让孩子多吃,否则危害极大! 膨化食品(薯片、爆米花等)
这些食物再好吃也不能让孩子多吃,否则危害极大! 膨化食品(薯片、爆米花等)
大部分的膨化食品的原材料是淀粉,很多也都会使用膨化剂,他们的铅含量很高,铅进入人体容易损害神经和消化系统。
孩子对铅解毒能力比较弱,仅有10%-15%能排泄到体外,大部分会在体内累积,所以如果经常吃的话很容易会发生慢性铅中毒,典型的就是会有腹泻,食欲下降现象。
儿童多吃零食患孤独自卑症
儿童零食多吃 易患孤独自卑症
据重庆市清洁局日前发布的全市孩童青少年健康状况查询报告及评估方针体系显现,全市0~18岁的孩童青少年中,肥壮的检出率高达11.3%,也即是说100个孩子,有11个是小胖墩。孩子们爱吃油炸食物、膨化食物、甜食、薯条等零食,在必定程度上致使疾病的发作。昨天,优日子请来专家,就怎么合理吃零食支招。
高热量零食成健康杀手
“孩子零食吃多了,要么是肥壮,要么就养分失衡。”西南医院儿科主任何念海说,在接诊中,大大都肥壮孩童都喜爱吃油炸、快餐食物、饼干等,喜爱喝含糖饮料,蔬菜生果吃得少。过度肥壮孩童简略患上孤单自卑等心思疾病,还易性早熟。一起,肥壮孩童成年后还会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中晚年疾病的“主力军”。他提示家长,要科学喂食孩子;避免食用高能量、高脂肪食物,如巧克力、糖块、油炸食物和甜饮料等,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
而有些反抗力低、身体机能差的孩童是因为养分不均衡,这也与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气有关,贪吃零食疏忽正餐,现在,薯片、雪饼、虾条这些食物松脆甜美、口味多样,大多以面粉、小米和马铃薯等食物为质料,通过油炸、加热或添加膨松剂加工而成。
这些膨化食物大多口味鲜美,包装新颖,有的还在其间加有玩具、小画册来招引孩童目光。香、脆、酥、甜的膨化食物吃刁了孩子的嘴,致使一些孩子不肯吃没有多少甘旨的蔬菜,不肯好好吃正餐等,乃至把这些食物当作主食,养成不良饮食习气。
吃零食要分时刻和品种
何主任标明,零食在孩童年代是不行短少的,在孩童的饮食构造中,零食也扮演着不行代替的人物,它可以补偿一些身体必需的养分素,格外是矿藏质、微量元素等。
吃零食本来很有考究,上午九十点钟和下午三四点钟,离正餐时刻已有2个多小时。因为孩童代谢较成人快,此刻,他们也许会呈现细微的饥饿感。假设可以让他们恰本地吃些零食,就会起到避免饥饿和添加养分的效果,也不会呈现影响正餐进食的状况。1~3岁孩子胃的容量在200毫升摆布,通常零食的量应在几十毫升内,不然会影响下一餐的进食。
选有养分的零食,可选择有养分的时节性蔬菜、生果,牛奶、蛋、豆浆、花生等做成的零食
贴士
这些“废物”食物少给孩子吃
果冻:吃果冻不只不能补偿养分,乃至会阻止某些养分素的吸收。
薯片:养分低,简略致使肥壮。
爆米花:其间富含比照多的铅。
棒棒糖:富含许多糖分、香精。
果脯:八成富含防腐剂。
快餐面:脂肪含量很高。
泡泡糖、口香糖:养分价值简直为零。
膨化小食物:养分尚可,但富含许多色素、香精、防腐剂、人工甜味剂等食物添加剂,多吃晦气于健康,并致使孩子挑食。
孕妇吃膨化食品好吗
孕妇在孕期是有很多饮食禁忌的,很多东西都不能吃,特别是一些新奇的东西,孕妇在不明情况的时候最好就不要乱尝试这些新的东西,例如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是六十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型食品,国外又称挤压食品、喷爆食品、轻便食品等。它以含水份较少的谷类、薯类、豆类等作为主要原料,它们经过加压、加热处理后使原料本身的体积膨胀,内部的组织结构亦发生了变化,经加工、成型后而制成。 由于这类食品的组织结构多孔蓬松,口感香脆、酥甜,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很惹孩子们的喜爱。
当前膨化食品给人的印象是“五高一多”: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多味精。而对于其中的爆米花则被冠上“含铅高”的标签。这是一种误导,其实食品膨化的加工方式本身并不会带来这些危害。
“五高一多”产生的原因是过量的添加剂造成,与“膨化”这种加工方式没有关系,由于厂家为了提升食品的口味添加了大量的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正是造成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原因。而“膨化”的加工方式主要改变食物口感,除油炸及焙烤方式膨化以外,挤压及压力的膨化方式暂未出现明显的危害。
相反,膨化使食物更易于消化吸收。膨化技术使淀粉彻底熟化,内部呈多孔状,水溶性质增加,有利于胃肠消化酶的渗入,提高了营养素的消化吸收率。膨化食品原料主要是以主食制成,若可以不加或者少加添加剂,该类食品的主食化也未尝不可,可以模仿麦片、玉米片的食用方式。
"爆米花含铅":爆米花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接触了含铅的金属器具而遭受污染。
而实际上,随着科技的进步,爆米花机也有了极大的改进。不锈钢制的爆米花机渐渐取代了过去使用转炉式的机器;前几年流行的铝质爆米花机,随着人们对铝质食具危害的认识,也已慢慢被不锈钢爆米花机取代,在生产环节的污染已经渐渐消失。
爆米花、薯片等含铅量较高
把自己的指甲咬得光秃秃、上课没精神、喊头疼肚子疼,有的甚至尿血……原来是因为铅中毒。安徽省立医院专家监测安徽省366例儿童发现,3成多儿童轻度铅中毒,除了受汽车尾气、再生塑料、装饰材料等环境污染,不少是因为爱吃爆米花、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导致。
家住合肥的小华今年10岁了,平日活泼好动,很少生病,可最近却老是出现小便带血的情况。父母吓坏了,带着小华来到省立医院儿科就诊。经过微量元素检测发现,小华体内铅含量高。医生经过询问得知,小华这阵子老喜欢在学校附近的爆米花摊上买爆米花吃。医生告诉小华的父母,由于爆米花炉含铅,爆米花中也带有铅,所以小华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要不再吃爆米花,回去多喝水,再补充些维生素c,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
安徽省立医院小儿内科郑礼林医生等人在2005年7月至2006年3月,对该科门诊的366例儿童手指血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发现轻度铅中毒136例,占37.61%。铅中毒出现最多的年龄为1至3岁,其次为3至6岁。
专家分析认为,随着现代工业、交通的发展,环境铅污染日趋严重,1至3岁儿童身高一般在1米左右,这种身高受汽车排放尾气污染影响较为明显。另外,铅中毒也与饮食习惯有关,铅中毒儿童吃爆米花及膨化食品者明显多于铅正常的儿童,在136例轻度铅中毒中有41例平时爱吃爆米花及膨化食品。 “爆米花、虾条、薯片等食物含铅量都比较高。”在接待的病例中,有的小孩吃薯条,一天能吃七八袋。
专家提醒,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应该注意儿童的饮食结构,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及科学烹调。育儿一方面要提倡平衡膳食,戒绝挑食、偏食、吃零食的习惯;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经常食欲不振,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注意力不集中 家长可能要注意给孩子适当地补充微量元素。
常食含铅或铝食品易患老年痴呆
铅和铝都有神经毒性,进入人体后多侵害大脑组织引起痴呆,生活中应提高警惕,尽量不要食用含铅和含铝的食品。
1、铅的危害及常见含铅食品
铅及其化合物进入人体后,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侵害大脑海马回和大脑皮质,导致老年痴呆的出现。生活中含铅食品最常见的就是路边用膨化器加工的爆米花,膨化器含有大量的铅在加热、加压的过程中进入到爆米花中,爆米花中的铅含量严重超标,应该尽可能的少食用或不食用。此外生活中还要注意不能用报纸等印刷品包食物、选择无铅化妆品和染发剂、多食维生素C以促进铅的排出。
2、铝的危害及常见含铝食品
铝进入人体后容易在脑内蓄积,干扰脑细胞的正常活动,破坏神经元结构,损害大脑记忆,导致痴呆。生活中含铝食品最常见的是膨化食品,膨化剂中含有明矾,明矾中含铝,膨化食品不仅仅是薯片、虾条,还有酵母粉、油条、苏打饼干、干酪等。另外,有些粉丝中含有明矾,因为明矾可以增加其韧性,劣质茶叶中也含大量明矾,注意尽量不要食用。
膨化食品有哪些
膨化食品通常以面粉、大米、小米、玉米、土豆、大豆等食物为原料经油炸、加热或微波膨化等工艺处理,成为一种多孔、膨松状的食品,通称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大体上可分为几类:(1)油炸膨化,如油炸薯片、油炸土豆片等;(2)焙烤膨化,如旺旺雪饼、旺旺仙贝等;(3)挤压膨化,如麦圈、虾条等;(4)压力膨化,如爆米花等。
膨化食品本身来说,它的营养是不全面的,它具有四个高的特点: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然后还有很高的味精含量。膨化食品通常它的含铅量比较高,主要是这样几个来源,一个是刚才我们提到在加工的过程当中,有些食物的添加剂如膨松剂,另外,还有就是食品在加工过程当中是通过金属管道的,金属管道里面通常会有铅和锡的合金,在高温的情况下,这些铅就会汽化,汽化了以后的铅就会污染这些膨化的食品.
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糕点类食品含铅量每公斤不超过0.5毫克,膨化食品也是依据此标准来生产的。但是膨化食品的消费者多数是儿童,他们对于铅危害的承受能力只是成人剂量的一半,甚至更少。特别是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铅的吸收量是成人的5倍,但是对于铅的排泄功能比较弱,所以铅特别容易蓄积在儿童体内,造成长期的,慢性的危害,甚至可能会影响终生健康。
简单的饮食疗法帮你预防小儿肥胖症
一、避免摄取过多的盐分。孩子的差别化饮食孩子吃的东西跟大人是不一样的。因为盐分会使体内积水,形成水肿,所以应少吃薯片、香肠、咸鱼等高盐分食品。
二、避免膨化食品。普通儿童食品脂肪含量很高,脂肪是转化。薯片、热狗、炸鸡块和曲奇只是儿童吃的高脂肪食物中的几种。有些食物无甚营养但热量很高,如果汁、软饮料(不含酒精的饮料)和零食,大部分孩子从这些食物中摄取了多余的卡路里。一些简单的食品能改善当代孩子们的饮食习惯。
三、多吃粗粮。全谷食品可提供纤维,它可以维护肠胃健康、增强食饱 感觉。选择水、其它无热量饮品,或低脂或去脂牛奶等作为饮料,可以帮助保持健康的体重。
四、多吃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提供有益健康的养分,增进饱足感,且不会增加很多热量。
孕妇能吃膨化食品吗
膨化食品是六十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型食品,国外又称挤压食品、喷爆食品、轻便食品等。它以含水份较少的谷类、薯类、豆类等作为主要原料,它们经过加压、加热处理后使原料本身的体积膨胀,内部的组织结构亦发生了变化,经加工、成型后而制成。 由于这类食品的组织结构多孔蓬松,口感香脆、酥甜,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很惹孩子们的喜爱。
当前膨化食品给人的印象是“五高一多”: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多味精。而对于其中的爆米花则被冠上“含铅高”的标签。这是一种误导,其实食品膨化的加工方式本身并不会带来这些危害。
“五高一多”产生的原因是过量的添加剂造成,与“膨化”这种加工方式没有关系,由于厂家为了提升食品的口味添加了大量的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正是造成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原因。而“膨化”的加工方式主要改变食物口感,除油炸及焙烤方式膨化以外,挤压及压力的膨化方式暂未出现明显的危害。
相反,膨化使食物更易于消化吸收。膨化技术使淀粉彻底熟化,内部呈多孔状,水溶性质增加,有利于胃肠消化酶的渗入,提高了营养素的消化吸收率。膨化食品原料主要是以主食制成,若可以不加或者少加添加剂,该类食品的主食化也未尝不可,可以模仿麦片、玉米片的食用方式。
"爆米花含铅":爆米花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接触了含铅的金属器具而遭受污染。
而实际上,随着科技的进步,爆米花机也有了极大的改进。不锈钢制的爆米花机渐渐取代了过去使用转炉式的机器;前几年流行的铝质爆米花机,随着人们对铝质食具危害的认识,也已慢慢被不锈钢爆米花机取代,在生产环节的污染已经渐渐消失。
脸色长斑不能吃食物 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如薯片、薯条、爆米花、饼干等,大多经过高温加工,加入了很多人工色素等,经常食用不但影响消化,还会破坏机体排毒功能,导致体内毒素积累从而出现长斑、长痘等。
哪些零食不能带上飞机 坐飞机适合带什么零食
坐飞机的时候手机没有了信号,有些无聊,一般会携带一些零食,有以下零食方便携带,又不会被禁止通行。
面包、饼干能够增加饱腹感,减少飞机时的肚子饿,若不喜欢饼干面包也是可以在飞机上点餐的,只是有些贵。
比如:芒果干、香蕉干等,不仅方面携带不占位置,还能补充人体维生素、糖分等营养成分。
比如:薯片、虾片、爆米花等,膨化食品是解无聊又消磨时间的食品,带上飞机是再好不过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味道不宜过重。
儿童不宜吃的食物
妈妈们总是乐得带孩子在超市购物,并任由他们自选食物。不过妈妈们要注意了,孩子爱吃的食物并不安全,你最好让他们远离。
1、果冻
果冻是由增稠剂、香精、着色剂、甜味剂等配制而成,这些物质吃多或常吃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健康。
2、可乐饮料
可乐饮料中的咖啡因,对儿童尚未发育完善的各组织器官危害较大。国内专家认为,从临床上判断,可乐中的咖啡因正在影响中国儿童身高。
3、泡泡糖
泡泡糖中的增塑剂含有微毒,其代谢物苯酚也对人体有害。
4、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是我国传统的食品之一,无论是逢年过节的炸麻花、炸春卷、炸丸子,还是每天早餐所食用的油条、油饼、面窝;近年来儿童喜欢食用的洋快餐中的炸薯条、炸面包以及零食里的炸薯片、油炸饼干等,无一不是油炸食品。但经常食用油炸食品对身体健康却极为不利。
5、罐头
罐头食品中的添加剂,对正发育的儿童有很大影响,还容易造成慢性中毒。另外,罐头食品大多数还是采用焊锡封口,焊条中的铅含量颇高,在储存过程中可污染食品。小儿消化道的通透性较大,这些添加剂和重金属均可被吸收,并影响小儿健康。当食品煮熟、装罐、排气、密封后,常常还要采用超高温消毒灭菌,这一来,还会导致食品营养的流失。
6、爆米花
爆米花含铅量很高,铅进入人体会损害神经、消化系统和造血功能。因为在爆米花机的铁罐内和封口处有一层铅或铅锡合金,当铁罐加热时,一部分铅以铅烟或铅蒸气的形式出现,当迅速减压爆米时,铅便容易被疏松的米花所吸附而使米花受到污染。铅对人体是极为有害的,特别是对儿童影响更大。它被人体吸收后,主要危及神经、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使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抗病力下降。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有的伴有腹泻或便秘。
7、巧克力
巧克力味道香甜,很受儿童喜爱。有的家长以为巧克力营养丰富,就让孩子多吃。实际上,儿童并不宜多吃巧克力,多食可使大脑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引起疲劳,影响脑组织的发育。儿童所需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巧克力中的含量均较低,并且所含脂肪较多,在胃中停留的时间较长,不易被儿童消化吸收。另外,吃巧克力后容易产生饱腹感。如果儿童饭前吃了巧克力,到该吃饭的时候,就会没有食欲。可是过了吃饭时间后他又会感到饿,这样就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和良好的进餐习惯。巧克力不含纤维素,吃多了容易在胃肠内反酸产气而引起腹痛。
8、汽水
汽水属于口福型饮料,适口性好,但不能为人体提供什么营养素,除了水分以外,还含有糖、香精、碳酸氢钠,所以汽水呈弱碱性。过量饮用,会中和稀释胃酸,减低胃的消化能力。此外,汽水中含有磷酸盐。磷酸盐进入肠道后,会与肠壁的铁离子产生化学作用,形成不溶于肠壁的铁离子,经化学作用形成不溶性铁盐,从而妨碍人体对铁的吸收。
9、方便面
几乎所有的方便面都强调美味,却都有意无意的回避了营养这敏感的话题。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无论缺乏哪一种,时间长了极易患病。方便面以面粉为主,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另有少量味精、盐等调味品,在制作过程中维生素又大量丧失,因此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均严重不足。即使是冠以鸡精、牛肉、海鲜之类名称的方便面,其中的鸡肉牛肉含量是少之又少,甚至“子虚乌有”。
一些儿童受广告影响,放着丰盛的饭菜不吃,经常食用方便面。长此以往,引起营养不良便不足为奇,有人作过调查,长期食用方便面者有60%的人营养不良,54%的人患缺铁性贫血,29%的人患核黄素缺乏症,16%的缺锌,23%的因缺乏维生素A而患眼疾。
此外,方便面除营养价值低外还常常存在脂肪氧化问题,食用时或多或少的会从中摄入防腐剂和色素,这些成分都对儿童不利。因此,方便面只能适量食之,不易作为正餐的替代品。需要较长时间吃方便面时,应酌情添加熟肉、鸡蛋、新鲜蔬菜到其中,以提高营养成分。
10、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作为时尚食品,凭借良好的口感和炫目的包装,受到消费者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喜爱,近年来,膨化儿童小食品在市场上层出不穷,如油炸薯条、雪饼、薯片、虾条、虾片、鸡围、鸡条、玉米棒等,包装夺目,十分吸引儿童,商场里出售的儿童大礼包,里面也几乎是清一色的膨化食品。但许多消费者并不了解其质量、营养状况。检测显示,膨化食品虽然口味鲜美,但从成分结构看,属于高油脂、高热量、低粗纤维的食品。
从饮食结构分析有其一定的缺陷,只能偶尔食之。经常食用膨化食品会造成油脂、热量吸入高,粗纤维吸入不足。若运动不足,会造成人体脂肪积累,出现肥胖。其次,膨化食品不宜空腹食用,否则其所含有的铅、砷等毒素特别容易被人体吸收。再次,孩子经常食用膨化食品,会影响正常饮食,导致多种营养素得不到保障和供给,易出现营养不良。
膨化食品中普遍高盐、高味精,孩子成年后易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病。膨化食品中不合格的主要问题是细菌污染,如大肠菌群超标,以及膨化食品中所含脂肪腐败而引起的过氧化值升高,这些会导致孩子胃肠不适、腹泻和肝脏损害。
11、烤、炸羊肉串
羊肉串等火烤、烟熏食品,在熏烤过程中会产生乙—苯胺和3.4苯并芘等强致癌物,儿童常吃这些焦化食品,致癌物质可在体内积蓄而后发生癌症。加工肉类制品一般都会添加少量亚硝酸盐作为发色剂,但其含量是被强制限制使用的。过多摄入亚硝酸盐,可引起食物中毒外,还会产生致癌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羊肉经过热油的煎炸,残余的亚硝酸盐会转变为一种叫亚硝基吡咯烷的致癌化学物质,再加上重复使用的食用油和穿肉的木签,极易造成交叉污染,食用这类食品后会引发多种疾病。
12、激素水果危害健康
吃经“催熟”和保鲜的水果后对人体很不利,尤其是用来“催熟”的药物中很多都含有雌激素,吃后会使女性性早熟,男性性特征不明显,因此,在吃这种水果前一定要清洗干净,最好用温水浸泡一段时间。许多医学专家普遍认为,现在孩子们周围确实存在着导致他们性早熟或性发育异常的因素。如果水果蔬菜中添加雌激素,确实会使长得更鲜亮,但也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请家长们,尽可能让孩子远离“激素食品”,对形状异常、外观色泽美丽、味道平淡的水果尽量少吃,多给孩子吃相对安全的食品。
13、玩具食品
“玩具食品”大多体积小,极易被儿童误食造成机械伤害,又因食品与玩具往往不是同一个厂家生产的,玩具没有严格的消毒措施,病菌容易被带入袋中污染食品,同时与食品混装的玩具多是由塑料制成、卡片贴纸含有甲醛等有害成分,这些玩具和卡片长期与食品混装,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影响儿童健康。混装在食品中的玩具大多数是“三无产品”或假冒伪劣产品,质量低劣,上面既没有任何说明玩具质量的文字,又无质量保证承诺。目前这类集吃、玩两种功能于一体的“玩具食品”比比皆是,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有的还在媒体上广为传播,谬种流传。目前在市上销售的“玩具食品”,主要有四大类:一类是食品袋内装玩具。第二类是食品袋内装卡片。第三类是玩具包装。第四类是以赠品的名义将积木等小玩具贴在食品袋上销售。
14、营养补品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吃补品,其实儿童常吃营养补品对身体十分有害。有的人认为,给孩子吃补品会促进生长发育,更希望通过它提高孩子的智力。其实补品对成人可能有益而无大碍,但对少年儿童却经常会引发很多不利的后果,如食欲下降和性早熟。因为补品中含有激素和微量活性物质,对儿童正常的生理代谢有影响,因此要慎用。如果孩子确实身体比别的孩子弱,使用时也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不能随意去给孩子选吃,否则只会拔苗助长。
哪些不良饮食习惯危害宝宝健康
看见油炸食品就嘴馋
不少孩子喜欢吃炸猪排、炸鸡腿和炸土豆条等油炸食品,因为又香又脆,确实很好吃。可是因为油炸类食品吃得太多,影响正常胃口、食量的例子也频频发生,不少孩子甚至还出现肥胖、厌食等。
从健康角度而言,油炸食品不宜多吃。首先,油炸食品不容易消化,多吃容易得胃病。孩子的胃肠道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高温食品进入胃内后会损伤胃黏膜而得胃炎。油脂在高温下会产生一种叫“丙烯酸”的物质,这种物质很难消化。
多吃油炸食物的孩子会感到胸口发闷发胀,甚至恶心、呕吐或消化不良,个别孩子吃了油炸食物后还会连续几顿吃不下饭。
其次,食物油炸之前外表常常要裹上一层面粉浆。在高温下,面粉中的维生素B1全被破坏掉了,所以长期吃油炸食品会发生维生素B1缺乏症;而油在高温下反复使用则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不少家庭习惯把炸过食品的油存放起来,反复使用,这种做法对身体更是有害的。
按照规定,一天膳食中由脂肪提供的热能应占全天热能总量的25%至30%。但是经常吃油炸食品的孩子,每天由脂肪提供的热能明显超过上述指标,因此很容易出现肥胖。对于一些有哮喘的孩子,经常吃辛辣类的油炸食品更可能加重病情。
膨化食品每天爱不释手
薯片、雪饼、虾条这些食品大多以面粉、小米和土豆等食物为原料,经过油炸、加热或添加膨松剂加工而成的。这些膨化食品大多口味鲜美,包装新颖,有的还在其中加有玩具、小画册来吸引儿童目光。香、脆、酥、甜的膨化食品吃刁了孩子的嘴,导致一些孩子不愿吃没有多少鲜味的蔬菜,不愿好好吃正餐等,甚至把这些食品当作主食,而一些对孩子也是听之任之。
膨化食品具有四高的特点:高糖分、高脂肪、高热量和比较高的味精含量。鉴于膨化食品具有四高的特点,孩子吃得过多会破坏营养均衡。而且膨化食品容易造成饱胀感,影响正常进餐,会妨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在传统炉灶上烹制的爆米花中,还会有微量的铅进入其中。为避免爆米花等微量铅对孩子造成危害,首先让孩子尽量少吃;其次,尽量不要让孩子在空腹的时候当作填肚子的东西来吃。因为在空腹的情况下,爆米花等所含有的铅特别容易被人体所吸收;最后,孩子吃的东西尽量要全面一些,不要养成吃零食的习惯。
嗜食甜食及甜味饮料
爱吃甜食是每个孩子的嗜好。不少家长都反映,孩子普遍喜爱吃甜味的小点心、冷饮、果汁和各种各样的零食,随之而来的“甜食综合征”也频频发生。父母没有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是重要原因。
在调查中显示,甜食和肉类是幼儿最喜欢吃的两种食物,其选择率分别达到21.8%和21%。在选择喜欢的食物时,除了“好吃”外,食物味道的好坏也是孩子喜欢、不喜欢食用的主要原因。
如今,糖类点心和各式各样的零食不仅口感好,包装也很华丽,对于孩子有种挡不住的诱惑。然而,长期吃糖食却可能给儿童带来精神方面的隐患,使孩子情绪激动,具体表现为好哭好闹,爱发脾气,多动好动,容易烦躁。
对于甜食,不是说儿童绝对不能吃,而是应给予一个合理的比例。营养学家主张,孩子的食谱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包括糖类点心和零食)的比例应维持在1∶3∶6的水平。同时,在餐后吃甜点是最好的方式,如果餐前吃饱了反而影响正餐食欲。
不吃早餐就匆忙上学
幼儿的早餐状况令人担忧。11.2%的孩子不是每天吃早饭的。而24.6%是因为父母上班时间紧,要赶路,3.9%的孩子在路上、小摊上用早餐。
儿童不吃早餐的原因有几方面,58.5%的孩子是因为没有食欲,17.2%的孩子因为要赶路来不及,7.4%的孩子因为时间紧家里来不及做或购买,0.2%的孩子是为了减肥,还有16.6%的孩子有其他原因。
其中,半数以上的孩子没有食欲吃早饭,主要是因为晚上的零食、晚饭以及饭后的其他食物吃得过多而造成的。“晚饭过量、早饭不吃”的现象长此以往,不仅会加重孩子晚间睡眠的负担,还会影响消化、内分泌。因为促使儿童长高的激素是夜间分泌的,时间久了,会影响发育。而早饭不吃,容易使孩子白天上课没有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贪睡,影响学习。
薯条快餐成家常便饭
快餐多属高盐食品,所含的钠对幼儿的心、肾器官有可能构成威胁。婴幼儿的肾脏发育远未成熟,没有能力排出血液中过多的钠,因而会受到过量食盐的伤害。而年龄越小,受到的伤害越大。
同样,高盐也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如今,十几岁的儿童患上高血压,这些孩子有的在婴幼儿期常吃过咸的快餐,如油炸薯片、三明治或饼干等。摄入盐分过多,还可能引起体内钾的流失,而钾对人体肌肉(包括心脏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有重要作用,过多的流失将造成心脏肌肉衰弱,功能减退。长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还可能引发脂肪肝等儿童成人病。
尽量让孩子少吃快餐,特别是不要用快餐作为晚餐。就算要吃,也不宜选择薯条、油炸动物肉等高盐、高热食品,而应多选择蔬菜、维生素丰富的品种。至于口味,鼓励儿童尽可能清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