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多发肝海绵状血管瘤检查

多发肝海绵状血管瘤检查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近70%的血管瘤呈强回声,且内部回声均匀,余者可呈低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如有钙化可见强回声后伴声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血管瘤内血流信号少见,部分血管瘤可出现中央部血池样充填。

2.CT扫描 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且密度均匀,大的血管瘤病灶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呈星形,裂隙状或不规则形,瘤内偶见钙化,呈圆形或不定形强回声,病灶边缘通常清晰光滑,典型者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随后增强区进行性向中心扩展,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显示“快进慢出”的表现,直径小于3cm的血管瘤增强扫描表现较为复杂,可有以下表现:病灶早期呈高密度强化,也有的病灶强化不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延迟扫描所有病灶均呈等密度充填,个别病例始终无强化,延迟扫描也无充填,此类血管瘤管壁很厚,管腔狭小,造影剂难以进入。

3.核素肝血池扫描 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较高,用99mTc标记红细胞,有血流的地方即可显像,血流丰富或淤滞者核素浓聚,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5min开始在血管瘤的部位有放射性核素浓聚,逐渐增浓,1h后仍不消散,这种缓慢的放射性过度填充现象是诊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依据。

4.MRI检查 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T2像呈相对高信号,呈“灯泡征”。

5.肝动脉造影 系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对血管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早期注药后2~3s病灶周边即有染色,造影剂清除缓慢,可充盈持续18s以上,造影剂的这种快进慢出的现象是血管瘤的典型特征,称之为“早出晚归征”。

肝血管瘤诊断的注意事项

1、肝海绵状血管瘤大多为先天性疾病,如何检查肝血管瘤有单个的,也有多个的。对人体健康一般没有什么影响,病员不必紧张。

2、较小的多发性肝血管瘤在作b超或ct检查时会时多时少,这是因为检查仪器灵敏度的限制或检查者的仔细程度不一所致。少一个不一定是好,多一个也不一定是坏。

3、关键在于诊断的可靠性,如若诊断已肯定为血管瘤,只需要定期——比如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就可以了。

4、过大的血管瘤有压迫肝脏或周围器官的,如何检查肝血管瘤或影响血液循环的,应该作手术切除。没有这些情况的不必作手术切除,也没有药物可以治疗——事实上本不需要治疗。

5、可以工作,可以运动,在生活上没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除非过大的血管瘤要当心不要受到外伤或挤压,以致把它弄破,肝海绵状血管瘤不会变癌。

肝脏血管瘤是可怕的

肝血管瘤的症状,肝脏血管瘤大多数是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小的肝血管瘤往往无任何症状,但少数血管瘤增长较大,压迫邻近脏器,出现各种压迫症状。近年来随着B超及CT等影像学普及和临床上检查需要与恶性肿瘤鉴别,已引起人们重视。

肝血管瘤的症状,发病率:肝脏血管瘤尸检发现率为7%左右,婴儿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统计尚不准确,因为往往划人婴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中。有人统计婴儿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与婴儿肝血管内皮细胞瘤的比例约为1∶6。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30~50岁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约为5∶1。但也有人统计男女发病率差别不大,临床上女性病人居多,可能由于女性在妊娠期间,血管瘤增长较快,常出现症状较早,因而就诊多。另外女性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女性激素有关。

肝血管瘤的症状

肝血管瘤的症状,肝海绵状血管瘤发展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之久。其临床表现随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生长速度、病人全身情况及肝脏和邻近脏器受压不同程度而不同。肿瘤小时无任何症状,有时瘤体积很大也无症状,常在B超体检及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或因其他疾病做腹部探查时偶然发现。这类病人占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绝大多数,并且肿瘤直径大多<4cm。随着肿瘤逐渐增大,约有40%可出现症状,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不适、腹痛、餐后饱胀、恶心、呕吐、长期低热,极少数梗阻性黄疸,绞痛,带蒂的血管瘤扭转,自发性破裂出血等。

海绵状血管瘤长在脸上怎么办

一、浅型海绵状血管瘤症状:通常局部的皮肤会隆起于柔軟的包块,患儿在头低位,或是哭闹不止时,包块会异常增大。直立位时包块缩小,低头时包块又会增大。局部的皮肤呈蓝色或蓝紫色的,皮肤表层还可看见有毛细血管扩张,肿块边界比较清楚,压之缩小。 二、深型海绵状血管瘤症状:一些可发生于较深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不易于查觉,通常患处的皮肤表面没有特别异常的表现,在对头部海绵状血管瘤检查时,肿块表面皮肤颜色正常。较大时可能会隆起一个包块,质地较软,体积可随體位的变化而变化。

不典型肝血管瘤是什么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病人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常在B超检查或在腹部手术中发现。尚无证据说明其有恶变可能。

不同类型肝血管瘤的特点

(1)海绵状血管瘤

最常见的肝血管瘤就是肝海绵状血管瘤,通常情况下,这类血管瘤的切面会呈现出钻口的形状特征,类似于我们常见的蜂窝状。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腔体内部,会存在一些特殊的组织纤维。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腔壁之内,会被一些细胞覆盖,纤维内部会出现一些细小的血管。其切面呈蜂窝状、充满血液、镜检显示大小不等囊状血窦、其内充满红细胞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隔,纤维隔内见有小血管及小胆管,偶见被压缩之肝细胞索。纤维隔及血窦内的血栓可见钙化或静脉石。

(2)硬化性血管瘤

硬化性血管瘤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血管瘤疾病。其血管腔闭合,纤维间隔组织较多呈退行性改变。患者的肝脏间隔纤维组织非常明显,而且血管瘤呈现出官腔塌陷的情况,整体较为坚硬,而且会表现一种退行改变。

(3)血管内皮细胞瘤

常见症状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易致恶性变。

(4)肝毛细血管瘤

一般会出现血管腔窄,纤维间隔组织多。

肝海绵状血管瘤会遗传吗

与遗传有关系。根据现代流行病学的最新统计,肝海绵状血管瘤具有一定的遗传现象,家族成员中上一代直系亲属中患有肝海绵状血管瘤病,其子女一代的患病几率高于正常人的 2~3 倍。

肝脏血管瘤严重吗

说起生病,大家最害怕的就是癌症、肿瘤类的疾病,特别是危及身体重要器官的疾病。现在我就和大家说说肝脏血管瘤到底严不严重。

1第一,肝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血管瘤之一,通常主要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但是,肝脏血管瘤和恶性肿瘤有本质区别,它是一种比较良性的肿瘤。所以通常情况下它是可以治愈的,患者并不用过分的担心。

2第二,在肝脏血管瘤中我们最多见的是肝海绵状血管瘤。肝海绵状血管瘤大多数都是先天性血管发育不正常而导致,发病无症状。但是肝海绵状血管瘤成人后一般不继续生长,亦不会癌变,可以治愈,所以对健康没有太大的影响

3第三,肝血管瘤是由于先天性肝脏末梢血管畸形所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肝血管发育异常,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肝血管瘤。此外,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女性激素也是诱发肝脏血管瘤的病因。

注意事项:肝脏血管瘤其实并不严重,它是一种良性的肿瘤不会发生癌变。可以通过手术和中医中药治疗,只要及时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日常的饮食,多休息,放松心态,肝脏血管瘤是可以治愈的。

多发肝海绵状血管瘤症状

本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病史可追溯到多年以前。根据临床表现分为:

1.无症状型此型占绝大多数(80%以上),终身无任何感觉,多在健康体检常规行B超检查或行腹部手术时意外地被发现。

2.有症状型通常肿瘤直径超过4cm以上时,可出现症状。常见的症状有:

(1)腹部包块:半数以上患者有此体征。包块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软硬不一,随呼吸上下移动,有的在包块部听诊可听到传导的血管杂音。

(2)胃肠道症状:可出现右上腹隐痛和不适,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和消化不良等。

(3)压迫症状:肿瘤压迫食管下端,可出现吞咽困难;压迫肝外胆道,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和胆囊积液;压迫门静脉系统,可出现脾大和腹水;压迫肺脏,可出现呼吸困难和肺不张;压迫胃和十二指肠,可出现消化道症状等。

相关推荐

蔓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诊断 蔓状血管瘤根据病因,症状和相关检查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1、颈部血管瘤:症状及体征视瘤体类型、大小、侵犯部位、深浅及范围而定。多数血管瘤侵犯表浅组织较多,如皮肤皮下组织等;侵犯肌肉、深层血管、喉、咽、颈椎等组织则较少。如已侵及深层组织,即出现一些相应的症状,如吞咽障碍、呼吸道阻塞、吐血、大出血等。 2、先天性血管瘤:又称红斑痣、葡萄酒色斑。出生后即有,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压之不退色,不高出皮肤表面,位于真皮层内,由毛细血管网组成。出生后,红斑痣随身体的增长按比例增长,但范围不再扩大。红斑痣不能自行

肝海绵状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对本病的诊断帮助不大,一般肝功能均正常,酶活性不高。少数患者有红、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切除血管瘤后可恢复正常。血象变化在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例中较为常见。长海医院肝外科80年代报道的一组40例直径在15cm以上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有半数血红蛋白在1.55mmol/L(10g)以下,最低仅0.96mmol/L(6.2g);有3/4病例的白细胞计数在5.0×109/L以下,最低仅2.2×109/L;有1/3患者血小板计数在100×109/L以下,最低仅40×109/L,上述变化经手术切除血管瘤后均恢复

血管瘤可以分为哪几种常见类型

1、毛细血管瘤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多见于皮肤,以枕部、头面、四肢和背部最多,不少长于口唇和舌部。眼部毛细血管瘤最多发生于出生后的3个月以内,随后的3个月增长较快。毛细血管瘤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据面部或肢体的大部,小的只有几毫米,略高于皮肤。毛细血管瘤一般出生后就已存在,6个月内生长迅速,一二岁后逐渐停止生长。它影响美观,破损后有大出血的危险,家长应密切留意。如果血管瘤较小,生长速度较慢,不在暴露部位,可待其停止生长后自行消退。若血管瘤生长速度较快,又严重影响美观,就应立即进行治疗,可采用药光疗法、新一代光动

脑血管瘤的类型分类

婴儿血管瘤 婴儿血管瘤是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不详,部分学者报道和血管内皮干细胞有关,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其中以枕部的鲜红斑痣最常见。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

头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危害

一、 头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表现有两种情况:1、位置比较表浅的海绵状血管瘤,局部皮肤膨隆,高低错落,起伏不平,皮面微现蓝色或浅紫色,曲张盘旋的血管隐约可见。2、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深而不波及皮肤者,除局部显现形态不规则的轻、中度膨隆外,肤色并无明显改变。海绵状血管瘤也可见于粘膜下层,粘膜表面呈暗蓝色改变。肿物有压缩性,其体积大小可随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成人头部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较为明确,可在婴幼儿期到青少年期发现,多数表现为较稳定而缓慢的发展过程。关于海绵状血管瘤的本质过去存有争议,近年来的研究日益倾向于其

怎么确诊毛细血管瘤

对血管瘤进行检查时要请有经验的医生,对于皮表的毛细血管瘤,通过眼观手摸,凭经验即可确诊。一般位置比较表浅的海绵状血管瘤,症状比较典型,有经验的医生通过眼观、手摸也可以确诊。 血管瘤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状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多数为柔软的海绵状暗红色无明显包膜的软组织肿物。镜下可见上皮细胞组成的各种外形的空腔,腔内布满了红细胞和小的血栓。四面结缔组织受压可形成假包膜。 对于位置比较深的海绵状血管瘤由于表明症状不明显,可通过超声检查、X线检查等确诊,如果是海绵状血管瘤对于周围正常组织器官有损害,或

肝海绵状血管瘤护理

1、热情接待病人,做好人院宣教工作,消除病人恐惧心理,使病人产生信任感,能积极配合治疗。 2、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以减轻肝脏负荷。 3、保证蛋白质摄人,进食适量的脂肪和高维生素。 4、对有腹水者,要限制盐的摄入,每日3-5g;对有肝昏迷先兆和肝昏迷者,要暂时停止蛋白质的摄入,摄入以糖为主。 5、保持床单位整洁平整,定时翻身,消瘦者每日用红花乙醇按摩骨突处,以防止褥疮。

血管瘤通常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类型1、蔓状血管瘤:多见于四肢,表面及周围有许多树枝状扩张的血管,迂回曲折呈蔓状,局部皮肤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有时可摸到血管搏动或听到血管杂音。对于这种血管瘤,应尽早手术,也可用弹力绷带等包扎肢体,以缓解肢体出现的酸痛等症状。 类型2、毛细血管瘤:多见于皮肤,以枕部、头面、四肢和背部最多,不少长于口唇和舌部。眼部毛细血管瘤最多发生于出生后的3个月以内,随后的3个月增长较快。毛细血管瘤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据面部或肢体的大部,小的只有几毫米,略高于皮肤。毛细血管瘤一般出生后就已存在,6个月内生长迅速,一二岁后逐渐

海绵状血管瘤有哪些大的危害

1、海绵状血管瘤只会不限制的生长,如长在头面部会严重影响美观,引起畸形;2、海绵状血管瘤还会引起占位性病变,压迫神经、肌腱、其他组织器官等,引起疼痛、畸形等并发症;3、海绵状血管瘤生长在关节处,将会引起功能障碍,造成瘫痪等后天残疾;4、海绵状血管瘤如长在四肢,可影响其运动和劳动,发展得太严重,可导致肢端坏死和截肢的后果。5.海绵状血管瘤多发生在刚出生的婴儿身上,是一种血管畸形,通常发生于静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大。6.海绵状血管瘤多出现在皮下组织上,但也可发生在粘膜下,甚至会发生在骨骼上,当受到外

肝海绵状血管瘤会发展为肝癌吗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与肝癌的形成原理不同,一般不会发展成为肝癌。但是部分肝癌高危风险的患者,如慢性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当 B 超考虑肝血管瘤时,一定查肿瘤标志物(AFP、CA199 等)及腹部增强 CT 或 MRI 等检查加以鉴别,以免误诊后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