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承泣针刺时是闭眼还是睁眼 承泣常用配伍疗法

承泣针刺时是闭眼还是睁眼 承泣常用配伍疗法

1.配睛明,太阳,攒竹,阳白,丝竹空,合谷,风池,鱼际,针刺泻法或用三棱针点刺局部近下眼睑处出血,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治疗外感风热之迎风流泪,胞睑肿胀,睑弦赤烂,羞明流泪,时有热感等。

2.配行间,侠溪,睛明,太冲,针刺泻法,清肝泻火,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热泪症等。

3.配睛明,太阳,合谷,内庭,委中,针刺泻法,清泻胃火,治疗胃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目眦溢脓等。

4.配睛明,肝俞,太冲,肾俞,复溜,针刺补法,滋补肝肾,治疗肝肾亏虚之夜盲,暴盲,近视,冷泪症,目翳,视瞻昏渺等。

5.配三阴交,合谷,足三里,针刺补法,补益气血,治疗气血亏虚之夜盲,胞轮振跳,上胞下垂等。

6.配合谷,颊车,下关,地仓,四白,丝竹空,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经活络,熄风止痉,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等。

眼睛下是什么穴位及保健

眼睛下是什么穴位及保健

眼睛下是承泣穴

中医认为,承泣穴是眼睛的保健要穴。经常按摩承泣穴,可使气血旺盛,能够供应眼睛足够的血液,进而缓解眼疲劳、视力模糊等症状,还可防治近视。若能配上四白穴一起按摩,则效果更好。

脾胃与眼睛在经络上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目为肝之窍,肝受血而能视,而肝血禀受于脾胃。脾胃所化生的气血,散精于肝,通过经脉上荣于目,眼睛因为得到这些营养而变得明亮。由此可见,我们的眼睛之所以能看东西,除了与肝有关外,还与脾胃有关。

按摩承泣穴可保护眼睛

无论是因为脾胃失调所致的眼病,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眼病,或是日常对眼的保养,我们都可以通过按摩承泣穴来解决。

承泣穴在哪呢?目视正前方,在瞳孔的直下方,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即是。“承”有承受的意思,“泣”有眼泪、水液的意思。它是胃经上比较重要的穴位。胃经多气多血,而承泣穴是胃经最靠近眼睛的穴位。

睛明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睛明穴配伍特效按摩法

睛明可以配伍大敦,光明,承泣,攒竹等穴位一起按摩来保护眼睛。

大敦是足厥阴肝经第一血,处于足大拇指上,光明穴在小腿,承泣穴在面部对着黑眼球的下眼眶地方,攒竹在眉头内侧,睛明穴在内眼角,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对青光眼,老花眼,近视,白内障等眼部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针灸治疗近视眼的方法详解

方法:体针

取穴:常用穴、承泣。

操作:二穴任选一个,双侧均针。翳明穴,进针1寸,待有酸胀发麻等针感时,略作提插捻转,留针10~15min。每隔5min,轻刺激1次。承泣穴,选用30号1.5寸毫针,以30°角向睛明方向斜刺,至眼区周围有酸胀感或流泪时,轻轻捻转3~5次,留针10~15min。上穴均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效果:运用针灸不仅可以保持正常视力,而且还有增进视力的作用。如用翳风穴防治233例,未见有视力减退,视力改善者达88.6%~91.9%。用承泣防治1100例,有效率也在89.5%。

注意事项:

(1)预防的对象是未出现视力减退,或已有轻度视力减退(视力不足1.0者)(下同。)

(2)承泣操作时,注意不可刺破血管,以免出现眼周瘀血。一旦发生,应先冷敷,再行热敷。

针刺承泣穴怎么操作

承泣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眶下元中点下方1分处。

简易取法:瞳孔直下,当眼睑缘与眶下缘之间。

进针方向:从前向后与额状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嘱病人眼朝上看,或施针者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眼眶下缘缓缓刺入,宜浅刺0.3-0.5寸,不宜提插;若深刺时,针尖应略改变方向,略朝内后上方,即朝眶尖方向,不可紧贴眶下壁刺入,针刺可达1-1.5寸;或刺入眼睑皮下后,朝内眦方向眼皮横刺(适用于眼轮匝肌痉挛)。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在附近。

作用主治

承泣穴位胃经起始穴,又是任脉,阳跷,足阳明等三经交会穴,该穴可以疏风清火,祛邪明目,多用于治疗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夜盲症,色盲症,睑缘炎,结膜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眶下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症的治疗。

注意事项

1.从眶下缘中点到眶下管,沟移行处距离平均为10mm,眶下沟的平均长度为16mm,因此当进针深度超过10mm(0.4寸)时,若针尖贴近眶下壁,既有刺入眶下沟,刺破眶下动,静脉,导致严重出血的危险,因此深刺时针尖不可贴近眶下壁,要略朝眶尖方向。

2. 本穴进针时靠近眶下缘,一般不致刺中眼球,若进针时未按压眼球,或进针部位过于贴近眼球,则有可能发生此种意外。眼球壁外层巩膜十分坚韧,刺中表层即有滞针感,只要进针不过快,不致刺穿。但应重视的是,在最易刺中的眼球左右横径最大处,也是巩膜最薄的部位,仅有0.3-0.5mm,临床上若有刺中眼球时,应及时转科治疗。

3.承泣深刺不应超过1.5寸。眼动脉伴随视神经经视神经孔入眶腔,初位于视神经外侧略偏下,以后转至视神经上方,故深刺承泣时以损伤眼动脉。

4.承泣穴下皮肤肌肉浅薄,神经血管丰富,又有眼球,故艾灸不利于病情,且可能会损伤眼球,影响视力或加重眼病,故本穴禁灸。

中医治疗干眼症

一. 肺阴亏虚证

眼干涩,灼热,畏光,频频眨眼,眼疲劳,视力下降,荧光素染色早期结膜上着色,病情进一步发展则角膜上着色。舌质红,少苔。治法:滋阴祛风。加减地黄丸加减:生地、熟地、赤芍、丹皮、玄参、麦冬、防风、菊花、蝉蜕、甘草。

二.阴津枯竭证

眼干涩,灼热,畏光,口干咽燥,皮肤干燥,荧光素染色角膜上着色,舌质红,干燥无苔。治法:滋补肝肾。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白参、麦冬、天花粉、石斛、菊花、蝉蜕。

针刺治疗

一.取穴;承泣、攒竹、太阳、迎香、风池。每日1次,每次行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

二. 取取穴;承泣、攒竹、太阳、迎香、四白、百会、少泽、后溪等。每日1次,每次行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

此外,在使用电脑1小时左右,休息10分钟,眺望远方的景色或闭目做眼保健操,使眼睛得到休息。适当地活动身体,解除紧张,也是很有益的。

承泣四白的作用 承泣的作用

承泣穴是胃经上比较重要的,最靠近眼睛的穴位,胃经多气多穴,经常刺激该穴位,具有散风清热,明目止泪的作用,能使眼部气血旺盛。

承泣四白的作用 承泣四白适宜疗法

1.用拇指或食指同时点按承泣穴30-5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每天3-5次。

2.将艾条点燃,在承泣穴上方以下向上以打圈的方式熏烤十分钟,注意应上有力下无力。

1.将食指指腹按于四白穴处,待出现酸胀感时,由轻渐重,边按边揉,待酸胀感传导扩散到眼区,时间约2分钟。

2.将穴位和针具消毒之后,向外上方斜刺0.5寸,有麻电感放射至上唇部为度。

承泣针刺时是闭眼还是睁眼 针刺承泣的注意事项

1.从眶下缘中点到眶下管,沟移行处距离平均为10mm,眶下沟的平均长度为16mm,因此当进针深度超过10mm(0.4寸)时,若针尖贴近眶下壁,既有刺入眶下沟,刺破眶下动,静脉,导致严重出血的危险,因此深刺时针尖不可贴近眶下壁,要略朝眶尖方向。

2.本穴进针时靠近眶下缘,一般不致刺中眼球,若进针时未按压眼球,或进针部位过于贴近眼球,则有可能发生此种意外。眼球壁外层巩膜十分坚韧,刺中表层即有滞针感,只要进针不过快,不致刺穿。但应重视的是,在最易刺中的眼球左右横径最大处,也是巩膜最薄的部位,仅有0.3-0.5mm,临床上若有刺中眼球时,应及时转科治疗。

3.承泣深刺不应超过1.5寸。眼动脉伴随视神经经视神经孔入眶腔,初位于视神经外侧略偏下,以后转至视神经上方,故深刺承泣时以损伤眼动脉。

4.承泣穴下皮肤肌肉浅薄,神经血管丰富,又有眼球,故艾灸不利于病情,且可能会损伤眼球,影响视力或加重眼病,故本穴禁灸。

近视的中医治疗方法

1.刺灸法

治则:滋补肝肾,益气明目 处方:睛明 攒竹 承泣 光明 风池 肝俞 肾俞 方义:睛明、攒竹、承泣为治疗眼疾常用穴,有清肝明目作用;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有通经活络、养肝明目之功,肝俞、肾俞配光明可调补肝肾,益气明目。

2.随证配穴

脾胃虚弱—四白、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可施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3.耳针法

选穴;眼 肝 脾 肾 心 方法:毫针刺,每次2~3穴,每次留针30~60min,间歇运针;或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治疗5次测视力表1次,观察视力改善程度。

4.皮肤针法

选穴:颈椎两旁至大椎处 眼区周围 方法: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用重叩法叩打5~10次,眼周围由内向外转圈轻叩3~5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承泣针刺方法 承泣针刺时是闭眼还是睁眼

承泣针刺时可以闭眼亦可睁眼,施针时,用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眼眶缘缓慢进针,如果觉得闭眼转睛不便,睁开眼睛是可以的。在针刺承泣时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要重视起来。

按摩四大穴消除眼部问题

按摩承泣穴 消除眼周黑色素沉淀

电脑、光线的刺激,加上经常熬夜,导致眼周肌肤黑色素沉淀严重。按摩承泣穴,可以活血化淤,促进黑色素分子之间相互撞击,并迅速代谢出体外。

按摩方法:食指用按揉方式按摩下眼睑,因在瞳孔的正下方,眼球与眼眶下缘之间,便是承泣穴位置,按摩此处30次。

按摩太阳穴 消眼袋

眼袋,说明眼周肌肤松弛,肌肤代谢出现问题。按摩太阳穴,可以促进肌肤新陈代谢。

按摩方法:双目轻闭,双手大拇指按太阳穴,反复10次,每次停留3-5秒钟。

承泣针刺方法 针刺承泣的作用主治

承泣穴位胃经起始穴,又是任脉,阳跷,足阳明等三经交会穴,该穴可以疏风清火,祛邪明目,多用于治疗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夜盲症,色盲症,睑缘炎,结膜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眶下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症的治疗。

四白针刺方向 四白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合谷,阳白,睛明,太阳,瞳子髎,足临泣,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上攻之迎风流泪,目翳,头面疼痛等。

2.配承泣,睛明,太阳,内庭,针刺泻法,清泻胃火,治疗胃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目痒等。

3.配丰隆,太白,太冲,针刺泻法,涤痰通络,疏肝明目,治疗肝火上炎,风痰阻络之目翳,眼睑瞤动,目眩等。

4.配鱼腰, 太阳,合谷,地仓,颊车,迎香,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熄风止痉,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㖞斜,眼睑瞤动等。

5.配迎香,针刺泻法透刺,通络止痛,治疗胆道痹阻之蛔厥。

有保护小儿视力的推拿方法吗

小儿保护视力常用推拿穴位主要用以下几个:

揉按睛明

睛明位于面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用食指指腹按揉睛明穴,可加速血液循环。

推拿攒竹

攒竹位于面部,当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推拿时用双手拇指从眉头攒竹穴推拿至眉尾。

点按瞳子髎

瞳子髎位于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推拿时用双手拇指点按瞳子髎,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按揉承泣

承泣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推拿时用拇指指腹用力旋转按揉承泣,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按揉四白

四白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缘凹陷处。推拿时用两手中指和食指指腹分别按揉两侧四白穴。

揉按光明

光明位于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推拿时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的方向揉按光明穴。

小儿保护视力推拿穴位解析

睛明降温除浊,明目安神;攒竹清热明目,祛风通络;瞳子髎降浊祛湿,养肝明目;承泣明目定神,舒经活络;四白祛风明目,通经活络;光明疏肝明目,活络消肿。六穴配伍,长期按摩,有助于清肝明目,缓解眼睛疲劳,防止视力下降。

相关推荐

护肤按摩有哪些手法 承泣穴-预防黑眼圈出现

承泣穴属足阳明胃经,经穴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此穴有散风清热, 明目止泪的功效,因熬夜或睡眠不足出现黑眼圈,用食指腹揉按承泣穴3-5分钟就可以淡化黑眼圈,经常按摩承泣穴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预防黑眼圈的出现,同还有助于消除眼部疲劳,预防眼部疾病。 经穴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穴将食指,中指伸直并拢,中指贴于鼻侧,食指指尖位于下眼眶边缘处,即承泣穴所在位置。

先天性弱视的按摩方法

一、病人仰卧,医者站患儿头前(跟咱们做护理一样哈)。 二、双手中指指腹分别依次压迫晴明穴、攒竹穴、鱼腰穴、太阳穴、承泣穴、四白穴,每个穴位压迫1分钟。再顺针方向旋转按摩36次,再逆针方向旋转按摩36次。 三、再推拿上下眼脸各36次,再双手拇指指腹推拿眼周围,由内侧向外推拿按摩。 要求:双指推拿按摩用力要均匀、柔和,用力要适当,缓慢,不能疼痛。 指压按摩晴明穴、攒竹穴(眉头内侧凹陷处)、鱼腰穴(眉毛中间)、太阳穴、承泣穴(眼正视位于瞳孔直下,眼眶下缘)、四白穴(承泣穴下一寸,凹陷处)。 方法:一、病

治好白内障可以通过按摩治疗

(1)双掌横抹眼:睁开眼中间(印堂)分手慢慢横抹擦青,双掌竖捂面,两无名指挟沿鼻梁两侧泪水沟,掌心着力两浪眶,两掌同用力从发际往下巴来回摩擦眼周神经穴位30下。促进眼球周围血液循环,疏通经络,保证泪管畅通。 (2)双掌竖摩面:闭上眼睛,双掌竖捂面,两无名指抉沿鼻梁两侧泪水沟,掌心着力两眼眶,两掌同用力从发际往下巴来回摩擦眼周神经穴位30下。促进眼球周围血液循环,疏通经络,保证泪管畅通。 (3)捏拿按揉睛明穴(在眼内角内侧一分,鼻边缘偏中):微闭眼睛,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剪去指甲),分按两侧睛明穴,捏拿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消除黑眼圈

去除眼袋黑眼圈,常按穴位:太阳穴 眼袋的形成因为眼周肌肉松弛,新陈代谢能力降低。所以经常按摩太阳穴可促进眼部新陈代谢,从而消除眼袋。太阳穴按摩的方法非常简单,找到太阳穴的位置轻轻按压大约10下即可。每次按压停留3-5秒,坚持每天按摩太阳穴可有效去除眼袋黑眼圈。 去除眼袋黑眼圈,常按穴位:鱼腰穴 眼袋的形成与浮肿也有一定关系,比如夜间饮水过多,肾脏排泄能力降低等。所以这个候可以按摩鱼腰穴可以刺激眼部的排毒排水能力,缓解眼袋的形成。鱼腰穴位于瞳孔上面,眉毛中间。可以用双手指腹以画圈的方式进行按摩,直到有微

按摩鼻子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

按摩鼻子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揉印堂:用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印堂穴上,以食指端按于右侧攒竹穴(眉毛内侧端),以无名指端按于左侧攒竹穴,三手指同沿逆针方向按揉100下。 点迎香:用双手食指端的侧面,同按于双侧迎香穴,并点按各50下。 揉素髎:用右手掌心(劳宫穴),按在鼻尖上(素髎穴),逆针方向揉50下,再用左手掌心按鼻尖顺针方向揉50下。 搓鼻旁:双手合掌,双手大鱼际近端放在鼻梁根上端两侧,从印堂至嘴唇往返推搓50下。 啄承泣、四白穴:用双手中指端,以雀啄承泣穴(眼球直下眼眶下缘)四白

三大穴位按摩呵护眼部健康

1.按太阳穴 为眼袋“瘦身” 眼袋在警示你:眼周肌肤松弛,肌肤的代谢出现问题。此,刺激太阳穴,可以促进肌肤新陈代谢。 正确方法:双目轻闭,双手大拇指按太阳穴,反复10次,每次停留3~5秒钟。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线延长线的上方就可以找到此穴位。 2.按鱼腰穴 消除眼部水肿 当饮水量过多,肾脏代谢增大,或者睡眠质量不好,眼部浮肿就易出现。此,需要激活鱼腰穴,加速眼部排毒排水能力,让眼部肌肤尽快消除水肿。 正确方法:鱼腰穴就处在瞳孔直上、眉毛中间的位置,所以用食指在眉毛处以画圈的方式进行轻揉按摩

攒竹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攒竹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睛明,太阳,合谷,少商,风池,足临泣,针刺泻法或太阳,攒竹点刺出血,疏风清热,治疗风热目赤肿痛,上胞下垂,迎风流泪,目翳,睑弦赤烂等。 2.配太阳,四白,行间,风池,针刺泻法,祛风清肝,宣散郁热,治疗肝经郁热之热泪,面痛等。 3.配阳白,承泣,地仓,颊车,下关,风池,翳风,针刺平补平泻法,疏散风邪,通经活络,治疗风邪侵袭之面瘫,眼睑瞤动等。 4.配阳白,头维,太阳,针刺泻法,散风止痛,治疗风寒头痛。 5.配丝竹空,四白,太溪,肝俞,肾俞,大骨空,小骨空,针刺补法,滋补肝肾,明目止泪,治疗肝肾亏损之夜

针刺治疗假性近视

采用此法治疗,患者需取仰卧姿势并闭眼放松,针刺的部位为攒竹、承泣、太阳、合谷、足三里、光明等穴位。针刺,采用75%乙醇常规消毒穴位局部皮肤,选用0.30mm×25mm一次性针灸针,斜刺或平刺0.3-0.5寸,后接电子脉冲治疗仪,留针25分钟。此法所刺穴位在中医经络理论中被称为“目系”,分布在头顶、颈项甚至手腕、腿部,虽离眼部有一定距离,但通过舒通所属经脉的气血,可迅速起效,具有痛苦小的特点。能调节视神经、舒缓睫状肌,减轻视疲劳,提高远视力。

针灸如何治疗麦粒肿

外感风热型麦粒肿:患者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针灸取穴:攒竹、鱼腰、太阳、丝竹空、行间。恶寒发热加外关;头痛加风池。方法:眼区各穴毫针刺或点刺出血。 脾胃薀热型麦粒肿:患者兼见口臭、口干、心烦、苔黄腻、脉数。针灸取穴:承泣、四白、瞳子髎、合谷、三阴交。方法:同外感风热型。也可同加刺阿穴。方法:在红肿处酒精消毒后,用0.5—1.0寸毫针,斜向刺进红肿处2—5毫米(视肿物大小,大者深刺,小者浅刺),不捻转,留针刺10—15分钟。 耳穴疗法:取穴:眼,肝,耳尖,神门,肾,皮质下,心。方法:耳尖放

眼部瑜伽的好处 眼部按摩式

功效:缓解眼部肌肉和眼球紧张,有助于促进眼部血液循环,使双眼炯炯有神。 练习方法:练习者盘腿坐在瑜伽垫上,保持均匀呼吸,将双手手指中段搓热,用手指中段刮动上,下眼眶各18次,轻轻闭上双眼,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同按压印堂穴(两眉头连线中点),手法由轻到重,再用两手食指分别按压鱼腰穴(位于额头,瞳孔直上,眉毛正中),按压之后再轻轻揉一揉。睁眼,两手食指轻轻按揉承泣穴(瞳孔直下,紧贴眼眶下方),将拇指以外的四指握拳,用两手拇指轻揉太阳穴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