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里药的主要功效 丁香温中降逆
温里药的主要功效 丁香温中降逆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习称公丁香,通常于9月至次年3月,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收,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功能主治: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用法用量:煎服1-3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注意事项: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不宜与郁金通用。
祛寒中草药有哪些
1、母丁香
母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药用丁香)的近成熟果实。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不宜与郁金同用。《证因脉治》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人参、生姜。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2、小茴香
小茴香,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小茴香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盐小茴香有暖肾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盐小茴香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医学发明》天台乌药散:常于乌药、青皮、高良姜等配伍用治寒疝腹痛。《本草汇言》:与高良姜、香附、乌药等同用可治胃寒气滞之脘腹胀痛。可以温里的中药,下面继续为你推荐,一起来看看。
丁香茶和菊花可以一起喝吗
不建议放一起喝。
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主要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功效,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主要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功效,二者性味功效相恶,放一起服用的话,虽然不会发生什么毒副作用,但会导致疗效降低,因此丁香茶和菊花尽量不要放在一起喝。
公丁香泡水喝放几颗
1~3g即可。
丁香性温、味辛,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肾虚阳痿等症状,可以内服或研末外敷,一般来说,丁香用量在1~3g为宜,不宜过量服用,或根据医生指导用药。
脾胃虚寒能吃枸杞吗 脾胃虚寒的饮食调理
材料:丁香、肉桂、红糖均适量。
做法:将丁香、肉桂用温水浸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熬煮,计时20分钟,去渣取汁,以红糖调味,每服5~10毫升,一日3次。
功效:丁香肉桂都是温热之品,丁香温中暖脾胃;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两者都可用于脾胃虚寒的诸多症状,比如腹泻,腹胀痛等。
材料:高良姜适量,粳米200克,香油、食盐适量。
做法:高良姜洗净切片后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煎取药汁;再用药汁和粳米同锅煮沸,调入香油、食盐,改用小火煮粥,待熟烂,趁热空腹食之;1日1次,连服3~7天。
功效:高良姜温中止呕,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症状。
公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降逆
公丁香辛温芳香,入脾胃二经,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之功,为治胃寒呕吐呃逆之要药。可用于治疗虚寒呃逆及脾胃虚寒之吐泻、食少,常与柿蒂、人参、生姜、白术、砂仁等药配伍。
丁香的临床应用
1.用于呃逆,呕吐等症
丁香温中散寒,善于降逆,故为治胃寒呃逆、呕吐的要药。治呃逆,常与降气止呃的柿蒂配伍;治呕吐,可与降逆止呕的半夏同用。
2.用于脘腹疼痛
丁香温中散寒,又能止痛,可用治脘腹疼痛,可与肉桂等同用。
3.用于肾阳不足、阳萎、脚弱及寒湿带下等症
丁香又能温肾助阳,以治肾虚阳萎、寒湿带下等症,可与附子、肉桂、小茴香、巴戟天、肉苁蓉等同用。
此外,丁香外用有温通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阴疽、跌打损伤等症,常与肉桂等分,研末同用。
母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名】母丁香 mudingxiang
【别名】鸡舌香、雌丁香、亭炅独生。
【英文名】CaryophμLli Fructus。
【来源】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μllata Thunb.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明显,两侧常有下延叶基,叶片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渐窄常下延至柄,全缘。花芳香、浓烈,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径约6毫米,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合生,呈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状,具4裂片,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顶端有粗厚花柱,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稍有光泽,长方椭圆形,长1~1.5厘米,直径5~8毫米,先端有肥厚宿存花萼裂片,有香气。种子长方形,种子与果皮分离。
【产地分布】原产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岛。我国广东、海南有栽培。
【采收加工】果将熟时采摘,哂干。
【药材性状】呈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3厘米,直径0.5~1厘米。表面黄棕色或褐棕色,有细皱纹;顶端有四个宿存萼片向内弯曲成钩状;基部有果梗痕;果皮与种仁可剥离,种仁由两片子叶合抱雨成,棕色或暗棕色,显油性,中央具一明显的纵沟;内有胚,呈细杆状。质较硬,难折断。气香,味麻辣。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肺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温中降逆、散寒止痛。属温里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2~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用治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牙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气。
【主要成分】母丁香挥发油提取并鉴定出丁子香酚、α-杜松烯、古巴烯、β-杜松烯、α-石竹烯、β-石竹烯、别香树烯、雪松烯、δ-杜松烯、芥子酸等三十九种化合物。
【使用禁忌】不宜与郁金同用。
丁香茶可以和什么一起泡水喝 丁香茶提神吗
没有明显功效。
丁香茶的主要制作材料是中药丁香的花朵和叶子,药性强,应用丁香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丁香在中医临床上常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症,也可以用于治疗胃寒、胃溃疡等疾病的辅助调理,喝丁香茶没有提神的作用,若需要提神的话,可以喝一些咖啡、绿茶、红茶等进行精神的振奋。
便秘能吃丁香吗
无论男女老少,只要遇便秘那是尴尬又痛苦,谁都知道便秘跟体内上火有关,论降火谁都知道喝菊花茶最降火了,那是不是只要是花草泡水都降火呢?丁香也可以泡水喝,并且丁香的功效也不输于菊花茶,它能驱寒能止痛,并且还是治疗胃病的良药。既然丁香的功效很多,那便秘能吃丁香吗?
便秘是指排便给人带来不舒适的感觉,一般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和大便秘结。便秘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麻烦,长期便秘有引发痔疮和直肠癌的可能。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
丁香又名“鸡舌香”,在古代,它曾为治疗口臭立下过汗马功劳。相传,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常用丁香以解其口臭。由此,有人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丁香有很多种食用方法,其中,人们比较喜欢用泡水的方式进行养生。
丁香功效: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芳香散降;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暖肾助阳的功效;主治胃寒呃逆,呕吐反胃,脘腹冷痛,泄泻痢疾,肾虚阳痿,阴冷疝气,腰膝冷痛,阴疽,口臭齿疳。
但是胃热引起的呃逆或兼有口渴口苦口干者不宜食用丁香;热性病及阴虚内热者忌食丁香。因此,便秘不能吃丁香,这是因为便秘者有许多属于阴虚内热者,阴虚内热者会引起大便干结,而丁香不适宜阴虚内热者吃,因此便秘不能吃丁香,否则反而会加重便秘。
丁香一克是多少粒 丁香茶的禁忌人群
丁香性温、味辛,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若阴虚内热者过量服用,可能会加重身体不适。
丁香具有温中降逆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寒呕吐、呃逆等症状,若胃热呕吐者服用,可能会加重病情。
丁香有收缩子宫的作用,因此孕妇忌用,以免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温里药的主要功效 干姜温中散寒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收,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生用。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注意事项:本品辛热燥裂,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补脾什么中药最好最快 丁香温补脾暖胃
丁香又名丁子香,公丁香,雄丁香,丁紫香,其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的功效,亦可暖脾胃,行气滞,尤善降逆,常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脘腹冷痛,食少 吐泻等症。
丁香治疗脾胃虚寒,吐泻食少时,常与白术,砂仁,豆蔻,肉桂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