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反复发作可引病毒性心肌炎
感冒反复发作可引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体感染嗜心性病毒,引起心肌非特异间质性炎症。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病程可以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数可完全恢复正常,很少发生猝死,一些慢性发展的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演变为心肌病。部分患者在心肌疤痕明显形成后,留有后遗症表现:一定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持续异常。
每到年底,做财会工作的陈菲就异常繁忙,连着加了几天班,身体终于吃不消。起初只是发烧、腹泻,自己在家吃了几天感冒药,体温虽然降了下来,但身体越发觉得虚弱,爬个两层楼都喘不上气。去医院一检查,结果吓了一大跳,原来她患的是病毒性心肌炎。
最近大风降温,感冒引发心肌炎的病人有所增加。心肌炎不但小孩容易得,大人也会得,多见于20—30岁的成人。像这种病毒性感冒引起心肌炎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是在感冒的高发季节。据研究,约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累及心脏,发生心肌炎。引发心肌炎的病毒更是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这类病毒都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嗜心性。顾名思义就是对心肌细胞有很强的“亲和力”,当患者感染这类病毒后,就可能引发病毒性心肌炎。
绝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病时仅表现为发热、咽痛、全身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酷似感冒或肠炎,很难引起患病者的重视。很多人只吃一些感冒药,也不注意休息,甚至有些人通过运动缓解症状,直至发生心衰才被送到医院。其实,通过一些细微的线索,还是能尽早发现心肌炎的蛛丝马迹。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之初,常以“感冒”症状为先驱,恶寒发烧、全身酸痛、嗓子疼、咳嗽或吐泻等。1—3周后,出现低热、出虚汗并伴随一系列心脏不适,如左侧胸痛、心慌、气短和头晕乏力等,此时,一定要考虑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其中,心率改变是心肌炎的重要信号。如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同时或数天后出现心率增速与体温升高不相称(一般而言,体温升高1摄氏度,心率应增加10次),或心率减慢,皆应警惕有心肌炎的可能,此时作心电图检查,可出现心肌受损改变。
早期心肌炎是完全可以治疗的,首先是要早期合理休息,一般病人需卧床至体温下降后3—4周,如有心衰或心脏扩大者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再者是通过吸氧,改善心肌氧代谢。必要时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此外,还需要服用维生素C和其他心肌代谢促进剂。经上述综合治疗后一般均可痊愈。但如果心肌炎救治不及时,最常见的后遗症就是心律失常,若是发展到重度,死亡率可达到70%—80%。
如果患者出现感冒或腹泻同时伴有心悸、胸闷等症状,必须高度重视,配合医生进行心电图等检查。
2个点防止宝宝感冒引起并发症
警惕:儿童感冒后常深呼吸
心肌炎的确诊有难度,最准确的确诊方法是做心肌活检,但创伤大一般不采用,主要靠医生的临床诊断。因此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后7~10天,出现胸闷、心悸、极度乏力、易出汗等症状,此时,如做心电图,发现有早搏等心率失常和心肌损害表现。就要高度怀疑为心肌炎了。
“由于孩子免疫功能还不完善,容易受到病毒入侵,因此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人群。”医生提醒家长,如果孩子感冒后,出现常常深呼吸、叫累、乏力的情况,就可能是病毒性感冒导致了心肌炎,要到医院请医生判断。
防治关键:充分休息
无论是预防心肌炎还是治疗心肌炎,充分的休息都是关键。根据研究,在病毒性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后,也就是被病毒感染后,仍然持续紧张、过度劳累、从事重 体力劳动或者剧烈运动,比较容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而如果患上心肌炎,更是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否则可使病情加重,引起严重并发症。靳医生介绍,患病毒性心 肌炎后,一般应休息3个月。以后如无症状,可逐步恢复工作与正常学习,但仍应注意不要劳累,1年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与运动。此外,要注意合理饮食,多食新 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平衡。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避免感冒,否则易复发。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心肌炎、心肌病、危害终身。
病毒性心肌炎该如何护理
1、纠正病因及诱因
肠道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与病毒性心肌炎关系已较明确,因此应积极预防,注重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肠道病毒中柯萨奇B组病毒(CVB)与心肌疾病关系最为密切,因此,CVB疫苗对预防病毒性心肌炎有重要的意义。灭活疫苗、合成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将对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2、注意休息
卧床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最好的方法,也是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重要治疗措施。休息可使心肌炎患者心率、血压等降低,一般常规全休3个月,半休3个月左右。重症心肌炎应严格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心电图及胸部X线变化恢复正常再逐步起床活动。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恢复。
3、春天要防心肌炎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柯萨基病毒B最常见,水痘、EB病毒也可引起。据研究,约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心脏发生心肌炎。可为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也可为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前者以儿童多见,后者以青少年多见。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季节,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病初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症状,7-10天后出现胸闷、心悸、极度乏力、易出汗等症状。此时,如做心电图,可能发现有早搏等心率失常和心肌损害表现。作血沉、心肌酶测定可能升高。2-4周后查柯萨基病毒抗体、抗心肌抗体可为阳性。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轻重不一,所以症状也千差万别。轻度、局限性病变者可毫无症状,心电图无异常表现,血沉、心肌酶也无升高。有些人是因为意外事故尸体解剖时才发现曾有心肌炎病变。重者则有明显症状,出现心脏弥漫性扩大,心力衰竭,以致有显著气急,不能平卧;有的严重心率失常,以致发生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仍持续紧张、过度劳累、从事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此外,营养不良也是诱因。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后,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否则可使病情加重,引起严重并发症。 患病毒性心肌炎后,一般应休息3个月。以后如无症状,可逐步恢复工作与正常学习,但仍应注意不要劳累,1年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与运动。此外,要注意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平衡。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避免感冒,否则易复发。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心肌炎、心肌病、危害终身。
远离心肌炎
感冒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很多人都以为感冒是小病,很不以为常。专家表示,感冒的危害很大,感冒可诱发心肌炎,尤其是冬季病毒性感冒,要注意预防病毒性感冒诱发心肌炎。
冬季感冒可导致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可由感冒引起,一般在感冒后1~3周发生。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病毒直接作用或人体免疫反应过度所致,以后者为主。一方面,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等进入心肌,对心肌造成直接损害。另一方面,病毒进入机体后,在1~3周与心肌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对心肌造成损害。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有轻有重。大部分患者症状很轻,一般觉察不出来,但有少部分后果非常严重。较轻的症状通常是感冒后感到乏力、恶心、头晕、胸闷。严重者则会出现胸痛、气促、血压低、休克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可引发猝死。
预防心肌炎的方法
1、预防感染
病毒性心肌炎是感染病毒引起的,防止病毒的侵入十分重要,特别是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对于容易得感冒的朋友,在日常要注意营养,避免过劳,要有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增强体质。另外,要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必须外出时应注意防寒保暖。在感冒流行期间应戴口罩,避免去人口拥挤的公共场所活动,预防心肌炎。
2、体育锻炼
在恢复期时,患者可根据自己的体力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散步、保健操、气功等,可早日康复及避免后遗症。心肌炎后遗症只要没有严重心律失常,可参加一般性的体育锻炼,如慢跑、跳舞、太极拳等,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够有助于康复。
3、适当休息
如果是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2-4周,急性期后仍应休息2至3个月。严重心肌炎伴心界扩大,就需要休息6-12个月,直到症状消失,心界恢复正常。而心肌炎后遗症者,可尽量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但不宜长时间看书、工作、熬夜,预防心肌炎。
4、劳逸结合
如预防心肌炎,专家表示,应避免情绪突然激动或体力活动过度而引起身体疲劳,使机体免疫抗病能力降低。
5、饮食调摄
在饮食方面,适宜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多吃葡萄糖、蔬菜、水果;但切忌忌暴饮暴食,忌食辛辣、熏烤、煎炸食物。另外,不能抽烟喝酒,因为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促进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影响心肌供血,饮酒会造成血管功能失调,故应戒烟忌酒,预防心肌炎。
差头司机太拼命 感冒感出心肌炎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重度的病毒性心肌炎会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仍处于持续紧张状态、过度劳累、从事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易诱发病毒性心肌炎。此外,基础病得不到合理治疗也是诱因。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后,应及时就诊,并卧床休息,重者可住院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患病毒性心肌炎后,一般应休息3个月,1年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与过量运动。
此外,要注意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平衡。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避免感冒,有了咽喉部炎症要积极治疗,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心肌炎而危害终身。
婴儿心肌炎的病因
1、心肌炎的“元凶”是病毒 在小儿中,心肌炎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较高,其“元凶”是病毒,最常见的一种是称为“柯萨奇”的肠道病毒,其他还有一些能引起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的病毒,如腺病毒和艾柯病毒等。
2、病毒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心脏产生损害:一种是病毒进入机体后,随血流到达心脏,直接进入心肌细胞,对细胞形成破坏;另一种是病毒进入机体后,诱使机体自身产生一些伤害心肌细胞的物质,使心肌细胞受到损伤。
3、 病毒性感冒也可引发心肌炎 感冒好了,却出现胸闷、心慌、乏力、易出汗等症状?这也许就是病毒性感冒累及心脏导致了心肌炎。据研究,约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发生心肌炎。 病毒性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引发心肌炎,其原因是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也可能是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如果孩子感冒后,出现常常深呼吸、叫累、乏力、胸痛等情况,就可能是病毒性感冒导致了心肌炎,要到医院请医生判断。
怎么预防心肌炎
专家说心肌炎这种疾病是可以通过预防而不患有这种疾病的,但是在临床上我们需要怎么做才能远离这汇总疾病呢?专家说针对于心肌炎这种疾病来讲在临床上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防止病毒感染,但是应该怎么防止我们还是要看看以下专家是怎么建议的。
对于任何疾病来说,预防重于治疗。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应当首先预防感冒、肠道病毒性感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住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感冒发生季节,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防止各种病毒感染。一旦发现病毒感染后要注意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恢复。
春天要防心肌炎: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柯萨基病毒B最常见,水痘、EB病毒也可引起。据研究,约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心脏发生心肌炎。可为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也可为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前者以儿童多见,后者以青少年多见。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季节,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我们通过以上专家对心肌炎这种疾病的预防发现,在春季是治病病毒肆虐的季节,为此在临床上应该重视起来,提高自己身体的抵抗力,远离各种病毒的侵袭,此外这种疾病好发于婴幼儿,由此孩子的家长尤其重视起来,尽量的不要让孩子感染心肌炎这种疾病的病毒。
如何有效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心肌疾病,是最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炎。感冒后病毒直接侵入心脏,损害心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给或是病毒在局部产生的毒素,累及中枢神经后,使心肌发生继发性损害。这种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数病人为散在发生很少造成流行。近几年才被人们重视的一种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少年。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柯萨奇病毒是这种病的重要病源。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都可以造成心肌炎的发生。而且这种病还和吸烟、饮酒、营养不良、疲惫、外伤以及接触有毒物质有关。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病前大多都有感冒的症状。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患感冒而耽误了心肌炎的诊治。病毒性心肌炎除了发病前几天有感冒的症状外,还有持续心慌、气短、血压低、易出汗、疲乏无力、胸闷以及心前区压迫感。重者可有呼吸困难以及心脏衰竭表现。检查时可发现患者第一心音减弱和出现第四心音。心电图上可有心跳过缓或过速,T波低平、变尖或倒置。也可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等。
目前,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没有非凡办法,主要是强调早休息和对症治疗,急性期可采用抗毒药物治疗,如金刚烷胺、阿糖胞苷和干扰素等。选用维生素C、肌苷、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丙等,能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除引之外,中药板蓝根、甘草、桂枝、丹参等对病毒性心肌炎都有治疗作用。
1、注意营养搭配: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要注意营养搭配,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日常饮食以粗粮、新鲜蔬菜和瘦肉为主,也可适当多吃些水果。
2、注意劳逸结合:
病毒性心肌炎该怎么预防?专家指出,预防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朋友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分配学习用脑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比例,提倡早锻炼。
3、注意预防流感: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还要注意预防感冒,特别是流感。专家表示,注射流感疫苗,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可以有效地防止在气候多变的春秋季节染上病毒性感冒。一般宜在初秋时节进行疫苗注射,可在12个月内有效防止罹患流感。
为了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应当首先预防感冒、肠道病毒性感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住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感冒发生季节,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注重防止各种病毒感染。一旦发现病毒感染后要注重休息,避免过度疲惫,更不宜吸烟,酗酒。
引发心肌炎的因素有什么
感染性因素
(1)病毒:病毒性心肌炎日见增多,已成为心肌炎最重要的病因。有10多种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如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A和B,如肝炎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痘苗病毒、腮腺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艾滋病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及流行性感冒病毒A和B引起的心肌炎较常见,而柯萨奇病毒又以病毒组中1~5型为多见。流行性感冒流行时发生的病毒性心肌炎者可高达57%,心肌病变多局限。肝炎病毒也可引起心肌损害。感染人类艾滋病病毒者约有10%发生临床上明显的心肌损害,主要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等。
(2)细菌:细菌感染中以白喉为最著;伤寒也不少见;二者都因细菌毒素的作用而使心肌受损。心内或心包的细菌感染可延及心肌而引起心肌炎,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为多。此外,脑膜炎球菌菌血症、脓毒血症、布氏杆菌病、破伤风等时亦可发生心肌炎。
(3)立克次体:立克次体感染以斑疹伤寒为主,也可见于Q热。
(4)螺旋体感染:心肌的螺旋体感染以梅毒、钩端螺旋体为主。
(5)真菌:包括曲霉菌、酵母菌、念珠菌。组织原浆菌、隐球菌等都可引起败血症而侵犯心肌,引起炎症。
(6)原虫:多种原虫,包括锥虫、弓形体、疟疾、黑热病原虫等,也可侵入心肌,导致炎症。
(7)蠕虫:包括毛线虫、犬弓蛔虫、包囊虫、棘球绦虫、血吸虫、丝虫等,也可影响心肌。
过敏或变态反应所致的心肌炎
青霉素、磺胺类、甲基多巴、抗结核药(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依米丁、保太松、吲哚美辛、金霉素、利尿药都可因过敏或变态反应,而致心肌炎。牛痘和破伤风抗毒素都可因过敏而造成死亡。
内分泌和代谢紊乱
如低血钙、低血镁、高磷血症、低磷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儿茶酚胺分泌过多等也可引起心肌炎。
理化因素引起的心肌炎
化学毒物或药物除通过过敏反应外,还可由直接毒性作用引起中毒性心肌炎。依米丁、砷、三价锑、酒精、钴、去甲肾上腺素、磷、一氧化碳、汞、铅、蛇毒、蝎毒等都可引起心肌炎。心脏区过度放射照射也可引起心肌炎。
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尸检有8%~50%病例有活动性心肌炎,类风湿患者尸检10%~20%见有并发非特异性间质性心肌炎,硬皮病和结节性多动脉炎都可并发心肌炎。
感冒时运动会易诱发心肌炎
很多年轻人都不把感冒当回事儿,感冒后的剧烈运动很有可能诱发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猝死。
门诊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例如,在病毒感染后去游泳,诱发了重度心肌炎。有一个刚刚高考结束的18岁女孩,感冒发烧没太在意,跟着同学去游泳,回家后高烧严重,虽然立即被送到医院,但出现了心律失常等状况,最终没能挽留住女孩年轻的生命。
健康人不重视感冒也会致命
必须引起注意的是,没有心脏方面的相关疾病史、身体完全健康的人,也有可能因为一次感冒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心肌炎。
心肌炎分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又以柯萨奇B病毒最为常见。当出现感冒等上呼吸道病菌感染或腹泻等肠道病菌感染后,其诱发心肌炎的几率约为5%,但是,不注意休息、剧烈运动、过量饮酒、高油高脂饮食、夜班白班无规律地来回倒,这些都会加重病情,当病毒感染侵犯到心肌后,就会诱发心肌炎,不及时治疗甚至会转为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肌坏死、心衰,严重的可以致命。此外,心肌炎也可以是病毒无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这种情况以青少年更为多见。
感冒出现胸闷气短咳嗽会是心肌炎吗
感冒多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所有病毒都可能会引起心肌炎,最常见为柯萨奇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之初,常以“感冒”症状为先驱,如恶寒发热、全身酸痛、咽喉疼痛、咳嗽,或吐泻等。经1~3周后,出现一系列心脏不适,如左侧胸痛、心慌、气短和头昏等。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的心肌病变。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20多种。引起感冒的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可直接侵犯心肌以及损害心肌内小血管,使得心肌细胞融解、细胞间水肿以及炎症细胞浸润,于是导致心肌炎。
如何预防小儿心肌病的发生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心肌炎预防能力,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恢复。春天要做好小儿心肌病预防: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季节,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患上小儿心肌病之后,一般应休息3个月。以后如无症状,可逐步恢复工作与正常学习,但仍应注意不要劳累,1年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与运动。此外,要注意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平衡。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避免感冒,否则易复发。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心肌炎、心肌病、危害终身。对于任何疾病来说,心肌病预防重于治疗。
因此 ,积极预防、提早发现病毒性心肌病成为关键 ,少数病毒感染如麻疹、脊髓炎病毒等可以通过预防接种而达到预防的目的。得了感冒、腹泻后 ,尤其是体质弱的儿童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应用心肌细胞保护剂 ,如维生素 C、1, 6──二磷酸果糖、辅酶 A等 ,如果已患病毒性心肌发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1.充分休息 ,以后逐渐恢复活动直至痊愈;2.抗病毒治疗;3.抗自由基 ,促进心肌能量代谢;4.如有心衰并发症,按心力衰竭处理,但洋地黄类应用应特别慎重。
感冒胸闷气短咳嗽是怎么回事 感冒胸闷气短咳嗽为什么会出现心肌炎
感冒病毒侵犯心脏而引起。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的心肌病变。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20多种。引起感冒的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可直接侵犯心肌以及损害心肌内小血管,使得心肌细胞融解、细胞间水肿以及炎症细胞浸润,于是导致心肌炎。
心肌炎是什么引起的
1.心肌炎是什么引起的——感染
(1)病毒: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日见增多,已成为孤立性心肌炎最重要的病因。有10多种病毒都可引起孤立性心肌炎,如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A 和B等。
(2)细菌:细菌感染中以白喉为最着;伤寒也不少见;二者都因细菌毒素的作用而使心肌受损。心内或心包的细菌感染可延及心肌而引起孤立性心肌炎,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为多。
(4)螺旋体感染:心肌的螺旋体感染以梅毒、钩端螺旋体为主。
(5)真菌:包括曲霉菌、酵母菌、念珠菌。组织原浆菌、隐球菌等都可引起败血症而侵犯心肌,引起炎症。
(6)原虫:多种原虫,包括锥虫、弓形体、疟疾、黑热病原虫等,也可侵入心肌,导致炎症。
(7)蠕虫:包括毛线虫、犬弓蛔虫、包囊虫、棘球绦虫、血吸虫、虫等,也可影响心肌。
2.心肌炎是什么引起的——过敏或变态反应所致的心肌炎。青霉素、磺胺类、甲基多巴、抗结核药(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依米丁、保太松、吲哚美辛、金霉素、利尿药都可因过敏或变态反应,而致孤立性心肌炎。牛痘和破伤风抗毒素都可因过敏而造成死亡。
3.心肌炎是什么引起的——内分泌和代谢紊乱。如低血钙、低血镁、高磷血症、低磷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儿茶酚胺分泌过多等也可引起孤立性心肌炎。
4.心肌炎是什么引起的——理化因素引起的孤立性心肌炎。化学毒物或药物除通过过敏反应外,还可由直接毒性作用引起中毒性心肌炎。依米丁、砷、三价锑、酒精、钴、去甲肾上腺素、磷、一氧化碳、汞、铅、蛇毒、蝎毒等都可引起心肌炎。心脏区过度放射照射也可引起孤立性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