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绝经综合征临床表现 其他症状

绝经综合征临床表现 其他症状

患者出现感觉异常,常见的有走路漂浮,登高眩晕,皮肤出现划痕瘙痒,咽喉部感到异物梗阻,疲劳乏力,头晕等症。

雌激素低的原因

雌激素能促进女性器官发育、排卵,参与形成月经周期。雌激素低的原因是什么?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卵巢早衰、绝经综合征、不良饮食习惯都是导致雌激素低的原因。

1、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主要见于垂体前叶疾病,如席汉氏综合征。高浓度的泌乳素(PRL)直接抑制卵巢合成与分泌雌激素。

2、卵巢机能早衰:女性发育成熟后于35岁以前出现功能衰竭,雌激素分泌降低。

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症状严重时,雌激素降低,特低者提示有胎死宫内的可能。

4、肝硬化:肝脏是雌激素灭活的主要场所,肝硬化时雌激素灭活减少。

5、围绝经期综合症:围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绝经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骨质疏松等。

6、不良饮食习惯:雌激素水平与饮食有关。节食、偏食或饮食不规律容易影响内分泌,使激素水平失衡。

库欣综合征症状

1、向心性肥胖 库欣综合征患者多数为轻至中度肥胖,极少有重度肥胖,有些脸部及躯干偏胖,但体重在正常范围,典型的向心性肥胖指脸部及躯干部胖,但四肢包括臀部不胖,满月脸,水牛背,悬垂腹和锁骨上窝脂肪垫是库欣综合征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尤其是儿童可表现为均匀性肥胖,向心性肥胖的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高皮质醇血症可使食欲增加,易使病人肥胖,但皮质醇的作用是促进脂肪分解,因而在对皮质醇敏感的四肢,脂肪分解占优势,皮下脂肪减少,加上肌肉萎缩,使四肢明显细小,高皮质醇血症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是促进脂肪合成的,结果在对胰岛素敏感的脸部和躯干,脂肪的合成占优势,肾上腺素分泌异常也参与了脂肪分布的异常。

2、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 库欣综合征约有半数患者有糖耐量低减,约20%有显性糖尿病,高皮质醇血症使糖原异生作用加强,还可对抗胰岛素的作用,使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于是血糖上升,糖耐量低减,以致糖尿病,如果患者有潜在的糖尿病倾向,则糖尿病更易表现出来,很少会出现酮症酸中毒。

3、负氮平衡引起的临床表现 库欣综合征患者蛋白质分解加速,合成减少,因而机体长期处于负氮平衡状态,长期负氮平衡可引起:肌肉萎缩无力,以肢带肌更为明显;因胶原蛋白减少而出现皮肤菲薄,宽大紫纹,皮肤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而易有瘀斑;骨基质减少,骨钙丢失而出现严重骨质疏松,表现为腰背痛,易有病理性骨折,骨折的好发部位是肋骨和胸腰椎;伤口不易愈合,不是每例库欣综合征患者都有典型的宽大呈火焰状的紫纹,单纯性肥胖患者常有细小紫纹,在鉴别时应予注意。

4、高血压和低血钾 皮质醇本身有潴钠排钾作用,库欣综合征时高水平的血皮质醇是高血压低血钾的主要原因,加上有时脱氧皮质醇及皮质酮等弱盐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使机体总钠量显著增加,血容量扩大,血压上升并有轻度下肢水肿,尿钾排量增加,致低血钾和高尿钾,同时因氢离子的排泄增加致碱中毒,库欣综合征的高血压一般为轻至中度,低血钾碱中毒的程度也较轻,但异位ACTH综合征及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由于皮质醇分泌量的大幅度上升,同时弱盐皮质激素分泌也增加,因而低血钾碱中毒的程度常常比较严重。

5、生长发育障碍 由于过量皮质醇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及其作用,抑制性腺发育,因而对生长发育会有严重影响,少年儿童时期发病的库欣综合征患者,生长停滞,青春期迟延,如再有脊椎压缩性骨折,身材变得更矮。

6、性腺功能紊乱 高皮质醇血症不仅直接影响性腺,还可对下丘脑-腺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分泌有抑制,因而库欣综合征患者性腺功能均明显低下,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继发闭经,极少有正常排卵,男性表现为性功能低下,阳萎。

除肾上腺皮质腺瘤外,其他原因的库欣综合征均有不同程度的肾上腺弱雄激素,如去氢表雄酮及雄烯二酮的分泌增加,这些激素本身雄性素作用不强,但可在外周组织转化为睾酮,其结果是库欣综合征患者常有痤疮,女子多毛,甚至女子男性化的表现,脱发,头皮多油很常见,这些弱雄激素还可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是性腺功能低下的另一原因。

7、精神症状 多数病人有精神症状,但一般较轻,表现为欣快感,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少数病人会出现类似躁狂忧郁或精神分裂症样的表现。

8、易有感染 库欣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易有各种感染,如皮肤毛囊炎,牙周炎,泌尿系感染,甲癣及体癣等等,原有的已经稳定的结核病灶有可能活动。

9、高尿钙和肾结石 高皮质醇血症时小肠对钙的吸收受影响,但骨钙被动员,大量钙离子进入血液后从尿中排出,因而,血钙虽在正常低限或低于正常,但尿钙排量增加,易出现泌尿系结石,有人报道库欣综合征患者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为15%~19%。

10、眼部表现 库欣综合征患者常有结合膜水肿,有的还可能有轻度突眼。

更年期的4大误区

误区一:夏天是更年期综合征的高发季节

从医学上来说,更年期综合征与季节无关。更年期综合征主要症状为潮热盗汗,胸闷不适以及烦躁易怒,夏季酷暑难耐人本来就易躁,对更年期女性来讲,更易激发烦躁情绪。所以更年期女性在夏季要注意调节心境,使烦躁的情绪逐渐平稳下来。选择比较凉爽的环境,出汗较多时应及时擦拭,饮食方面以清淡为主,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清心除烦的食物,如百合、莲心、小米等。

误区二:更年期忍一忍,熬个一两年就没事了

75%的围绝经期女性会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许多女性认为反正是生理现象,就忍一下吧,结果直接影响生活和工作。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要远远高于男性,对一些症状不加干预有可能罹患某些疾病。

误区三:服用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会致癌

口服雌激素治疗能从本质上解决更年期综合征的一些症状。此外,雌激素还可以改善中老年女性的血脂状况,保护心血管,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符合雌激素服用适应症的围绝经期女性在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确保有效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和监测雌激素水平。只要治疗合理规范,监测及时到位,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利大于弊。>>>>>什么时候丰胸效果最好

误区四:雌激素可以从日常食物中补充

大豆中的异黄酮是一种植物性雌激素。豆浆中只含有很少一部分这类雌激素,达不到有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剂量。

老人餐桌必备的长寿菜

豆制品

这里谈的 豆制品指的是大 豆制品,包括豆腐、豆浆、干子、千张、素鸡等。为什么要推荐大 豆制品呢?因为大豆除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素外,还含有很多其他功能成分,如异黄酮、低聚糖、膳食纤维、卵磷脂等,大豆所含的脂肪主要为亚油酸,这些物质都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活性物质,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减肥、防止骨质疏松,改善记忆、改善绝经综合征症状等作用,可以说是一种长寿食物。

老人餐桌必备的长寿菜

蔬菜类

蔬菜是供给人体矿物质、维生素的主要食物,尤其是维生素C、β-胡萝卜素非蔬菜莫属。近年来倍受推宠的膳食纤维,蔬菜也是名列榜首,加之其血糖指数低,抗氧化作用强,已成为老年人抗衰老、防病的必备食物。蔬菜的种类很多,在这里特别要介绍苦瓜和蕃茄。苦瓜含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锌、硒皆较丰富,对抗氧化和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良好作用。

帕金森综合征症状

帕金森病通常发病于40~70岁,60岁后发病率增高,30多岁前发病少见,在一组380例PD患者中仅4例;男性略多。起病隐袭,发展缓慢,主要表现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和运动迟缓等,症状出现孰先孰后因人而异。首发症状震颤最多(60%~70%),其次为步行障碍(12%)、肌强直(10%)和运动迟缓(10%)。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波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呈N字型进展(65%~70%);25%~30%的病例可自一侧下肢开始,两侧下肢同时开始极少见,不少病例疾病晚期症状仍存在左右差异。

但不论如何治疗,慢性进展性病程、数年后多数患者需要帮助是其固有的临床特点。根据PD的典型表现及对多巴药物的正性反应,一般可以做出明确的诊断。但是,对于某些亚临床症状或非典型病例在早期确难以认识,而早期确诊、早期治疗对后期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这也是目前临床学界研究的重点。对于大部分患者和临床医师来说,很难肯定和判定PD的发病日期、首发症状,以及确定动作缓慢、震颤症状出现的时间。据国内李大年等的报告,推测PD的临床前期症状可能有3~5年之久,为此,可将PD症状分为临床前期症状和临床期症状两个阶段。

1.临床前期症状 最早提出临床前期症状仅见于Fletcher(1973)等人的报告,但他们提出的这些症状至今尚未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症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感觉异常:事实上早在Parkinson《震颤麻痹》一书中就描述部分PD病例在其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可出现风湿样疼痛,同年Charcot也对2例PD患者作了同样的描述。直到20世纪70年代,Fletcher和Snider等人才对PD的临床前期症状及感觉障碍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到20世纪80年代,William等人结合电生理学对感觉障碍进行了分类,他报告的感觉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肢关节处无缘由的麻木、刺痛、蚁行感和烧灼感,以腕、踝处为主,开始多为间歇性或游走性,后期表现为固定性。常规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客观感觉异常,电生理检查可见部分病例的体感诱发电位(SEP),特别是下肢的潜伏期和传导时间延长。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对150例患者作了回顾性调查,结果是全部患者不同程度的在PD临床症状出现前体验过患肢感觉异常,而且这种异常可一直持续下去,但与运动障碍不成平行关系。电生理检查主要是体感、皮质诱发电位有皮质延搁(centre delay)和传导延迟及潜伏期延长。

(2)不宁肢与易疲惫:除主观感觉异常外,约1/2患者在早期曾体验过患肢难以描述的酸、胀、麻木或疼痛等不适感,而且这种不适感多在劳累后的休息时发生或明显,经敲、捶打后可缓解,酷像不宁腿综合征的表现。另则,部分患者的患肢易出现疲劳感,特别是上肢的腕关节、肩关节,下肢的踝关节和膝关节,当劳累后这些部位可出现难以发现的轻微震颤。对这些症状开始时服用一般镇痛药可有效,数月后则无作用。此时服用多巴药物后可出现明显疗效。

2.临床期症状 首发症状存在着明显个体差异,有报告统计主观感觉异常为85%、震颤为70.5%、肌僵直或动作缓慢为19.7%、失灵巧和(或)写字障碍为12.6%、步态障碍为11.5%、肌痛痉挛和疼痛为8.2%、精神障碍如抑郁和焦虑紧张等为4.4%、语言障碍为3.8%、全身乏力或肌无力为2.7%、流口水和面具脸各为1.6%。

(1)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常为PD首发症状,少数患者尤其70岁以上发病者可不出现震颤。其机制是受累肌群与拮抗肌群规律性、交替性不协调活动所致。早期常表现在肢体远端,始于一侧,以上肢的手部震颤为多见,部分患者始于下肢的膝部。当伴有旋转的成分参与时,可出现拇指、示指搓丸样震颤。震颤频率一般在4~8Hz,静止时出现,大力动作时停止,紧张时加剧,睡眠时消失。经数年后累及到同侧上下肢或对侧,严重者可出现头部、下颌、口唇、舌、咽喉部以及四肢震颤。令患者活动一侧肢体如握拳或松拳,可引起另侧肢体出现震颤,该试验有助于发现早期轻微震颤。后期除静止性震颤外,部分患者可合并动作性或姿势性震颤。

(2)肌强直(rigidity):肌强直是PD的主要症状之一,主要是由于主动肌和拮抗肌均衡性张力增高所致。如果在被动运动中始终存在,则被称之为铅管样强直或张力,若同时伴有震颤时,被动运动时可感到有齿轮样感觉,则称之为齿轮样强直或张力。肌强直最早发生在患侧的腕、踝,特别是患者劳累后,轻缓的被动运动腕、踝关节时可感到齿轮样肌张力增高。由于肌张力的增高,可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异常症状,如瞬目、咀嚼、吞咽、行走等动作减少。

以下临床试验有助于发现轻微肌强直:①令患者运动对侧肢体,被检肢体肌强直可更明显;②头坠落试验(head dropping test):患者仰卧位,快速撤离头下枕头时头常缓慢落下,而非迅速落下;③令患者把双肘置于桌上,使前臂与桌面成垂直位,两臂及腕部肌肉尽量放松,正常人此时腕关节与前臂约成90度屈曲,PD患者腕关节或多或少保持伸直,俨若竖立的路标,称为“路标现象。老年患者肌强直引起关节疼痛,是肌张力增高使关节血供受阻所致。

(3)运动迟缓(bradykinesia):表现随意动作减少,包括始动困难和运动迟缓,因肌张力增高、姿势反射障碍出现一系列特征性运动障碍症状,如起床、翻身、步行和变换方向时运动迟缓,面部表情肌活动减少,常双眼凝视,瞬目减少,呈面具脸(maskedface),手指精细动作如扣纽扣、系鞋带等困难,书写时字愈写愈小,为写字过小征(micrographia)等。

PD患者的运动缓慢或不能是致残的主要原因。过去认为PD的运动不能是由于肌强直所致,事实上两者并无因果关系。现已初步证明,PD的运动减少和不能是一个很复杂的症状,它主要和皮质下锥体外系的驱动装置功能或锥体外系下行运动激活装置障碍有关。因为对运动不能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肌强直症状明显改善,但其运动频度并非像服用多巴药物后成一致性改善。

绝经综合症的症状

早期症状:绝经过渡期的月经改变:

1、有10%—15%的妇女在40岁以后突然闭经,且以后不再来潮,直接进入绝经后期。

2、有65%的妇女月经周期延长,月经稀少有隔月现象,经期缩短,经量可多可少。

3、有10%—20%妇女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或不规则出血,淋漓不断,出血量多,有时有血块顺腿流,伴头晕乏力血色素下降,但检查时子宫卵巢无器质性病变。

雌激素低的原因

1、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主要见于垂体前叶疾病,如席汉氏综合征。高浓度的泌乳素(PRL)直接抑制卵巢合成与分泌雌激素。

2、卵巢机能早衰:女性发育成熟后于35岁以前出现功能衰竭,雌激素分泌降低。

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症状严重时,雌激素降低,特低者提示有胎死宫内的可能。

4、肝硬化:肝脏是雌激素灭活的主要场所,肝硬化时雌激素灭活减少。

5、围绝经期综合症:围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绝经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骨质疏松等。

6、不良饮食习惯:雌激素水平与饮食有关。节食、偏食或饮食不规律容易影响内分泌,使激素水平失衡。

相关推荐

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主要是什么

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有哪些? 1.月经改变 月经周期改变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分为3种类型: (1)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 (2)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 (3)月经突然停止,较少见。由于卵巢无排卵,雌激素水平波动,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对于异常出血者,应行诊断性刮宫,排除恶变。 2.血管舒缩症状 临床表现为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最突出的特征性症状。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妇女仅局限

干燥综合征症状有哪些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病。主要表现为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口腔干燥症或伴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它风湿性疾病,它可累及其他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肌肉、关节等造成多系统、多器官受损。 1、口干燥征 (1)口干:80%以上的患者有口干症状,这是因为唾液腺分泌减少所至,口干无唾或少唾,不能咽下干性食物,需要饮水才能咽下,外出需带水。40%患者有龋齿;检查有口腔粘膜干燥裂开、溃疡。 (2)龋齿:大部分干燥整合征

绝经期综合症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最典型的症状是潮热、潮红。多发生于45~55岁,大多数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人工绝经者往往在手术后2周即可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术后2个月达高峰,可持续2年之久。 1.月经改变月经周期改变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分为3种类型: (1)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 (2)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 (3)月经突然停止,

什么引起女性卵巢性不孕

什么引起女性卵巢性不孕,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很多人好奇。专家介绍说,卵巢性不孕是导致女性不能生育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远离这种疾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避免。 什么引起女性卵巢性不孕 什么引起女性卵巢性不孕 1、什么引起女性卵巢性不孕?不孕不育医院的专家指出卵巢早衰是常见的引起女性卵巢性不孕的原因之一,卵巢早衰又称早期绝经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卵巢功能过早停止活动。患者会过早出现的出现绝经,有些人可表现为先有月经失调然后闭经,也有的可突然闭经,半数以上患者可有面部潮红、发热等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卵巢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症状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简称妇更征症,系由于生理性衰老,在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以至完全消失的过渡时期,所出现的亠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种常见的难治病。更年期或称围绝经期是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的生育期进入老年期的过程,此阶段是由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最后消失的时期。绝经一般发生在45到55岁之间。部分妇女在绝境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一系列内分泌变化,包括植物神经失调为主的症候群,称为更年期综合症。其发病率为10%~15%。临床以烘热、多汗、急躁、月经紊乱等为主症,严重时可影响生活及工作

围绝经期综合症的症状

1、月经改变:大多数妇女月经变化从40岁左右开始,绝经年龄平均为49.5岁。少数妇女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甚至造成严重贫血。 2、泌尿生殖道改变:生殖器官开始萎缩,粘膜变薄,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及性交疼痛,憋不住尿等。 3、神经精神症状:主要为潮红、阵阵发热、出汗等血管舒张症状。情绪不稳定、激动易怒、抑郁多烦、记忆力减退、工作能力下降等。 4、皮肤皱纹逐渐增多,有的出现瘙痒、毛发开始变白脱落。腹部和臀部脂肪增多,容易发胖。 5、心血管系统变化:血压易波动,常出现高血压、心前区闷痛不适、心悸、气短,动脉硬化发生

腹卒中综合征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 血压下降 面色苍白 腹痛 疼痛 恶心 一、症状 1、主要为突然发生的剧裂腹痛、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及腹膜刺激征。 2、常有躁动不安。 3、深呼吸、咳嗽,转动身体时都可加剧疼痛。故病人不能变动体位。 4、有些病人有腹膜刺激征,休克发生快,伴有恶心呕吐。 5、突然腹痛开始时体温可以正常,之后逐渐升高。老年衰弱的病人,体温不一定随病情加重而升高。脉搏通常随体温的升高而加快。

​妇女的更年期到底是什么呢

你听说过更年期吗?你感觉更年期离你很遥远?可是,岁月不饶人,自然规律更是无法抗拒,更年期依然会如期而至。所以不管你现在是年轻还是年老,都应该提前注意这个问题。 更年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雌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多发生于45~55岁,90%的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 1、月经紊乱 更年期综合征最普遍同时也最为突出的一个症状表现就是月经紊

经前综合症吃什么药

1、孕酮:黄体期孕酮补充疗法长期应用于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许多开放性临床试验报道有效(Moline L,1993),但一些较大规模设有对照的临床试验均未能证实(Freeman E,1993)。 2、口服避孕药:采用含性激素的口服避孕药(OC)抑制排卵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报道不一;总体上有效性未能得到证实。近年,有的报道口服避孕药使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延迟或反而加重症状,以孕激素为主的OC较雌激素为主的OC加重经前期综合征更为常见。有的报道OCP剂型与其对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有关,并认为采用单相OCP能改善经前

多囊卵巢综合征症状起因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一连锁(伴性)遗传,或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疾病,多数患者染色体核型46,XX,部分患者呈染色体畸变或嵌合型如46,XX/45,XO;46,XX/46,XXq和46,XXq,PCOS起源于青春前肾上腺疾病,即当受到强烈应激刺激时网状带分泌过多雄激素,并在性腺外转化为雌酮,反馈性地引起HP轴GnRH-GnH释放节律紊乱,LH/FSH比值升高,继发引起卵巢雄激素生成增多,即肾上腺和卵巢共同分泌较多雄激素致成高雄激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在卵巢内引起被膜纤维化增厚,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