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病毒存活时间介绍
禽流感病毒存活时间介绍
禽流感病毒属于一种适合在低温高湿环境下存活的病毒。该病毒对于温度敏感,对低温有很强的适应力,在零下20℃左右,禽流感病毒可能存活40多个月,而在20℃的温度下,只能存活7天。由于禽流感病毒对于温度非常敏感,一般不能在70℃或以上生存。
它在粪便中能够存活1周,在羽毛中能存活18天,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尸体中的病毒能存活很长时间。鸡蛋里面不会有禽流感病毒,病毒只会存在于蛋壳表面。因此,吃煮鸡蛋的时候,只要把鸡蛋放在沸水中3分钟即可将禽流感病毒杀死。
禽流感为何多发于冬春节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主要原因是:
第一、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时间缩短。另外,夏秋时节光照强度相对更高,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主要原因是:
第一、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时间缩短。另外,夏秋时节光照强度相对更高,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禽流感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禽流感病毒不同于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临床症状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最长21天
据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介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时间可达21天。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有病禽与健康禽直接接触和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 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
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健康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
为什么高致病性禽流感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主要原因是:
第一、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时间缩短。另外,夏秋时节光照强度相对更高,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第二、夏秋时节禽舍通风强度远远高于冬春季,良好的通风可以大大减少鸡舍环境中病毒的数量,因此,病毒侵入到鸡体内的机会和数量就明显减少,感染几率下降。同时良好的通风也减少了不良气体对鸡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对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禽流感病毒
什么是禽流感病毒?传染科医院的专家解释说,禽流感病毒(AIV)属甲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的正黏病毒科,分甲、乙、丙3个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多发于禽类,一些亚型也可感染猪、马、海豹和鲸等各种哺乳动物及人类;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则分别见于海豹和猪的感染。
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5个H亚型(H1~H15)和9个N亚型(N1~N9)。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9N2、H7N7,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研究表明,原本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H5N2、H7N7、H9N2),可经6~9个月禽间流行的迅速变异而成为高致病性毒株(H5N1)。
一般来说,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存在受体特异性差异,禽流感病毒是不容易感染给人的。个别造成人感染发病的禽流感病毒可能是发生了变异的病毒。
变异的可能性一是两种以上的病毒进入同一细胞进行重组,如猪既可感染人流感病毒,又可能感染禽流感病毒,每种病毒都具有8个基因片段,从理论上讲,可以形成256个新的重组病毒;二是病毒基因位点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
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稀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65°C加热30min或煮沸(100°C)2min以上可灭活。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pH﹤4.1的条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
病毒对低抗温抵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h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什么是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aiv)属甲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的正黏病毒科,分甲、乙、丙3个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多发于禽类,一些亚型也可感染猪、马、海豹和鲸等各种哺乳动物及人类;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则分别见于海豹和猪的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5个h亚型(h1~h15)和9个n亚型(n1~n9)。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9n2、h7n7,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研究表明,原本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h5n2、h7n7、h9n2),可经6~9个月禽间流行的迅速变异而成为高致病性毒株(h5n1)。
一般来说,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存在受体特异性差异,禽流感病毒是不容易感染给人的。个别造成人感染发病的禽流感病毒可能是发生了变异的病毒。变异的可能性一是两种以上的病毒进入同一细胞进行重组,如猪既可感染人流感病毒,又可能感染禽流感病毒,每种病毒都具有8个基因片段,从理论上讲,可以形成 256个新的重组病毒;二是病毒基因位点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⑸槐洹?983年4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曾暴发h5n2型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低致病性禽流感,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到同年10月份,同样的h5n2型毒株突然由低致病性变成高致病性,造成禽类大量死亡。
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稀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65°c加热30min或煮沸(100°c)2min以上可灭活。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ph﹤4.1的条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病毒对低抗温抵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h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禽流感有哪些传播途径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的看到禽流感的患者,很多的患者都是通过家里的一些家禽才染上这种疾病的,在患有这种疾病的时候,患者的健康会带来很大的伤害,究竟什么是禽流感呢?它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请有关的专家详细给我们来介绍一下吧!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在3种流感病毒中,A型攻击力最强,原因是A型病毒表面密布两种武器,在病毒感染生物后它们能够迅速增殖,这就是血细胞凝集素(H)和神经氨酸苷酶(N)两种蛋白质。其中,H有15个亚型,N有9个亚型。二者组合不同,病毒的毒性和传播速度也不相同。从理论上说,A型病毒可以有135种类型。
种类多样的A型病毒可以从野生动物传给家畜家禽等,在鸡、鸭、猪等身上广泛传播。这些家畜家禽携带的病毒如果发生基因变异(基因变异【译】: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获得在人群中传染的能力,会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人感染流感病毒之后,体内产生抗体,抗体有阻碍病毒活动、保护身体不受侵害的作用。经过发烧、浑身酸痛、出汗等过程,大多数流感患者可以自愈,但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差,病情会恶化。因此,每个流感流行季节大约会有1万人因流感死亡。
H7N9多少度能杀死 H7N9可以低温冻死吗
H7N9病毒并不能被低温冻死,将禽类肉放在冷冻层中对于杀死H7N9病毒的作用不大,因为禽流感病毒在低温中存活力会大大增强。禽流感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度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禽流感病毒存活时间介绍
禽流感病毒属于一种适合在低温高湿环境下存活的病毒。该病毒对于温度敏感,对低温有很强的适应力,在零下20℃左右,禽流感病毒可能存活40多个月,而在20℃的温度下,只能存活7天。由于禽流感病毒对于温度非常敏感,一般不能在70℃或以上生存。
它在粪便中能够存活1周,在羽毛中能存活18天,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尸体中的病毒能存活很长时间。鸡蛋里面不会有禽流感病毒,病毒只会存在于蛋壳表面。因此,吃煮鸡蛋的时候,只要把鸡蛋放在沸水中3分钟即可将禽流感病毒杀死。
常用消毒剂可将其灭活: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 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稀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卤素化合物(如漂白 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禽流感病毒在65°C加热30分钟或煮沸状态下2分钟以上可灭活。其对低抗温抵力较强。
病毒在阳光直射下会失去活性: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与流行特点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禽流感的传播有病禽和健康禽直接接触和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健康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
禽流感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普通流感病毒相似,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因此禽流感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各种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
禽流感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原体
禽流感是由甲型禽流感病毒引起。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流感病毒有血凝素(hemagglutininia,H)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两种表面抗原,根据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可分为A(甲)、B(乙)、c(丙)3型,A(甲)型可见于人类、禽类、猪、马及其他哺乳动物,B(乙)型和c(丙)型一般仅见于人类。H和N又可进一步细分,H可分为H1~H15,N又可分为N1~N9,不同的H和N又可组成不同抗原性和不同致病性的亚型。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有145个,其中能引起人类流感的主要为H1~H3型,H1N1、:H2N2、H3N2曾在人类引起流感大流行。其他多数亚型的自然宿主为禽类、猪、马等多种动物。近年在中国和世界多个国家地区引起禽流感暴发流行且能对人致病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H5N1。
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在低温、干燥和甘油中可存活数月至1年以上。在干燥的尘土中存活14d,粪便中存活至少3个月,22℃水中4d,O℃时超过30d。在冰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禽流感病毒怕阳光,怕热,对普通消毒剂也很敏感。阳光直接照射下40~48h即可灭活,加热(60℃30 min,100℃lmin)或普通消毒剂(如甲醛溶液、碘复合物等)即可杀灭。了解禽流感病毒的上述生物特点对于消毒、预防均有重要意义。
(二)传染源
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的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但不排除其他禽类、哺乳动物(猪、马)成为传染源的可能。家禽的国际贸易,迁徙野鸟感染禽流感病毒可能是跨国界跨地区远距离传播的重要原因。最近德国报告在1只死猫体内检出H5N1型禽流感病毒。
(三)传染途径
实验表明,通过气溶胶、鼻内、窦内、气管内、口、眼结膜、肌肉内、腹腔内、静脉内、泄殖腔和脑内接种各种不同途径均可引起禽感染。自然条件下传播途径尚示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通过多途径实现传播。
(1)经空气飞沫传播:病禽或禽流感病毒禽的分泌物或排泄物通过空气飞沫播散。
(2)经水源传播:至今已证实,可从飞翔鸭的泄殖腔,水禽的粪便和湖水中分离出流感病毒。表明流感病毒在水中传播,可通过粪便一水一口这个途径。
(3)密切接触:存在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密切接触是传播所必需的,而有的认为是非必需的。如有的报道在平养的火鸡中发生了接触传播,但在同一房间离地面一米以上的笼养火鸡则不受传播。有的事实表明,尽管鸡群靠得很近,而且饲养员也没有采取防范扩散的措施,但感染并没扩散到所有的鸡群。
(4)垂直传播:有报道,7000只受精卵和1100支1日龄小火鸡输入加合大造成8l00只火鸡中流感爆发。由于被感染蛋用于孵化,造成种用火鸡受感染,这在北美注入是常见的,这点从感染的火鸡所下的蛋分离出病毒得到证实。因此,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四)易感人群
任何年龄的人均易感,<12岁儿童发病率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的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禽流感能吃鸡肉吗 禽流感病毒怎么才能杀死
禽流感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22度的水温中能够存活3天,即使在0度的水温中能够存活30天以上,在禽类粪便中能够存活3个月以上,但禽流感病毒对热较为敏感,在100度的沸水中2分钟就能被杀死。
是什么导致了禽流感的病毒传播
一、什么是禽流感?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的毒型决定的。
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最近国内外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称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
感染者以直接接触者和幼儿居多。
二、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禽流感的传播有病禽和健康禽直接接触和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健康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
三、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普通流感病毒相似,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因此禽流感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各种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