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预防方法
龋病预防方法
1.消除有关致龋因素,改善口腔环境
菌斑是引起龋病的主要因素,因此控制菌斑,是预防龋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方法有:(1)机械法,主要是刷牙、牙间洁净;(2)化学法,利用化学杀菌剂如0.2%葡萄糖酸洗必太溶液含漱或酶制剂,如葡聚糖酶抑制、干扰菌斑形成。
2.提高牙齿抗龋能力
提高牙齿抗龋能力,主要是利用氟。氟有抑制致龋菌生长,减少菌斑内酸的形成,降低牙齿酸溶解度和促进再矿化等作用。应用方式有:(1)全身用氟,氟化水源,将低氟及供水系统氟含量提高适当浓度,来预防龋病,口服氟片;(2)局部用氟,含氟牙膏,牙面涂氟,含氟摇溶凝胶,该凝胶的特点是静上时成凝胶状,加压时便成液状,用托盘将其置于牙间轻轻咬住,能与牙面充分接触,且延长接触时间。氟化物溶液漱口,口内氟素释放装置。利用一种氟素控释系统,附于双侧上颌磨牙或义齿基板上,能长期使唾液氟浓度升高,而无不良反应。
3.隔绝致龋因素对牙齿的侵袭
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窝沟封闭剂,封闭牙齿的点隙裂沟。
龋齿的护理
1、预防性充填法: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预防性充填法。该方法是指对于容易发生龋病的牙齿咬合面上的窄而深的窝沟,制备成一个包括全部点隙、裂沟的洞型,用充填材料充填,以达到防止龋病发展的目的。
2、氟化物防龋法:氟是机体进行正常代谢必不可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尤其是在龋病的预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牙齿表面涂抹氟化物或饮用含氟化物的水可预防龋齿。
3、窝沟封闭法:窝沟封闭法是60年代提出的预防龋病的一种方法。窝沟封闭是一种预防乳牙发生龋齿的有效的方法。乳磨牙和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咬合面有深而窄的窝沟,食物残屑不容易被清洁,使其碎屑聚积,牙菌斑形成,致龋菌产酸,发生龋病。对儿童乳磨牙和恒磨牙进行早期窝沟封闭,可以有效地预防窝沟龋的发生。
4、控制饮食因素:人们应限制含糖食物的摄入和采用蔗糖代用品,提高限制蔗糖摄入的卫生意识,尤其是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少吃零食与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的健康教育。此外,食品工业应注意开发致龋性小或不致龋的食品,从根本上控制饮食的致龋性。
有效预防龋病
1、)预防龋病从孕期开始 发育良好的牙齿,才有坚实的抗龋基础。在提高牙齿抗龋力方面,首先要保障胎儿期身体发育和牙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孕期及时补充高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保证胎儿牙胚的正常发育。其次孕妇要特别注意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由于刚萌出的乳牙合面窝沟较窄、深,易隐藏细菌,是龋齿的好发部位。注意口腔卫生是预防龋病最关键的环节,应教育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饭后漱口、睡前不吃糖和零食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杨晓琼
3、)防止牙列不齐有利于减少龋齿的发生 牙列不齐可使食物嵌塞或滞留,从而易发生龋坏,故要防止牙列不齐的发生,如替牙期应及时拔除滞留的乳牙及多生牙,修复缺失牙。
4、)营养均衡,少吃甜食 婴幼儿食物要多样化,以提供牙齿发育所需要的丰富营养物质,还要注意多咀嚼粗纤维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角、瘦肉等,咀嚼时这些食物中的纤维能摩擦牙面,去除牙面上附着的菌斑。
5、)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早期发现龋齿,早期治疗,要求儿童每3~6个月进行1次口腔检查。
6、)应用各种氟化物制品 如含氟牙膏、糊剂、水剂等,有防龋作用。
7、实施窝沟封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办法,能起到有效的防龋作用,可使龋齿发生率降低90%以上,让孩子免受蛀牙痛苦。
如何去合理预防乳牙龋病
预防龋病应从孕期开始,在提高抗龋力方面,首先要保证胎儿期身体发育和牙齿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孕期及时补充高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保证胎儿牙胚的发育。孕妇要特别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发育良好的牙齿,才有坚实的抗龋基础。由于初萌出的乳牙表面窝沟很窄、很深,易隐藏细菌,是龋齿的好发部位。
搞好口腔卫生是预防龋病最关键的环节。教育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后漱口,睡前不吃糖和零食。
牙列不齐可使食物嵌塞或滞留,从而发生龋坏。防止牙列不齐有利于减少龋病的发生,如替牙期应及时拔除滞留的乳牙(以免影响恒牙萌出或歪斜)及多生牙,并矫正错位牙.修复缺失牙。
婴幼儿食物要多样化,以提供牙齿发育所需要的丰富营养物质,还要注意多咀嚼粗纤维性食物,如蔬莱、水果、豆角、瘦肉等,咀嚼时这些食物中的纤维能摩擦牙面,去掉牙面上附着的菌斑。
定期检查口腔,早期发现龋齿,早期治疗,要求2-5岁儿童,每3个月查1次,6-12岁儿童每6个月查1次,10岁以上儿童每年查1次。应用各种氟化物制品,如含氟牙膏、糊剂、水剂等,有利于抗龋坏作用。使用机械或化学的方法驱除造成龋坏的因素。用特殊的防龋材料封闭牙面窝沟,或者在易发生龋坏的牙面做预防充填,能起到有效的防龋作用。
预防儿童的乳牙龋齿
众所周知,乳牙是儿童的重要咀嚼器官,能有一副健全的乳牙是儿童健康的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的逐渐精细及食糖量的增加,乳牙龋病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
乳牙的龋病因其发生早,发展快,范围广,易忽略而成为临床预防的一大重要难题。特别是有些家长忽视了儿童的刷牙及早期龋病的治疗,所以造成了很多的龋齿并发症,比如很深的龋病会侵犯牙髓神经造成剧烈痛疼,炎症再往牙根发展会形成牙槽脓肿,这时不但痛且会面部肿胀、牙齿松动甚至会引起患牙过早脱落从而使将来恒牙发育异常,排列不齐,如果多数乳牙都已龋坏,势必会影响儿童咀嚼食物以及营养的消化吸收,并且长期偏侧咀嚼的患儿还会使面部发育不对称。可见那种认为“乳牙迟早要替换,龋坏没关系”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那么乳牙龋病预防有哪些方法呢?首先,幼儿从三岁起便要开始学刷牙,家长不但要教会其正确方法还要加以督促;其次,刷牙以早晚两次,每次三分钟为宜;再者,家长最好能定期(一般半年一次)带孩子去医院做一些口腔保健措施如牙面涂氟、窝沟封闭等。
如发现有龋病,便可早期治疗,防止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预防乳牙龋齿,使幼儿们健康成长。
龋齿如何预防
1.早晚刷牙、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2.少吃酸性刺激食物,临睡前不吃零食;
3.少吃含糖分高的食物,如糖、巧克力、饼干等;
4.不可吃太多的过于坚硬的食物,以免牙齿磨损;
5.常参加体育锻炼,定期检查口腔,一般12岁以上的人应每年查一次;
6.平时饮食应多摄入富含钙、无机盐等营养食物,尽可能食用高纤维粗糙食物。
乳牙龋病该如何预防
在孩子在出生满六个月以后就会进入出牙期。而爸爸妈妈们要做的是为孩子做好乳牙龋病的预防,那么预防婴幼儿乳牙龋病的方法是什么呢?怎样预防宝宝乳牙龋病呢?
预防乳牙龋病的发生,首先应当提倡母乳喂养,而且必须定时、按需哺乳,千万不能养成婴幼儿含着奶嘴睡觉的不良习惯,以避免奶瓶龋的发生。
而在用奶瓶喂养时,要注意避免孩子的上颌受压;橡皮奶头小孔要适中,不宜太大或太小,避免下颌前伸不足或过度;父母要及时纠正孩子不良习惯和姿势,如吐舌、吮指、咬唇、偏侧咀嚼、口呼吸和睡觉时用手枕在面部等不良姿势。
此外,注意膳食平衡、遵循合理进糖原则,也能有效维护乳牙健康。“尽量减少食糖进入孩子口腔的数量和次数,两餐之间尽可能不吃糖果和蜜饯、饼干等含糖量高且富于黏性的零食,尤其不能在临睡前吃。”吃糖类和淀粉类食物一定要事后漱口或刷牙。
专家特别强调,与糖类相反,蛋白质却能有效抑制口内细菌新陈代谢,蔬菜则能增加唾液中的中和作用,所以应在少吃糖基础上,鼓励婴幼儿多进食鱼、肉、豆类、鸡蛋、牛奶等含蛋白质的食物和蔬菜水果等,使孩子能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并促进颌面部发育。
如何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儿童保健工作,其基本原则是针对发病因素,采用相应措施。
1.减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 减少或消除菌斑,改变口腔环境,创造清洁条件是防龋的重要环节,最实际有效的办法是刷牙和漱口,应该加强宣传教育,使儿童从小养成口腔卫生习惯,学会合理刷牙方法,刷牙可以清除口腔中的大部细菌,减少菌斑形成,小儿可由家长用柔软毛巾或绒布擦洗牙齿,幼儿3岁以后就可以开始学习刷牙,尽可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饭后漱口,唾前刷牙更重要,因为夜间间隔时间长,细菌容易大量繁殖,要顺刷,即“上牙由上往下刷,下牙由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刷到”,还要注意刷后牙的咬面,这样就可把牙缝和各个牙面上的食物残渣刷洗干净,刷牙后要漱口,不要横刷,横刷容易损伤牙龈,也刷不净牙缝里的残渣。应该注意儿童的饮食习惯,按时增加各种辅食,多吃粗糙,硬质和含纤维质的食物,对牙面有磨擦洁净的作用,减少食物残屑堆积,硬质食物需要充分咀嚼,既增强牙周组织,又能磨擦牙齿咬面,可能使窝沟变浅,有利减少窝沟龋。
2.减少或控制饮食中的糖 我国是以谷类为主食的国家,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物防龋是有困难的,但近年来,糖制食品和各种饮料显著增多,应注意宣传使家长教育儿童养成少吃零食和糖果糕点的习惯,睡前不吃糖,注意儿童三餐的质得,从幼儿就养成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钙,磷,维生素等多的食物,要尽可能吃些粗粮,要重视母乳喂养婴儿,近来国际上提倡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物,使用代糖(sugar substitute)来降低龋齿,这在我国当前是不实际的,也是不经济的,最近据报导美国常用的某种代糖(aspartame)含有毒性,已经引起国际上的注意。
3.增强牙齿的抗龋性 主要是通过氟化法(fluoridation)增加牙齿中的氟素,特别是改变釉质表面或表面的结构,增强其抗龋性,近代被认为效果较好的方法有:自来水氟化(central water fluoridation),学校饮水氟化(school water fluoridation),牙面涂氟(topical fluoridization),含氟牙膏刷牙(fluoridetoothbrushing),氟溶液漱口(fluorde mouthrinse)等方法。
如何合理预防乳牙龋病
1、0~6个月
温热纱布洗口腔口腔保健不仅仅针对牙齿,应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口腔科专家建议,孩子在长牙以前,父母应在喂奶后或睡觉之前用温热水浸湿的纱布轻擦小儿口腔各部分黏膜和牙床,以去掉残留在口腔内的乳凝块。据介绍,这种清洁方法不仅能清洁口腔,而且能促进小儿口腔黏膜、颌骨的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家长替宝宝抹口腔时,还可观察他口腔情况的变化,有需要时可带他去看牙科医生。此外,专家强调,在此期间宝宝睡着时最好能停止喂哺,切勿让他含着奶嘴睡觉。
2、6~12个月
淡盐水轻擦乳牙6个月左右,宝宝的乳齿开始长出来了。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帮助宝宝“刷牙”了。父母可用手指缠上消毒纱布,用淡盐水轻擦牙齿的各面。宝宝牙齿的清洁大可不必按照早晚两次来进行,最好一日数次,每天宝宝早上起床及晚上吃完最后一餐后都要替他抹口腔,同时还要抹他刚长出的牙齿,此时也可以开始用较柔软的婴儿牙刷,让宝宝适应用牙刷刷牙的感觉。
3、1~2岁
白开水刷大牙宝宝1岁左右,大牙长出。专家认为,这时完全可以用儿童牙刷给宝宝刷牙了,不过为了宝宝的口腔健康,最好选择白开水。此外,宝宝大牙长出后,就要开始注重口腔检查了。专家建议家长,宝宝第一只牙齿长出后6个月内应去医院作一次口腔检查。
4、2~6岁
开始用牙膏刷牙2岁以后,宝宝的上下牙全部萌出后。专家建议,此时宝宝可用小型软质牙刷沿牙齿的缝隙上下刷。不过,如果是宝宝自己刷牙的话,家长一定要注意提醒宝宝,在洗刷中注意不要使刷毛伤及口腔黏膜和牙龈。较之以往的盐水和白开水刷牙,此时的宝宝可以使用牙膏来刷牙了。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用儿童牙膏刷牙。为了避免宝宝自己刷牙刷得不干净,家长最好每晚替孩子补刷牙齿一次。此外,为了保护牙齿,预防龋齿,专家表示,在儿童饮食方面,家长也要特别注意,应喂不含蔗糖的饮料与流食,喂药或其它营养品后应用清洁水帮助洁牙。婴幼儿的餐具、毛巾等用品应定期消毒,喂奶之前最好能清洁奶头。想宝宝口腔健康,定期的口腔检查也十分重要,最好能每半年至一年带孩子作定期的口腔检查。
龋齿的预防
减少或消除菌斑,改变口腔环境,创造清洁条件是防龋的重要环节,最实际有效的办法是刷牙和漱口。应该加强宣传教育,使儿童从小养成口腔卫生习惯,学会合理刷牙方法。刷牙可以清除口腔中的大部细菌,减少菌斑形成。
小儿可由家长用柔软毛巾或绒布擦洗牙齿。幼儿3岁以后就可以开始学习刷牙。尽可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饭后漱口。唾前刷牙更重要,因为夜间间隔时间长,细菌容易大量繁殖。
要顺刷,即“上牙由上往下刷,下牙由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刷到”,还要注意刷后牙的咬面。这样就可把牙缝和各个牙面上的食物残渣刷洗干净,刷牙后要漱口。不要横刷,横刷容易损伤牙龈,也刷不净牙缝里的残渣。
1975年卫生部、轻工业部和商业部曾共同召开全国牙刷会议,制订了“保健牙刷暂行规格”。1989年卫生部又召开了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由牙刷分会委员会对“暂行规格”。
幼儿的牙刷标准毛束不超过两排,每排5~6束,毛质要软,小学生使用的牙刷毛不不超过三排,每排6~7束。又制定了中学生牙刷标准,以备成人牙刷作为参考。
应该注意儿童的饮食习惯,按时增加各种辅食,多吃粗糙、硬质和含纤维质的食物,对牙面有磨擦洁净的作用,减少食物残屑堆积。硬质食物需要充分咀嚼,既增强牙周组织,又能磨擦牙齿咬面,可能使窝沟变浅,有利减少窝沟龋。
龋齿的预防
预防龋齿要从婴幼儿做起。这是因为,婴幼儿的牙齿刚刚长出,牙釉质表面的矿化程度不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小,容易发生龋齿。
婴幼儿时期,即使是哺乳期,如果不注意喂养方法,也容易患上“奶瓶龋”。首先注意不要让宝宝养成嗜糖的习惯,饮食中不加入过多的糖。其次是喂奶时,奶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位置,更不要用奶瓶做为哄宝宝的工具,让宝宝抱着奶瓶、喝着奶睡觉。还要做到吃完奶后,喂些清水,以达到刷洗牙齿的目的。
1岁左右的宝宝,模仿力强了,就要让他模仿大人饭后漱口。睡觉前不仅洗手,洗脸,还要用小牙刷清理一下牙齿。当然处于乳牙期的宝宝,模仿力再强,要让他独立掌握和运用刷牙技术,保证刷牙质量也不是很容易的。因此,作为家长,还是要和宝宝一起共同完成刷牙的工作,要不厌其烦地讲刷牙的道理,如此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为宝宝永久性自觉刷牙打下基础。目前有专为儿童设计制作的牙膏,可以选用。若选用香型较诱人的含氟牙膏,一定要注意不可把牙膏咽到肚子里,因体内氟超过一定量会影响宝宝健康的。
宝宝到了6岁以后,恒牙陆续萌出。乳牙与恒牙开始交替。此时的宝宝在具备了讲卫生、自己动手刷牙的能力的同时,摄取食物更广泛,进食要求也更加强烈了。如果不加以限制,他们可以不停地进食,特别是晚饭吃得过早,睡觉又晚,临睡时宝宝便会因饥饿而想吃东西。因此,家长要科学地安排进餐时间,既不要不分时、不分量地吃起来没完,也不要饿坏宝宝。这样做,对乳牙期的宝宝来说,无论是保护牙齿,还是促进健康都大有益处。
龋病要防患于未然,但它也不是万无一失的,仍有发生龋病的可能。一旦患了龋齿,最好是及早发现,尽早治疗。
老人龋齿引发全身疾病
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并没有使中国居民摆脱或减缓龋齿——也就是俗称“蛀牙”对健康的困扰。在由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 高露洁棕榄(中国)有限公司支持的“中国龋病预防现状与未来学术论坛”上,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授胡德渝表示,98%的中国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口腔健康问题,龋齿依然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2009年公布的中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各年龄段的龋患率均居高不下——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达66%,平均有龋齿3.5颗;35-44岁中年人龋患率88.1%;65-74岁老人的龋患率高达98.4%。这一现状,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10全球口腔健康目标相距甚远。
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表示,龋齿,俗称“蛀牙”,是一种以细菌为主多种因素协同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细菌、饮食、宿主(牙齿和唾液),三者相互关联,缺少一个方面都不能发生龋齿。因此,龋齿应以保健预防为主。如果预防不当,龋齿就有可能会继续发展为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从而进一步导致关节炎、心骨膜炎、慢性肾炎和多种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
据悉,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人的糖消费量显著增加,除了传统意义的糖果,含糖软饮料、甜点比例大大增加。专家列举了一组数字:2008年我国人均糖消费量为19.6公斤,比1978年上升5倍多。糖摄入量的增长和高患龋率有直接关系。
广告王兴表示,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而维护口腔健康的基础是通过自我和专业的口腔保健。为此,中华口腔医学会将发布《中国龋病防控策略及政策建议》和针对大众的“龋病自我评估指数”,旨在进一步提高口腔医生和群众对龋病危害的认识,积极采取措施防控龋病的发生和发展。
与会专家坦言,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及生活方式,是导致中国居民龋患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专家建言:预防龋齿有“五大妙招”——刷牙、窝沟封闭、减少或控制饮食中的糖、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检查牙齿。要降低患龋率,保持口腔健康,必须从小开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口腔护理习惯。
怎样才能防止孩子出现小儿龋齿
病因性预防
是以消除小儿龋齿因为主的一种预防措施。为促进健康,搞好口腔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提高人们对保护好牙齿的重要性的认识,制订及实施营养摄取计划,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同时,采用特殊防龋措施,如对乳牙进行选择性窝沟封闭,采用氟化物防龋,初期龋的预防性充填。从营养摄取上,注意减少蔗糖的食用量,使用致龋性较低的糖代用品等。龋病的一级预防是防龋的根本性措施,对于减少小儿龋齿的发生有明显效果,尤其能明显降低儿童时期乳牙的龋齿发生率。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即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使用X线片早期发现小儿龋齿,尽早治疗,防止小儿龋齿进一步发展,引起牙髓炎、牙根尖周围炎等。龋病的二级预防是一种辅助措施,可以减少小儿龋齿的并发症,及时使受损的牙齿功能得以恢复。
防止牙齿功能障碍,促进康复。
具体来讲,是指对于小儿龋齿引起的牙髓病、根尖周病进行治疗,目的是尽力保存牙齿,从而保存牙颌系统的完整性。对于已经不能进行治疗的严重的病灶牙,如残冠、残根应及早拔除,以防止引发小儿龋齿疾病向牙槽深部蔓延,如引起牙槽骨感染、面部蜂窝组织间隙感染,甚至引发全身其他疾病,如关节炎、心脏病等严重的并发症。已经缺失的牙齿,应给予及时镶复,以便恢复牙弓的完整性,恢复牙颌系统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