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黄的形态特征
韭黄的形态特征
云南韭黄多年生草本,高约20~45厘米,具特殊强烈臭味。根茎横卧,生
韭黄 多数须根,上有1~3个丛生的鳞茎,呈卵状圆柱形。叶基生;长线形,扁平,长10~27厘米,宽1.5~9毫米,先端锐尖,边缘粗糙,全缘,光滑无毛,深绿色。
花茎自叶丛抽出,长可达50厘米,三棱形;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膜质,白色,通常1~3片,基部合生,先端锐尖;花被6裂,白色,裂片长圆形,长4~6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排列为2轮,互生;雄蕊6,花丝长不超过花被,中部以下扩大,花药黄色;雌蕊1,子房上位,3室,三棱状。
蒴果倒心状三棱形,绿色,长4~5毫米,直径约4毫米。种子黑色,扁平,略呈半卵圆形,边缘具棱。花期6~7月。果期7~9月。
韭菜的根比较特殊,它没有主根与侧根之别,更少有根毛,只有比较肥胖象弦线状的须根,播种当年着生在根茎茎盘基部;第2年起着生在根茎茎盘周围及其一侧。须根的长度30厘米左右,主要分布在表土以下20厘米的土层内。表明韭菜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比较差。根茎呈葫芦状,长在土中,是贮藏养料的器官,其顶端的生长点在播种当年即可发生分蘖。一年生韭菜的鳞茎为扁圆形,二年生植株的鳞茎盘开始伸长并继续发生新根,且新根的发生部位偏向外侧。以后随着分蘖的增加,根茎每年向地表不断伸长,新须根的着生部位也不断升高,而原有旧根则不断枯死,出现所谓“跳根”现象。这使根系得以年年更新。韭菜根茎的生活年限为2~3年,随着株龄的增加,老龄根茎逐渐衰老死亡,须根也随之死亡,而在上部根茎上又不断发生新的须根代替死亡的老根。一般平均每个分蘖有10条左右的须根。三年生以上的韭苗分蘖数相对减少,但良好的肥水条件可延缓这种趋势,从而使韭菜寿命历久不衰。叶扁平,带状,叶鞘为闭合状,形成假茎。7~8月间抽薹,顶端着生伞形花序。花白色,种子黑色。
黄杏的形态特征
树冠自然圆头形,树姿半开张。主干粗糙,纵裂,灰褐色。多年生枝灰褐色。1年生枝斜生、粗壮、红褐色、有光泽;枝条直立,密度中等;皮孔小、少、凸,圆形。芽基部呈突起状。叶片椭圆形,叶长10.5厘米,宽8.1厘米。先端渐急尖,叶基圆形,叶缘锯齿圆钝,叶面平展,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脉黄绿色,叶柄长4.3厘米,粗0.2厘米,密腺1~2个,圆形,褐色。花瓣白色,5瓣,阔圆形,平展;花冠径3.1厘米,蜜盘浅黄色,雌蕊1枚,长1.6厘米;雌蕊高于雄蕊的花占1.9%,雌蕊等于雄蕊的花占14.6%,雌蕊低于雄蕊的花占 5. 8%,退化花占 77.7%。
黄精的形态特征
根状茎圆柱状,由于结节膨大,因此“节间”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头有短分枝(中药志称这种根状茎类型所制成的药材为鸡头黄精),直径1~2厘米。茎高50~90厘米,或可达1米以上,有时呈攀援状。叶轮生,每轮4~6枚,条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4~)6~16毫米,先端拳卷或弯曲成钩。
花序通常具2~4朵花,似成伞形状,总花梗长1~2厘米,花梗长(2.5~)4~10毫米,俯垂;苞片位于花梗基部,膜质,钻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5毫米,具1脉;花被乳白色至淡黄色,全长9~12毫米,花被筒中部稍缢缩,裂片长约4毫米;花丝长0.5~1毫米,花药长2~3毫米;子房长约3毫米,花柱长5~7毫米。
浆果直径7~10毫米,黑色,具4~7颗种子。花期5~6月,果期8~9月。
韭黄的形态特征
云南韭黄多年生草本,高约20~45厘米,具特殊强烈臭味。根茎横卧,生多数须根,上有1~3个丛生的鳞茎,呈卵状圆柱形。叶基生;长线形,扁平,长10~27厘米,宽1.5~9毫米,先端锐尖,边缘粗糙,全缘,光滑无毛,深绿色。
花茎自叶丛抽出,长可达50厘米,三棱形;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膜质,白色,通常1~3片,基部合生,先端锐尖;花被6裂,白色,裂片长圆形,长4~6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排列为2轮,互生;雄蕊6,花丝长不超过花被,中部以下扩大,花药黄色;雌蕊1,子房上位,3室,三棱状。
蒴果倒心状三棱形,绿色,长4~5毫米,直径约4毫米。种子黑色,扁平,略呈半卵圆形,边缘具棱。花期6~7月。果期7~9月。
韭菜的根比较特殊,它没有主根与侧根之别,更少有根毛,只有比较肥胖象弦线状的须根,播种当年着生在根茎茎盘基部;第2年起着生在根茎茎盘周围及其一侧。须根的长度30厘米左右,主要分布在表土以下20厘米的土层内。表明韭菜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比较差。根茎呈葫芦状,长在土中,是贮藏养料的器官,其顶端的生长点在播种当年即可发生分蘖。一年生韭菜的鳞茎为扁圆形,二年生植株的鳞茎盘开始伸长并继续发生新根,且新根的发生部位偏向外侧。以后随着分蘖的增加,根茎每年向地表不断伸长,新须根的着生部位也不断升高,而原有旧根则不断枯死,出现所谓“跳根”现象。这使根系得以年年更新。韭菜根茎的生活年限为2~3年,随着株龄的增加,老龄根茎逐渐衰老死亡,须根也随之死亡,而在上部根茎上又不断发生新的须根代替死亡的老根。一般平均每个分蘖有10条左右的须根。三年生以上的韭苗分蘖数相对减少,但良好的肥水条件可延缓这种趋势,从而使韭菜寿命历久不衰。叶扁平,带状,叶鞘为闭合状,形成假茎。7~8月间抽薹,顶端着生伞形花序。花白色,种子黑色。
黄皮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黄皮小乔木,高达12米。小枝、叶轴、花序轴、
尤以未张开的小叶背脉上散生甚多明显凸起的细油点且密被短直毛。
叶有小叶5-11片,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常一侧偏斜,长6-14厘米,宽3-6厘米,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侧不对称,边缘波浪状或具浅的圆裂齿,叶面中脉常被短细毛;小叶柄长4-8毫米。
圆锥花序顶生;花蕾圆球形,有5条稍凸起的纵脊棱;花萼裂片阔卵形,长约1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花瓣长圆形,长约5毫米,两面被短毛或内面无毛;雄蕊10枚,长短相间,长的与花瓣等长,花丝线状,下部稍增宽,不呈曲膝状;子房密被直长毛,花盘细小,子房柄短。
果圆形、椭圆形或阔卵形,长1.5-3厘米,宽1-2厘米,淡黄至暗黄色,被细毛,果肉乳白色,半透明,有种子1-4粒;子叶深绿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产海南的其花果期均提早1-2个月。
生长习性/黄皮
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的壤土种植为佳。
繁殖方法/黄皮
砧木培育
在黄皮成熟期,选择果大饱满、充分成熟的酸黄皮果实,置阴凉处堆沤数天至腐烂,脱去皮肉,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剔除细小的、发育不全的种子,即可播种。苗床高25厘米、宽80-100厘米,把种子均匀撒于畦面,不相互重叠,粒距2厘米左右,播后复盖厚约1厘米的干净湿细沙,盖上一层厚约2.5厘米的稻草,淋水,每隔3-5天淋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苗地忌过干过湿。幼苗开始出土时,分次逐渐将稻草揭去,并施用优质三元复合肥(0.4%),当苗高12-16厘米时,分床移栽于嫁接圃,株行距以20厘米×20厘米为宜,畦宽120厘米、高30厘米左右。幼砧生长期间,每隔15天追施腐熟稀薄人粪尿水肥,或优质三元复合肥(0.4%)1次;做好除草、浅松土、除虫、防病等工作。
嫁接苗培育
待砧苗径粗(砧苗离地面10厘米处)达0.8厘米时,即可进行嫁接。以3-4月嫁接为佳。
接穗的采集:接穗应采自进入结果盛期、丰产、稳产、优质的良种母树(可选用郁南无核黄皮、选种大鸡心黄皮、迟熟无核黄皮等品种),在其树冠顶部或中部外围选取生长充实健壮、芽眼饱满的上年春梢或秋梢作接穗。
嫁接方法:采用单芽或双芽切接法,嫁接时宜选在晴天,以无风阴天最适宜;在砧苗离地面10-12厘米处选择平直光滑部位进行嫁接。
接后管理
一般嫁接后12-15天,接穗芽眼开始萌发,此时要加强检查,对不成活的要及时补接。及时抹除砧桩萌芽,待第一次梢转绿后,可施用优质的复合肥,以后在每次梢抽发前和新梢转绿后各施1次优质复合肥。结合施肥适当浅松土(深度以2厘米左右为宜),除去苗地杂草。及时浇水防旱,保持土壤湿润,雨天及时排渍。接穗抽梢长至30-35厘米时,打顶摘心,促分枝,培养2-3条分布均匀、生长健壮的分枝作主枝;注意做好炭疽病、蚜虫、潜叶蛾等病虫害防治,以保护苗木的正常生长。
苗木出圃
嫁接成活后1年便可出圃定植,出圃时应剪除嫩枝及一部分叶片(约1/2)。苗木质量要求接口愈合良好,苗高60厘米以上,主干粗(离地面8厘米处)1.2厘米以上,有2-3条分枝,须根较多,无病虫害
黄鳝的形态特征
黄鳝体细长圆柱状呈蛇形,体长约2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部膨大长而圆,颊部隆起。口大,端位,吻短而扁平;口开於吻端,斜裂;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甚小,隐於皮下,为一薄皮所覆盖。鳃裂在腹侧,左右鳃孔于腹面合而为一,呈倒“V”字形。鳃膜连于鳃峡。鳃常退化由口咽腔及肠代行呼吸。无鱼鳔这类辅助呼吸的构造,而是由腹部的一个鳃孔,口腔内壁表皮与肠道来掌管呼吸,能直接自空气中呼吸。
体裸露润滑无鳞片,富黏液;无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退化仅留皮褶,无软刺,都与尾鳍相联合。生活时体呈黄褐色,侧线完全,沿体侧中央直走。体背为黄褐色,腹部颜色较淡,全身具不规则黑色斑点纹,黄鳝的体色常随栖居的环境而不同。体鳗形,鳍无棘,背鳍、臀鳍延长,与尾鳍相连,无腹鳍,或者小如存在为喉位。
竹黄的形态特征
子座呈不规则瘤状,早期白色,后变成粉红色,初期表面平滑,后期有龟裂,肉质,渐变为木栓质,长1.5-4cm,宽1-2.5cm。子囊壳近球形,埋生于子座内,直径480-580μm.子囊长圆柱状,(280-340)μm×(22-35)μm;子囊孢子单行排列,长方形至梭形,两端大多尖锐,有纵横隔膜,(42-92)μm×(13-35)μm,无色或近无色,成堆时柿黄色。
特征:多生于将衰败或已经衰败的竹林中的莿竹属、刚竹属植物的杆上;在竹杆上形成子座,子座呈不规则瘤状,早期呈白色肉质,后变红色,木栓质。
黄皮的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达12米。小枝、叶轴、花序轴、尤以未张开的小叶背脉上散生甚多明显凸起的细油点且密被短直毛。
叶有小叶5-11片,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常一侧偏斜,长6-14厘米,宽3-6厘米,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侧不对称,边缘波浪状或具浅的圆裂齿,叶面中脉常被短细毛;小叶柄长4-8毫米。
圆锥花序顶生;花蕾圆球形,有5条稍凸起的纵脊棱;花萼裂片阔卵形,长约1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花瓣长圆形,长约5毫米,两面被短毛或内面无毛;雄蕊10枚,长短相间,长的与花瓣等长,花丝线状,下部稍增宽,不呈曲膝状;子房密被直长毛,花盘细小,子房柄短。
果圆形、椭圆形或阔卵形,长1.5-3厘米,宽1-2厘米,淡黄至暗黄色,被细毛,果肉乳白色,半透明,有种子1-4粒;子叶深绿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产海南的其花果期均提早1-2个月。
黄芪形态特征
黄芪,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
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长3-4毫米,连同花序轴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钟状,长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时萼筒近于无毛,仅萼齿有毛,萼齿短,三角形至钻形,长仅为萼筒的1/4-1/5;花冠黄色或淡黄色,旗瓣倒卵形,长12-20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较瓣片长约1.5倍,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瓣片半卵形,瓣柄较瓣片稍长;子房有柄,被细柔毛。
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尖,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2]
地黄的形态特征
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
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花具长0.5-3厘米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
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
黄麻的形态特征
立木质草本,高1-2米,无毛。叶纸质,卵状披针形至狭窄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均无毛,三出脉的两侧脉上行不过半,中脉有侧脉6-7对,边缘有粗锯齿;叶柄长约2厘米,有柔毛。花单生或数朵排成腋生聚伞花序,有短的花序柄及花柄;萼片4-5片,长3-4毫米;花瓣黄色,倒卵形,与萼片约等长;雄蕊18-22枚,离生;子房无毛,柱头浅裂。蒴果球形,直径1厘米或稍大,顶端无角,表面有直行钝棱及小瘤状突起,5爿裂开。花期夏季,果秋后成熟。
一年生直立木质草本,高1~4m,全株无毛。叶纸质,卵状披针形至狭窄披针形,长5~12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3出脉的两侧脉上行不过半,中脉有侧脉6~7对,边缘有粗锯齿,近基部各有1齿伸长而成钻形;叶柄长约2cm,有柔毛;托叶线形,脱落。聚伞花序腋生,有数朵花,花小,黄色;萼片淡紫色,长约4mm;花瓣倒卵形,与萼片近等长;雄蕊多数;子房无毛。蒴果球形,直径约1cm,有纵棱和疣状突起,顶端截形或凹陷,成熟时5瓣裂。花期7—8月,果期9—10月。
黄蘑的形态特征
黄蘑子实体多丛生或簇生,呈金黄色。菌盖喇叭状,光滑,宽2~10厘米,肉质,边缘内卷,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延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白色至淡黄色,偏生,长2~12厘米,粗0.5~1.5厘米,有细毛;多数子实体合生在一起,黄蘑色泽金黄,艳丽美观,惹人喜爱,外观恰似一朵美丽的鲜花。
韭菜形态特征
韭,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高20-45cm。
根:为弦线根的须根系,没有主侧根。主要分布于30cm耕作层,根数多,有40根左右 ,分为吸收根、半贮藏根和贮藏根3种。着生于短缩茎基部,短缩茎为茎的盘状变态,下部生根,上部生叶
茎:茎分为营养茎和花茎,一、二年生营养茎短缩变态成盘状,陈称为鳞茎盘,由于分蘖和跳根,短缩茎逐渐向地表延生生长,平均每年伸长1.0-2.0cm,鳞茎盘下方形成葫芦状的根状茎。根状茎为贮藏养分的重要器官。叶:叶片簇生叶短缩茎上,叶片扁平带状,可分为宽叶和窄叶。叶片表面有蜡粉,气孔陷入角质层。
花:锥型总苞包被的伞形花序,内有小花20-30朵。小花为两性花,花冠白色 ,花被片6片,雄蕊6枚。子房上位,异花授粉。果实种子: 果实为蒴果,子房3室,每室内有胚珠两枚。成熟种子黑色,盾形,千粒重为4-6g。
黄果的形态特征
甜橙常绿小乔木,高2~3米树冠中等大,圆头形或半圆形。分枝多,无毛,小枝呈扁压状的棱角,无刺或稍有刺。叶退化呈单叶状:叶柄长0.8~1.8厘米,叶翼窄,宽2~3毫米,和叶交结处有 显明的隔痕;叶片椭圆形,长6~12厘米,宽3~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不明显的波状锯齿;革质。花萼杯状,3~5裂,裂片卵圆形,先端窄尖;花瓣4~8,通常为5,长椭圆形,长达1.5厘米,宽0.7厘米;雄蕊多数,花丝常数簇愈合着生在花盘上;子房上位,10~13室,每室有胚珠4~8枚,子房近球形。花柱粗大,常早落。果大,径长7~9厘米,圆形至长圆形,果皮淡黄、橙黄或淡血红色,较韧滑。油泡平生微突,果肉橙黄色至血红色,柔软多汁、有香味。果皮与果肉不易分离。
果圆至椭圆形,两端圆或顶部略平坦,果皮或厚或稍薄,油胞密,淡橙黄色,难或稍易剥离,果心半充实至充实,瓢囊壁韧,果肉味甜带酸或偏酸,个别品系兼有苦味;子叶乳自色,多胚。[1]
果心小而充实。种子多、少或无,因品种而异,卵形或长圆形,多胚,白色。染色体2n=18,也有三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果实含有大量的糖和一定量的柠檬酸以及丰富的维生素C,营养价值较高,色、香、味俱佳,是鲜食用的优良果品。甜橙丰产稳产性强,在中国每公顷约产30-40吨。
黄豆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粗壮,直立,或上部近缠绕状,上部多少具棱,密被褐色长硬毛。叶通常具3小叶;托叶宽卵形,渐尖,长3-7毫米,具脉纹,被黄色柔毛;叶柄长2-20厘米,幼嫩时散生疏柔毛或具棱并被长硬毛;小叶纸质,宽卵形,近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生一枚较大,长5-12厘米,宽2.5-8厘米,先端渐尖或近圆形,稀有钝形,具小尖凸,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通常两面散生糙毛或下面无毛;侧脉每边5条;小托叶铍针形,长1-2毫米;小叶柄长1.5-4毫米,被黄褐色长硬毛。
总状花序短的少花,长的多花;总花梗长10-35毫米或更长,通常有5-8朵无柄、紧挤的花,植株下部的花有时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间;苞片披针形,长2-3毫米,被糙伏毛;小苞片披针形,长2-3毫米,被伏贴的刚毛;花萼长4-6毫米,密被长硬毛或糙伏毛,常深裂成二唇形,裂片5,披针形,上部2裂片常合生至中部以上,下部3裂片分离,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紫色、淡紫色或白色,长4.5-8(10)毫米,旗瓣倒卵状近圆形,先端微凹并通常外反,基部具瓣柄,翼瓣蓖状,基部狭,具瓣柄和耳,龙骨瓣斜倒卵形,具短瓣柄;雄蕊二体;子房基部有不发达的腺体,被毛。
荚果肥大,长圆形,稍弯,下垂,黄绿色,长4-7.5厘米,宽8-15毫米,密被褐黄色长毛;种子2-5颗,椭圆形、近球形,卵圆形至长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5-8毫米,种皮光滑,淡绿、黄、褐和黑色等多样,因品种而异,种脐明显,椭圆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