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避孕药会使血压升高
口服避孕药会使血压升高
自60年代初广泛使用口服避孕药以来,人们一直注意口服雌孕激素避孕药对生育年龄妇女的利弊,特别是避孕药对高血压、心脏病人的不利影响。
对此国外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妇女服用复方雌孕激素避孕药2~5年,血压升高比不服药者高2.6~5倍。有的人服药6个月即可引起血压升高,发生率平均在5%左右,甚至高达17%,并指出此与早期使用高雌激素含量(50μg)有关。
由于口服避孕药有使血压升高的危险性,所以,近年来有学者对避孕药的成分和剂量进行对比研究,他们发现在服用低剂量避孕药(含炔诺酮0.4mg和炔雌醇35μg),两年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原来水平相比并未升高,表明服用雌激素低的避孕药不会使血压升高。
目前,我国生产的避孕药雌激素的含量都较低,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危险性不大。但是,如果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偏头痛、高脂血症时,由于她们的血液粘度本来就比一般人高,为安全起见,最好不服避孕药,改用其他避孕方法。
导致女性高血压的四大因素
1、性激素的作用
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的不断变化对女性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雌/雄激素水平的不同可能是导致高血压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男性和女性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也存在差异。雌激素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同时也可以增加孕酮刺激肾素的分泌作用。因此,一些妇女雌孕激素调节不稳定可致肾素分泌增加导致高血压。
2、肥胖影响
体重的增加是危害身体健康的一种潜在疾病。肥胖是指在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机体能量代谢失衡。肥胖可发生在任何阶段,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及绝经期的妇女则更易发生。女性比男性更易肥胖,因为女性脂肪细胞比男性多,约占22%,而男性约占15%。从肥胖的脂肪量分布来看,内脏性肥胖与高血压更为密切。
3、盐的敏感性差异
绝经后的女性与同年龄组男性相比对钠盐的摄入更为敏感,这可能与性别有关的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高有关系。
4、避孕药对血压的影响
服用避孕药会使血压升高,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应经常关注血压,定期检测血压是否正常。口服避孕药对血压的影响,与很多种因素都有关系,包括雌激素钠水储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雌激素与血浆中肝脏的代谢酶水平的增加、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如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口服避孕药引起血压升高,一般发生于用药的头2年,这些妇女可以在5-10年内血压进行性升高。
总结:女性朋友们应对自己的血压时刻保持警惕状态,经常检测血压,及时发现病情,尽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女性要控制体重,调整饮食,多吃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乐观的心态,预防高血压的侵袭。
哪些女性不宜服用避孕药
吃避孕药是当下很受欢迎的避孕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适合服用避孕药。一般而言,凡是身体健康的已婚育龄妇女均可使用避孕药,但处于下列情况的妇女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药:
1、有高血压的妇女不宜使用。少数妇女用药后会使血压升高。
2、有糖尿病及糖尿病家族史者不宜使用。由于服用避孕药后,可能会使血糖轻度升高,使隐性糖尿病变为显性,故对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会产生不良影响。
3、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妇女,在没有治愈前,最好不要使用避孕药。
4、乳房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以及各种恶性肿瘤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对肿瘤产生不良影响。
5、过去或现在患有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血栓、心肌梗塞、脉管炎等)者不能使用。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能会增加血液的凝固性,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
能导致血压升高的药物有哪些
(1)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是育龄妇女重要的避孕措施之一,但部分妇女在服用避孕药数月至数年后可有血压升高,发生率在18%以下,停药后l~12个月内,大部分人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但另有20%即使停服避孕药,血压也不降至正常。目前认为避孕药所致的血压升高与雌激素含量过高有关。因为雌激素可增加肾素分泌,使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升高,而血管紧张素ⅱ可使血管收缩,促进钠进入细胞内,并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加,钠水潴留,引起血压升高。对此类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停服避孕药,改用其他避孕措施。
(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包括肼类抗抑郁药、优降宁及痢特灵等,它主要是拮抗单胺氧化酶及其他酶类,不利于细胞内外的儿茶酚胺灭活,即阻碍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失活,而使收缩血管作用增强。临床表现为心慌、全身血管搏动、剧烈头痛、面色潮红、出汗及血压升高,三分之一病人颈项强直,恶心呕吐,有的甚至有高血压危象,可出现半身不遂、昏迷甚至死亡。治疗的关键在于预防,即不用优降宁。若发生严重升压反应,则应反复注射酚妥拉明5~10毫克,直至严重不良反应消失。
(3)其他药物:主要有四类。①具有盐皮质激素作用的药物,如去氧皮质酮、甘草等,其引起高血压的机制可能与盐皮质激素产生的水钠潴留有关。②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如消炎痛等,因能使体内的前列腺素生成减少,从而使血压升高。③损害内脏的药物,如非那西汀。④直接引起血管收缩的药物,如麦角胺、毒扁豆碱及有关的铁类。
避孕药吃多了会怎么样
避孕药吃多了主要是会引起人体的内分泌失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等。当然,避孕药吃多了会怎么样也不能一概而论,出现情况的严重性和症状都会因人而异。
此外,避孕药吃多了对生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1、避孕药会降低糖耐量,对糖、蛋白质、脂肪代谢都有一定的影响。
2、避孕药会使脂蛋白水平增高,促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
3、避孕药主要是雌激素的作用,雌激素用量高会使凝血因子增高,增加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4、避孕药物会影响胆汁的排泄功能,长期用药还会造成肝功能异常。
专家提醒:避孕药吃多了对女性危害较大,一般来讲,口服避孕药使用6个月以上应要停服2—3个月,以使被抑制的卵巢功能得以恢复。之后停药一段时间后可继续服用。
口服避孕药四大疑惑揭秘
误解一:口服避孕药导致降低生育力
在西方,大多数女性都知道口服避孕药不会影响体重、内分泌和生宝宝,而老公也不用被“套”。但是根据国内调查结果,有23.84%的女性认为口服避孕药会影响生育。
但事实正相反,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常规口服避孕药是一种可逆性避孕手段,停药的第一个周期内就可恢复排卵,也不影响宝宝的健康。
专家提醒:紧急避孕药不可代替常规避孕药,更不能作为常用的避孕手段,一年服用三次以上的效果不如常规避孕方法可靠,且对下次月经有一定影响,服用不当甚至还可能影响以后的生育。
误解二:口服避孕药会致癌
口服避孕药含有激素,不少女性由此推断避孕药会致癌。其实激素只要使用得当,不仅不会致癌,还可以预防很多癌症。这是因为口服避孕药能有效抑制排卵,使卵巢长期处于无排卵状态,减少卵巢反复经历滤泡破裂;同时口服避孕药可以使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减少增生,保护子宫内膜壁。
专家提醒:避孕药是给年轻、健康女性长期服用的药物。在选择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前,可以先做健康检查,若患有血栓病、心血管病、肝功能不好的女性则不应服用;哺乳期的女性,不应选择含有雌激素的复合避孕药(同时有雌激素和孕激素)。
但可以选择单纯孕激素口服避孕药或者进行孕激素皮下埋植;三四十岁的抽烟女性以及中老年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更高,也不适合服用口服避孕药。
误解三:口服避孕药会让人发胖、长痘痘
很多年轻女孩都是从父辈的经验推断,认为避孕药会引起发胖。其实,那些有发胖副作用的避孕药是很多年前的历史了。
常规口服避孕药由雌激素和孕激素组成,在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后,新一代的常规口服避孕药的雌激素含量从原来的150微克已经下降到了30微克,甚至20微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由于过多雌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
同时,新一代口服避孕药的孕激素无雄激素活性,这样就避免了老一代口服避孕药对痤疮和体重的影响,甚至还可以对痤疮起到改善作用。
专家提醒:第一次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最好选用激素含量较低的产品。有的女性在服药的头几个月,体重可能会有轻微改变,少部分人还会有头晕、恶心、乳房胀等早孕反应,这表明身体正在适应这种外源性的激素水平,只要坚持继续服用,大部分人3个月以后这些症状便可消失。
误解四:口服避孕药导致性冷淡
网上一直流传着避孕药影响性欲的说法。对此,专家强调,大量的经验表明,由于避孕药是最可靠的可逆性避孕方法,失败率仅为千分之二,在男人“解套”的同时,也几乎无怀孕的后顾之忧,所以成了保证性生活质量的好帮手。
专家提醒:常规短效口服避孕药需要每日服用,容易漏服。漏服时间超过12小时,避孕效果可能会降低,应根据漏服时间长短,按照药物说明及时采取不同程度的补救措施。长效口服避孕药,每月服用一次,相对方便的同时,引起血压升高、隐性糖尿病的风险也较高,服药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吃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是什么
短期口服避孕药用后副作用:(1)类早孕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嗜睡等。(2)服药期间阴道出血。这种情况多见于漏服了避孕药。(3)经量减少或闭经。(4)极个别妇女面部色素沉着。(5)少数妇女服药后,体重略有增加。
长期口服避孕药用后副作用:(1)类早孕反应。(2)月经期间阴道不规则出血。(3)月经周期缩短。(4)月经量过多或过少。(5)乳房肿胀、心悸、潮红、腰酸、腹痛等。(6)头痛。(7)个别会有过敏反应。(8)白带增多。
速效口服避孕药用后副作用:(1)类早孕反应。(2)月经期间阴道不规则出血。(3)闭经。
避孕药不能滥吃,也不可以每个月都使用,因为它存在诸多不良反应。长期服用避孕药还有下面一些坏处:避孕药物会影响胆汁的排泄功能,长期用药还会造成肝功能异常。避孕药对糖、蛋白质、脂肪代谢都有一定的影响,会降低糖耐量。避孕药主要是雌激素的作用,雌激素用量高会使凝血因子增高,增加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避孕药会使脂蛋白水平增高,促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
避孕药一般的避孕的成功率在98%左右,并不是说服用了避孕药就能百分之百成功避孕的,所以自己在服用避孕药之后,还是应该要及时的检查身体,尤其是像避孕药这种药物里面含有很多的激素类成分,如果服用了避孕药之后还是怀孕了,最好要终止妊娠。
22种女人不能用避孕药避孕
1、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不能吃避孕药。因为进入体内的避孕药都在肝脏进行代谢,经肾脏排泄,如果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使用,将会增加肝、肾负担。
2、妇科肿瘤患者不能吃避孕药,由于妇科肿瘤、乳房疾病大多为激素依赖的疾病,服用含有雌孕激素的避孕药可加重病情,应禁用。乳房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以及各种恶性肿瘤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对肿瘤产生不良影响。
3、年龄在35岁以上但是吸烟的妇女不宜长期服用避孕药,以免卵巢功能早衰。
4、有糖尿病及糖尿病家族史者不宜使用。由于服用避孕药后,可能会使血糖轻度升高,使隐性糖尿病变为显性,故对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会产生不良影响。尤其须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禁用。
5、年龄在45岁以上者的女人不能吃避孕药,因为该时期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一般不宜用避孕药避孕。
6、避孕药可抑制乳汁分泌,并可经乳汁分泌而影响新生儿的发育,因此,哺乳期妇女不能使用。
7、患有心脏病或心功能不良的人不能使用避孕药。因为避孕药中的雌激素能使体内水、钠等物质滞留,会加重心脏负担。
8、有高血压的妇女不宜使用避孕药,因为用药后会使血压升高。严重高血压,以及由肾脏疾病引起的肾源性高血压患者不宜服用。如系原发性高血压且症状轻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如在服避孕药期间发生血压升高,应停止服药。
9、过去或现在患有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血栓、心肌梗塞、脉管炎等)者不能使用,因为避孕药中的雌性激素可能会增加血液的凝固性,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
10、重大疾病患者不能吃避孕药。
11、过去月经过少的女性,最好不要用避孕药。长期使用避孕药可使子宫内膜呈萎缩状态,更会减少月经量,甚至造成闭经。
12、40岁以上肥胖的妇女,长期服用避孕药易形成胆结石,或诱发高血压,应慎用。
13、由于激素类药物要在肝脏代谢,从肾脏排出,用药会加重肝肾功能负担,故急、慢性肝炎或肾炎患者均不宜使用。若肝炎或肾炎已经基本治愈,肝功能和肾功能化验检查正常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慎用。
14、既往有过心力衰竭病史及心肌梗死病史者不宜服用。
15、患生殖器官肿瘤、乳腺肿块、其它癌前病变或癌肿者,不宜服用。
16、结核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并定期到医院检查。
17、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在病情尚未控制的情况下,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药。在没有治愈前,最好不要使用避孕药。
18、精神病患者由于不能保证坚持服药,最好不要服用。一些患有精神疾病人生活上需要人照顾,假如错误服药的话,很容易产生不可预知的不良后果。
19、人工流产后的妇女,应在月经来过一次之后服用,月经未来不宜服用。
20、患癫痫的妇女,在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期间,不宜采用口服避孕药。
21、血液病及内分泌疾病患者不能吃避孕药。因为避孕药会造成凝血功能变的亢进,使得血栓形成的风险大大的增加,而且血糖也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高,对于甲状腺的功能也有不良的影响,所以各种血液病、血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均应避免应用。
22、患慢性头痛特别是偏头痛和血管性头痛的妇女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症状。
患高血压可以吃避孕药吗
患高血压可以吃避孕药吗?口服避孕药虽然是一种很常用的避孕措施,却不适合患高血压的女性,因为它有可能导致原本就偏高的血压进一步升高。
有研究发现,不论年龄大小,患高血压病的女性在口服含雌、孕激素的复方制剂避孕药一年后,多数患者的收缩压会平均上升5mmHg左右,生化检查可见血浆中的肾素活性、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有所升高。
口服避孕药导致血压升高通常与避孕药中所含的激素有效成分有关。口服避孕药的成分一般为雌激素和孕激素,雌激素可促进肾素分泌,引起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升高,而血管紧张素Ⅱ可导致血管收缩,促进钠进入细胞内,并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加,造成细胞内钠水潴留,引起血压升高。
避孕药所致患者血压升高的程度,个体差异较大,多数患者为轻中度,极少数发展为进行性或恶性高血压。在停止服用避孕药后,多数患者的血压可恢复至以前的水平,不过恢复所需时间与个体体质、血压高低及服药时间长短有关。
为了避免造成血压不稳定,高血压患者最好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药这种避孕措施,尽量改用其他避孕方法。
此外,有人做过调研,发现30~39岁患心肌梗死的妇女中,长期口服避孕药者比不服药者高4倍。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避孕药中的孕激素,通过对血脂代谢的影响,会降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含量,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还与雌激素成分使造血功能亢进、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有关。故有人主张40岁以上的妇女,或者患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等病症的妇女,都不宜服用避孕药。
哪些女性不宜使用服用避孕药
避孕药一般指口服避孕药,有女性口服避孕药和男性口服避孕药。实际生活中,以女性采用口服避孕药的方法进行避孕的情况比较多,一般而言,凡是身体健康的已婚育龄妇女均可使用避孕药,但处于下列情况的妇女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药:
1、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避孕药可使乳汁分泌减少,并降低乳汁的质量,还能进入乳汁,对哺乳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2、过去月经过少者,最好不用。长期使用避孕药可使子宫内膜呈萎缩状态,更会减少月经量。
3、患慢性头痛特别是偏头痛和血管性头痛的妇女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症状。
4、过去或现在患有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血栓、心肌梗塞、脉管炎等者不能使用。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能会增加血液的凝固性,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
5、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妇女,在没有治愈前,最好不要使用避孕药。
6、乳房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以及各种恶性肿瘤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对肿瘤产生不良影响。
7、有糖尿病及糖尿病家族史者不宜使用。由于服用避孕药后,可能会使血糖轻度升高,使隐性糖尿病变为显性,故对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会产生不良影响。
8、有高血压的妇女不宜使用。少数妇女用药后会使血压升高。
9、患有心脏病或心功能不良的人不能使用。避孕药中的雌激素能使体内水、钠等物质滞留,会加重心脏负担。
10、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不宜服用。因为进入体内的避孕药都在肝脏进行代谢,经肾脏排泄,如果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使用,将会增加肝、肾负担。
吃避孕药的危害
避孕药的种类很多,不管是长效的还是短效的,它们的作用机制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抑制排卵达到避孕的目的。正常女性有自己的内分泌规律,由于口服避孕药的使用,而使其自身的规律紊乱,所以在服药过程中会有一些副作用产生,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闭经,不孕,或者肠胃不适、头痛、体重增加、神经紧张、情绪低潮、皮肤色斑和粉刺等。服用避孕药还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以下危害:
1、避孕药对糖、蛋白质、脂肪代谢都有一定的影响,会降低糖耐量。
2、避孕药会使脂蛋白水平增高,促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
3、避孕药主要是雌激素的作用,雌激素用量高会使凝血因子增高,增加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4、避孕药物会影响胆汁的排泄功能,长期用药还会造成肝功能异常。
因此,建议女性不要把避孕药做为长期的避孕措施使用。避孕药吃多了对女性危害较大,一般来讲,口服避孕药用6个月以上应停服2-3个月,使被抑制的卵巢功能得以恢复,停药一段时间后还可以继续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