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预防儿童肥胖要从小开始
为什么说预防儿童肥胖要从小开始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预防需要从胎儿期开始,贯穿孩子整个成长期的过 程。胎儿后期即妊娠30周后到出生前,以及婴儿期和青春期都是脂肪细胞 数目增加的时期;这三个阶段如果出现肥胖,其脂肪组织的变化是脂肪细胞 数目的增加,脂肪细胞一旦形成则不会消失,因此成为持续性肥胖的重要危 险因素。而其他时期出现肥胖,其体脂变化主要是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相 对于以上三个时期发生的肥胖来说,容易控制。因此,预防肥胖要从“娘胎 开始”。
饮食和运动预防儿童肥胖
调查显示,遗传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高糖、高脂饮食的摄入及缺少运动也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因素。家长应该可以在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引导孩子避免变成肥胖儿。
饮食和运动预防儿童肥胖
1、在给孩子定时、定餐以外的时间里,不要时不时地给孩子零食吃。
不要让孩子看见能使人联想到有食物的物品,一个装糖果的瓶子或是装饼干的盒子可诱导孩子的食欲。孩子进食不要一成不变地固定在一个特定的场所,否则会形成条件反射,一到特定的场所就会反射性地引起孩子的食欲。不要在吃饭时看电视或看书报。边吃边看,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久之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
2、让孩子缓慢而又放松地吃东西
教会孩子缓慢而又放松地吃东西,目的是发现孩子对饥饿和食欲的敏感程度,帮助孩子自我调节进食量。孩子缓慢地、放松地吃东西,就会有时间去品尝食物,吃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不吃了,不会吃得太多。如果孩子吃得太快,让他稍等片刻再吃;此时,不要斥骂孩子,对孩子发泄怨气,更不要不准孩子吃。
3、鼓励孩子参加运动
有研究指出,身材苗条的儿童后来发胖是由于运动减少的缘故。增加儿童运动的最好办法是让儿童自然地做运动。对幼小儿童可采用家庭娱乐的方式,在娱乐中运动,在运动中取乐。对孩子的运动量不要过大。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运动要求过大,孩子只会被迫为取悦家长而运动,或者就根本拒绝运动。家长要为孩子的运动创造机会,也要允许孩子选择他自己喜爱的运动。
为什么会产生肥胖真正因素
(一)环境因素
1)儿童出生体重
国内为一些研究表明,高出生体重是儿童期肥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儿童期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高出生体重儿以患中度肥胖为主。
2)儿童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与儿童肥胖及超重的发生关系现在暂不明确,但毋庸置疑的是幼儿期提倡母乳喂是非常必要的。而人工喂养和过早添加辅食,容易造成过量喂养,供给高过需求,从而导致婴儿期肥胖。而婴儿期肥胖可直接导致儿童期肥胖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小儿出生后,建议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应按小儿需求,4个月后合理添加辅食。断乳后应注意营养,避免多度喂养和不合理喂养,可有效减少儿童期肥胖的发生。
3)不良的饮食结构和运动行为
研究表明:儿童肥胖的发生与饮食密切相关,每餐主食过多,经常吃油炸食品,甜食,进食速度过快,暴饮暴食是引起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另外运动量少,使得能量消耗过少,过多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是导致肥胖的另一原因。所以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运动行为对预防儿童肥胖有重要作用。
4)家庭环境因素
儿童肥胖也与家长的观念有关,如在超重或肥胖儿童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家长认为体重正常。在这种认识下,势必会造成过渡喂养或强迫进食,从而因能量摄入过多,导致肥胖。且现在家庭多会对孩子溺爱,孩子失去了运动机会,身心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父母的观念要改变,正确喂养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全面健康。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温暖和谐的家,能够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预防肥胖的发生。
(二)遗传因素
肥胖具有高度的遗传性。研究表明:肥胖的家族型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如果父母双亲都肥胖,那么后代发生肥胖的几率约为70%~80%,双亲之一肥胖,后代发生肥胖几率约为40~50%。如果双亲都正常,那么后代发生肥胖的几率仅为10~14%。
如何预防儿童肥胖症
(1)首先需要家长明确一点,自己的不健康饮食和生活行为会对儿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家长要先端正自己的饮食和行为态度,做好儿童的榜样。
(2)其次,幼儿期不要过早的给孩子添加辅食。
(3)此外,在儿童入托和上学前要培养好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比如,细嚼慢咽而不是狼吞虎咽;平衡膳食,而不是只吃肉不吃菜;加强运动,不要坐着玩手机或者看电视。
儿童肥胖要怎么减
先弄清原因
儿童肥胖一般是单纯性的肥胖,但也不排除一些是由于疾病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在制定减肥计划前一定要找到儿童肥胖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才好对症下药。如果是因为疾病,那父母最好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现代医疗科技达到减肥的目的。
要做心理指导
在实施减肥计划的时候最好要得到儿童的认可,因为儿童可能还没意识到他需要减肥,那么你在让儿童减肥的时候他可能会产生一些逆反心理甚至抵抗减肥。父母不妨找一些儿童肥胖方面的视频让其观看,让儿童知道肥胖不仅对他的身体而且对他以后的生活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同时找一些儿童减肥成功的视频,让儿童树立起减肥的信心。这样让儿童在减肥之前让他接受他需要减肥这样一个事实,然后在父母的知道下完成减肥计划。
减肥的饮食控制
1、控制过度饮食,避免食用高能量、高脂肪食物,如巧克力、糖果、黄油、油炸食物、甜点心和甜饮料等。
2、饮食中应以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低热量为原则。瘦肉、鱼、豆腐、豆浆、虾、肝等即可保证儿童充足的营养,又避免孩子过早、过频出现饥饿感。
3、减慢用餐速度,细嚼慢咽,可以减少进食量。每次进餐的顺序,应该先吃些水果如苹果、梨,养成进餐前喝些汤的习惯,副食多吃蔬菜,如白菜、芹菜、黄瓜以便产生一定的饱腹感。
4、多食用含粗纤维的食品。让孩子多吃蔬果、豆类、全谷食物和坚果,限制糖类的摄入。
5、三餐合理分配,做到早餐1/4、午餐2/4、晚餐1/4,晚餐后不加点心。
6、适当减少食量,并先从主食减起,米饭、面条、馒头、玉米等主食要逐步减少,先减1/4量,依次1/3量、1/2量。
怎样预防儿童肥胖
小儿肥胖一旦成立就将形成恶性循环,心理上丧失了积极性也助长了恶性循环, 肥胖程度越高治疗越困难。因而预防小儿肥胖是十分重要的。
儿童期肥胖的预防重点在于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避免糖果糕点等甜的零食和干果类零食,禁止暴饮暴食,禁止饮酒,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一旦小儿出现肥胖,就应及早进行综合治疗,尽早使其得以控制。
婴幼儿开始预防肥胖吗
长期以来,人们很少将小儿肥胖病视为疾病状态。很多家长都以为孩子养的胖才算是营养充足。事实上,胖不等于结实,肥胖不是小儿健康的指标,过度肥胖是小儿营养障碍性状态。肥胖儿童的抵抗力降低,患感冒、哮喘、胃肠炎等疾病的机会增多。而肥胖若不及时控制,常可并发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至成人后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石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成为影响人类长寿的重要原因。同时,肥胖儿童存在着深层的心理冲突、压力和行为异常,此种情况也成为肥胖难以持续控制肥胖给儿童的身心造成的损害要大于成人。因此,必须做好儿童肥胖病的预防工作。儿童体重控制的重点是防止体重增加,而不是积极减轻体重。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儿童肥胖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婴幼儿时期开始预防
肥胖病的预防必须从婴幼儿做起,最好是从妊娠末期就开始:孕妇在妊娠末期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营养咨询。既要保证母婴的营养需要,又不能造成营养过剩。否则,容易产生超重儿。幼儿出生后到1岁间,为脂肪细胞增生的敏感期,在这一阶段脂肪细胞迅速增生。5岁以内营养过剩最易引起脂肪细胞过度增生肥大而导致肥胖。在婴儿期,尽量做到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以满足小儿正常需要,不要因追求高营养过分添加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儿童肥胖症的预防重点在于培养正确的进食习惯,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营造一个合理膳食的家庭环境。
2. 常常锻炼
大部分的肥胖儿童就是因为运动缺少导致的肥胖而不是吃出来的肥胖。因此体育锻炼很重要。体育锻炼就是为了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每天坚持不懈的运动。家长们可以为儿童选择一些比较安全的运动项目。比如:跑步啊、游泳啊、还有打球等既能都激发儿童的运动热情还能锻炼身体的灵活。
预防儿童肥胖的妙招
预防儿童肥胖应从胎儿期开始,在肥胖好发年龄(婴儿期、5-8岁、青少年期)采取措施,效果更佳。
近25年来,全球肥胖和超重儿童增加了一倍,这与家长的过度喂养不无关系。不少家长认为,儿童喂得胖,是自己能干的表现,非常有成就感。其实,爱心喂出胖儿童,却苦了儿童,会给儿童带来很多健康危害。
肥胖会对儿童各系统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心理行为等产生不良影响,对当前及以后的生活质量、学习工作能力、健康状况等造成损害,还会缩短预期寿命。儿童肥胖的治疗非常困难,因为儿童缺乏减肥动机,对少吃、多动的减肥方法很难持之以恒。因此,儿童肥胖的预防就显得特别重要。预防儿童肥胖应从胎儿期开始,贯穿一生,在肥胖好发年龄(婴儿期、5~8岁、青少年期)采取措施,效果更佳。
胎儿期——预防胎儿过重
胎儿期要预防新生儿出生体重过重。孕妇在妊娠期需增加营养,但并不是营养摄入越多越好。如果孕妇体重增加过快,常会导致胎儿出生体重过重,使今后发生肥胖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要预防胎儿体重过重,孕妇首先要定期检测体重增长是否符合正常妊娠的生理规律。正常孕妇前3个月增加1.5~3千克,以后每周增加400克,至足月时体重比未妊娠时增加12.5千克。其次,孕妇要根据体重增加情况调整热量摄入量。第三,孕妇还要保证适当的活动量,如散步、轻体力活动等。
婴儿期——鼓励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多年后发生肥胖的风险显著低于人工喂养儿,而且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婴儿以后发生肥胖的概率越低。其原因可能是,母乳喂养儿可以更好地控制每餐的摄入量和间隔时间,避免过多热量的摄入。而人工喂养常有过度喂养的情况存在,造成儿童摄入过多,引起肥胖。
儿童、青少年期——平衡膳食+规律运动+检测体重
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会让儿童受益终身。
首先,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应该认识到,儿童有能力根据自己的生长需要来调控热量摄入,家长只需提供多样化的食物,由儿童自己决定吃不吃、吃多少。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其次,通过增加活动量以增加热量的消耗,是预防肥胖的一个重要措施。即使在婴儿期,也不要总是将儿童抱在手中,而要帮儿童翻身、做做被动操,从5~6月开始训练儿童在成人腿上自动跳跃、独坐、爬、扶走等。在幼儿期,要多让儿童独立走、跑、跳、玩游戏。在学龄期和青少年期,要让儿童每天有30-60分钟的体力活动。
此外,还要定期帮助儿童检测体重,发现体重增加过快时,则应引起重视,及时调整。
预防儿童肥胖应从孕期开始
1.孕期注意控制体重。统计显示,孕期体重增加越多,新生儿体重越重,新生儿肥胖的概率也越高,因此预防儿童肥胖应从孕期开始。
2.母乳喂养。宝宝出生后6个月内以纯母乳喂养,是预防宝宝肥胖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有研究显示,非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出现肥胖的比例是24.6%,这是因为人工喂养婴儿更容易出现过度喂养。
3.科学添加辅食。提倡6个月内小儿纯母乳喂养,不要过早在奶中添加米粉等辅食。
4.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按照小儿年龄的大小,合理安排一日的饮食,不要让孩子饥一顿、饱一顿,避免过于油腻、油炸食物及过多淀粉类食物。当体重超重时,应取消餐间点心,多吃素菜水果,不让孩子多食油炸及淀粉类食物。
5.多运动。当体重超重时要饮食控制与增加运动同时并进,逐渐增加体力活动时间和活动量,活动应多样化,要引起孩子兴趣使活动能坚持下去才能起到效果。
6.预防儿童电视肥胖症。家长们应引起高度重视,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
儿童肥胖要如何减肥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吃多一点,长胖一点,在他们的眼里看来,小孩子要“白白胖胖”的才会招人喜欢。其实,小孩子太过肥胖并不是一件好事,近年来到医院就诊的“小胖墩”不在少数,有研究者针对上海某区做的5岁~12岁儿童肥胖率数据采集发现,该区超重率为15%左右,肥胖率达到11%,并且男童比女童高。而因肥胖而引起的疾病更是越来越多,美国心脏协会(AHA)最新科学声明显示,美国约5%的儿童和青少年严重肥胖,并处于2型糖尿病和早发心脏病的高危阶段。
儿童肥胖三大因素 诊断儿童肥胖看BMI
小儿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一种疾病。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活动、遗传因素、饮食热量过高等。小儿肥胖的主要症状是孩子的体重高于同龄孩子的平均体重,另外肥胖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比如肥胖的男孩多数阴茎短小,对男孩的生殖发育会有影响,肥胖的女孩可能会有性早熟等。
那么,如何知道孩子患上了肥胖症呢?光是肉眼目测就可以了吗?当然不是,张慧副主任指出,诊断孩子是否肥胖可以通过BMI来进行计算,就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即: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厘米为腰部肥胖标准。
儿童肥胖危害多 但不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都说肥胖是会呼吸的痛,儿童时期的肥胖,更是关乎形体外貌和终身健康。儿童肥胖不仅仅会影响体形,更重要的是儿童肥胖是导致成人期肥胖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因素。张慧副主任强调,肥胖可能会对儿童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肥胖儿童容易遭受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和讥讽,家长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肥胖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积极帮助孩子去应对因为肥胖导致的精神负担。
有些家长会担心小儿肥胖症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小儿肥胖症只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疾病。一般来说,肥胖对智力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肥胖主要是代谢性疾病,与智力相关不大。
儿童减肥不需减肥药 饮食+运动来控制体重
既然儿童肥胖有这么多的危害,那么对于儿童肥胖的治疗就是家长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减肥药是很多人减肥都会采取的方式,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儿童呢?张慧副主任表示,肥胖儿童的治疗不需要吃太多的减肥药,要使任何肥胖儿童体重减轻必须限制饮食同时加强运动,使儿童每日摄入的能量低于机体消耗总能量,这样可从体内脂肪中消耗一定的热量。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父母应给孩子制定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法,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少甜食厚味、多素食、少零食。对于肥胖的儿童,要严格限制含脂肪和糖多的食品,高蛋白,低脂肪,少吃肉,少吃精米和精面粉,多吃粗纤维食品,如蔬菜、水果等。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此外,经常参加一些运动,加强锻炼,使能量消耗增加,对肥胖儿童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那么,适合肥胖儿童的运动方式有哪些?张慧副主任表示,肥胖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减轻体重,促进体脂消耗。可以采用缓跑、中速跑、快速步行等多种运动方式。另外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加量,不要一下子进行强度太大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