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脚气病的概述

脚气病的概述

脚气病(beriberi)是由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引起,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又称维生素B1缺乏病(thiamine deficiency)。早在公元前2600年我国已有人对本病作出描述,侯祥川著“我国古书论脚气病”中提及“久食白米即可发生脚气病”,还指出“常食麸皮可免脚气病的发生”,可见我国早对脚气病的防治作出过很大贡献。

脚气病即足癣。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足癣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

婴儿脚气病发病常很突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者称脑型;突发心力衰竭者称心型。年长儿症状近似成人,以水肿和多发性神经炎为主。

脚气病的症状

1.干性脚气病

表现为上升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感觉和运动障碍,肌力下降,肌肉酸痛以腓肠肌为重,部分病例发生足垂症及趾垂症,行走时呈跨阈步态。脑神经中迷走神经受损最为严重,其次为视神经、动眼神经等。重症病例可见出血性上部脑灰质炎综合征或脑性脚气病,表现为眼球震颤、健忘、定向障碍、共济失调、意识障碍和昏迷。还可与Korsakoff综合征并存,有严重的记忆和定向功能障碍。

2.湿性脚气病

表现为软弱、疲劳、心悸、气急。因右心衰竭病人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尿少及周围性水肿。体检阳性体征多为体循环静脉压高的表现。脉率快速但很少超过120次/分钟,血压低,但脉压差增大,周围动脉可闻及枪击音。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可以正常,或轻至重度扩大。心尖部S3奔马律,心前区收缩中期杂音,两肺底湿啰音,可查见肝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和心包积液体征。

3.急性暴发性心脏血管型脚气病

表现为急性循环衰竭,气促烦躁,血压下降,严重的周围型发绀,心率快速,心脏扩大明显,颈静脉怒张。病人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死于急性心力衰竭。

水泡型脚气的概述

水泡型脚气,位于表皮脚质层之下,由于足跖部脚质层较厚,所以水疱壁不易被穿破,患处周围皮肤无红晕,数天后吸收脱皮,损害可不断地向四周扩展蔓延,有时小水疱可融合成为大水疱,疱液澄清呈黄白色。

水疱型脚气一年四季内均可发病,而以热天多见。水泡型脚气可以先用陈香足清泡脚,再涂抹点足净膏,脚气患者自觉剧痒,经久搔抓后皮肤粗糙、变厚,常可发展为鳞屑型手脚气。也有些脚气患者因搔抓后合并继发性感染水疱则成为黄色脓疱,周围潮红,若水疱破溃后可形成糜烂,易发生全身症状。水泡型脚气患者平时多注意饮食,避免刺激发病部位。

水泡型脚气好发于足缘、足底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什么是脚气病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对于医学知识认知的缺乏,很多人会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冉伟这就是一种病。其实不然,脚气只是足癣的俗称,但是在现代医学临床上,脚气病却是因为人体缺乏维生素B(主要还是维生素B1)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跟由于一些真菌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也就是脚气应有一定的区分。

其实很多人都觉得脚气病算不得什么大病,但是却是很烦人的一种毛病,而且脚气这种病一般是很顽固难以完全祛除的,所以很多脚气病患者都恨不得在脚气病发作的时候,把自己难受的地方给剁掉。因此我们更应该及早认识脚气病这种让人困扰不已的疾病,好早作预防。

那么,脚气病的发病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脚气病的发病原因之一:维生素B1排泄增加。因为维生素B1在尿中的排泄形式主要为硫胺素本身以及乙酰化衍生物,醋酸噻唑衍生物等等。我们在使用利尿剂时,可使维生素B1丧失过多。此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腹泻时也可致维生素B1丧失加快,导致引起脚气病。

脚气病的发病原因之二:维生素B1分解增加。如果我们进食某些含硫胺素酶的食物,比如像是生鱼片,牡蛎,虾,咖啡,茶以及其他植物,可氧化维生素,使体内硫胺素水平下降。最后导致脚气病的出现。

脚气病的发病原因之三:维生素B1吸收障碍。维生素B1根据浓度高低不同,分别以被动扩散与主动运形式在人体的小肠吸收,体内储存量少。慢性腹泻,肠结核,肠伤寒等疾病可致维生素B1吸收障碍。酗酒,慢性营养不良及叶酸缺乏者亦可存在吸收障碍。酒精性肝病患者除了吸收障碍外,还伴有硫胺素转变为焦磷酸硫胺的中间代谢障碍等等

脚气病的发病原因之四:维生素B1需求量增加。在我们的生长发育旺盛期和妊娠哺乳期,强体力劳动与运动者,或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质饮食结构为主者,维生素B1需求量会增加。而发生一些疾病比如甲状腺毒症,长期发热,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时,维生素B1需求量也会增加。这样子也就容易导致脚气病的发生。

脚气病的发病原因之五:维生素B1摄入过少。正常量计算的话,我们男性和女性每天维生素B1需要摄入的正常量为1.2~1.5毫克和1.0~1.1毫克。维生素B1在碱性条件下不耐高温,因此蒸煮烹调不当可随米汤与菜汤流失或被破坏。此外,食欲减退,大量饮酒,长期静脉营养患者可致维生素B1摄入不足,然后导致脚气病的发生。

脚气病除了给我们带来相应的身体上的不适合侵害,还会有更多的心理上面的影响,甚至让脚气病患者因为自身疾病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社交互动,因此脚气病是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的,祝大家都能有一双健康的双脚走的更远。

脚气病的饮食

首先,患有脚气病是缺乏维生素B1,那么首要的当然是补充维生素了。如果脚气病出现在婴儿身上,那么就需要个乳母和患儿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果病情较轻,直接给与维生素B1口服也是可以的。

其次,除了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外,还需要适当补充营养,巩固身体机能器官发展。现在小编推荐一款能够既能滋补肝肾,又对治疗维生素B1缺乏症有帮助的食疗。备猪腰子250克,杜仲12克,现将猪腰子切成腰花,放在黄酒中去腥,然后杜仲加水熬成浓汁(50ml),然后在猪腰子里加入白糖、杜仲汁25毫升、黄酒、淀粉、盐并拌匀,最后在锅内放入油,热后放花椒、腰花、葱、姜、蒜,炒开后再加入醋、酱油、白糖、味精翻炒调味即可。

3 芹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而且还能软化血管,对辅助治疗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有很好的作用,这对脚气病出现的心力衰竭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因此小编推荐一款芹菜炒猪肝,备猪肝200克,芹菜300克,湿淀粉30克,猪肝去筋膜切成薄片用淀粉和精盐搅匀待用;芹菜切段,热油锅后投猪肝划油后盛起,锅内放少量油入芹菜煸炒,快熟时加白糖、盐、酱油适量。用湿淀粉勾芡,再倒入猪肝,翻炒后淋上少许香醋即可。

脚气病的症状

脚气(俗名“香港脚”),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脚气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那么,脚气的症状是什么?

典型症状:瘙痒(84%)脚气(80%)干性脚气(80%)湿性脚气(80%)水疱或大疱损害(80%)肢端易发生不易控制的足癣感染(75%)

多见于成年人,男女皆可发病。往往夏季加重,冬季减轻,时轻时重,长期迁延。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大多数患者由糜烂型、水疱型转化而成。

脚气病的病理

硫胺素在体内先经磷酸化成焦磷酸硫胺素,后者作为辅酶参与糖代谢中丙酮酸、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作用,亦参与磷酸戊糖旁路的酮基移换作用。硫胺素的缺乏不仅影响糖代谢,亦涉及脂肪酸及能量代谢,使组织中出现丙酮酸、乳酸的堆积。

此外脑细胞内丙氨酸产生过多而天冬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生成减少皆为各系统导致功能障碍的生化基础。

病理病变可见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有节段性变性和髓鞘脱失。下肢最长的神经如坐骨神经最先受累。有雪旺(schwann′s)细胞水肿、空泡变性甚至崩缩。颅神经(第ⅲ、ⅵ对)、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也有变性。软脑膜有充血,小动脉周围有针尖样出血。

间脑、延脑附近有神经细胞消失,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心脏则因心功能不全扩张肥大,尤以右室更甚。显微镜下见心肌纤维细胞及间质水肿,重者细胞变性坏死。肺动脉、全身周围毛细胞血管和小动脉亦见扩张。

硫胺素缺乏时,增多的丙酮酸可抑制胆碱乙酰化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合成减少。又由于焦磷酸硫胺素生成减少,胆碱酯酶活性加强,乙酰胆碱的水解也加速,使神经传导受影响。因此胃肠疲乏蠕动变慢,消化液分泌减少。糖代谢的障碍又使细胞功能下降,乃出现各种消化道症状。

病理可见肠道充气扩张、粘膜出血,滤泡肿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此外,肝和肾脏有瘀血和脂肪变性。

维生素b1的作用及功能 防治脚气病

维生素B1又称为抗脚气病维生素,人患脚气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维生素B1的缺乏,表现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干性脚气病和心力衰竭的湿性脚气病,平时注意食用一些维生素B1含量高的食物能很好的防治脚气病。

如何理解脚气与脚气病

据有关皮肤病专家指出,脚气和脚气病根本就不是同一种病,二者是有很大却别的。在治疗脚气和脚气病时的方法也是完全不一样。因此人们必须正确的认识脚气和脚气病才行。

脚气是一种经常易见的真菌感染性的皮肤病。主要是发生在人体足部的霉菌性感染,可以出现水泡、糜烂、干裂、脱皮、瘙痒等症状。很多人因为患脚气了而变得懊恼不已,甚至害怕传染给家人。

脚气病是一种由于人体缺乏了维生素B1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有些人长期吃食大米,而缺少了其他副食补充的营养成分而导致脚气病。在患脚气病的人早期会出现胃部不舒服,还会出现便秘、容易激动、易疲劳、记忆力减退、失眠、甚至体重下降等症状。

如果脚气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进一步发展可以发生以肢端麻木、站立困难等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以及脚气性心脏病和脚气性精神病。

通过以上脚气和脚气病的介绍,我们就不难看出脚气和脚气病完全是不同的两种病症。并且可以看出脚气病的症状更为严重,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因此,正确认识脚气和脚气病是非常有必要的。

脚气病的饮食

1.杜仲腰花

配方:猪腰子250克,杜仲12克,淀粉,葱,姜,大蒜,黄酒,味精,酱油,醋,盐,白糖,植物油,花椒

制法:猪腰子剖去腰臊筋膜切成腰花,至于黄酒中浸泡去腥;杜仲加清水熬成浓汁。腰花放入碗内加白糖、杜仲汁25毫升、黄酒、淀粉、盐并拌匀。热锅,入猪油至八成熟,放花椒、腰花、葱、姜、蒜,炒开后再加入醋、酱油、白糖、味精翻炒调味即可。

功效:滋补肝肾,对治疗维生素B1缺乏症颇有功效。

2.芹菜炒猪肝

配方:猪肝200克,芹菜300克,湿淀粉30克,食用油、白糖、盐、酱油、香醋

制法:猪肝去筋膜切成薄片用淀粉和精盐搅匀待用;芹菜洗净切段。热油锅,投猪肝划油后盛起。锅内留少去油入芹菜煸炒,快熟时加白糖、盐、酱油适量。用湿淀粉勾芡,再倒入猪肝,翻炒后淋上少许香醋即可。

功效:补血养肝,补充维生素B1。

相关推荐

男职业病的概述

男职业病是指男性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各种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危害因素包括铅、汞、苯、氯气、氨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石棉、煤尘、矽尘、炭黑、滑石、水泥、电焊烟尘等生产性粉尘,气象、气压异常、噪声和电离辐射、紫外线、射频等物理因素,炭疽等生物因素。我国法定职业病包括尘肺、职业性放射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疾病、生物因素所致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及其他职业病10大类115种。 有关部门最新调查显示,我国两亿人受职业病威胁,本市现有70万人从事涉及有毒、

薏苡仁粥的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 防治脚气病

薏苡仁是一种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E的含量非常丰富,食用薏苡仁粥后对脚气病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由缺维生素B1而引起的脚气病效果显著,而且经常食用薏苡仁粥能够有效预防脚气病的产生。

出血性疾病的概述

当人体的止血机能发生障碍时,可引起皮肤、粘膜和内脏的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即出血不止,凡是具有这种出血倾向的疾病均可称之为出血性疾病。出血倾向是许多不同疾病及不同出血原因的共同表现,为明确其原因,必须将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综合进行分析,既了解病人的过去史,并结合现在出血情况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其中实验室检查更为重要。 出血倾向是许多不同疾病及不同出血原因的共同表现,为明确其原因,必须将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综合进行分析,既了解病人的过去史,并结合现在出血情况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其中实验室检查更为重要。 在家中如果发

结肠憩室病的概述

结肠憩室是结肠壁向外凸出形成袋状,可以是单个,但更多是一连串由肠腔向外的囊状突出。结肠憩室可分为真性与获得性两类,真性憩室是结肠壁的先天性全层薄弱,憩室含有肠壁各层。获得性憩室则系粘膜通过肠壁肌层的弱点疝出,因此它是继发于肠腔内压力的增高,迫使粘膜经肠壁肌肉的薄弱区向外突出。 常见腹部症状是左髂窝或下腹部间歇性疼痛,腹胀,排便不规则,黏液便,里急后重,体重减轻和食欲减退等,贫血并不常见,这些症状亦可能是同时存在的肠激惹综合征引起的。 单纯憩室病一般不引起症状,不需治疗,通过饮食调整,进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

废气的概述

废气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的有毒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化工厂、钢铁厂、制药厂,以及炼焦厂和炼油厂等及人类生活所带来的生活废气的产生,排放的废气气味大,严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 各类生产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大量工业废气如果未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大气,必然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工业废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长期低浓度或短期高浓度接触可造成人体的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暂时性和永久性病变,尤其是苯并芘类多环芳烃能使

脚气病缺什么

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病,我国在隋唐时期(7世纪)已有“久食白米发生脚气病”的记载。维生素B1即硫胺(thiamine),是糖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成分,对神经传导也有直接作用 。脚气病没有传染性。脚气病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水肿及浆液渗出。临床上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常发生在以精白米为主食的地区。 脚气病的症状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食欲不振、大便秘结,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称脚气性心脏病;还有的有水肿及浆液渗出,常见于足踝部其后发展至膝、大腿至全身,严重者可有心包、胸腔及腹腔积液。

血红蛋白病的概述

血红蛋白病(hemoglobinopathy)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异常血红蛋白病),或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异常(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血液病。 正常的血红蛋白是由血红素与珠蛋白结合而成的,其中珠蛋白97%由2条a和2条b肽链(a2b2)组成血红蛋白A(HbA),

脚气和脚气病的区别

脚气和脚气病的区别 脚气和脚气病,只有一字之差,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把它们当做同一种病。其实两者无论是概念、病因、症状还是治疗、预防方法都有很大不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把这两种疾病区别开来,否则不但得不到有效治疗,还会加重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两者的病因和症状 脚气,医学上称为“足癣”,俗称香港脚,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足癣常发生于足距部及趾间,也延至足背及踝部。病变常迁延难愈,易于公共场合传染。根据皮损表现,脚气在临床上分为鳞屑水疱型、浸渍靡烂型和角化过度型三种。脚

皮肤癣菌病的概述

皮肤癣菌病(dermatophytosis)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毛发、皮肤和指(趾)甲的浅部感染,但目前也有其引起深部感染的报告。临床上常见者为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及癣菌疹等。偶可累及深部组织。引起深部感染。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可引起病灶外皮肤的变态反应,称癣菌疹(dermatophytids)。皮肤癣菌病是一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皮肤科就诊病例中,次于皮炎和湿疹,而在感染性皮肤病中则居首位。在我国,患病人数至少以亿计算,所以积极防治皮肤癣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皮肤癣菌具嗜皮

脚癣吃哪些对身体好

1、米皮糠 含有极为丰富的维生素B1。唐·孙思邈《千金翼方》:“治脚气病常作:米皮糠五升,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去滓,煮米粥常食之,即不发。”对于妊娠妇女脚气病浮肿,可以用糯米糠牺、发芽小麦等量,磨粉做1团子,蒸熟食之,每日吃3~5个。 2、小麦麸 又称麸皮,小麦皮。《药物图考》中说小麦中含有一种生活素,有和缓神经的功效。现代医学证实,小麦皮中含有多量的维生素B1,有防治脚气病、末梢神经炎的作用。对脚气浮肿,民间习惯用小麦麸炒黄,加红糖适量,拌匀,大枣汤冲服,每次60克,1日2次,颇有效益。 3、豌豆 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