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有哪些简单养生法
老年人有哪些简单养生法
数量少一点
老年人的饮食量要适当减少一些,比年轻时减少10%—15%,但是减少量也不能超过20%。
质量好一点
老年人应该增加蛋白质特别是优质蛋白的摄入量。优质蛋白以鱼类、禽类、牛奶、大豆为佳。
蔬菜多一点
老年人多吃蔬菜不仅可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物质,还可以保护心脑血管并可以防癌。根据老年人身体的需求,每天应该吃不少于2509的蔬菜。
菜要淡一点
盐吃多了不仅会加重心脏、肾脏的员担,而且会加速皮肤的衰老,使老年人看起来皱纹更多,更显老。老年人盐的日摄入量不要超过69。
品种杂一点
老年人饮食要注意荤素兼顾,粗细搭配,品种越杂越好。每天主副食的品种不应少于10种。
饭菜香一点
老年人味蕾减少,味觉减退,食欲较差,因此要适当往菜中多加葱姜醋等调料,尽量地香一些。
饭菜烂一点
老年人食物应该做得烂一些、细一些、软一些,以利于消化。
饮食热一点
老年人饮食应该稍热一下,尤其是严冬。
饭要稀一点
饭做得稀一些、软一些,有利于老年人消化,同时可以补充老年人必需的水分。
吃得慢一点
老年人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更好地消化,但是不要吃得太多。
早餐好一点
老年人早餐的热量应该占一天总热量的30%~40%,而且质量和营养价值要高一些,为一天的活动打下营养基础。
晚餐旱一点
晚餐不仅要吃得少,还要吃得早,饭后稍微活动下,会更有利于消化。
老年人不要把养生当成多巨大的工程,只要记住平时做什么吃什么都不过量就好。
长寿的养生秘诀
清代医家、养生家石密斋提出了饮食“七食养生法”歌诀曰:“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这种“七食养生法”可益寿延年。
第一食养,是按时进餐,每餐不可推迟到很晚,早餐宜七点左右,午餐十二点左右,晚餐下午六点左右,要养成定时用餐的好习惯。
第二食养,是吃饭要细嚼,因为,细嚼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量分别为85%和83%,不细嚼则有72%和71%。一顿饭最好在半小时至45分钟内吃完。
第三食养,是少吃东西,以减缓细胞代谢次数,所以,吃饭不要超过八分饱。
第四食养,是饮食要清淡,不可厚味。不要吃高热量、高脂饮食,以免罹患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等。
第五食养,是要注意饮食调节,勿“生冷无节”,以温热为宜,不可贪食生冷寒凉食物。
第六食养,是要食用软烂食物,以利消化吸收。
第七食养,是饭后要用茶漱口,以降低口腔的细菌,防治牙周炎等。
中老年人如果能遵循这种饮食“七食养生法”,定会使人体得以调理,身体强健,益寿延年。
老人养生决策难 米修兔养生宝给主心骨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在养生上容易被忽悠,被骗,究其原因,他们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科学养生的办法,急于求成,侥幸心理,让他们更容易被骗入局。事实上,科学养生,不一定需要什么神奇的理论,多么昂贵的器材和药材,或许只需要你把家中的钟换一下就行。日前在市场上一推出就大受欢迎的米修兔十二时辰养生宝,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事实。它创造性地把《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和家居中的时钟结合起来,随时提醒老人们及家人科学养生,根本不需要各种神医妙药。
防忽悠,老人养生急需主心骨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1.78 亿,占总人口的 13.26% 。到 2050 年,老龄人口比例将达到 30% 以上。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让老年人的健康、医疗和养老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多病缠身,不仅直接影响自身生存质量,而且拖累整个家庭,整个社会。
与此同时,由于退休后有充分的时间,大部分老人十分注重看病,养生和健身。但问题也在这里,很多老人尝试过很多新药,新的养生器材、养生理论,结果身体条件并不能得到显著改善,因此喜欢有奇迹出现。各种所谓神医、养生理论和各种养生党就有机可乘,盯上了他们。很多老人因此上当受骗,失财事小,耽误了病情,气坏了身子事大。
在遭遇了各种“能治百病、千病万病”的“神医”、“大侠”等华丽丽的骗局之后,老人们在养生上实在无所适从,害怕稍不小心,就又有可能落入别人精心设计的骗局。
养生宝,轻松低成本科学养生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与其轻信很多新的未经检验的养生理论和产品,显然不如信经过几千年验证的中华养生理论。比如,中国养生圣经《黄帝内经》中很早已经明确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提出养生要顺应身体节律和它自身的循环运转,即养生要注重“因天之序”,循序而动。说明能否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关键,在于人们是否懂得养生之道。
在这一基础上,养生学家根据古代百岁寿星的养生经验,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制定了一日十二时辰养生法。明代石室道人称为“二六功课”,清代养生学家称为“十二时无病法”。所以,十二时辰养生法是中国传统延寿方法的一个重要方法。
米修兔十二时辰养生宝通过把这一专业的理论,把人们日常中常用的计时工具相结合,从而化繁为简,让普通人也可以轻松应用《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帮老年人顺四时而养生,具体而言就是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从小的方面来讲,就是要做到顺节气、顺时辰来养生,从而帮助老年人多病同治,未病先防,养好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
孝敬老人,就送米修兔养生宝
面对养生党横行,很多老人对无所适从,以至于信心丧失,或者落入下一个骗局。要改变这一状态,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定不要相信所谓的包治百病的神医神药,不迷信;不要轻信所谓打着科学皇子的各种骗局。任何所谓公益的讲座互动,要掏钱的事情要三思而后行。重大决策要和人商量。当然,对于子女而言,为了老人以及家人的健康,送养生宝这样实用不贵的随身养生顾问给老人做礼物,无疑是一举多得。最终有助老人身体健康。
据了解,米修兔十二时辰养生宝有六大应用。 1. 将《黄帝内经》养生精髓,融入计时工具,时刻指引您精准养生。 2. 时刻提醒、持续改变随意生活习惯,将人体生物钟调至最佳状态; 3. 家人共用,用共同的语言互相提醒,彻底改变家人顽固的不良生活习惯; 4. 孝敬服务长辈,让老人轻松享受“十二时辰养生法”,科学养生。 5. 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对养生、美容、瘦身、延缓衰老,意义非凡; 6. 植入广告,馈赠客户,置于对方案头,时时提醒对方,效果直接持久。可以造福老人,造福全家,造福全社会。
孝敬老人,老人要科学养生,延年益寿,从您家的钟开始。
中医教您老人秋冬季如何养护阴气
(一)早睡早起
收神“蓄阴”秋天的早晨是四季中空气最清新、含氧量最高的时候,老年人宜早点起床,广步于庭,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秋天的夜晚,气温转凉,老年人宜早睡养神,以顺应“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有助阴精内蓄,保持人体阴阳调和。
(二)饮食清润
补益“滋阴”饮食对人体具有调和阴阳、滋补脏腑、补益气血、调节情志等作用。因此,老年人秋冬季的饮食应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原则,少吃辛辣、 燥热之品和动物肝脏,减辛增酸,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番茄、时令瓜果和新鲜蔬菜以及蜂蜜、乳品等,以达改善脏腑、滋阴润肺和补虚祛燥之功效。
(三)适量运动
内敛“护阴”秋冬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但老年人不宜像年轻人那样进行剧烈运动,以免过度消耗体力,耗伤阴津,外泄阳气而违背“阴精加贮,阳气内 敛“的养生法则。不论跑步、爬山、练功,都应以温和平缓的动作或中低运动量为宜,身有微热、小汗即止,只要坚持不懈,收效甚佳。
(四)适当秋冻
防病“养阴”古今养生家都主张“秋不忙添衣,适当冻一冻”,以增强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即使晚秋穿衣也要有所控制,以免过早多穿衣而导致体热多 汗,汗液蒸发致阳气外泄。民间又有“白露身不露,”之说,说明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容易伤风感冒或旧病复发。因此,老年人秋冻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度掌握, 如果当添衣时也不添,勉强挨冻,就违背“秋冻”健身之本意了。
四大养生法助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
四大养生法助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
1、饮食有节
肥甘厚味饮食伤脾胃,易生痰、化火,酿生病变,所以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要注意饮食有节,强调保护脾胃、培补后天之本。老年人要避免过度吸烟饮酒,选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做到品种多样化,粗细搭配,这对于延缓衰老、防治骨质疏松十分有益。
2、固肾护元
中医养生讲究爱护阳气,重视阴精。老年人肾气已衰,肾精已亏,元阳耗散,更应该注意节欲,聚存阴精才能养护阳气,使阳有所依,保全阳气也才有助于生化阴精,使阴有所化,骨骼得以充养,预防骨质疏松。
3、适当运动
调神与养形紧密结合,是老年人养生保健的大法,另外,老年人运动保健因人而宜,适时适量,体力活动不应超越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适度的运动可使老年人筋骨健壮、气血流通,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
4、注重阴阳平衡
注重阴阳平衡,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同时要顺应自然界生息规律,包括四季卧起、早晚之宜、日常劳作歇息,应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比如早睡早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逸结合、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等,才能达到延缓衰老、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
老年人首选摩腹养生法
摩腹养生法是一种古老而又时兴的健身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名医孙思邈就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自己的养生之道。其实,摩腹就是一种简便易行适宜于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方法,一般可选择在临睡前及起床前进行。
方法是排空小便,取仰卧姿势,全身肌肉放松,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先用右掌心贴附在肚脐部,左手叠于右手背上,做顺时针方向按摩,由脐部逐渐扩大到全腹,然后缩小按摩范围,回到脐部。此后,再交换左右手的位置,左手掌贴脐,上叠右手,依前面的方法做逆时针方向按摩,次数不限。按摩时要用力适度,以不引起腹部疼痛或不适即可。摩腹不宜在过饥或过饱时进行。若腹内有恶性肿瘤、阑尾炎和腹膜炎等疾病时,则不宜做摩腹。
夏季老年人养生法则
一、少吃肉食:
老年人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尤其是夏季天热,吃肉易生痰火,饮食应以健脾、消暑、化湿为主,如多吃些豆腐、鲫鱼、西瓜、苦瓜、绿豆和玉米等食品,尽量不吃难以消化、过于肥腻及辛辣的食物。采用绿豆、扁豆、莲子、荷叶等加入糯米等一并煮粥,凉后食用,可健脾胃,祛暑热。
夏季老年人养生法则
二、少吃甜食:
夏天一般食用甜食较多。甜食含糖分高,产生的热量也高。若老人过多食用,就会化热生火,使体内糖分过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引起消化不良,产生食欲减退,胃脘胀满,口腻无味,嗳气吞酸等现象。老人过多食用甜品,使糖分在身体内积存下来,多表现为老年人常见的“肥胖”现象,血脂升高,从而影响心肺功能,甚至导致心肺功能衰竭。因此必须忌食过甜之品。少量的饼干、烙饼等少糖的食物可适当进食。
三、少喝冷饮:
老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夏季又要受到暑热湿邪的侵袭,影响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饮冷饮,就会损害脾胃。各类冷饮虽可消暑解热,但对消化道黏膜都会产生不良刺激,可使胃肠液循环减慢,肠蠕动变弱,甚至出现痉挛现象。因此,老人要少喝冷饮,少吃冷食。有消化道疾病的老人尤应注意。消暑除倦可喝不太浓的热茶。
四、要卫生:
要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品,新鲜瓜果能消暑解渴,且富含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平衡,老年人适度多吃些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等瓜果有好处。但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防止夏季肠道传染病。鱼、蛋、肉等食品要注意保鲜防腐。饮食用具、炊具,如菜板要生熟分开使用,不可混杂,且注意消毒。如有可能可以多吃些大蒜,既可杀菌又能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调味解暑。夏季细菌滋生快,食品要现做现吃。
五、要补充水和盐:
盛夏出汗多,容易造成体内水盐代谢失调,充分补充水分是夏季中老年人养生不可忽视的一点。水补是食疗、食养的基础,健康的成人每天至少要补充2500毫升的水,才能把体内废物排出体外。菜肴或汤的调味应稍咸些,可补充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但也不宜过咸,以免肾脏排泄钠离子和水的功能减退,造成高血压或引起心力衰竭。
老年人夏季养生法则
一、少吃肉食
老年人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尤其是夏季天热,吃肉易生痰火,饮食应以健脾、消暑、化湿为主,如多吃些豆腐、鲫鱼、西瓜、苦瓜、绿豆和玉米等食品,尽量不吃难以消化、过于肥腻及辛辣的食物。
二、少吃甜食
甜食含糖分高,产生的热量也高。若老人过多食用,就会化热生火,使体内糖分过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引起消化不良,产生食欲减退,胃脘胀满,口腻无味,嗳气吞酸等现象。老人过多食用甜品,使糖分在身体内积存下来,多表现为老年人常见的“肥胖”现象,血脂升高,从而影响心肺功能,甚至导致心肺功能衰竭。
三、少喝冷饮
老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夏季又要受到暑热湿邪的侵袭,影响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饮冷饮,就会损害脾胃。各类冷饮虽可消暑解热,但对消化道黏膜都会产生不良刺激,可使胃肠液循环减慢,肠蠕动变弱,甚至出现痉挛现象。
四、要卫生
要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品,新鲜瓜果能消暑解渴,且富含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平衡,老年人适度多吃些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等瓜果有好处。但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防止夏季肠道传染病。
五、要补充水和盐
盛夏出汗多,容易造成体内水盐代谢失调,水补是食疗、食养的基础,健康的成人每天至少要补充2500毫升的水,才能把体内废物排出体外。菜肴或汤的调味应稍咸些,可补充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老人秋冬季如何养护阴气
(一)早睡早起
收神“蓄阴”秋天的早晨是四季中空气最清新、含氧量最高的时候,老年人宜早点起床,广步于庭,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秋天的夜晚,气温转凉,老年人宜早睡养神,以顺应“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有助阴精内蓄,保持人体阴阳调和。
(二)饮食清润
补益“滋阴”饮食对人体具有调和阴阳、滋补脏腑、补益气血、调节情志等作用。因此,老年人秋冬季的饮食应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原则,少吃辛辣、燥热之品和动物肝脏,减辛增酸,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番茄、时令瓜果和新鲜蔬菜以及蜂蜜、乳品等,以达改善脏腑、滋阴润肺和补虚祛燥之功效。
(三)适量运动
内敛“护阴”秋冬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但老年人不宜像年轻人那样进行剧烈运动,以免过度消耗体力,耗伤阴津,外泄阳气而违背“阴精加贮,阳气内敛“的养生法则。不论跑步、爬山、练功,都应以温和平缓的动作或中低运动量为宜,身有微热、小汗即止,只要坚持不懈,收效甚佳。
(四)适当秋冻
防病“养阴”古今养生家都主张“秋不忙添衣,适当冻一冻”,以增强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即使晚秋穿衣也要有所控制,以免过早多穿衣而导致体热多汗,汗液蒸发致阳气外泄。民间又有“白露身不露,”之说,说明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容易伤风感冒或旧病复发。因此,老年人秋冻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度掌握,如果当添衣时也不添,勉强挨冻,就违背“秋冻”健身之本意了。
(五)巧用药物
辩证“补阴”秋燥之邪会伤及人体精、气、血和精液而形成阴虚之症。阴虚又分为心阴虚、肺阴虚和肾阴虚等,并有各自的症状,可辨证采用药物进行补养。补“阴虚”的药物甚多,用法也不尽相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下药,方可取得祛病强身之效,平安度过“多事之秋”。
这几种错误的养生方式会毁了你的健康
错误养生法1:每天都喝很多水
每天适量补充水分固然对身体有好处,但这并不代表喝水量越多越好。每个人身体所需的水量都是不同的,如果水分摄入过多,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还可能会发生电解质不平衡。
错误养生法2:认为多吃补品身体才好
人们常常会购买许多所谓的名贵药材来给身体进补,如人参、鹿茸、冬虫草等。其实,一个健康的人不必进补,否则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另外,不清楚自身体质而盲目乱补,也会使人身体越补越虚弱。
错误养生法3: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
吃西药会引起副作用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于是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所以是没有副作用的。其实,是药三分毒,不管是中药、西药,都或多或少有副作用,因此服药之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容易造成肝肾损伤。
错误养生法4:每天都梳头100下
民间有说法称:“每天梳头100下,有助于脑部血液循环,对健康有利。”其实,如果梳头过于频繁,或者选用的梳子不对,不仅起不到养生的效果,反而会刺激头皮上的皮脂腺,伤害头皮。
错误养生法5:用保温杯泡茶
一些老年人常会使用保温杯来泡茶喝,认为这样能保证茶水的温度,非常养生。其实,泡茶温度最好在80℃左右,如果茶叶长时间浸泡在保温杯中,容易损坏茶叶中的维生素,使鞣酸、茶碱等成分大量渗出。此外,茶当中的一些成份会与金属镀层产生化学反应,长期摄入对人体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