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是怎么引起的
脊柱肿瘤是怎么引起的
1、脊柱肿瘤的病毒学说
曾有人用病毒在家鼠上诱发骨肉瘤,将肿瘤移植、滤液接种、电子显微镜检查及组织培养等研究,已确定某些肿瘤是由痫毒致成。
2、脊柱肿瘤的慢性刺激学说
物理因素中,凡发生电离辐射,如x线、镭、放射性同位素等,经体内或体外放射,均可导致肿瘤;长期接触X线(如在x线透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可发生手指皮肤的恶性变偶可诱发骨肉瘤;化学物质慢性刺激可发生癌变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动物实验证明某 化学物质(如甲基胆蒽)可诱发骨肉瘤。
3、脊柱肿瘤的胚胎组织异位残残存学说
强调因胚胎组织异位或残存,经某种刺激后向肿瘤转化;胚胎脊索组织残存可发生脊索瘤,胚胎软骨绀织残存,可产生软骨肿瘤。
4、脊柱肿瘤的基因(遗传)学说
正常细胞基因发生改变产生肿瘤,瘤细胞继续增殖,且将其生物特性遗传。临床所见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就具有遗传性等。
5、脊柱肿瘤的恶变学说
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损,如良性成骨细胞瘤、软骨瘤、骨软骨瘤等肿瘤可恶变为肉瘤,纤维异常增殖症及瘤样病损等亦可恶变为肉瘤。
把握早期症状谨防脊柱肿瘤误诊
脊柱肿瘤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两类。原发性脊柱肿瘤中,恶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约占25%,良性肿瘤约占25%。研究发现,在患恶性肿瘤的死亡患者中,有10%~30%出现脊柱转移,其好发部位为胸椎,其次为腰椎、颈椎和骶椎。
疼痛是脊柱肿瘤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常常有两种性质不同的腰背痛:与肿瘤有关的疼痛和机械性疼痛。与肿瘤有关的疼痛主要表现为夜间痛或清晨痛,并且一般在白天因活动而缓解。这种疼痛可能是炎性介质或肿瘤牵张椎体的骨膜所致。机械性疼痛源于脊柱的结构异常,如脊柱肿瘤导致的病理性压缩骨折使脊柱不稳定。这种疼痛是运动相关性的,坐位或站立位增加了脊柱的纵向负荷,从而使疼痛加重。
神经功能障碍也是脊柱肿瘤的表现。椎体内逐渐增大的肿块突破骨皮质侵入椎旁软组织,压迫或侵入邻近神经根或脊髓,导致运动功能下降、感觉异常和二便无力。神经功能障碍也可由肿瘤破坏骨性结构导致的畸形继发引起,其临床症状则视脊髓神经受压程度和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有些患者也会表现为肿块。因脊柱肿瘤的位置很深,很难在体表发现,故以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并不常见。肿块主要见于颈椎或脊柱后部附件结构的肿瘤。另外,脊柱肿瘤患者还会有全身症状。早期脊柱肿瘤患者的全身症状并不明显,出现全身症状通常是原发性恶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晚期表现,如贫血、消瘦、低热、乏力等。
脊柱肿瘤的诊断必须临床、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三结合,生化测定也是必要的辅助检查。脊柱肿瘤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以及详细的体格检查有助于诊断。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脊柱肿瘤的重要手段,X线片、CT、MRI、全身骨显像、PET-CT、超声等对于判断肿瘤部位、性质及侵袭情况帮助较大。脊柱肿瘤的活体组织检查,即穿刺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其准确率较高,如果在CT引导下到达活检部位,其准确率更高,约为90%。另外,实验室检查也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脊柱肿瘤如何鉴别诊断
1:脊柱肿瘤多以疼痛、神经功能损害、肿块、病理骨折等情况出现,也可偶然体检发现。
2:脊椎化脓性炎症:发病前,病人多有皮肤疖肿或其他化脓灶病多骤起、体温高,中毒症状明显,受累部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局部软组织肿胀和压痛。X线摄片椎体可见骨质破坏,椎间变窄,常有死骨形成,多无脓肿形成,应行细菌和组织学检查确诊。
3:退变性脊椎病变:椎间盘、韧带突入椎管引起脊髓和神经受压。中年以后脊柱退行变的影像学征象几乎都存在,与脊髓肿瘤的鉴别诊断要靠细致的神经系统评价,辅助以影像学检查
4:脊柱结核:多有低烧、盗汗等慢性中毒症状,病变多侵蚀椎间盘与相应椎体缘,椎旁寒形脓疡有助于鉴别诊断。
脊柱肿瘤的预防方法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病毒感染。
2.减少和避免放射性辐射,尤其在青少年骨骼发育时期。
3.避免外伤,特别是青少年发育期的长骨骺部。
以上就是求医网为大家介绍的脊柱肿瘤的预防方法。生命在于运动。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多做有益运动,提升身体自身的免疫力,就可有效预防疾病。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感觉不适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或者定期去体检中心做健康检查。只要我们严加预防,就可尽量减少患病率,抵御脊柱肿瘤的侵袭。
脊柱肿瘤的早期症状
1.疼痛
疼痛是脊柱肿瘤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80%~95%的原发性脊柱肿瘤在确诊时疼痛是首发症状,有时是唯一症状。脊柱肿瘤所致疼痛的可能机理包括:骨的浸润和破坏(尤其是骨膜的膨胀)、骨病变组织的压迫、病理性骨折、脊柱椎节不稳、脊髓、神经根或神经丛的压迫和侵蚀等。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发生部位的不同,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也有所区别。从疼痛发生的时间上看,疼痛可出现在脊柱肿瘤得到确诊前的数月或数年,其中脊柱良性肿瘤疼痛病程一般较长,可为数月甚至数年。而恶性脊柱肿瘤,如成骨肉瘤、尤文氏肉瘤或骨转移瘤等,其疼痛病史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如良性肿瘤在早期就对脊髓或神经根形成压迫,则疼痛发生的时间相对较短。Weinstein等的临床研究显示,原发性脊柱良性肿瘤患者从症状初发到确诊的疼痛持续平均时间是19.3个月,恶性肿瘤患者的平均时间为10.4个月,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平均时间为1-2个月,但最长可达2年。
夜间疼痛几乎是所有脊柱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同样也是脊柱肿瘤患者的常见表现。其原因主要在于:
(1)夜间患者通常采取卧位,静脉压力相对较高,而对肿瘤周围的末梢神经形成刺激。
(2)夜晚脊柱肿瘤患者的精神注意力相对较为集中,对疼痛变得较为敏感。
(3)肿瘤释放的一些炎性介质对神经形成刺激等。患者出现咳嗽、打喷嚏、用力或其他增加腹内压的动作可诱发疼痛加重。
2.肿块
因脊柱骨肿瘤多发生在椎体,而椎体的位置较深,难以在体表发现,故以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并不常见,主要见于颈椎或脊柱后部附件结构的肿瘤。脊柱恶性肿瘤的包块增长较快,对周围组织常形成压迫等,故常有局部疼痛、不适等表现。转移性脊柱肿瘤由于有原发病灶的存在,以及转移肿瘤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生长比较迅速,易于诱发脊柱疼痛和神经症状等,常在形成较大包块前即已被发现。
3.畸形
脊柱肿瘤导致的脊柱畸形并不少见,其主要机理包括:肿瘤对椎体和(或)附件的破坏;脊柱周围组织的痉挛性反应,以及肿瘤体积较大对周围结构形成挤压等。如骨样骨瘤常可出现凹向病灶侧的侧凸畸形,其侧弯顶点多为病灶所在部位。
4.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神经受压可由肿瘤本身直接侵袭引起,也可由肿瘤破坏骨性结构导致的畸形继发引起。由于脊柱肿瘤主要位于椎体,往往从前方压迫锥体束或前角细胞,故常首先表现为运动功能损害,其临床症状则视脊髓神经受压程度和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脊髓前角综合征、脊髓后角综合征及脊髓半切综合征等。
5. 脊柱肿瘤的全身症状
早期脊柱肿瘤患者的全身症状并不明显,出现全身症状通常是原发性恶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晚期表现,贫血、消瘦、低热、乏力等临床表现。
腰椎病常见的类型有哪些呢
1、脊柱肿瘤:原发性脊柱肿瘤,继发性脊柱肿瘤等.
2、脊柱退变:肥大性脊柱炎,腰椎间盘退变,腰椎不稳及退行性滑脱,腰椎管狭窄症,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等.
3、脊柱炎症:化脓性脊椎炎,脊柱结核等.
4、脊柱损伤:脊柱骨折,急性腰扭伤,慢性劳损,椎间小关节扭伤,肌肉、筋膜、韧带以及椎间盘损伤,脊柱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关节劳损等.
5、脊柱畸形:发育性椎管狭窄症,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隐性脊柱裂等.
6、其他原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氟骨症,痛风等.
脊髓压迫症是怎么回事
1.肿瘤
(1)起源于脊髓组织本身及其附属结构:占绝大多数,包括来自脊神经、脊髓膜、脊髓内胶质细胞、脊髓血管及脊髓周围的脂肪结缔组织的肿瘤。其中近半数(约47.13%)为神经鞘膜瘤,包括少数的神经纤维瘤,其次为脊膜瘤。被认为是恶性的脊髓内胶质瘤仅占10.87%左右。此外,某些先天性肿瘤,如皮样囊肿、上皮样囊肿及畸胎瘤等亦有发生。脊髓硬膜外脂肪组织丰富,因此脂肪瘤的发生亦不少见。肿瘤可发生于椎管腔的任何部位,但神经鞘膜瘤以胸段多见,先天性肿瘤则以腰骶部为多。
(2)起源于脊柱和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亦可侵犯、转移到椎管内而累及脊髓。其中以肺、乳房、肾脏、胃肠道的恶性肿瘤为常见,亦偶见淋巴瘤、白血病侵及脊髓而发生脊髓压迫症状者。
2.炎症
周身其他部位的细菌性感染病灶经血行播散,脊柱邻近组织的化脓性病灶的直接蔓延以及直接种植(“医源性”)等途径,均可造成椎管内急性脓肿或慢性真性肉芽肿而压迫脊髓,以硬脊膜外多见,硬脊膜下和脊髓内脓肿则极罕见。非细菌性感染性脊髓蛛网膜炎,以及损伤、出血、化学性的如药物鞘内注射等和某些原因不明所致的蛛网膜炎,则可引起脊髓与炎性蛛网膜粘连,甚者蛛网膜形成囊肿而压迫脊髓。此外,某些特异性炎症如结核、寄生虫性肉芽肿等亦可造成脊髓压迫。
3.损伤
脊柱损伤时常合并脊髓损伤,而脊柱损伤又可因有椎体、椎弓和椎板的骨折、脱位、小关节交错、椎间盘突出、椎管内血肿形成等原因而导致脊髓压迫。
4.脊髓血管畸形
多因先天性胚胎发育上的异常所致。后天疾患如炎症、损伤、动脉硬化症等能否引起脊髓血管畸形迄今尚无有力的资料证实。脊髓血管畸形造成脊髓功能障碍的原因,除畸形血管的扩张膨胀具有压迫作用外,还因动脉短路、静脉淤血导致脊髓缺血性损害。
5.椎间盘突出
又称髓核突出,亦属较常见的脊髓压迫原因,常因过度用力或脊柱的过伸、过屈运动引起。有谓因打喷嚏或用力咳嗽而导致椎间盘突出者,此乃实属罕见。椎间盘突出亦可因髓核本身的脱水老化所致,可无明显损伤因素,多发生于颈下段,可以同时有一个以上髓核突出,病程长,症状进展缓慢,此乃属脊柱退行性病变的一部分。
6.其他
某些先天性脊柱疾患,如颅底凹陷、寰椎枕化、颈椎融合症、脊柱裂、脊膜脊髓膨出、脊柱佝偻侧突畸形以及严重的肥大性脊柱骨关节炎等均可造成脊髓压迫。
骨癌的常见发病症状是什么
1.疼痛
在骨癌的发病初期首先感受到的就是疼痛,这也是一种较为明显的症状。为骨肿瘤主要表现,但程度不同。有的只有轻微的酸痛或不适;有的是在发现肿瘤以后才回忆起过去一些轻微疼痛;有些误认为是风湿样痛,与治疗关系不大,休息时也疼;有的疼痛剧烈。呈待续性钝痛或刺痛,需服止痛剂。良性肿瘤疼痛轻,发展慢。恶性肿瘤疼痛重,且为进行性,影响饮食及睡眠。
2.肿块
在发病之后会发现有肿块出现。早期肿瘤位于骨内,随肿瘤生长,骨质扩张膨胀日益明显。肿瘤突破骨质后形成软组织肿块。肿块常与疼痛同时出现,有时肿块为首先表现。肿瘤起源于骨,故不能移动。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体积不大,表面及周围皮肤正常。恶性骨肿瘤生长迅速,表面皮肤发红、热感,皮下静脉充盈。
3.功能丧失
在患骨癌之后会对患者的正常行动造成影响。因疼痛或肿块而影响患病的肢体活动,比如肱骨上端肿瘤影响肩关节活动,脊柱肿瘤可使脊椎活动受限而僵直或合并脊柱侧弯。
4.畸形
由于肿瘤的生长,使骨质膨胀变形,坚固性受到破坏,当继续负重时就逐渐发生弯曲变形,如髋内翻、膝内外翻等。严重的多发性骨软骨瘤可使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身体矮;畸形。
5.压迫神经
颅面肿瘤向颅神经压迫;第一肋骨附近的肿瘤压迫臂丛神经;脊柱肿瘤可发生肢体瘫痪等。
6.病理骨折
骨内肿瘤生长致使轻微外力或一般日常活动就可以引起骨折,往往因为发生了骨折才发现骨肿瘤的存在。
(一)肿块 早期肿瘤位于骨内,随肿瘤生长,骨质扩张膨胀日益明显。肿瘤突破骨质后形成软组织肿块。肿块常与疼痛同时出现,有时肿块为首先表现。肿瘤起源于骨,故不能移动。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体积不大,表面及周围皮肤正常。恶性骨肿瘤生长迅速,表面皮肤发红、热感,皮下静脉充盈。需注意肿块部位、大小、局部温度、质地、边界、有无压痛、表面性质、活动度及其生长速度。
(二)功能丧失 因疼痛或肿块而影响患病的肢体活动,比如肱骨上端肿瘤影响肩关节活动,脊柱肿瘤可使脊椎活动受限而僵直或合并脊柱侧弯。
(三)畸形 由于肿瘤的生长,使骨质膨胀变形,坚固性受到破坏,当继续负重时就逐渐发生弯曲变形,如髋内翻、膝内外翻等。严重的多发性骨软骨瘤可使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身体矮;畸形。
骨癌的常见发病症状是什么?以上就是一些骨癌的发病症状,大家只有了解了这些症状之后才能在发病初期及时的发现疾病,这样才能够及时的得到治疗,让病情不再恶化,治疗起来还相对比较简单一些。
椎管内肿瘤和脊柱肿瘤有何不同
众所周知,脊柱是支撑起人体形态的最主要结构之一,脊柱主要由一节节椎骨构成,上下椎骨中间的椎孔相连,就形成了一种管状结构——椎管。椎管内衬有一层层的膜性结构,并有脑脊液浸润,共同将中间的脊髓包裹起来,保护脊髓。
所谓的椎管内肿瘤就是椎管内的这些组织结构上长了肿瘤。一类椎管内肿瘤是先天形成的,多发生于婴幼儿,在胚胎生长发育时期,出现发育异常,就容易形成椎管内肿瘤。另一类是可能是由于环境污染、放射线等因素导致的,多见于成年人。或者其他部位的癌细胞转移而形成的椎管内恶性肿瘤。
然而,椎管内肿瘤往往容易被认为就是脊柱肿瘤,因为二者很难从症状上进行区分。但是,这两类肿瘤的生长位置有明显区别,脊柱肿瘤是指长在脊柱或者椎间盘等处的肿瘤,影响脊椎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一般要去骨科或者脊柱外科就诊;而椎管内肿瘤是长在椎管内壁或者椎管内的肿瘤,直接压迫脊髓造成脊髓功能损伤,或者压迫脊髓周围的血管,导致脊髓缺血,甚至坏死,较少影响到脊柱,少数的椎管内肿瘤有可能通过椎管间隙,突出到椎管外,侵犯到脊柱,但这与直接生长在脊柱上或者破坏脊柱的肿瘤,对骨质的破坏程度是不同的。椎管内肿瘤往往需要去神经外科,医生可以处理神经和血管方面的问题。
虽然脊柱肿瘤和椎管内肿瘤所导致的症状很难区分,但是在症状出现的早晚上还是有区别的,椎管内肿瘤往往早期就会出现疼痛症状,而脊柱肿瘤运动障碍的情况更为常见,疼痛感出现得较晚一些
脊髓损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压迫性病变:脊髓内外的肿瘤、脊柱骨折或者脱位、血管畸形等都会造成脊髓神经的压迫,使其受到损伤。
2、获得性病因:主要包括感染(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横贯性脊髓炎等),肿瘤(脊柱或脊髓的肿瘤),脊柱退化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等。脊柱结核曾是造成脊髓损伤的诱发原因之一。
3、神经系统的病变:会侵犯脊髓引起肢体上下运动神经瘫痪,孩子就会表现出双下肢无力、深感觉障碍、行动不稳。
4、间接外力: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跳水意外时,外力多未直接作用于脊柱、脊髓,但间接外力可引起各种类型不同的脊柱骨折、脱位,导致脊髓损伤。间接外力作用是造成脊柱、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
5、脊髓的炎性病变:急性脊髓炎会造成截瘫或四肢瘫,同时还会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后背酸疼是什么原因
1、急、慢性损伤
1)急性损伤 如脊柱骨折,韧带、肌肉、关节囊的撕裂,急性椎间盘突出等。
2)慢性损伤 如韧带炎,肌肉劳损,脊柱骨关节的增生和退变,脊柱滑脱等。
2、炎性病变炎性病变分为细菌性炎症和非细菌性炎症两种。
1)细菌性炎症 可分为化脓性和特异性感染如脊柱结核。化脓性感染多见于椎间隙感染,硬膜外脓肿,椎体骨髓炎。
2)非细菌性炎症 风湿性肌纤维织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能储关节致密性骨炎。
3)脊柱的退行性改变如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继发性椎管狭窄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假性滑聪及脊柱不稳定等。
3、骨的发育异常脊柱侧凸畸形,半椎体,狭部不连性滑豚,驼背,能骼腰化或腰椎骰化,脊柱裂及钩状棘突,水平骰骨,下肢不等长,扁平足。
4、姿势不良长期伏案工作或弯腰工作,妊娠,肥胖所致的大腹便便。
5、肿瘤骨与软组织肿瘤,骨髓或神经肿瘤等。
6、内脏疾病引起的牵涉性痛妇科盆腔疾病,前列腺疾病等可引起下腰痛,肾脏疾病如结石J瘤、肾下垂、肾盂肾炎及腹膜后疾病如脓肿,血肿等可引起腰背涌,肝股和心脏病可引起背部疼痛。
7、精神因素随着社会进展及节奏的加快,此类疾病逐渐增多,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精神过敏的脊柱炎,神经衰弱,瘟病,抑郁症。
脊髓损伤的诱发原因知道多少
1、压迫性病变:脊髓内外的肿瘤、脊柱骨折或者脱位、血管畸形等都会造成脊髓神经的压迫,使其受到损伤。
2、获得性病因:主要包括:感染(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横贯性脊髓炎等)肿瘤(脊柱或脊髓的肿瘤)脊柱退化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等。脊柱结核曾是造成脊髓损伤的诱发原因之一。
3、神经系统的病变会侵犯脊髓:引起肢体上下运动神经瘫痪,孩子就会表现出双下肢无力、深感觉障碍、行动不稳
4、间接外力: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跳水意外时,外力多未直接作用于脊柱、脊髓,但间接外力可引起各种类型不同的脊柱骨折、脱位,导致脊髓损伤。间接外力作用是造成脊柱、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
5、脊髓的炎性病变是危险的致病因素:急性脊髓炎会造成截瘫或四肢瘫,同时还会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脊柱肿瘤有哪几种类型
1、原发恶性骨肿瘤
(1)脊柱成骨肉瘤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20%,10~20岁青年人多,成人亦可发病,主要累及椎体,但后方附件亦可受侵犯。症状为疼痛,开始间歇性,很快成为持续性进展较快,压迫脊髓神经症状,X线片呈破坏性或成骨性改变,MRI可显示病变之全貌及压迫脊髓情况,血碱性磷酸酶常增高。
(2)浆细胞或多发性骨髓瘤也常见于脊柱,引起骨质稀疏和溶骨性破坏,常表现出疼痛、病理性骨折以及弥漫性骨质疏松。实验室检查包括钙离子的增加、血细胞比容下降以及异常蛋白检测。治疗为放射治疗30~40Gy(3000~4000rad)加或不加化疗。对那些脊柱不稳定和伴有顽固性神经症状的患者可予手术治疗。
(3)其他脊柱软骨肉瘤,可发生于脊柱,较成骨肉瘤略少,尤因瘤等亦可发生于脊柱,脊索瘤主要发生骶椎。
脊柱恶性肿瘤的诊断,依据活检。
2、脊柱转移瘤
其发生率较高,在20世纪80年代宋献文等报道85例脊柱肿瘤中,转移瘤23例,当时主要选手术治疗,可能选择转移瘤病例较少,20世纪90年代胡有谷等报道80例脊柱肿瘤中,转移瘤占一半以上(43例)。杨荣利等(2002)报道脊柱转移瘤87例。
发病年龄:转移瘤发病以中年人为多,在45~56岁间最多。累及脊柱部位,综合几组276例中:胸椎103例(37.3%),腰椎102例(36.9%),颈椎42例(15.2%),骶椎22例(7.97%),多段7例(2.5%)。转移瘤发生在多椎节者187例(67.75%),单椎节89例(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