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诊断出为烧伤

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诊断出为烧伤

Ⅰ度烧伤损伤最轻:烧伤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轻压受伤部位时局部变白,但没有水疱。

Ⅱ度烧伤损伤较深:皮肤水疱,水疱底部呈红色或白色,充满了清澈、粘稠的液体。触痛敏感,压迫时变白。

Ⅲ度烧伤损伤最深:烧伤表面可以发白、变软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状。由于被烧皮肤变得苍白,在白皮肤人中常被误认为正常皮肤,但压迫时不再变色。破坏的红细胞可使烧伤局部皮肤呈鲜红色,偶尔有水疱,烧伤区的毛发很容易拔出,感觉减退。

细菌感染免疫检测:细菌感染免疫检测指在体外用已知抗体(或抗原)检测抗原(或抗体),是临床细菌性疾病诊断和病原菌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用已知抗体(即含特异抗体的免疫血清或单克隆抗体等)检测标本中或分离培养物中未知细菌的种、型或细菌抗原。或者用已知细菌或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动态变化,作为某些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烧伤患者可以进行此项检查。

血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是血清总蛋白的主要蛋白质成分,由肝脏合成。它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体内代谢物质运输、营养等方面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肝脏疾患时常常检测血清白蛋白含量来协助诊断,判断预后。由于白蛋白半衰期约为19天,所以当肝脏病变时,往往要到一定时间和一定的程度才能够出现白蛋白的变化。烧伤患者可以进行此项检查。

烫伤的诊断

烫伤的程度,一般分为三度。

1.一度伤

烫伤只损伤皮肤表层,局部轻度红肿、无水疱、疼痛明显。

2.二度伤

烫伤是真皮损伤,局部红肿疼痛,有大小不等的水疱。

3.三度伤

烫伤是皮下,脂肪、肌肉、骨骼都有损伤,并呈灰或红褐色。

由于低温烫伤常发生在人体下肢。一般情况下,皮肤与低温热源短时间接触,仅造成真皮浅层的水疱型烫伤,但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就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低温烫伤和高温引起的烫伤不同,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疱、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不大,烫伤皮肤表面看上去烫伤不太严重,但创面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严重会发生溃烂,长时间都无法愈合。烫伤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烫伤的部位、面积大小和烫伤的深浅度来判断。烫伤在头面部,或虽不在头面部,但烫伤面积大、深度深的,都属于严重者。

发烧的诊断

(一)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1.感染性发热多具有以下特点

(1)起病急,伴有或无寒战的发热。

(2)有全身及定位症状和体征。

(3)血象:白细胞计数高于1.2x109/L,或低于0.5x109/L。

(4)四唑氮蓝试验(NBT):如中性粒细胞还原NBT超过20%(正常值<10%),提示有细菌性感染,有助于与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应用激素后NBT可呈假阴性。

(5)C反应蛋白测定(CRP):阳性提示有细菌性感染及风湿热,阴性多为病毒感染。

(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正常值为0~37,增高愈高愈有利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当除外妊娠、癌肿、恶性淋巴瘤者更有意义。应用激素后可使之升高或呈假阳性。

2.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具有下列特点:

(1)热程长超过2个月,热程越长,可能性越大。

(2)长期发热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中毒症状。

(二)常见的几种发热

1.不规则热

指发热无一定的规律,持续时间也不一定。可见于多种肺部疾病,心胸膜炎。

2.广义不明原因发热

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发热。但在临床上还采用发热的狭义概念,即不明原因发热。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3.癌性发热

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

4.寇热(Qfever)

由贝纳柯克斯体(coxiellaburnetii)引起全身性感染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又称柯克斯体病。牛、羊、狗、马、骡和猪等家畜为主要传染源。临床特征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疼痛,但无皮疹,有时伴间质性肺炎,少数患者出现慢性肝炎或致命性的心内膜炎。

5.感染性发热

各种传染病如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6.中枢性发热

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是指体温持续在39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持续性弛张热可见于恶性肉芽肿。

(三)临床分度与热型

1.临床分度

按照发热的高低,可区分为下列几种临床分度: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持续4周以上,为持续性发热。

2.热型

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发热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热型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热型与病变性质有关。决定病变性质的因素为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速度、量和释放入血的速度,这些均影响体温调定点上移的高度和速度。

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contimled 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undulantf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recurrent fever’)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Hodgkin)病等。

(6)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必须注意: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②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

烫伤怎么诊断

诊断:烫伤程度,分三度。

一度伤、烫伤只损伤皮肤表层,局部轻度红肿、无水泡、疼痛明显,应立即脱去衣袜后,将创面放入冷水中浸洗半小时,再用麻油、菜油涂擦创面。

二度伤、烫伤是真皮损伤,局部红肿疼痛,有大小不等的水泡,大水泡可用消毒针刺破水泡边缘放水,涂上烫伤膏后包扎,松紧要适度。

三度伤、烫伤是皮下,脂肪、肌肉、骨骼都有损伤,并呈灰或红褐色,此时应用干净布包住创面及时送往医院。切不可在创面上涂紫药水或膏类药物,影响病情况观察与处理。

当烫伤很严重时候,一定要及时送往医院医治,以免耽误病情,留下疤痕,后悔莫及!

伤寒的诊断

伤寒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经过及免疫学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但确诊伤寒则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

(一)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标准 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2.确诊标准 疑似病例如有以下项目之一者即可确诊。

(1)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

(2)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二)鉴别诊断 伤寒病早期(第1周以内),特征性表现尚未显露,应与病毒感染,疟疾,钩端螺旋体病,急性病毒性肝炎等病相鉴别。

伤寒的极期(第2周以后),多数病例无典型伤寒表现,须与败血症,粟粒性肺结核,布氏杆菌病,地方性斑疹伤寒,结核性脑膜炎,恶组等相鉴别。

热烧伤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①应激性激素,由于疼痛刺激、血容量降低等,儿茶酚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压素、醛固酮等释出增加;

②炎症介质,由于伤处组织细胞受损或加以沾染细菌,缓激肽、补体碎片(C3a、C5a等)、组胺、色胺等释出;

③花生四烯酸由于磷脂酶等作用,变为前列腺素(PG)、血栓质(TX)和白三烯(LT);④各种其他因子,如血小板活性因子(PAF)、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以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引起烧伤的局部炎症和全身反应。如用糖皮质激素、消炎痛等药物,可减轻机体反应,但只可适当使用,否则反可增加并发症。

烧伤刚起泡凉水很有效

烧伤的应急处理对于后期的治疗意义重大,烧伤都是突发事件,面对烧伤的突发事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专家指出,烧伤后要及时用流动的冷水不停冲洗。在烫伤部的略上方部位用净水冲洗,可连续冲十几分钟,然后把伤处放入凉水浸泡半小时。千万不要用氧化锌油膏、酱油、醋等处理伤口,也不要用创可贴之类包伤口,以免引起伤口感染。

专家说,一般来说, 浸泡时间越早, 水温越低(不能低于5摄氏度,以免冻伤)效果越好。但伤处已起泡并破了的不可浸泡,以防感染。如烫伤得不严重,冷水冲洗后涂点烫伤膏即可,严重的话应马上去医院救治。

据介绍,欧洲国家普遍更注重烧烫伤病的预防。荷兰等国家烧伤科设有“预防部”,医生担负了宣传预防烧伤知识的任务,因此市民对烧伤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高。欧洲发达国家知道烧伤后的应急方式是浇冷水的知晓率超过95%,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33%左右。我国亟须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普及。

良好的安全意识,科学有效的救治。可以帮助我们把烧伤的危害减少到最低,因此我们要掌握一些急救措施。

烧伤原因及诊断

相关介绍:

(一)致伤原因:烧伤的致伤原因很多,根据全军烧伤整形专业组48978例住院烧伤病人统计,最常见的热力烧伤,占90%,如沸水,火焰,热金属、沸液、蒸汽等;其次为化学烧伤,如强酸、强硷、磷、镁等,占7%;再次为电烧伤,占4%;其它还有放射性烧伤,闪光烧伤等。其中生活上的烫伤和火焰烧伤占84%,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非生活烧伤增多。应该指出,平时90%左右的烧(烫)伤是可以避免的。

(二)伤情判断:烧伤严重程度的判断,主要依据烧伤的面积、深度、部位、年龄、有无合并伤,伤前的体质强弱,有无内脏器质性疾患等因素综合判断。

1.面积估计:以烧伤区占全身体表面积的百分率来计算。中国人体表面积的计算常用中国九分法和手掌法、即简单实用、又便于记忆,两者常结合应用。

(1)中国九分法:即将全身体表面积划分为若干9%的倍数来计算(如表1-19)。

表1-19 人体表面积估计的中国九分法

部位 体表面积(%) 分部位 体表面积(%)

头颈 9&time1 头面 6

颈部 3

上肢 9&time2 手 5(2.5&time2)

前臂 6(3&time2)

上臂 7(3.5&time2)

躯干 9&time3 躯干前 13

躯干后 13

会阴 1

下肢 9&time5+1 足 7(3.5&time2)

小腿 13(6.5&time2)

大腿 21(10.5&time2)

臀部 5(2.5&time2)

成人:头颈9%;双上肢各占9%;躯干前后(各占13%)及会阴部(1%)占3&time9%;臀部及双下肢占5&time9%+1%(图1-49)

(2)手掌法:五指并拢,手掌面积即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此法不论年龄大小与性别,均以伤员自已手掌面积的大小来估计(图1-50)。对小面积的烧伤直接以手掌法来计算,大面积烧伤则以手掌法减去未烧伤的面积,使用更为方便。

(3)小儿面积估计:小儿的躯干和上肢所占体表面积的百分率与成人相同,头大下肢小,并随着年龄增大而改变,可按下列简化公式计:

头面颈部面积%=9+(12-年龄)

臀部及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

2.烧伤深度的识别

我国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即根据皮肤烧伤的深浅分为浅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深达肌肉、骨质者仍按Ⅲ度计算。临床上为表达方便,将Ⅰ度和浅Ⅱ度称为浅烧伤,将深Ⅱ度和Ⅲ度称为深烧伤(图1-51)。

(1)Ⅰ度烧伤:称红斑性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或伤及棘状层,但发生层健在。局部发红,微肿、灼痛、无水疱。3-5天内痊愈、脱细屑、不留瘢痕。

(2)Ⅱ度烧伤:又称水疱性烧伤。

浅Ⅱ度:毁及部分生发层或真皮乳头层。伤区红、肿、剧痛,出现水疱或表皮与真皮分离,内含血浆样黄色液体,水疱去除后创面鲜红、湿润、疼痛更剧、渗出多。如无感染8~14天愈合。其上皮再生依靠残留的生发层或毛囊上皮细胞,愈合后短期内可见痕迹或色素沉着,但不留瘢痕。

深Ⅱ度:除表皮、全部真皮乳头层烧毁外,真皮网状层部分受累,位于真皮深层的毛囊及汗腺尚有活力。水疱皮破裂或去除腐皮后,创面呈白中透红,红白相间或可见细小栓塞的血管网、创面渗出多、水肿明显,痛觉迟钝,拔毛试验微痛.创面愈合需要经过坏死组织清除、脱落或痂皮下愈合的过程。由残存的毛囊,汗腺水上皮细胞逐步生长使创面上皮化,一般需要18~24天愈合,可遗留瘢痕增生及挛缩畸形。

(3)Ⅲ度烧伤:又称焦痂性烧伤。皮肤表皮及真皮全层被毁,深达皮下组织,甚至肌肉、骨骼亦损伤。创面上形成的一层坏死组织称为焦痂,呈苍白色,黄白色、焦黄或焦黑色,干燥坚硬的焦痂可呈皮革样,焦痂上可见到已栓塞的皮下静脉网呈树枝状,创面痛觉消失,拔毛试验易拔出而不感疼痛。烫伤的

Ⅲ度创面可呈苍白而潮湿。在伤后2~4周焦痂 溶解脱落、形成肉芽创面,面积较大的多需植皮方可愈合,且常遗留瘢痕挛缩畸形。

以潮红、起疱、烧焦来区分Ⅰ、Ⅱ、Ⅲ度烧伤,抓住了烧伤深度识别的主要特点,这样易懂易记。由于皮肤的厚薄在不同个体与不同部位有较大差异,不同年龄也有差异,深Ⅱ度和Ⅲ度烧伤在早期有时难以准确区分。可在治疗过程中加以核实,一般在2-3周后创面属于深Ⅱ度或Ⅲ度将明朗。小儿皮肤薄,常易把Ⅲ度烧伤误认为深Ⅱ度烧伤,应特别注意。

3.烧伤部位:面部、手部和足部是身体的外露部分,为最常见的烧伤部位。所谓特殊部位烧伤是指面、手、足、会阴部的烧伤,呼吸道烧伤及眼球烧伤,因为这些部位重要,直接影响生命或功能的恢复,在战时平时烧伤抢救中都必须加以注意。

烧伤的轻重,取决于烧伤面积、深度和特殊部位烧伤情况。面积越大、越深,特殊部位烧伤深则病情重;也与伤员的年龄、体质强弱、有无全并伤、有无慢性疾病以及救治时是否已发生休克;在战场救护时还要注意有无复合伤或中毒等。因此要从各方面去综合判断。

4.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提出的标准:

轻度烧伤总面积9%以下的Ⅱ度烧伤

中度烧伤总面积10-29%,或Ⅲ度烧伤面积10%以下。

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度面积10-19%;或总面积不足30%,但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休克、复合伤、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

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Ⅲ度20%以上。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健康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要是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的专家会为您做详细的介绍,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走出烧伤处理误区

不少人因为不慎有过过烫伤烧伤的经历,众所周知,烧伤应该自己的处理,避免伤口受到二次感染,加重病情。然而,很多人在处理烧伤时经常陷入了急救误区,导致病情恶化。

误区一 认为烧伤只是皮毛损伤

研究表明,局部烧伤会引起全身性反应,成人烧伤面积20%、小儿烧伤面积10%以上,就有引起休克的可能。烧伤后心、肺、肾、胃肠等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现象叫做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有专家建议把烧伤称为烧伤病,也就是说它不只是一种伤,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需进行综合治疗。

误区二 烧伤后不用冷水冲

有人认为,烧伤后不能用冷水冲,否则会起水泡。其实烧伤后起不起水泡,与烧伤原因和烧伤深度有关,与烧伤后是否接触冷水无关。Ⅰ度烧伤损伤轻、渗液少,Ⅲ、Ⅳ度烧伤损伤深,皮肤脱水或出现干性坏死,一般不起水泡。深浅Ⅱ度烧伤因渗出较多,往往会起大小不等的水泡。电烧伤、化学烧伤、固体热物烧伤也会起水泡。烧伤后立即用冷水冲洗较长时间可使创面血管收缩,组织液渗出较少,反倒可以减少水泡形成。

误区三 用酸碱中和法缓解

以前有人主张酸烧伤用碱中和,碱烧伤用酸中和,这从理论上说是对的,但实践中不可取。因为在酸碱中和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这样在原来化学烧伤的基础上又产生了热烧伤,更加重了伤情。所以,现在不主张化学烧伤后酸碱中和,而主张应用大量清水冲洗。

误区四 在创面上涂药

有了创面,在创面上涂药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许多外用药物的说明书上也写着清洁创面后将药物直接涂于创面。可是,直接在创面上涂药会刺激创面并造成剧烈疼痛。如果把药物涂在纱布上,再轻轻贴在创面上,既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又不会出现剧烈疼痛。

误区五 用牙膏治疗烧伤

牙膏本身没有抗感染作用,而且常带有一定数量的病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一种细的矿物质粉末,对创面是一种刺激物,发泡剂和调味剂对创面也无治疗作用,反而会刺激创面而引起肉芽增生和创面感染。

误区六 创面用紫药水和红药水

红药水、紫药水抗感染能力都不强,不能很好地控制创面感染。更主要的是深颜色的药物遮盖创面,使医生不能明确了解烧伤深浅程度,影响治疗方案的制订。另外,有毒的汞用在烧伤创面,易引起过敏,大面积应用还会引起汞中毒。

误区七 烧伤后不吃“发物”

所谓“发物”主要是指能使病情加重或诱发其发作的某些食物,主要包括鱼,虾等海产品,羊肉,狗肉等及韭菜,香菜等蔬菜。其实“发物”只是一种民间说法,并没有得到科学的认同,在权威的医学教科书和期刊杂志上均找不到其确切的定义。我们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也未发现吃“发物”而“发”的病历。相反,鱼、虾、肉类含有高蛋白,韭菜、香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对烧伤创面愈合有很大帮助。只要平时对这些食物无特殊反应,烧伤后就可以多吃,以利于创面愈合。

相关推荐

神经损伤的诊断

(1)Ⅹ线头颅片、颅底断层摄片、CT扫描 通过骨折线走向推断脑神经损伤;(2)MRI 颅底薄层扫描偶可见神经根肿胀、血、断裂情况; (3)电生理检查 诱发电位可检测视神经、听神经损伤情况; (4)肌电图检查可测定面神经的损伤并判断预后。

脚踝扭伤的诊断

1.病史 患者有急性或慢性踝关节扭伤,初次扭伤或反复扭伤。 2.症状与体征 初次扭伤患者症状往往比较严重,现踝关节疼痛肿胀,在扭伤时会有踝关节脱位感,踝关节轻度内翻,于踝关节外侧韧带走形处可现明显的压痛点。急性损伤因伤处疼痛肿胀,查体不易完成。经麻醉止痛后可能查抽屉试验阳性,内翻应力试验阳性等。检查时须与对侧正常关节进行对比,防止因先天性关节松弛导致误判。慢性损伤或反复扭伤的患者症状相对较轻,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更易引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 首先应拍摄踝关节正位、侧位X线片排除是否有踝关节骨

如何正确诊断血热

血热的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有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数明显降低。 (2)尿常规:自发病第2日起现中、重度蛋白尿、管型尿、血尿,重者尿中有膜状物。 (3)血液生化:发热后期即有血尿素氮、肌酐升高,低血压休克期有代谢性酸中毒。 2、血清学检查 (1)血清、血细胞和尿中检EHF病毒抗原和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具有确诊意义。 (2)特异性IgG抗体:间隔一周以上血清效价升高4倍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3)RT-PCR检测EHP病毒的RNA,有助于早期和非典

如何诊断冠心病

如何诊断冠心病,(1)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症状和体征。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按照心绞痛发作时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特点和伴随症状及体征便可鉴别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可以说,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对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诊断至关重要。 如何诊断冠心病,(2)心电图: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与其它诊断方法相比,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

如何诊断蛔虫病

1.病原学检查 粪便涂片法或盐水浮聚法可较容易查到虫卵。近年来常用改良加藤法。该法虫卵检率较高B超和逆行胰胆管造影有助于异味蛔虫症的诊断。2血常规幼虫移行时引起的异味蛔虫症及并发感染时血液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现乏力咳嗽或哮喘样发作,肺部炎症进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厌食、腹痛、体重下降等应注意患蛔虫病的可能性。粪便检查发现蛔虫卵,胃肠钡餐透视发现蛔虫阴影或有粪便排或吐蛔虫史者,均可明确蛔虫病的诊断。蛔虫性肠梗阻以儿童为多见,腹部的条索状肿块结合放射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2.辅助

肌肉损伤的诊断

1.肌肉砸伤 肌细胞的形状细长,呈纤维状,故肌细胞通常称为肌纤维。肌肉砸伤是被物体压砸至使肌肉损伤。 2.肌肉挫伤 由钝性物体直接作用于身体软组织而发生非开放性损伤。 3.肌肉撕裂 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这在长蹍、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练习时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后,拉伤部位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或皮下血,活动明显受到限制。

关节扭伤的诊断

关节响痛:蹲起时膝关节有响音,转脖子颈椎有声音,攥手指听到手指有声音……这些声音人们通常称之为“弹响”。关节响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在活动的时候肌腱的滑动产生的响声,并不是骨头的响声,也不是膝关节有什么病变,但是如果响的同时伴有疼痛那么就应该警惕了。 关节肿痛:是指关节周围肿胀、潮红、发热和运动受限,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了能较为准确地选择就诊科别,需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病史、长期居住的环境、职业及伴随症状进行分析,而后作初步判断。当然,确诊还要根据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化验情况。 关节挛缩:关节挛缩是

伤口感染诊断

虽然局灶性蜂窝织炎,肌炎和扩散性肌坏死症各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可以鉴别,并且得到相应的治疗。但常需详尽的手术探查伤口,和肉眼观察受累的组织才能确诊。例如,肌坏死症时,可观察到坏死的肌组织,受累的肌肉呈无光泽的品红色,然后深红色最后为灰绿色或紫斑色。X线检查可显示局部产气,CT和磁共振可帮助确定气体和坏死的范围。 伤口渗物应送检培养厌氧和需氧菌,梭状芽胞杆菌可从纯培养分离获得,也可与其他厌氧菌或/和需氧一起培养。涂片可显示为革兰氏阳性梭状芽胞杆菌。典型的渗物中几乎没有多形核白细胞,用苏丹染色可显示游离的脂肪

持续发烧检查诊断

发热分为: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腋窝温度达37.4-38℃持续4周以上为长期低热,其他依次类推。 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2~4H常导致休克以严重并发症。体温高达43℃则很少存活。 检验项目选择: 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血钾、钠、氯化物检查,肝功能,肾功能,CO2结合力测定,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血肥达反应,外斐反应,血涂片找疟原虫,脑脊液常规、

如何诊断冠心病

如何诊断冠心病,大部分冠心病病人,没有症状发作时的心电图都是正常的,或基本正常。所以,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冠心病。那么,冠心病心绞痛的心电图特点是什么呢?——当现心绞痛症状时,发生暂时的T波倒置,或ST段压低(下移);当症状消失后(经过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片),心电图恢复正常。当然,少数情况下发生较严重的缺血(如时间超过十五分钟),心电图异常可以持续较长时间(数天)。 如何诊断冠心病呢?你知道如何诊断冠心病吗?你想了解如何诊断冠心病吗? 如何诊断冠心病,(1)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症状和体征。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