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食推拿手法图解 捏脊5~10遍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图解 捏脊5~10遍
捏脊对治疗小儿积食等消化疾病很有疗效,同时捏脊还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等保健作用。
操作方法:用食指指侧横抵在皮肤上,大拇指放在旁边的皮肤上。两个手指共同拿捏皮肤,边捏遍前进。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图解 补脾经300次
旋推脾经能健脾胃,促进胃肠功能改善,同时还可以充补气血。
用大拇指指面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螺纹面上,作顺时针的旋推。频率要高,300次最好在2分钟内完成。这个手法使用前可以使用润肤露、爽身粉等按摩介质,可以使按摩更加顺畅。
小儿推拿治疗脾虚
1、补脾经500-800次。
脾经所在位置为:小儿拇指螺纹面。
操作方法:旋推或者将患儿拇指屈曲,从拇指桡侧(拇指方向)边缘向掌跟方向直推为补。
2、顺时针摩腹5分钟。
摩腹:以手掌面附着在孩子腹部,以神阙(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擦,不宜过重,速度宜快,频率大约每分钟120-160次。
3、 揉足三里100次。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4、捏脊5-7次
捏脊: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病儿皮肤,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的一种小儿推拿手法。
具体捏法大家可以到百度视频去看看。
注意事项:健脾胃四大手法保健,一次做15分钟,一周五天。
空腹做效果好,一天做1-2次,坚持一段时间必见效。
特别适合于3岁以下的孩子,3岁以上孩子应适当增加次数和时间。
宝宝头发竖着长是怎么回事 原因五:积食
如果宝宝头发竖着长,还伴有不爱吃饭,不思饮食的问题,那很有可能是宝宝积食导致的。 怎么办 可采用小儿推拿:捏脊治疗。
解决办法:
在宝宝脊椎从下往上用双手捏脊,每天睡前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每次捏3—5分钟为宜,可治疗宝宝积食问题。
小儿推拿的手法图解 捏法
捏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轻轻捏拿肌肤,作用于背部正中,又叫捏脊,从长强到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时应由下向上捏拿,捏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拇指在前,食指在后;另一种是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在捏脊前每捏3-5遍后,在第4遍或第6遍时,每捏3次将肌肤捏住向上提拉1次。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
1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大椎穴、阿是穴 功效: 一般常选用大椎穴、阿是穴等,对于宝宝的肺热有一定效果的,可以每天做一次,每次做10分钟,做个穴位的按摩,有利于身体健康。 位置: 大椎穴位于人体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2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迎香穴清肺热 功效: 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祛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 位置: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3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合谷穴“降温” 功效: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的人容易生痰、口干等,肺有热往往表现为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咽喉肿痛、便秘等。 位置: 按摩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肺热的患者,针刺合谷穴往往能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4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劳宫穴 功效: 劳宫穴在掌心横纹中,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按摩它能 起到清心和胃、消除面疮的作用。 位置: 劳宫穴的位置在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在手掌有两条比较大的掌纹相交成“人”字形,沿中指中线向手掌方向延伸,经过“人”字相交点的下方区域,这个重合的地方就是劳宫穴。
小儿疝气推拿手法图解 捏脊5-6次
患儿俯卧位,推拿者双手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理夹住肌肉,捏起,采用食指向前,拇指后退之翻卷动作,双手交替向前移动,自长强穴(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起一直捏到大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为1次,如此反复操作5-6次。注意要直线捏,所捏皮肤的厚,薄,松,紧应适宜,捏拿速度要适中,动作轻快,柔和,避免肌肤从手指尖滑脱。
小儿推拿治脾胃
1、补脾经500-800次
脾经所在位置为:小儿拇指螺纹面。
操作方法:旋推或者将患儿拇指屈曲,从拇指桡侧(拇指方向)边缘向掌跟方向直推为补。
2、顺时针摩腹5分钟
摩腹:以手掌面附着在孩子腹部,以神阙(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擦,不宜过重,速度宜快,频率大约每分钟120-160次。
3、揉足三里100次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4、捏脊5-7次
捏脊: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病儿皮肤,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的一种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附图 小儿积食的主要表现
积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孩子身体消瘦,但有腹胀的症状,通常孩子不思饮食,情绪烦躁不安,夜间睡眠不稳,且大便气味酸臭,小便浑浊,头发,皮肤粗糙没有光泽。
儿童泄泻怎么办
风寒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由于感受风寒所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各1分钟,逆时针摩腹2分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各2分钟。
推拿好处:推三关,揉外劳宫能温散寒邪,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补大肠,揉脐,揉龟尾能促进止泻。
湿热型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湿热泄泻,可选择清补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各1分钟,退六腑,揉脐及天枢,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
推拿好处:清补脾经,清胃经能清除脾胃的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大肠,退六腑能清除肠道的湿热,揉龟尾能止泻
饮食所伤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饮食所伤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揉脐及天枢1分钟,推下七节骨1分钟。
推拿好处: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能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消除积滞,清大肠,揉天枢,揉龟尾有助于导出食滞而止泻。
脾胃虚弱所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各1分钟,摩腹(逆时针),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推拿好处: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有助于健脾益气,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有助于温补脾胃而止泻。
小孩食积推拿图解 捏脊5遍
位置:大椎至尾骨端呈一直线。
推拿手法:捏法常用于脊背部,又称捏脊法。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三指同时用力拿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缓缓前移。注意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以接触孩子紧张的情绪,从尾骨端一直捏到颈部大椎,每交替捻动三次便轻轻用力上提1次,捏3-5遍。
推拿要领:操作时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不可拧转,捏得太紧不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则不易捏起皮肤,捻动向前时需做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好处:促进小儿脾胃消化,防治肠胃食积。
小儿推拿积食手法图解 小儿积食推拿主穴
步骤1:推补脾经7分钟。
步骤2:推补肾经7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
步骤3: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
步骤4:揉小天心3分钟,推上三关3分钟。
小儿拉肚子推拿手法 小儿脾虚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大肠,摩腹各3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捏脊2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与补大肠能健脾益气;揉外劳宫温中健脾;摩腹,捏脊能温阳消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能理肠止泻。
辩证加减:神疲乏力,食少腹胀者,加揉脾俞,揉胃俞,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久泻不止者,加按揉百会;伴粪质清稀,完谷不化,形寒肢冷等肾阳亏虚症状者,加补肾经,揉外劳宫。
小儿推拿积食手法图解 小儿积食推拿功效
1.推补脾经可补先天不足,治后天之本。
2.推补肾经,推清板门穴可滋阴退热,缓解情绪烦躁,让宝宝在夜间可以安心入睡。
3.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揉合谷可平胃气,促进消化,缓解腹胀,增加食欲。
4.揉小天心,推上三关有清热之功,恢复头发,皮肤的光泽。
1.揉外劳宫可帮助消化。
2.揉二人上马,推清天河水可清热泻火,通利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