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的临床应用
山楂的临床应用
治疗绦虫病
用鲜山楂2斤(干品半斤,小儿酌减),洗净去核,下午3时开始零食,晚10时吃完,晚饭禁食。次晨用槟榔2两加水煎至1茶杯,1次服完,卧床休息。有大便感觉时尽量坚持一段时间再大便,即可排出完整绦虫。冬天应坐在温水便桶上大便,避免虫体遇冷收缩而不能完整排出。观察40例均有效。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
疾用20%山楂煎剂加糖矫味,每服200毫升(小儿酌减),每日3次,7~10天为一疗程。治疗24例,全部有效。又有用山楂2两煎服,治轻型及中型菌痢30例,除3例无效外均治愈或好转。或用生热山楂片各1两,加水500毫升煮开5分钟,分2次服(小儿酌减),4~6天为一疗程,亦有效果。
用于降低血清胆甾醇
日用山楂1两,毛冬青2两,分2次煎服。观察20例,治前血清胆甾醇平均253.2毫克%,治后下降至207毫克%,平均每例下降46.2毫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20例中有11例血清胆甾醇降至200毫克%以下,平均每例下降62.9毫克%。认为山楂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因为毛冬青降低血清胆甾醇的效果,各地观察结果颇不一致,尚难肯定;而本组病例中有4例曾单服山楂而未用毛冬青,亦取得效果,服药前血清胆甾醇平均为259.7毫克%,服药至第6周时复查,下降至214毫克%。
山楂的临床应用有那些
治疗绦虫病
用鲜山楂2斤(干品半斤,小儿酌减),洗净去核,下午3时开始零食,晚10时吃完,晚饭禁食。次晨用槟榔2两加水煎至1茶杯,1次服完,卧床休息。有大便感觉时尽量坚持一段时间再大便,即可排出完整绦虫。冬天应坐在温水便桶上大便,避免虫体遇冷收缩而不能完整排出。观察40例均有效。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用20%山楂煎剂加糖矫味,每服200毫升(小儿酌减),每日3次,7~10天为一疗程。治疗24例,全部有效。又有用山楂2两煎服,治轻型及中型菌痢30例,除3例无效外均治愈或好转。或用生热山楂片各1两,加水500毫升煮开5分钟,分2次服(小儿酌减),4~6天为一疗程,亦有效果。
用于降低血清胆甾醇
每日用山楂1两,毛冬青2两,分2次煎服。观察20例,治前血清胆甾醇平均253.2毫克%,治后下降至207毫克%,平均每例下降46.2毫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20例中有11例血清胆甾醇降至200毫克%以下,平均每例下降62.9毫克%。认为山楂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因为毛冬青降低血清胆甾醇的效果,各地观察结果颇不一致,目前尚难肯定;而本组病例中有4例曾单服山楂而未用毛冬青,亦取得效果,服药前血清胆甾醇平均为259.7毫克%,服药至第6周时复查,下降至214毫克%。
此外,将山楂的花和叶制成浸剂服用,有降低血压的功效。[3]
丹参临床应用
①治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并治之。兼治冷热劳,腰脊痛,骨节颊疼:丹参(去芦)不以多少,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经脉不调食前,冷热劳无时。
②治经水不调:紫丹参一斤,切薄片,于烈日中晒脆,为细末,用好酒泛为丸。每服三钱,清晨开水送下。
③治经血涩少,产后瘀血腹痛,闭经腹痛:丹参、益母草、香附各三钱。水煎服。
④治腹中包块:丹参、三棱、莪术各三钱,皂角刺一钱。水煎服。
⑤治急、慢性肝炎,两胁作痛:茵陈五钱,郁金、丹参、板蓝根各三钱。水煎服。
⑥治妊娠胎堕,下血不止:丹参十二两,细切,以清酒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
⑦治心腹诸痛,属半虚半实者:丹参一两,白檀香、砂仁各一钱半。水煎服。
⑧治腰髀连脚疼:杜仲八两,丹参五两,独活、当归、芎劳、干地黄各四两。上六味切,以绢袋盛,上清酒二斗债之五宿,服二合,日再。忌芜荑。
⑨治神经衰弱:丹参五钱,五味子一两。水煎服。
⑩治小儿汗出中风,身体拘急,壮热苦啼:丹参半两,鼠粪三七枚(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浆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当归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肌肉、关节疼痛及神经痛
采用当归液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肌肉风湿、四肢关节捩伤、关节炎,及各种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胁间神经痛、枕神经痛等),有较好效果。当归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以 5%当归液注入膻中、肺俞、定喘、孔最等穴。每次每穴注入0、5~1毫升。针刺入(深约1、5厘米左右)后,用摇动针管及轻度提插的手法,使针下产生酸胀感觉,然后缓缓注入药液。治疗50岁以上的患者93例,结果痊愈5例,显著好转26例,好转5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9、3%。
③治疗慢性盆腔炎
用当归组织液行穴位注射。治疗5例,经1~2疗程,患者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或消失,腹痛减轻,月经正常,均在治疗后6个月内再次受孕。取穴及用法:穴位分两组,第一组维胞(双)、三阴交(左)、足三里(右);第二组关元透中极、三阴交(右)、足三里(左)。两组穴位交替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或每周2次,每次一组。每穴注射药液2~6毫升,6~10次为一疗程。
注药前先捻转针头,使其"得气",再注入药液。月经期停止治疗。注射后局部酸胀感向下放射。有3例于注药后自觉心跳、发冷,持续5分钟即自行消失,不需处理。
④治疗月经病
将当归20克,红花10克分别浸于50%酒精50毫升中,48小时后过滤,混匀,加酒精至100毫升。每日3次饭后服,每次3毫升,经期停服。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子宫发育不全等病54例,服药 60~600毫升不等,除7例无进步外,其余均有效果。
⑤治疗高血压病
用20%复方当归注射液(当归、红花、川芎等量)2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毫升内,或75%复方当归注射液1毫升加10%葡萄糖液3毫升,于两侧曲池及足三里交替注射,每穴2毫升,10次为一疗程。一般用4个疗程。第一疗程每日1次,第二疗程隔日1次,第三疗程每周2次,第四疗程隔日1次。
注射时采用5号针头,刺入穴位后,待患者有酸麻胀感时,再缓缓注入药液。初步观察7 例,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其中收缩压下降16~56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2~30毫米汞柱;头晕、耳鸣、眼花、失眠等症状也有改善或消失,个别病例还显示出心率减慢的作用。
⑥治疗带状疱疹
将当归研粉,依年龄大小每服0、5或1克,4~6小时1次。治疗儿童带状疱疹 54例,服药后1天止痛的22例;2天止痛的32例。带状疱疹一般在服药后第3天有部分枯萎,未再发生新疹,第4天结痂。又有用0、5克当归浸膏片内服,每次2~4片,4小时1次,治疗成人患者23例,亦取得相似效果。
⑦治疗鼻炎
柴胡临床应用
柴胡,苦辛微寒,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本草纲目》称其有治阳热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等症。
柴胡,苦辛微寒,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本草纲目》称其有治阳热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等症。柴胡作为临床常用中药,临床常配伍应用,总结其有疏郁、升清、散邪、清热之功。
疏郁 柴胡长于疏达肝、胃、胆、三焦之气机,张锡纯说:“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又谓:“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能疏通胃气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正说明柴胡有疏郁作用。可治疗肝郁之疾、胆道疾病、月经不调之症。常伍香附、郁金、枳壳、陈皮等。代表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均以柴胡为主药。
升清 柴胡味轻,具升阳之性,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李东垣云:“柴胡升也,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方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汤等。常配伍升麻、生口芪等常治疗清阳下陷、中气不升、上气不足之证。
散邪 柴胡的散邪作用,已为张仲景所重视,张景岳创“新方八阵”立方十五,柴胡占其十三方。均分别体现了柴胡具有寒散、温散、平散、补散之作用。其寒散配黄芩、生地、石膏、竹叶,温散配细辛、半夏、生姜,平散配防风、生姜,补散配当归、白芍、熟地,均取其有很好的散邪外出功能。
清热 柴胡具有良好的清热作用,《神农本草经》言其能治“寒热邪气”《伤寒论》有小柴胡汤专治热传少阳,热入血室之证。清热临床常配伍黄芩、青蒿、丹皮、栀子等品。无论外感热邪或脏腑郁热均可使之,其效验迅捷。《药性论》也谓其:“主时疾,内外热不解”。
白矾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内痔
用明矾制成15%或18%注射液注入痔核,对各期内痔及混合痔合并粘膜脱垂,均有效果;且疗程短,副作用少。据数百例的观察,一般在治疗后5~7天痔核即可脱落,绝大多数于1~2周愈合。极少数有全身反应及发热现象;手术后疼痛亦不剧烈,约4小时后即消失;便后带血及肛门胀痛则比较普遍,但大量出血少见;小便不畅偶亦有之。对严重的痔出血,年纪较大或体力不能忍受割治的患者,均可应用。术后无大便失禁或肛门狭窄之虑;饮食、大便均不受限制。操作时按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先用血管钳沿直肠纵轴将痔核基底完全夹住,而后将明矾液注入痔核内,药液量以注入后痔核膨胀呈白色或紫黑色为度(切不可使药液漏入健康组织,以免引起坏死或剧痛)。注射完毕,用血管钳尽量压榨痔核,使其成为一层薄膜样的萎缩组织,而后送回肛门,并加以推揉,以丁字带固定。亦可塞入坐药。治疗期间如出现剧痛、小便不利、大便带血及肛门水肿等并发症,可对症处理。此疗法的缺点是:尚不能治疗一切类型的痔疮;创口较大,体弱者收口较慢。禁忌症:一内痔在发炎期;二因心脏病、肝硬变、恶性肿瘤及妊娠等而引起的继发性内痔;三伴有严重高血压、肾脏病、活动性肺结核及急性传染病、急慢性胃肠道炎症者;四各型外痔。晚期大块脱垂的内痔,虽不属禁忌范围,但亦非适应症。
②治疗脱肛
将明矾制成10%注射液,于肛门四周作点状注射。治疗18例,经3个月随访,均获痊愈,无1例并发感染及出血。注射时针尖距肛门0.5厘米处刺入,深约 3~4厘米。通过肛门指诊确切肯定针尖刺入粘膜下层时,方可推入明矾液(切勿注入肌层,否则将导致肠壁坏死)。肛门上下、左右共选择四点注射,每点注入药液0.5毫升。注射后数小时内稍有疼痛,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治疗中进半流质饮食,卧床休息2~3天;每晚服适量缓泻剂,以防便秘。但须注意,用10%明矾液环绕脱出的直肠作粘膜下点状注射后,曾有引起直肠溃疡出血的不良反应。究其原因,可能与一注射液过多,浸润面过大,妨碍血液循环;二两次注射时间相隔过近,注射点距离太近或重复进针,以致第二次注射后引起组织坏死;三局部有感染致继发出血等因素有关。因此,用药量以每点0.5毫升为限;各注射点应相距2厘米以上;药液须注入粘膜下层与肌层之间;两次注射间隔时间应在1周以上;治疗中注意休息、饮食及防止感染等。
③治疗子宫脱垂
用10%明矾甘油溶液注射于子宫双侧韧带处,每侧5毫升。亦可加0.25~1%苷鲁卡因1毫升。如1次未见好转,可在1~2周后再注射1次,最多3次。注射时按常规消毒,选择距宫颈口0.5~1厘米在3点及9点处进针(呈25°角度),朝两侧阴道壁刺入1~1.5厘米(以推药后不引起包块为度),待回抽无血后徐徐注入。针尖不可向上或向下(以免刺伤膀胱及直肠),亦不可内倾或外斜(以免损伤子宫或因注射过浅而使组织坏死)。注射后下腹常有收缩样胀痛,腰酸痛,胃纳不佳,有时发生低烧。共治疗Ⅱ、Ⅲ°子宫脱垂患者100余例,结果除5例无效,15例好转外,均获治愈。经短期复查,仅4例复发。操作时必须严格消毒,并正确掌握注射方法,以免产生不良后果。曾报告3例,在注射后分别发生宫颈两侧注射部位粘膜溃疡、尿潴留及右侧下腹部剧烈疼痛等不良后果。可能系消毒不严、操作不当所致。此外,也有用明矾粉直接喷洒于脱出的子宫体及穹窿部进行治疗。据20例观察,用药3~6次后全部治愈;复查仅1例Ⅲ°患者复发。治疗时必须注意:一喷药前子宫及阴道穹窿部分先用温开水或1%明矾水冲洗;二每次用药量不宜过多,一般2钱左右即可;三喷洒要均匀,不能有聚积现象;四一般用药1次即可恢复,未恢复者可继续用药,治愈后每隔3~4天再喷洒1次,共2~3次,以巩固疗效;五子宫及阴道穹窿部有溃疡、炎症和出血,及月经期、产褥期和孕妇,均禁用。
④用于控制烧伤创面绿脓杆菌感染
用 0.75%的枯矾混悬液处理烧伤创面,据254例烧伤(最大面积达92%)的应用观察,证明对绿脓杆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面积较大、感染较明显的21例,曾先后作创面渗掖培养78次,未有1次报告为绿脓杆菌生长。死于感染所致败血症的8例中,临床和血培养没有1例被证实为绿脓杆菌感染。制剂:取枯矾7.5克,冰片2.5克,羧甲基纤维素钠3 克(不加亦可,用作湿敷时最好不加),生理盐水1000毫升。充分摇匀,装瓶备用。可不必再经消毒。用法:一浅Ⅱ°烧伤:常规清创后,用浸溃药液的单层纱布平整地贴在创面上,保持创面干燥、通风,切忌受压。观察创面,可在纱布潮湿处"开窗",拭除渗液后用同样单层纱布贴敷。若创面干燥,纱布不湿,则不予更换,任其"瓜熟蒂落",一期愈合。二深度烧伤:于常规清创后,用药液浸渍的纱布6~8层贴敷创面,加压包扎,第三天开始更换敷料,视创面及全身情况决定采取包扎或暴露疗法。若用包扎疗法,可继续行湿敷,可协助脱痂和防止痂下感染。三感染创面:充分去除坏死组织及分泌物后,用药液浸渍的纱布10~12层湿敷,每天更换1~2次。以保持敷料湿润为度。此外,对切痂及植皮创面也可用药液湿敷,或在药液中加入适当的抗菌素。实验证明,此药液对烧伤的常见细菌,如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⑤治疗慢性中耳炎
用10%明矾液滴耳,每日1次。经治50例,用药2~15次后,痊愈32例,显著进步14例。少数因感冒、洗浴而复发。初步观察,明矾液有去腐生新,及使中耳腔干燥等作用。另有用10:1的枯矾冰片混悬液滴耳,治疗34例,结果有12例经6~20次用药后,耳腔干燥。
⑥治疗头癣
取明矾1.5斤煅枯研细,嫩松香3两,猪板油0.5斤;将松香研粉包入板油内,以松树木柴点燃,使松香板油溶化,滴入容器内,冷却后加入枯矾调匀。涂于患处。隔日将痴揭去涂药1次,连续3~4次即愈。用时切不可洗,否则影响疗效。
⑦治疗睾丸鞘膜水肿
根据明矾液可能刺激局部组织,引起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的设想,采用明矾液局部注射,试治5例睾丸鞘膜水肿,结果注射1次均告痊愈。唯注射后第2天局部稍有红肿,但可自行消退。方法:用明矾10克溶于1%昔鲁卡因液100毫升中,过滤消毒备用。注射时按无菌操作,以注射器抽尽鞘膜内之液体,针头不动,取下针筒,再接上装满明矾液的针筒,徐徐注入适量药液。
⑧治疗传染性肝炎
取明矾研粉装入胶囊,每次1克,日服3次;或每日顿服1钱。亦可用枣泥850克,加入甘油500毫升,捣成泥膏状后和入明矾粉500克,制成丸剂,每日顿服 9克,孕妇减半。儿童以5%明矾糖浆口服,按年龄酌减。均于空腹时服。一般以10~30天为一疗程。初步观察,有使症状很快改善、黄疸及早消退、肝功能迅速恢复等作用。据76例的观察,用药后一般症状和黄疸平均消退日数分别为4.9和12.6天。住院日数8~36天不等(平均19.6天)。出院时除症状完全消失外,肝肿大及肝功能试验,绝大多数病例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此外,明矾对肝硬化引起的黄疸及阻塞性黄疸亦有疗效。服药后除偶有恶心或便秘外,无其它不良反应。
⑨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
10% 明矾溶液每次15毫升,日服4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70例,近期治愈40例(57.2%),进步8例(11.6%)。其中以急性发作型和胃肠功能紊乱型疗效较好,迁延性效果较差。少数病例服药后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反应,一般不严重,治疗过程中或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⑩治疗肺结核咯血
用明矾0.8两,儿茶1两,研末混合,置有色瓶中备用。每次0.1~0.2克(最多可用0.5~1克),装入胶囊,日服3~4次,大咯血每3小时1次,连续服至咯血停止,再续服2~3天。据70余例的观察,半数以上病例均在服药2天左右咯血停止,绝大多数在1~10天内止血。对浸润型肺结核患者的止血效果特别显著;对中、小量咯血的疗效较好;对大量咯血的疗效较差,甚至无效。但咯血量的多少与出现疗效的时间似无明显关系。此外,以明矾儿茶散内服或外用,对鼻衄、消化道出血及外伤出血,亦有止血效果。
又据报道,用1%明矾溶液气管内滴入,配合抗痨药物,治疗浸润型肺结核19例有一定效果.尤以对渗出性病变疗效较好。
⑾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用枯矾粉500克,乌贼骨粉 375克,延胡索粉125克,蜂蜜200克,混拌搓粒过200目筛,制成"204"胃药片。一般日服4次,每次5~7片,亦可于胃痛时随时服用。以3个月为一疗程(可视病情适当伸缩)。症状控制后仍需继续服药,以期溃疡愈合,龛影消失。用于溃疡病、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等计280例。全部患者均有胃痛症状,服药后完全消失者占76.8%,显著减轻者21.4%,总有效率为98.2%。胃痛控制时间最快者1天,最慢者在服药后4个月,平均14.4天后出现较巩固的疗效。对溃疡病壁龛的作用,根据40例复查结果,治疗后龛影消失者32例,缩小者4例(此类病人用药时间尚较短),无变化者4例。服药期间除个别有轻度恶心或便秘外,无其它不良反应。
⑿治疗狂躁型精神病
取明矾、冰糖各120克,加水600毫升,浓煎成200毫升。空腹时1次顿服100~200毫升。治疗3例狂躁型精神病,经分别服药1~2次后即恢复正常。患者服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呕吐物为粘稠状液体;两例于呕吐后出现水样腹泻。经短时间吐泻即自止,随后便呈现出困倦状态而安静入睡。其中1例女性患者于服药后第2天狂躁制止,语言清楚;2例男性患者次日狂躁好转,经支持疗法于第3日再次服明矾煎液,出现轻微呕吐后即安静入睡,苏醒后狂躁消除,语言清楚,行为正常。报道指出:明矾煎剂是通过涌吐、泄下来达到治愈目的的,因此治疗前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应作周密观察检查。年老、体弱及合并有慢性胃肠病、心血管疾患以及孕妇,均应禁忌。出现呕吐反应时,应注意电解质的平衡。
石韦临床应用
①治疗支气管哮喘:4~9岁每日用石韦全草5钱,10~15岁1两,16岁以上1.5两。每两加水1000毫升,煎成300毫升,趁热加入冰糖1两,分3 次服,3天为一疗程。观察11例,服药后喘息消失者7例,减轻者2例,无改变者2例。多数在服药的当天哮喘症状即开始平息,其他症状于次日或第3天消失,但停药后往往仍有复发,复发时间最短者为2周。复发时再用同法治疗,仍然有效。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曾采用庐山石韦单味煎剂、冲剂、提纯石韦"410"糖浆及复方庐山石韦冲剂进行临床观察,均取得不同程度疗效,其中以石韦"410"糖浆的效果较为满意。
⑴煎剂:鲜庐山石韦全草每天1.6两(第一疗程用全草,第二疗程去毛、叶柄及主脉),头煎加水300毫升,沸后再煎20分钟;二煎加水150毫升,沸后煎20分钟。混合2次煎液,以8层纱布过滤,分2次服。疗效:第1疗程服药人数计21例,有效率为47.6%,其中显效1例。服药2个疗程的16例,有效率为87.5%,其中显效1例。副作用主要有心馆,胸骨后不适,饥饿感,尿量增多及头晕,停药后症状即消失。
⑵冲剂:日服3次,每次1 包,相当于生药1两。治疗117例,服药一个疗程的有效率为47%,其中显效12例,好转43例,无效62例;两个疗程的有效率为57.6%,其中控制者 3例,显效22例,好转39例,无效47例。继续服用到3、4个疗程时,有效率可增至87.5%与82%,显效率增为46.2~51%。说明延长疗程,可提高疗效。
⑶提纯石韦"410"糖浆:每天2次,每次15毫升(相当生药1.5两),10天为一疗程,共服二个疗程。治疗40例,第一疗程有效者31例(78.2%),其中显效16例(40%);继续服用第二疗程的36人,有效率为88.9%,显效率为55.6%。个别患者每天服3次,疗效更为显著。
花椒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蛔虫性肠梗阻用麻油2~4两,置锅中煎熬,投入花椒3~4钱,至微焦即捞出弃去;待花椒油微温时1次服完。治疗8例儿童患者,均于服药后15~30分钟腹痛停止,随后排便,有的同时排出蛔虫。如梗阻时间过长,中毒症状明显,有肠坏死或有阑尾蛔虫可能者,则不宜服用。[8] ②治疗血吸虫病试用于早、中期血吸虫病,对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服药后食欲增加,肝脾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用法:花椒炒研成粉装胶囊,成人每天5克,分3次服。20~25天为一疗程。[8] ③治疗蛲虫病花椒1两,加水2市斤,煮沸40~50分钟,过滤。取微温滤液25~30毫升行保留灌肠,每日1次,连续3~4次。治疗108例小儿蛲虫病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粪检3次虫卵皆为阴性。[8] ④用于止痛取花椒果皮制成50%的注射液,痛时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每次2毫升。共观察266例,其中腹痛(溃疡痛、肠痉挛、胆绞痛)246例,有效240例;肝区痛4例均有效;腰痛3例,有效2例;其它疼痛(头痛、心绞痛等)13例。有效5例。266例中疼癌完全缓解者186例,部分缓解者68例,无效12例。注射后一般10~15分钟疼痛缓解,可持续2~4小时。治程中未见副作用。[8] ⑤用于回乳花椒2~5钱,加水400~500毫升,浸泡后煎煮浓缩成250毫升,然后加入红糖(白糖效果不佳)1~2两,于断奶当天趁热1次服下,日服1次,约1~3次即可回乳。绝大多数于服药后6小时乳汁即显著减少,第2天乳胀消失或胀痛缓解。